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梨被弟弟妹妹们簇拥着进了房间。
丁三已经提前进来点亮了油灯,高高举着。
阮梨随便打开一个箱子,里面装着满满一箱子的各色宝石,火红耀眼的红宝石,鲜艳翠绿的绿翡翠,晶莹剔透的水晶,深邃神秘的蓝宝石……
在灯光的照耀下,各色宝石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都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拿走,算是大姐、大哥、石头哥和小月姐姐给你们的礼物。”
看着这些箱子,阮梨觉得自己现在就是“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的中东土豪。
她豪气地一挥手,然后自己退后,把位置让给蜂拥而上的弟弟妹妹们。
阮枣:“大姐,我要这个石头,这个石头像个糖块。”
周菊:“哇哇哇,好漂亮!”
阮家和:“大姐,我们能拿出去玩吗?”
阮家安:“大姐,这个一定很贵吗?我们拿着万一丢掉没关系吗?”
阮桃:“大姐,我喜欢这个蓝色的,谢谢大姐。”
阮家康:“咦,这块石头还会变颜色。你们看,你们看。”
“可以拿出去玩,丢了是你们的损失,大姐是不会再给你们的哦。你们三个怎么不拿?是不喜欢吗?”
周梅和大姑家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动手,阮梨把他们往箱子跟前推。
“表姐不知道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得你们自己去挑。去吧。”
“快来,快来,这个石头也好看。”
阮桃拉着周梅挤进了人堆。
阮家和:“俊吉,良吉,你们过来啊。这里好多石头,肯定有你们喜欢的。”
大姑阮草儿家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李俊吉,二儿子名叫李良吉。
周梅:“表姐,我喜欢这个。”
阮梨:“嗯,这个石头好看。你眼光不错!”
大姑家的两个表弟也各自拿了一块石头。
“好了,去睡觉吧。明天你们还要早起上学堂,早点睡啊,不要玩太晚。”
阮梨赶弟弟妹妹们出门。
他们拿着石头相互比较,打闹着往外走,笑声在院子里回荡。
阮梨又在箱子里拿出两块绿色翡翠,分给留给两个姑姑。
剩下的就是他们四人小分队分赃,等分完她再挑一些红黄绿石头出来,给家里的女人们做首饰。
翌日,魏三带着手下们回了星洲城。
吴婆子给装了满满一车吃食,量大到他们就是走到星洲城了,都没有吃完。
接下来的几日,阮梨四人又窝在了山里,直到处理完所有的金疙瘩。
二千多斤的金疙瘩,处理完后得到了一千七百斤金子,折成银子就是十一万七千两。
四人均分,一人两万九千二百五十两。
比阮梨卖面脂、面膜和花露赚的银子还多。
果然,致富最快的捷径就是一夜暴富。
勤劳致富只是随便说说。
金子分完,又分宝石。
分完宝石,结果阮家兴、章明石和江小月都将石头交给阮梨保管,跟没分时一个样。
阮梨只在外面留了一个箱子,其余的全部埋在了院子里。
这些石头,阮梨都不舍得卖,只拿出了一部分定做首饰。
发了一笔大财,还得了这么多好看的宝石,阮梨就想起了自己的好姐妹,白七、白十和熊大,还有她的好闺蜜英子。
在定做首饰的时候,也给她们一人定做了一只手镯。
样式是阮梨自己设计的,各有特色。
处理完外面的事情,阮家兴和章明石收心读书,阮梨开始与小姐妹之间沟通感情。
山上的野菜开始冒头,村里的小子丫头们经常三五成群结伴去挖。
阮梨和江小月提溜着篮子,拿着小铲子,约上英子,加入挖野菜的行列。
英子比阮梨还忙,接到邀约,专门腾出来半天时间,陪着阮梨和江小月。
英子爹看顾耗子沟的二百八十亩花田,现在正是补苗的好时候,英子一家人都在那边忙活。
要不是她弟柱子在学堂读书,需要有人照看,英子差点儿就住在耗子沟那边,阮梨要想见她,都得去耗子沟。
这个时候能吃的就只有苦曲菜,和别人种在地里等长成后给家里牲口吃的苜蓿。
苦曲菜太苦,阮梨选择在太阳出来后去苜蓿地里掐苜蓿芽儿。
凉拌苜蓿芽儿,好吃。
