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儿和烟柳都没心思斗嘴了,两个人的嘴巴一个张的比一个大。
三儿以为自己舟车劳顿的耳朵出了问题,小心翼翼地问三娘:“三奶奶,我这回来是求您主持大局的,您不能问我怎么办啊,对吧?”
三娘的眼神不转,好像在思考什么问题,可嘴里却是声音清晰地说着话:“不用骗我,你肯定有主意,既然回大梁城知道奔这我这来,就证明你想过前因后果,你没直愣愣奔着皇宫直接去证明你关于下一步怎么走肯定有你的步骤,说说。”
三儿叹了口气,心说大梁城传言教司坊三娘那是成了精的狐仙,既不食人间烟火又深谙人情世故。这句评价真的中肯。
三儿喝了口水,轻声地说:“三奶奶,那就不浪费时间了,我这刚才跟您聊的,满满的觉得脑子里也整理出些东西,就您问我的打算怎么办,我把这些去处一点点的扒拉出来,您别着急,慢慢地一样一样地说。”
说完这些,三屏气凝神,缓缓道来。
“帅府,去不成。不是去不成,是现在不能去。我来之前我就想过,我这次回来和上次回来情形是大大的不一样,帅府大门小门什么的那是一个也别想进了,都有人看着的,这个别看我没看见,但事实一定是这样。”
烟柳眼中闪出异色,追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的?”
听烟柳的问话,就知道事实果然如此,三儿多么八面玲珑的角色,怎么不知道自己猜的对了,所以回话自然带着几分得色:“算日子,我离着上次回来也就一百来天,但形势到如今却是有着天壤之别。上次回来,少帅兵败雁翎关,看起来惨败而归。但其实不然,其一,雁翎关丢而未失,魏羽最后逼不得已拿出了抛洒尸体这招,确实是绝户计,但把他最终的出路也堵住了,雁翎关左右不得行,变成了死胡同,好比如当时的雁翎关也就是大山横亘,对于我们大梁是绝对的有利,况且以一敌十,重创赵军。古语有云,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雁翎关少帅功高至伟,当是可歌可泣。所以即便败军面目的雁翎关守军足以对的起大梁百姓和社稷。至于从小在军营中摸爬滚打出身的皇上来说,这件事情他不应该过于的求全责备,心中当是宽慰之心。第二,雁翎关瘟疫盛行,这是兵败之不可挽回的原因,但撤出雁翎关之后,皇上做出了一个最为不可思议的决定,禁止雁翎关守军回守大梁。这件事情,现在传出了多个版本的留言,一方面有人说,皇上根本就没下过不许雁翎关败军回大梁的旨意,只是要求他们暂时不得接近人口密集的地方,防止瘟疫流行。另一方面还有人说,陶四休去伏牛山根本就是皇上逼迫的自我流放。反正不论怎么说,陶四休和雁翎关众人是有国难奔,有家难投,赶上秋冬将近,衣衫褴褛的众人怎么想也是凄凉景象。皇上即便铁石心肠,对于这些人也还是歉意颇多。”
正说这,烟柳把手中正削着的苹果,一下子扔到盘子里:“吆五喝六,大言不惭的,还以为是什么高深见解!”
说完,气呼呼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