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马小姐
光听这声音就让人欢喜,阮梨转身,便见门口进来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少女身穿浅蓝锦缎衣裳,头戴芙蓉花簪,面若桃花,身姿绰约,所过之处,留下一缕香气。
少女身后跟着一个青衣丫鬟,丫鬟轻声应答:“是,小姐,就是这里。”
少女盈盈双目扫了货架一圈,在胭脂水粉柜台前站定。
白婶子送走原先那位客人,跟阮梨打过招呼,就忙着去招呼她。
白婶子:“有没有马小姐您看上眼的?我拿出来给您看看。”
马小姐还未说话,旁边的丫鬟道:“听说你们这里新进了一种面脂,白小姐她们都说用着不错,我们小姐就来看看。”
白婶子拿了一盒阮梨做的面脂给她,“白小姐用的就是从我们铺子拿的这种面脂。马小姐您看,这面脂是不是很细腻?您再闻闻,还能闻到茉莉花香。”
马小姐在手上抹了一点试了试,又放在鼻子底下闻了闻,是比她平时用的面脂要好,难怪白小姐她们都赞不绝口。
李大哥那样清新淡雅的人,应该会喜欢这样的味道。想起心之所系的少年,马小姐的白玉脸上染上了一层粉色。
“掌柜的,我要五盒。”父亲、母亲和她,还有哥哥和李大哥,刚刚好一人一盒。
白婶子拿出一个红漆木盒子,装了五盒面脂进去,给她,“马小姐。这面脂是二两银子一盒,五盒共十两银子。”
二两银子一盒?
阮梨咋舌,不知道该感叹城里人有钱还是白六少心黑。
“春柳。”马小姐烟眉轻拢,好贵,十两银子是她一个月的月钱。
丫鬟会意,拿出十两银子,上前递给白婶子,再接过木盒抱好。
“不知店内今日燃的何种香,我刚进门就闻到了一阵香味,甚是好闻。”马小姐在出门前随口一问。
“今日没有燃香,是我在这些荷包和手帕上滴了几滴茉莉花露,马小姐闻到的应该就是茉莉花香。”
白婶子指了指旁边的绣品柜台,几乎每个进店的客人都要问这么一句。
马小姐又扭身去看那些荷包和手帕,小丫鬟紧紧跟在她的身后。
阮梨从篮子里拿出一瓶茉莉花露,悄悄递给白婶子。白婶子打开一闻,眼露惊喜。阮梨又指了指篮子,白婶子会意,转身招呼马小姐去了。
看来花露这项生意可做。
阮梨又去看铜镜了,她刚才照了半天,也没找出她额头的红印子。这铜镜好看是好看,就是太模糊,没法和玻璃镜比。
那边丫鬟的手里拿着个手帕,“小姐,您闻闻,这手帕上的味道真好闻,和花园子里的鲜花一样好闻。”
算你识货,阮梨在心里给这丫鬟点个赞。
“是不错,李大哥应该会喜欢吧?”马小姐手里拿着个荷包轻语。
丫鬟春柳没敢吱声,小姐这是被李学子迷得神魂颠倒了,买个东西都能想着他。
马小姐将荷包放了回去,“掌柜的,把你说的花露拿给我看看。”她只用过熏香,还没用过花露。
“马小姐运气真好,店里今日才刚到几瓶子花露,马小姐您是第一位客人。”
白婶子把花露递给马小姐。“您用时只要在衣服或手帕上滴上几滴就行,也免了平时费劲熏衣服。”
马小姐试过了果然喜欢,最终白婶子以五两银子的价格卖给了她一瓶花露。
送走了马小姐和她的丫鬟,白婶子喜眉笑脸凑近阮梨,“县令家的银子就是好挣,刚刚那姑娘就是马县令的小女儿。听说马县令可疼这个小女儿了,万事都依着她,就连亲事都随着她挑。”
马家和白府经常往来,马小姐和白府的小姐们也交往甚密,她在白府小姐们举办的赏花会上见过马小姐一次。
这永宁城里的小姐太太们,她不敢说每个都认识,但是八成以上的,见面她都能叫出身份来。
阮梨听后沉思。
马县令的小女儿,那岂不就是李正行的心上人?
难怪李正行会喜欢,马小姐这么个娇俏美人儿,阮梨一个女子看了都觉得赏心悦目,更何况李正行这样情窦初开的少年。
刚才马小姐口中的李大哥八成就是李正行了,要是这马小姐对李正行无意,量他也不敢上赶着追人家。估计是马小姐看上了李正行,而李正行恰好也对马小姐有意,马县令又是个心疼女儿的,这才想成全了这么一对有情人。
想到此,阮梨只想来一句:原天下有情人终成兄妹!