每年也就只能吃个十天半个月,就这刚破土,只有小指长短的胖乎乎的苜蓿芽儿才好吃。
长大长老的苜蓿,那都是给家畜和牲口吃的。
阮家没有种苜蓿,阮梨他们是在别人家的苜蓿地里掐的。
掐掉苜蓿芽儿,不影响苜蓿其他部分的成长,只要不把苜蓿的根挖出来,村里基本没人会说。
跟英子混了一上午,阮梨得到了一篮子苜蓿芽儿和村里的最新八卦。
江小月就是出来玩的,叫她蹲在地里一根一根的掐苜蓿,不可能,最多就半刻,然后就跑去干其他的去了。
阮梨怕江小月无聊,就随手折了根柳枝,做了个柳笛给她吹。
没想到这货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特强,找了一根更粗更长的柳枝,做了一个更大的柳笛,吹起来那声音响的,都能传到山头那边去。
柳笛一响,一下子就召来了一群小娃娃们。
这个喊“小月姐姐你好厉害”,那个说“我也要吹柳笛”,就这样,江小月一上午就是在和小娃娃们做柳笛,吹柳笛中度过。
阮梨和英子一边说话,一边掐苜蓿。
她累到腰酸,蹲到腿疼,才掐了小半篮子苜蓿芽儿。
回家时,英子把她自己篮子里的全倒给了阮梨,这才凑满一篮子。
阮梨也不和英子客气,拿了苜蓿,扯着英子一起回了家,留她在家里吃午饭。
等下柱子下了学堂也喊过来一起吃,省得英子回家还得做饭。
英子推辞不过,主要是敌不过江小月的力气,只得乖乖听阮梨的话。
“婶子,中午吃凉拌苜蓿。”
到家后,江小月冲着厨房喊着。
林氏从厨房探出头来,看到阮梨三人。
“英子来啦,先坐一会,等读书的几个回来就能开饭。小月,把苜蓿端进来。”
英子:“婶子,我去厨房帮忙。”
林氏:“不用不用。你和梨儿说说话,厨房里有我和她丁婶子。”
“娘,你先烧水,我们把苜蓿处理干净了再给你。”
阮梨把苜蓿芽儿倒到簸箕里,和英子坐在院子里的木凳上拣干净里面的杂草,清洗过两遍后交给林氏。
林氏又用热水把苜蓿淘洗几遍,直到洗的干干净净,才倒进锅里,刚刚一烫就用笊篱捞出来,搭在锅边上控干里面的水,倒到盆里。
撒上盐,加上醋,再滴入两滴香油,用筷子拌均匀,装盘。
一个凉拌苜蓿芽儿菜做好,看着就很美味。
阮梨和英子在门口堵到了下学的柱子,阮家读书的几个也都到家。
凉拌苜蓿芽儿一上桌就受到了好评。
阮老头说没吃够,明天还想吃,而且还给阮老爷子送过去一盘。
吴婆子说想吃苜蓿面。
陆先生说想吃苜蓿肉馅的饺子。
阮梨:……
累死她吧。
阮梨宁愿去摘杏花,也坚决不去掐苜蓿。不是她怕吃苦,而是她的腿和腰不支持她吃苦。
掐苜蓿芽儿这个艰巨的任务,被吴婆子交给了丁婶子和丁三。
可能是阮老头下午出门和老头们聊天的时候,提了一嘴凉拌苜蓿芽儿好吃,天黑前就有几家人打发自家娃给阮家提了几篮子来。
气得吴婆子背着人骂了好几句阮老头。
吴婆子给小娃们一人发了两颗糖果,一个篮子装了两斤白米做了回礼,让家里的小子们把小娃们送回各家。
接下来的几天,各种苜蓿制成的食物频频亮相阮家的饭桌,阮梨真怕村里人把人家的苜蓿地给薅秃。
为了逃避掐苜蓿劳动,阮梨和江小月开始往林子里串,进行摘花劳动。
落凤山外围分散着多棵杏树,这些是留着结杏子给村里人吃的,阮梨和江小月都是进山里面去摘的。
阮梨干脆拉上英子一起,三人早上背着空背篓进山,下午再背着野菜或花朵回家。
柱子的午饭就在阮家解决。
没几天,阮梨定做的首饰已经做好,店家送到了家里。
这些首饰由金银和宝石镶嵌而成,设计精巧,做工精美,瑰丽无比,惊艳了家里的所有女人们。
红黄绿,一人三套首饰,包括两位姑姑和阮梨自己以及妹妹表妹们。
拥有财源滚滚和年年有余琉璃摆件的王氏,已经处变不惊,喜滋滋收下首饰,就急忙回自己屋子里去试。
阮草儿收到三套首饰,只觉得大侄女有心,感叹娘家靠得住,心里乐淘淘。
阮梨的豪气只惊动了阮果儿和毛蛋子,这两口子坚决不收,被吴婆子日撅了几句,才灰溜溜拿着东西回了他们的小家。
有了首饰,却没有首饰盒。
阮梨又跑了一趟永宁城,给一人买了一个首饰盒回来。
顺便把白七白十和熊大她们的手镯送去,英子的阮梨在第二天就给了她。
阮梨直接去的白府,想亲自将手镯送到白七和白十的手上。
见到白七,阮梨被她消瘦的摸样吓了一跳,还以为她是病了一场。
“恭迎乡君!”
白十倒是还是和以前一样调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