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西州欢迎你
不负流年2025-07-28 14:523,038

  朝廷救灾不及时,好多府城都不愿意接收环州府的这些难民,把他们都挡在了城外。

  一来,大灾之后之后必有大疫,各府官员就怕难民将病气带到自己的地盘上,伤到自己府的百姓。

  二来,受多雨天气影响,各府去年的收成都不尽如人意,没有那么多的粮食供应给灾民吃。

  就在被挡在城外的灾民快要绝望的时候,有消息传出西州府不仅接收灾民,还给发放粮食,分配土地,安置灾民。

  这消息是一个商队传出的,商队头头说得信誓旦旦,说只要一到西州府地界,就可以看到沿路设置的多个粥棚。

  深藏功与名的阮家荣:没错,我就是那个商队的头头。

  这是阮梨给他的任务,因为只有他带领的商队是经过环州的。

  这两年,他带领着商队不仅买卖易物,还给西州府做宣传,要是有人背井离乡外出讨生活,就请选择西州府。

  只要在府衙报到的外府人,府衙就给安排分发土地。

  阮家荣每年捡回来的都是零零散散的几个人,这次好像做了个大的。

  成千上万的灾民都往西州府涌来,来一个西州府接收一个,简直是来者不拒。

  阮梨:并不是!西州府只接收良民,作奸犯科的人会被府衙送到边城去修边墙,张老将军那里急缺劳力。

  西州府现在也缺劳力,其他什么都不缺。

  大夫,药材,粮食,都备得足足的。

  这三年来,西州府在府衙的带领下,形势一片大好。

  可以说,只要是个有手有脚的人,在西州府的地界上就不会饿死。

  来吧,西州府张开双臂欢迎灾民的到来!

  环州和西州府距离京城太远,加上某些官员的刻意而为,庆和帝一直被瞒在鼓里。

  直到九月底天气变冷之前,环州府的灾民在西州府落户,安安稳稳过起日子来,阮老头给庆和帝打了个小报告,庆和帝才知道灾民的安置情况。

  既然灾民是西州府安置的,那朝廷发下去的救灾银子去哪了,救灾粮又进了谁人的口袋?

  庆和帝在朝堂上大发雷霆。

  “查,严查!上至三司户部,下至环州府上下官员一个也不能放过!”

  能耐了啊,一个二个的上下沆瀣一气,隐瞒灾情,贪污救灾银粮。

  这些人,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国库空虚,他正在找理由抄了哪个大臣的家,他们这是正好给他提供了一个好理由。

  很好!

  如果不是西州府送上的五百万两白银,朝廷今年连赈灾的银子和粮食都拿不出来。

  庆和帝:“去年水灾,朝廷大把大把的银子发下去,让你们治水,防止水灾和旱灾的发生,结果呢。你们都看到了,要是这些银子用在了兴修水利上,今年怎么可能还会继续发生水灾。”

  朝堂上相关官员抖抖索索。

  其他官员或气愤,或观望,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庆和帝:“一仓一仓的粮食放出来,才让从水灾中逃出来的老百姓保住了小命。然后呢,好不容易保住的这些人,又有一部分折损在了今年的水灾中。就说,要你们有何用?”

  逃出来的灾民也没得到妥善安置。

  要不是西州府出面,他们可能已经饿死,病死,被匪徒害死。

  他们更有可能在死前,干一把大的,集结起来造反。

  活都活不下去,谁人还会在乎别的。

  反吧,反了朝廷,抢了官府和城里的百姓,他们还可能多活几天。

  只想一想,庆和帝就觉得后怕。

  他祖父,他父亲在位时,都没有出现过老百姓造反的事情。

  要是在他在位时出现,他活着的时候会背上一辈子的骂名,死后还会被记载在史书上,说他苛待百姓,逼民造反。

  护国将军府和永宁伯府助他开疆扩土得来的功勋,也抵不掉这些骂名。

  他将会是史书上臭名昭著的皇帝。

  庆和帝:“监察院听令,着严查救灾银粮贪污案,环州府衙渎职案!这些朝廷的蛀虫,一个也不能放过。一经查出,重重处罚!该砍头就砍头,该抄家就抄家,该流放就流放。张老将军那里还缺修边墙的人,送过去多少人他都能接收。”

  某些人已经汗流浃背!

  这些人下朝后还没有走出皇宫,当着其他所有大臣的面,被带刀侍卫们带走了。

  没被带走的官员都摸了一把自己额头的汗!

