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蜜蜂
阮梨又对李老头道:“李大爷,我奶说的是。俗话说的好口说无凭,既然你是诚心诚意地要罚她们两个,那就将刚才说的话用白纸黑字写下来,再由咱们全村的父老乡亲作个见证。加上上次,这两次就算了,若是她们二人以后再敢打我们阮家的主意,李家承诺必将主动休弃她二人。如若包庇,后面李大爷你自己看着写。”
李老头将目光转向了阮老头。这名为保证书实为认罪书的东西,他真的要写吗?
他的老脸啊,算是已经摔在地上捡不起来了。
阮老头被阮梨的一句家破人亡惊出了一身冷汗。
难怪老婆子执意不放过这两个婆娘,是他糊涂了。他都差点家破人亡了,他这会儿顾不上李老头的死活。
李老头扫了周围一圈,也没见一个能替他说话的,便咬咬牙豁出去道:“这保证书,我写!”
很好,阮梨叫阮家兴去搬桌子、拿笔墨纸砚,也别忘了拿印泥。
然后对陆先生道:“先生,麻烦您帮李大爷将他刚才的承诺写下来。”
陆先生没有不答应的,他也算是这件事的见证者。
阮老头还是心太软,又放了这两个妇人一马。若是换成别的人家,早就逼着李家休弃这两个妇人了。这两个妇人一直待在村里,说不定哪一日就又起了害阮家的念头,留着就是祸患。
只是阮老头还是顾念着乡里乡情,也看在李老头的面子上,只能放过她们,算是给足了李家脸面。
李老头明辨是非,审时度势。若不是他认错态度良好,阮老头也不会就这么轻易揭过。
李正行幸好还有这样一个明理的爹,若是李老头跟刘婆子一样糊涂,那他这辈子算是没什么指望了。
阮家兴已将东西准备好。
李老头骑虎难下,只得硬着头皮口述,陆先生将他说的写下来。
陆先生活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写这种文书。这哪里是什么保证书,这分明是认罪书啊。
这是书面承认了刘婆子和大牛娘前后两次加害阮家,给了阮家以后拿捏他们李家的把柄。
以后他得教导弟子们,得罪谁也千万不要得罪女人。
吴婆子听着很满意,这两个婆娘的小命算是捏在她的手里了。
要是她们再敢招惹她,她就拿出这保证书去各村转,顺便给县令家的姑娘看看,让她看看她婆婆做的好事。
最后李老头、大牛娘和陆先生都在保证书上按了手印,吴婆子又从围观的村民里挑了几个看起来命长的也按上了手印。
这份保证书算是完成了。
阮老头道:“李老弟啊,这张纸,我阮家先收着,希望没有用到它的那一天。”
吴婆子收起了保证书,问道:“赵二狗的药费钱谁给出?人还在医馆没回来。”
大牛娘得罪不起阮家了,她想出,可是她没钱,只得低头装作没听到吴婆子的话。
李老头道:“阮老哥,你放心,这银子我出,家里的婆娘我也会管教好,以后不会再出这样的事。”再来这么一次,他也就没脸活着了。
“李老哥,你家二小子眼看着出息了,以后肯定是要做官的人。咱们虽不能给他的仕途增砖添瓦,那也不能扯他的后腿不是?这家里人啊,该管就管起来,免得以后惹出更大的麻烦。”阮老头苦口婆心地道。不是什么人都会像他一样还顾念着和他李老头的交情,一次次放过他们李家。
吴婆子赠送了阮老头一个大白眼。这老头子就是土地爷打城隍,管得宽!扯后腿也是扯李家小子的后腿,他操得是哪门子的闲心。
李老头心有感触,道:“阮老哥啊,也只有你才会跟老弟我说这些掏心窝子的话。”他用力拍了拍胸口道:“老弟我记在了这里。”阮老哥是个仗义实诚人。
看来李老头是听进去了,阮老头放心道:“你不嫌弃我话多就行。今天这事就算是过去了,还是那句话,恭喜你和县令老爷成了亲家。”
明天就要提亲,今天就出了这事,刘婆子真是一天也等不得,急着收拾他们阮家。
村民们也跟着阮老头说着一些恭喜的话。
李老头嘴里发苦,他属意的二儿媳妇还是梨丫头。他怕说出来别人会说他贪心,说他和县令老爷做亲家都不知足。
李老头苦笑道:“多谢阮老哥,多谢各位乡亲。”
阮老头对着围观的村民道:“大家伙们,明天李家就要去县令老爷家提亲,以后咱村也算是有个出息人了。咱们大家伙帮不了正行小子啥忙,只能把自家门前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等到新媳妇过门后,别给正行小子丢脸就好。大家伙说是不是?”
