第十五章买买买
这么贵都有人买!
“城里的有钱人就是多!”
阮梨觉得自己马上要脱贫致富奔小康了,美好的生活正在向她招手。
白婶子道:“那是,城里的小姐夫人们都不差这几两脂粉钱。你是不知道,起初人家一看你的面脂盒子简单粗陋,连问都不问。我好说歹说,才有一位小姐买了。”
白婶子说着就往阮梨背后瞄了一眼,没有人进来。
继续道:“这小姐用了几日觉得比她以前用的都好,就又推荐给了她的小姐妹。这不,面脂就不够卖了,还有好几位小姐太太已经预定的。都是不能得罪的人,推又推不掉,你要是再不来,我都快要着急上火了。”
白婶子真的很急,都不给阮梨说话的机会,“对了,姑娘,你这次带了多少面脂过来?”
阮梨答:“二十盒。”
白婶子松了口气。
“太好了,总算能应付那些小姐太太们了。对了,姑娘,我们主子想要见你一面,商量一下以后合作的事,你看何时方便?”
阮梨疑惑问道:“主子?”这难道不是白婶子夫妇的店铺?
白婶子解释道:“我家主子是白府的六少爷,我和当家的以前都是六少爷身边伺候的。”
原来白婶子和她男人都是白府的家仆。
可是这白府又是哪个府?
白婶子看阮梨一副懵懵懂懂的样子,就问她:“永宁城白府,姑娘不知道吗?莫非姑娘不是永宁县人氏。”
她应该知道吗?这个白府很出名么?
阮梨回道:“白婶子,我这是第二次来县城。”
白婶子耐心给阮梨介绍白府。
“姑娘,白府是这永宁城第一大户人家。白家出过一个四品官,现在的大老爷是国子监祭酒,那可是朝廷的三品官……
对了,还没问姑娘尊姓大名,家在哪里?”
看来这美人阁的后台还是挺硬的。
阮梨笑笑道:“白婶子,是我的错,没先自报家门。我姓阮名梨,家在大兴镇柳树村。”
白婶子道:“原来是阮姑娘。阮姑娘,你看何时方便,和我们主子见一下?不瞒姑娘,我们主子有意和姑娘合作,把面脂卖到其他地方去。”
白府在好几个府城都开了美人阁,永宁县城这家是最小的。
要不是白家祖宅在这,府里老太君喜欢住在这里,白家早就举家迁往京城了,也不会有永宁县的这间美人阁。
白娘子跟她说了这么多,也亮出了美人阁的后台,便是要打消阮梨的顾虑,以显示美人阁的诚意。
阮梨能顾虑啥,还不是怕有人打面脂的主意,强龙还不能压地头蛇呢,更何况她一个小小的农家女。
“阮姑娘只管安心给美人阁供应面脂,其他的都交给我们美人阁。至于具体如何合作,还得主子和姑娘来谈。”她做不了这个主。
阮梨很满意,道:“白婶子,那我十日后再送一批面脂来,到时和你们主子再详谈合作的事宜。”
白婶子完成了主子交代的事,心下一松。
还好阮姑娘没有狮子大开口。
就怕遇到那面善心黑的人,坐地起价,那样主子就不得不采取特殊的手段了,他们白府虽然不欺人,但也不会任人欺。
“阮姑娘,你放心,我们主子很好说话的。我今日便告知我家主子他与姑娘的十日之约。”主子说了,他随时恭候阮姑娘。
阮梨喊阮家兴把面脂背进来,介绍道:“白婶子,这是我大哥。大哥,这位是白婶子,美人阁的掌柜。”
白婶子开口就夸,“哎呦呦,这位小哥儿长得可真俊,瞧瞧这身板儿。”
阮梨想说更俊的还在外边站着呢。
阮家兴红了脸,打过招呼放下背篓,就跑了……
阮梨无耐道:“白婶子别介意,我大哥脸皮薄。”
她将背篓里的面脂拿出来,摆在柜台上,“婶子,这是这次的二十盒面脂,你检查一下。”
“有啥好检查的,我还能信不过你?”白婶子嘴上虽这么说着,手下却也没闲着,随便挑出两三个盒子,看、闻、试一套下来,毫不含糊。
“没错,跟之前的十盒面脂一样,阮姑娘稍等。”
白婶子从里间拿了银子出来,递给阮梨。
“这是这批面脂的银钱,共十二两银子,阮姑娘请拿好。”她不怕面脂卖不出去,只怕不够卖。
阮梨接过银子,装到白婶子之前给的荷包里。
临出门前白婶子还在嘱咐,“阮姑娘莫忘了十日之约”。
她能忘才怪。
阮梨道:“放心,婶子。我记着呢,必定不会爽约。”
十八两银子,她也算是脱贫致富了。
出了美人阁,阮梨心情舒畅。
白米饭和大白馒头正在向她招手。
身怀巨款,阮梨就想着先去吃顿好的慰劳下自己,然后再去买东西。
吃饭当然不能忘记三叔。
阮梨道:“大哥,走,咱们去县学把三叔喊出来一起吃顿饭。今日我请你们吃顿好的。”其实她也不知道这里都有哪些好吃的。
难得看她大方,章明石就知道面脂该是卖了个好价钱。这丫头也是真有能耐,不光会读书认字,还会做面脂,也不知道李正行会不会后悔。
三人到了县学门口,阮梨这才发现这会儿还早,未到午休时间……
阮梨埋怨阮家兴和章明石,“你们怎么也不提醒我一下?”