啊,呸!是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白婶子打断阮梨的遐想,“阮姑娘,多谢你送给我的花露,很好闻,我很喜欢。”阮姑娘有好东西能想着她,她很高兴。
“你喜欢就好。我这里还有九瓶,就放你这里卖,还是和以前一样,你四我六,你看怎么样?”阮梨拿出背篓里的九瓶茉莉花露,放在柜台上。
白婶子疑惑,问:“姑娘何不像卖面脂一样,和我们家主子签订契约。”
阮梨解释道:“花露没多少,就先不签契约了。如果有,我就会让白掌柜给你带来。”
山谷里万一出现凶猛野兽,她就没法摘鲜花做花露了,更何况花也是有花期的,不是一年十二个月都能盛开。花露产量不能保证,阮梨不敢冒险签契约,还是先这样卖吧。按今天这样五两银子一瓶卖,每瓶她能拿到三两银子。
“那就按阮姑娘的意思办。”
白婶子拿出三十两银子给阮梨,“这是这十瓶花露的银钱。”
阮姑娘的东西好,给他们美人阁带来了不少客人,这花露必然会像面脂一样大受欢迎,可惜就是没有多少。这么一想,那她刚才五两银子就将花露卖给了马小姐,岂不是卖便宜了?毕竟物以稀为贵。
阮梨本想把口脂送给白婶子的,想想还是算了。她这刚卖出去花露,又拿出了口脂,太打眼了,还是以后再说吧。
刚好有客人进来,阮梨就和白婶子道了别,白婶子忙着去招呼客人。
出了美人阁,阮梨将三十两银子给阮家兴和章明石看,“大哥,石头哥,这是咱们这批花露卖的三十两银子,等回去了再分账。”
她做了两个账本,一本是面脂的,一本是花露的。
做花露的鲜花是不要钱的,成本除去人力和烧火用的柴火没有记在账上外,瓶子和油纸等都记得清清楚楚。这些她都是按照收支表格形式记录的,简单明了,收入支出一目了然。
阮家兴听了没啥感觉,面脂都能卖一两一盒了,花露估计也便宜不到哪儿去。大妹就是能干,做啥啥都能挣钱。
只有章明石面带诧异。这丫头太出人意料了,原以为那面脂是她瞎猫碰到死耗子,运气好了瞎折腾出来的。没想到……
这样算下来,好像是他占了大便宜。
章明石:“你们两个分吧,不要算我。”
这少年又咋了?
“石头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怎么分账都是原先说好了的。这是咱们三个人的生意,你们两个都得听我的。”阮梨把篮子交给阮家兴,大步往前走了,没再理那货。
阮家兴和章明石跟在阮梨屁股后面,一直走到了北街,三人进了一家书铺,名为明德书肆。
书铺里就一个掌柜和一个伙计,还有一个在角落看书的客人,很是清净。
阮梨在店里走了一圈,看到大部分书籍是四书五经等进学科考用书,还有一些名人传记和话本。她随手拿起一本名为《路游记》的书翻看起来,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大景朝的人文和地理。
伙计一脸紧张,生怕她把书给弄坏了,这三人怎么看也不像是来买书的。来他们书铺的大多是县学的先生和学子,以及大户人家的公子小姐或下人,看这三人的穿着应该是村里出来的,他还是第一次见背着背篓来书铺的。只是掌柜不发话,他也不敢拦着不让人看。
阮家兴扫了一圈,兴致缺缺。他凑近阮梨,问:“大妹,你能看得懂?”他连书名都认不全。
阮梨正看得入迷,听后头也没抬,随便应付了一句:“看不懂可以猜。”
阮家兴:“……。”
那你继续猜吧。
阮家兴去找章明石,看他在翻阅三字经,他也拿起一本看起来,把学过的内容记记背背,就当是复习了。
就这样三人在书铺看了快半个时辰的书,阮梨是站累了就蹲一会儿,蹲累了就又站起来,一点也没有要走的打算。
小二在一旁急得直跳脚。他们这是要在这把书看完才回去么?他都送走好几波客人了,他们三个还在。
眼看掌柜去吃午饭了,小二这才上前,问道:“三位是要买书么?”这么喜欢看,就买回去呗。不过看他们的样子,蹭书看的可能性更大。
章明石:“不买。”
阮家兴:“不买。”
阮梨:“买。”
这本路游记挺有意思的,大部分是大白话,不像其他书一样大多是文言文,晦涩难懂。阮梨决定把它买回去,等她看完了就给大哥和石头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