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阮家兴和章明石行动之前,水荣乐受不住煎熬,主动跟张老将军坦白了自己的所有罪行,唯一的要求就是放过他的家人,他的家人是无辜的。
他不坦白不行啊,因为他好像已经知道是谁劫持了他。
除了永宁伯府这几个,不会是别人。
他的罪行已经被他交待了个干干净净,他不敢不跟张老将军坦白。
水荣乐的家人是不是无辜的,不是他说了算。
张老将军专门来永宁伯府找陆先生了解当年事情的真相,陆先生说的和水荣乐别无二致。
为了还陆先生一个清白,张老将军在朝上细数水荣乐的罪行。
按说一个五品小官的事,没必要跟皇帝汇报,谁叫他陷害的是他干孙的师父。
张老将军单独把水荣乐提溜出来,在朝廷官员的跟前宣读了水荣乐所犯各种罪行,公布受害人补偿事宜。
直到此时,阮老头才知道陆先生读书时受了大委屈。
这他能忍?
必须不能!
告状也是必须的。
“陛下,水荣乐这样的恶人就应该游街示众,当着全京城百姓的面宣读他的罪行,让老百姓知道朝廷绝不容许水荣乐这样的蛀虫存在,也对其他官员起一个警示的作用。”
他保证不会扔砖头砸死水荣乐。
就这样,水荣乐在被处死前还狠狠出名了一把,他那些案子的受害人也沉冤昭雪。
陆先生也恢复了功名和清白。
不仅京城贴满了该案的告示,庆和帝还下令发往各府城,再下发各县各镇,要大景所有人都知道,朝廷不容行为不端、知法犯法的官员存在。
不到两个月,水荣乐的名声响彻全大景。
当然,这是后话。
好吧,陆先生也算是火了一把,因为朝廷官员们都想起了当年那个被水荣乐陷害考试夹带的学子。
如果不是水荣乐,以陆先生的学问中个进士不在话下,然后进朝为官。
熬到现在,最少是个五品官。
好多人唏嘘不已,再一次在心里骂水荣乐害人不浅。
水家其他人,身上不干不净的人陪着水荣乐一起到了地下,没掺和水荣乐的那些事、自身行得正的人一起消失在了京城百姓的视野中。
陆先生迎来了几波访客,都是以前同窗或是考试时认识的。
还有邀请他去书院教书的人,陆先生经过仔细考量,婉拒了邀请。
他没想着继续科考,打算等阮家兴和章明石两人考出功名后,他就回柳树村教书。
他的一切计划都是跟着阮家的步骤。
朝廷紧锣密鼓处理了贩卖兵器案件,建信侯和广德侯两家接连举办了两场宴会后,京城的气氛才恢复如常。
就在胡人的使臣望眼欲穿,已经做好求和失败的心理准备时,庆和帝召见了他们。
阮梨不了解谈判的过程,结果她是知道的。
那就是,胡人各部族需得向大景俯首称臣,大景的将士才会停下攻城的步伐。
胡人使臣人虽在大景都城,家里的消息还是能收到的。
张老将军回京城,一点也没有影响到大景将士向胡人地界挺进的速度。因为张将军他是个战争狂热分子,在张老将军不在的这段时间,没有停止战斗。
胡人使臣收到的最新消息就是,他们已经失去了十一座城池。
有两个部族的首领连家都回不去,因为他们的领地已经被大景将士所占领,严格来说,他们两人现在就是大景的老百姓。
你看这事办的,出门一趟,家被偷了。
还谈个毛线的判,就连投降都晚了一步。
其他的胡人使臣,多数怕步上这两人的后尘,立即答应朝廷提出的要求,只求庆和帝赶快给前线去信,在大景将士攻下他们的城池前停止战争。
还在负隅顽抗的两哥使臣,采用缓兵之计,以回去请示领主为由,要庆和帝给他们两个月的时间,再给大景答复。
他们想的很美,他们的领地距离大景较远,应该没有那么快被大景攻下,他们现在回家还来得及跑路。
尽管猜到他们的想法,本着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的原则,庆和帝把他们全都放了回去。
京城的事情办完,张老将军又去了前线。
因为庆和帝将管理新收回的胡人领地的事情,交给了张老将军。
十多个城,需要派出去的官员不少,这些官员的人选需仔细斟酌。
人选确定之前,收来的区域还需张老将军统管。
实际上是京城的官员没几人愿意去胡人的地界当差。
一个是不敢去,就怕当地老百姓不服官府的管理,联合起来作反,怕小命不保。
二是西北苦寒,没人愿意自己找罪受。
所以,就没有一个人主动提出,要去帮助张老将军的。
庆和帝:……
就很失望。
阮老头倒是想接下这个差事。
他愿意去当个县令啥的,最好是云中城的县令。
远离京城,不用上朝,不用点卯,还能在离柳树村近的地方当官,多好一差事。
至于苦寒。
啥是苦?啥是寒?