村民甲:“对,没错,咱们不能给正行小子丢脸!”
村民乙:“咱们不能给柳树村丢脸!”
村民丙:“咱们不能丢祖宗的脸!”
……
村民寅:“你家门前老多鸡屎!”
村民卯:“你家门前还老多狗屎呢!”
阮梨:“……。”都被带跑偏了。
村民们三三两两说着话,散了。
大牛娘自认为没自己啥事了,想溜。
被李老头给留住,道:“虽然阮老哥给了你一次机会,但是不罚也不行。忙完地里的活就去跪祠堂吧,一天两个时辰,跪一个月算够。放心,你大伯娘会陪着你一起。”
大牛娘:“……。”
偷鸡不成蚀把米,大牛娘想先去跟刘婆子讨个说话,问她为啥这么坑她,又怕刘婆子怪她办事不力,送给阮家这么一个大把柄。
那是认罪书啊,认罪书。这要是拿出来给马姑娘看了,大伯娘还怎么在儿媳妇跟前摆婆婆的谱。
大牛娘咽下一肚子的辛酸泪,回家去了。她晚上还要跪祠堂。
这一天,吴婆子都没给阮老头好脸色看,要不是碍于陆先生在,她都不想给他晚饭吃。
阮老头自知理亏,一声不敢吭,只埋头吃饭。
陆先生吃完饭就带着章明石和阮梨兄妹去了学堂那边,将这边的堂屋留给吴婆子教训阮老头。
其他人也很有眼色,吃完饭都各干各的去了。
阮老头自知躲不过去这一顿说,认命地回了西里间。
至于吴婆子是怎么教育阮老头的,其他人都不得而知。
这次闹事因刘婆子和大牛娘而起,又在李老头和阮老头的手里结束。阮梨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还有人把她给惦记上了。
这天过后,阮家每天都会迎来穿红戴绿的媒婆,门槛差点儿都被踏破,都是来给阮梨说亲的。
来提亲的多数是村里人的亲戚家,还有外村的地主富户什么的,全都被吴婆子给打发了。
“一个二个的,黄鼠狼吃天鹅蛋,想得美!也不知是哪个缺了大德的往村外传,说你在咱们村有二百多亩地,这二百多亩地是你的陪嫁,到时候会跟着你一起去婆家。他们也不先打听打听,他家的小子能不能配得上,这些眼缝里只能瞧见银子的,就立马跑来提亲了。”吴婆子跟阮梨埋怨道。
这要是知道梨丫头在林家村和耗子沟还有地,那还不得跟蜜蜂见了鲜花一样,盯住不放。
阮梨没想到就因为地契上的一个名字,引出这样的风波。
当时买荒地做鲜花种植基地时,因为是她、阮家兴和章明石三人出银子合作买地,地契写阮老头的名字显然不合适,最后就敲定都写上她的名字,因为她出的银子最多。
阮老头和吴婆子对这个没有一点意见,在他们心里已经把这些地当成了阮梨的嫁妆。当然要除去阮家兴和章明石的那部分地。
地契写阮梨名字这事,阮家人就王氏一个人有意见。她认为阮梨出嫁前的所有银子和地都应该是家里的,嫁人不能带走,还不如直接写成阮老头的名字。
但是她的意见不重要,也没人关注,而且她也不敢说出来。
她晚上睡觉偶尔想起,跟阮进财随口抱怨了两句,就遭到他的训骂。说要是她贪心不足找阮梨的麻烦,就把她送回娘家。
王氏怕阮进财说到做到。阮家条件好了,阮进财也还年轻,上赶着嫁给他的大姑娘多的是。她还真怕阮进财起了换个年轻婆娘的心,也就不敢再在他跟前提起这事了。
有阮进财和吴婆子这些阮家人护着,王氏都不敢说阮梨一点点的不是,何况是这么大的事。除非她想被休。
阮梨只能说村里的信息传播速度还是挺快的,估计没几天整个永宁县的人都知道她是个小小地主婆了。
“奶,这有啥可气的。这说明他们眼光好,你孙女我也吃香,不愁嫁!”阮梨道,她发现自己的脸皮是越来越厚。
吴婆子用手指头戳了下阮梨的额头,道:“不知羞的丫头!这话你也只能在家里说说,出去了可别瞎咧咧,让人听了笑话。”
阮梨不服气道:“奶,你看我像傻子吗?”还不是为了逗她开心才这样说话的。她又不傻,跑出去说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