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五位贡士紧锣密鼓准备殿试的时候,阮梨接到了沈知府的来信,说是有了吴婆子妹妹吴秀娥的消息。
人已经找到,但是他不能确定,得吴婆子自己前去确认。
吴婆子在逃荒路上,和自家兄弟看似是走散,实际是被他们舍弃。
那兄弟两人吴婆子不惦记,就惦记当时还只有十岁的妹妹,也不知道她还在不在这个世上。
自从知道这事后,阮梨就放到了心上。
她赚到银钱的第一件事,就是委托永宁县的镖局帮她打听吴婆子家人的消息。
镖局的人走南闯北,人脉广泛,阮梨抱着很大的希望,结果这几年都没有一点回音。
她还广撒网,白六少、沈大人、张老将军都接到了她的委托。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不就有了收获。
沈大人在信上说,姨婆吴秀娥现在就在金州府下辖的靖安县,是一户赵姓大户人家的下人。
今年五十岁,名字和经历都和吴婆子的妹妹能对上,在逃荒路上被家里的两个哥哥卖给了人牙子,几经转手就到了赵家。
几乎可以肯定,吴秀娥就是吴婆子的妹妹。
考虑到万一吴婆子不想认这个妹妹,沈大人就没有说那么肯定,只说得吴婆子亲自过去确认。
阮梨想亲自去看过后,再告知吴婆子这个好消息,或者直接将吴秀娥带到西州城去,和吴婆子团聚。
几人一商量,决定殿试结果出来后一起去金州府靖安县。
省试结果出来的十日后,便是殿试,只考一天。
在皇宫的集英殿内举行,庆和帝亲自出题,还会亲临集英殿。
阮家兴和章明石见过庆和帝的人,这次殿试算是第二次见面。
阮家兴和阮进文出自永宁伯府,自然受皇帝的关注。
当然,庆和帝最关注的还是章明石这个省试榜首。
庆和帝一步入集英殿,扫视了一圈贡士们,
嗯,好多他认识。
都是一些朝廷官员家的子孙,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阮家兴和章明石。
阮家兴最年轻,章明石是省试的榜首,长的也俊。
庆和帝就在想,一众贡士中,章明石这张脸最适合做状元。
只要他进前三,他就能点他为状元郎,让他成为科考路上成绩一直是第一名的奇才。
庆和帝的关注对阮家兴和章明石都没什么影响,两人沉下心思答题。
因为看到熟悉的题目,心里多了几分把握,答起题来愈加顺畅。
他们奋笔疾书的样子落在庆和帝的眼中,和其他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庆和帝就站在章明石的旁边,看着他答题。
坐在他周围的贡士们,早在庆和帝过来时就已经战战兢兢,紧张到无从下笔。
而章明石即使知道庆和帝就在看着他,也还是稳如老狗,下笔如有神。
庆和帝越看,眸色越深。
考卷上总共十道题,其中一题是他亲自出的。
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他就是想知道考生对治国理政的见解,能给他提些什么样的意见,他怎么做才能把大景治理得更好。
章明石的答案强调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重要性,也提到了知人善用、教育吏治、国防司法等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这就很好。
不是一上来就一通马屁,说大景已经很好,他这个帝王已经很出色,不用再努力改变。
庆和帝都敢打赌,二百八十个贡士,至少有二百五十个会把他吹得天上有地上无。
不管辞藻华丽还是言简意赅,目的都是歌功颂德。
而章明石这个答案就很与众不同,不但从头到尾就没有提到夸他一句,还说朝廷既然要开疆扩土,就不应该克扣将士们的饷银和口粮,还有保暖的衣被。
这就……
庆和帝就觉得自己很冤枉。
他是被人蒙蔽了。
将士们的粮草是被兵部的人克扣的,年前他还处置了一批人,大部分都是兵部的。
庆和帝自认为这件事他办得很漂亮。
他与张老将军联手,挖出朝廷的蛀虫,以雷霆手段处罚了相关朝廷官员,肃清了朝廷不正之风。
没想到他还可以做的更好。
比如他说的,一个皇帝不能只整日坐在皇宫里,通过奏折看天下,而是要亲眼去看,亲耳去听,亲身去体验。
奏折上的天下,是朝臣们想让皇帝看到的天下,而不是真正的天下。
庆和帝控制住自己想要当场找章明石理论的冲动。
是他不想亲自去听去看去体验吗?
他想啊。
可是他没有那个工夫,所以他只能通过奏折了解宫外的事情,通过朝廷的眼睛和耳朵看天下。
就好气啊,不想点他为状元了!