……
两人皆无语。
阮家兴:其实我也是才发现。
章明石:反正没事干,在哪等不是等。
就这样,三人站在县学对面的大树下,等县学午休……
一刻钟后。
阮家兴提议道:“大妹,其实咱们把好吃的买回去,等三叔回家了吃也是一样的。”
言之有理。
阮梨站起,“大哥,石头哥,走,咱们买东西去。”
先去药店买了药材,又去粮店买了二十斤大白米和二十斤白面,再去猪肉铺子买了五斤猪板油和两斤大肥肉。
这用钱的速度,把阮家兴给惊呆了。
他只知道面脂卖出去了,具体卖了多少银钱他不知道,估计已经用的差不多了吧。
阮家兴实在看不下去,劝她又不听,也就放开了。
用吧,用吧。
用得越多,就表明卖面脂赚得越多。
他就在一旁安安分分地做个搬运工。
阮梨又去买了一个小石磨和一个陶制药碾子,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这就去了二两银子。
阮家兴咋舌,几百文钱的面脂换了二两银子,该说大妹厉害做的面脂好呢,还是说城里的小姐和夫人们人傻钱多。
买药碾子时,阮梨跟铺子的掌柜打听窑厂的事情,“掌柜大叔,咱永宁城附近有没有窑厂?”
她想定做一批面脂盒子,要是再能做个简易蒸馏器就更美了。
图纸她早就画好了,借用的是三叔的笔墨纸砚。
掌柜道:“姑娘,出了南门就有一家窑厂,不过一般只烧一些锅碗瓢盆,像砚台和茶具这样精细的物件,那必须得定做,且费用也不低。窑厂也在城里设有瓷器铺子,就在南大街西侧,姑娘可以去瓷器铺子里看看。”
阮梨认真听完,感谢道:“多谢掌柜的指点,我们这就去。”
三人往瓷器铺子方向走。
一路上阮梨又买了一包麦芽糖。
还给二妹和三妹一人买了两根红头绳和两朵头花,给自己也买了两根头绳,浅蓝色的。
三人走到南门附近,就看到了一家瓷器铺子,铺子门前摆满了盆盆罐罐,只容两人进出铺子门口。
阮梨自己一人进了铺子。
铺子里就一位客人,一位老大爷站在柜台里手里拿着个瓶子和客人说话,还有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子站在老大爷身后听他们说话。
男子看见阮梨,马上过来招呼她,“姑娘是要买何物,我给你取?”
阮梨扫了一圈货架,没有看到小盒子,便问道:“大哥,店里有没有瓷盒卖?简单好看点的。”
男子又问:“姑娘想用盒子来装东西?”
阮梨回他:“装脂粉的。”不是买来看的。
男子说了句“姑娘稍等”,就去翻货架,好不容易才翻出一个上面积满了灰尘的盒子。
他把盒子上的灰尘擦干净,递给阮梨,“姑娘看这盒子可能用?”
这是一个白釉瓷盒,阮梨把盒子拿在手上,打开一看,又试着盖上。盒壁光滑细腻,上下部分咬合紧密,用来装胭脂水粉正合适。
遂问他:“大哥,这盒子怎么卖?”
男子道:“这是先前一位客人定制瓷盒,多烧出来的一个,姑娘若想要就十文钱拿去。”
这盒子已经放了大半年了没人买,不卖也是放在那积灰,还不如便宜卖给这位姑娘。
阮梨问:“如果要定制一百个像这样大小的盒子,需要多久?”
“定制?姑娘可是有图纸?”老大爷已经送走了客人,听到他们的谈话走过来问阮梨。
阮梨拿出两张纸,其中一张就是面脂盒的设计图。
纸上画着一个圆形盒子,盒盖上简单几笔勾勒出了一个小图案,这是阮梨画的小淮河图标,背景是落凤山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