  冬日的第一场雪下来之前,朝廷抄家流放了一个三品官员,五个四品,五品及其五品以下官员百多人。

  环州府府衙更是来了个大换血,半数以上官员都是新面孔。

  要说,这届的进士们是幸运的。

  朝廷一下子空出来了这么多的位置,这不就是给他们准备的吗。

  这些事情,远在西州府的阮梨都是知道的,因为西州府突然就来了很多流放的人。

  联想到阮老头送给庆和帝的小报告,事情就很明朗。

  这些人,都是吸食民脂民膏,直接或者间接谋害了老百姓性命的人。

  前五十多年一直是平民百姓的阮老头,对这些人深恶痛绝。

  他一个也没有要,打发他们都去了张老将军那里,让他们给大景老百姓修城墙赎罪去。

  庆和二十九年开春,阮梨和章明石决定去西州府的边防线上走一遍。

  阮家兴、章明石和阮进文任职已满三年,去年考核全是优等,阮梨估摸着他们可能会升职,很有可能会调往别的府城。

  这三年,西州府发展的太快,永宁伯在西州府的老百姓眼中日益威重,甚至超过了庆和帝。

  庆和帝是谁,他们不知道,他是胖是瘦是善是恶都与他们无关。

  但是永宁伯是谁,他们都知道,好多人还见过。

  只要永宁伯还在,他们就不怕饿死,冻死,受了冤屈无处申诉。

  这对于阮家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愿意看到一个土皇帝的诞生,然后这个土皇帝越来越强大,甚至可能自立为王,独立成国。

  阮梨:如果有张老将军帮忙,这事也不是不可能。

  即使皇帝没什么指示下来,阮家也准备申请调离。

  阮梨想在他们离开之前,把边墙到不了的地方,都插上大景的地标。

  要不是雪山太高她爬不上去,阮梨都想在雪山高高的的山顶上立个碑,给千年后的世人一个证明,证明这里是华夏的领土。

  说干就干,阮梨和章明石带着一堆精锐奔波在边防线上。

  阮家人已经准备开始整理行囊,随时准备撤离。

  阮老头告老还乡的折子已经送往京城。

  折子是章明石写的,大致意思是:

  “微臣在西州府四年时间,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民办事,终于达成所愿。

  西州府草肥马壮,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繁衍子嗣。

  微臣可以安心地离开了,还望陛下允准微臣告老还乡。

  微臣家的祖坟已经找到好几年,还没有去祖坟上祭拜过一次,请陛下给微臣一个机会,让微臣去故居祭拜老祖宗。

  西州府这块,陛下能不能派一个正直干净能信任的官员来。

  微臣希望,府衙安排的一系列政策能够继续推行下去,老百姓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好。

  ……”

  庆和帝一手拿着阮老头的折子,一手拿着阮老头写给他的小纸条,神情颇为复杂。

  阮老头:公事,折子上说。私事,小纸条上传。

  其实严格来说,小纸条上说的也算是公事,只是皇上把它归结为了私事。

  具体是什么事呢,就是有关嘎拉河玉石矿事宜。

  小纸条上是这么写的:“陛下,据有经验的师傅所说,嘎拉河的玉石矿采了还不到总量的两成。陛下您得派个信得过的自己人过来接手这一摊。”

  庆和帝沉思。

  信得过的……自己人?

  好像只有一个人符合这个条件,那就是永宁伯。

  庆和帝:“曹公公,你说,谁是朕的信得过的自己人?”

  低头掩下一脸问号的曹公公:皇上这个疯批问的这是个什么问题?

  他哪知道他信得过谁。

  他在外仅仅三年,难道就已经跟不上皇帝的想法了?

  现在皇帝在想什么,他是一个也猜不出来。

  都是金矿,是落凤山的金矿耽误了他。

  离开皇帝三年,他即使回来了,在这个位置上也是岌岌可危。

  呜呜呜,他大景第一大内总管的身份就要这么离他远去了吗?

  曹公公的更弯了:“陛下,奴婢不敢妄言。”

  庆和帝:“嗯?”

  为何不回答?

  庆和帝一个眼神过来,曹公公就差趴在地上。

  “陛下,奴婢斗胆说一句。各位皇子和满朝文武都是替陛下您分忧的人,特别是永宁伯,这次又送进京一批玉雕,各个雕工精湛,精美绝伦。奴婢就没见过这么好看的玉雕。”

  谁还能不知道永宁伯是皇上眼中的红人,这个时候提永宁伯准没错。

  他离开皇上的这三年时间里,他的干儿子干孙子将朝廷发生的事一件不落的及时告知于他。

  要是永宁伯舍得切掉自己的宝贝,就凭皇帝对他的信任,他一定能坐稳大内第一总管的位置。

  阮老头:请不要咒我!!!

继续阅读:第312章 心尖尖上的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花香满园喜种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