庆和帝想一甩袖子走人,可是他又控制不住自己想看章明石下一题是如何回答的。
是的,下一道题也是他亲自出的。
是关于朝廷该如何赈灾的问题。
还是如上一题一样,章明石讲事实摆道理,没有一个字是拍马屁的。
就吸引着他往下看。
章明石是拿前几年的那场雪灾举例。
从灾前预防,到灾情预警,再到灾后救助,从头到尾强调两个字“自救”。
这个答案,庆和帝就比较喜欢了。
因为若是各地都能做到“自救”,不用朝廷操心,那他这个皇帝可就好做不少。
大景每年都灾情,不是南边水,就是北边旱,
不是地龙翻身,就是刮起暴风。
章明石拿柳树村应对雪灾的事实为例。
就说灾前预防,先是入冬后迟迟不降雪,村里的老人根据经验推测天气不正常,可能有雪灾或者是来年会干旱。
然后阮家人知道后就做了准备,怕大雪封路后,有人得病不能及时就医,就在家里储备了药材。
等到落雪,阮家人又时刻关注着雪大雪小,感觉不对后就立刻告知了村长,由村长去每家每户通知,注意清扫屋顶的积雪和晚上不能睡太沉。
李老头:感谢石头,感谢阮老哥,感谢老祖宗!让我登上了殿试的考卷,还过了皇帝的眼。
灾难发生的时候,就是发现村里几户人家的房屋被雪压塌之后,村里组织壮丁全部上场去救灾,阮家准备的药材也配上了用场。
灾后救助这块,章明石主要提了柳树村是怎样做的,没提一句朝廷当时是怎么做的,因为在他看来,朝廷什么也没做。
庆和帝:二十万两的赈灾银子,朕是白花了?
章明石:朝廷的赈灾银子直到年后才到受灾村民的手里,而且没几两银子,不值一提。要是等朝廷动作,村民早凉了。
庆和帝:朕,无法反驳!
其他人还在抓耳挠腮,苦思冥想作答的时候,章明石已经答完所有的题目。
他开始闭目养神,任由皇帝扫视最后一题的答案。
庆和帝已经在心里给章明石的答卷打了好多个圆圈。
有一个词叫可圈可点,圆圈就代表着好,答卷上的圆圈越多,就表示成绩越好。
直到看到最后一字,庆和帝没在章明石的答卷上看到一个错字,一处涂改,他似乎有点儿挫败,一甩袖子直接走人了。
庆和帝:真气人,想找个借口骂章明石都找不到,没人教他如何拍马屁吗?
就整得主考官一头雾水。
殿试半天就结束,第二天出结果。
一甲和二甲的答卷庆和帝都阅览了。
他虽然不喜欢不会拍马屁的章明石,但是不想埋没言之有物甚得他心的答卷,就点了章明石为状元。
状元、榜眼和探花三人为天子门生,进士及第。
二甲二十人,赐进士出身。
姚易年为二甲十三名。
其余皆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阮家兴、阮进文和李正行三人属于这一行列。
不管是一甲二甲还是三甲,都有了做官的资格。
按照以往的惯例,殿试出结果的当天,一甲三人要跨马游街。
章明石五人已经被叫进宫,阮梨和张悦榕当然不会错过状元郎的高光时刻,拉着陆先生去了宫门外的长街上,等着一睹新科进士们的风采。
此时的长街上已是人山人海,街道两边由官兵把守,空出中间的道路,供游街队伍通行。
张悦榕开路,阮梨殿后,两人穿过重重障碍,裹挟着陆先生到了最前面,和官兵来了个肩并肩并排站。
官兵大气凛然出声呵斥:“往后退!”不然就给你们颜色瞧瞧。
阮梨一个荷包出手,使出吃奶的劲喊道:“状元郎是我哥!”
围观群众甲:“状元郎还是我哥呢!”
围观群众乙:“脸皮真厚,敢跟状元郎攀亲戚。”
围观群众丙:“就是,不要脸!我要站前面,我要站最前面!”
张悦榕:“状元郎真是她哥!”
脸皮比较薄的陆先生此时已经打起了退堂鼓,“要不……”
阮梨:“不行!”
她有任务在身,她答应了石头哥的一定要做到。
陆先生:……
就想问问到底谁是先生,谁是学生?
官兵收了阮梨的荷包,不再厉声呵斥,张悦榕偷偷给左右两边的两个官兵一人一个荷包,收效甚好。
官兵:“都不要挤!谁要是再往前走一步,看我手里的刀答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