没吃没喝没的穿,才是苦。
心寒,才是寒。
阮老头回家说了自己的想法,一家人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全票通过支持阮老头的决定。
唯一的不好就是,张悦榕不能跟着他们一起去。
在众人的眼里,阮老头就是个没什么本事的泥腿子,包括庆和帝,压根就没想过派阮老头过去。
阮梨怕庆和帝不答应,还联合阮家兴、章明石一起请教陆先生,写出了一部手册,从如何宣传和实施朝廷律法到怎样掌握舆情导向,从发展当地经济到改善民生,从开设学堂到选拔人才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阮家兴用阮老头听得懂的大白话讲述了一遍,他能记住一部分,记不住也没关系,册子上写得明明白白,庆和帝一看就懂。
第二日,阮老头就带着册子去上朝。
庆和帝最后又问了一遍,有没有人主动站出来担当重任。
要是没有,那他就指定人选了。
眼看这些朝廷官员们,一个二个都跟鹌鹑一样,恨不得把脑袋缩回自己的肚子里。
阮老头站了出来,自请去耕耘大景的新领土。
阮老头一句话,引得装死的鹌鹑们睁大双目,都盯着阮老头看。
有那位置不佳的官员,还伸长了脖子,就想看看站出来的是哪个疯子傻子。
庆和帝:……
这老头子是不是飘了,自己几斤几两不清楚吗?
大字不识一个,你给朕说你要去帮朕治理一方。
是你在做梦,还是朕的耳朵出了毛病?
众人的目光令阮老头很不舒服。
不对,皇帝这是啥眼神?
这是在瞧不起他这个小老头吗?
阮老头气愤了!
小瞧他可以,不能小瞧他家的娃啊。
他相信,自家的娃能帮他管好一个县。
阮老头放出大招,给庆和帝送上了小册子。
庆和帝看着言之有物的册子,心知肚明是他家的孙儿们给他出的主意。
从充满好奇到郑重以待,再到充满探究,庆和帝的心情可谓是如坐船般,晃晃悠悠,没个定心。
“永宁伯。”
你永宁伯府要给朕多少惊喜?
“好,朕就给你这个机会!”
要是办好了,朕就让你做永宁侯。
“云中,莫桑、苍兰等城并为一府,名为西州府。永宁伯自即日起就任西州府知府,与护国将军同心协力统管好西州一府的百姓。”
剩下的两个胡人部落,大景是不会放弃的,所以这西州府还会增加两座城池。
胡人的地界地广人稀,撇开人口来说,一个西州府的面积相当于十个甘州府大。
应该说,西州府荣登大景地域面积最广的府城榜首。
这个时候就有人跳出来反对了。
皇帝之前也没说清楚啊。
大家理解的是,皇帝派他们过去是当一城之主的,再加上城池周围的居民,管理的老百姓还没有一个县多,官职最大也就是个县令。
谁能想到,皇帝会另辟蹊径,设立府城,那这就不一样了。
三品知府,就是再危险,条件再辛苦,有些人还是想搏一搏的。
这不,就有人舔着个比脸站出来自我推荐,愿意承担重任,担当西州府知府一职。
“陛下,既然这位大人愿意当这个知府,那老头子我能不能做云中县的县老爷?”
阮老头才知道,他和皇帝两个想差了啊。
他想的是只当个县太爷啥的,皇帝理解的是他想管理整个胡人地界,难怪看他的眼神不对。
庆和帝被阮老头没出息的样子气笑了。
“永宁伯……”
别逼朕在这么多大臣跟前骂人。
“事关一方百姓安宁,岂能儿戏?”
做不做这个知府,不是你说了能算的。
“永宁伯,朕给你权利自己选择手下。朝廷官员,四品以下,任你挑选。”
总之一句话,朕把西州就交到你手上了,你看着办!
交给别人他还真不放心。
等把西州那边理顺,再把永宁伯召回京城颐养天年。
阮老头感觉自己上当了,全体官员都上了皇帝的当。
你既然要设立新府,咋就不早点儿说出来?
这不,好多人悔得捶胸顿足。
对还有等着看阮老头和庆和帝笑话的。
不管众人怎么想,这事就这么定下了。
阮老头六神无主,下朝后迈开双腿就往宫门外面冲。
他得赶快回家汇报情况,这么大个府城,他永宁伯府能管得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