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皇后懿旨,二品诰命董孙氏入宫随侍。司礼处太监尖锐的嗓音响起,三名妇人在层层的检查下进入了皇宫,穿过悠长的走廊在太监的带领下朝杨娘娘的寝宫方向走去,一边走领头的太监一边小声地叮嘱:
“董夫人,您也不是第一次进宫了,规矩我就不啰嗦了。”
“杨娘娘喜欢咱们家姑娘,这也是董府的福分,到时候让娘娘给选个如意郎君,这一辈子可真是享了大福了。”
“董老太爷挺忙的最近?”
“哦,身体还一定硬朗着吧。”
“二公子,哦,现在得称二老爷,忘了跟您道喜了。”
“哎呀,使不得,不能拿,不能拿,哎呀,谢谢老妇人,谢谢谢谢……”
一路上的看似无意的寒暄,但每句话也都说在面儿上。董老太太自然是大大的银子包递过去,轻车熟路的仪式连客套都省了不少,两方面的感情透着那么自然和熟络,一点也不突兀和生疏。
但到了娘娘的寝宫门口,一切都恢复了正常。太监开始闭口不言,面容庄重。董老太太带身后的两个人登记,检查,进行地有条不紊,脸上透出那种期望和紧张的神情让负责检查的宫女都觉得自在和舒服。
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
——虽然很繁琐。
等真正的觐见礼节开始的时候。一切从繁琐变成了单调无聊,一群人听着另一群人聊天但不能插嘴,不能评论,这样的感觉对在场的每个人其实都是折磨。
不一会儿董老夫人就被安排去等着领赏了。
而身边的宫女被杨娘娘支走去干这样或者取那个东西,杨娘娘身形一转进了身后的暖阁中,而随着董夫人进宫的那名老妈子紧跟着走了进去。门外候着领赏的董老夫人和女儿变成了暖阁里二人最好的岗哨。
杨娘娘弯腰施礼:“师姐好。”
来的人,正是三娘。
三娘很亲切地拉过娘娘的手,关切地问:“最近怎么样,看你有些清减的模样,没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吧?”
此时的娘娘,如同十几岁的小女孩在姐姐面前撒娇的模样:“看不见姐姐想念的呗。”看神情哪里是三四十岁的半老徐娘,更哪里是母仪天下的一国之母。
三娘轻轻一下:“还减不了你小时候的调皮模样。好了,今天事情特别紧急,咱们赶紧说正事。把这个想办法交给皇上。”
说着从头上取下发簪,从发簪里掏出卷成一个纸筒的一幅画。三娘小心地展开一个角,然后慢慢地打开,比一方手帕纸大不了多少,不是别的,正是陶四休让三儿捎回来的那副雁翎关的画。
杨娘娘把画放在手里一边摩挲着改变它刚刚的纸卷模样,一边仔细地看着手里纸的内容,她小心翼翼地问:“陶四休画的?”
三娘想了想:“就算是吧,意思你肯定清楚,现在朝里面的环境不好,他那也是忧心忡忡的,你得帮帮他。”
聪慧的娘娘点点头,紧接着问:“你见了陶四休人了吗?这个小子也是恁的过分,你说来大梁见一面多好。这么越是躲着闲话越多,前两天枢密院那个老头子又来了一通,那可真是刀刀见血,我看在眼里也没法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