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英资刁难?那就会会
我家有母老虎2025-10-09 13:372,591

大佬金的威胁烟消云散,工厂的生产彻底步入正轨。

张建军设计的几款新式塑胶花,凭借新颖的造型和相对低廉的价格,很快在几家百货公司和礼品店打开了销路。

虽然订单量还不算巨大,但稳定的现金流让工厂得以维持运转并小有盈利。

张建军并不满足于此。他知道塑胶花行业技术门槛低,竞争激烈,单纯靠代工和低端产品,利润薄如刀片,很难做大。

他再次找到周永泉老师傅。这段时间,周师傅安心在厂里负责技术维修,对张建军感激涕零,工作极为卖力。

“周师傅,塑料成型工艺你懂多少?”张建军拿着一支简易的塑料圆珠笔,这是市面上常见的款式,“如果我们自己做笔杆,甚至自己生产笔芯里的塑料齿轮和小球,难度大不大?”

周永泉接过圆珠笔,仔细看了看,推了推眼镜:“张先生,塑料注塑成型原理不难,厂里的设备稍微改造就能做笔杆。至于笔芯里的小零件…精度要求比较高,需要更精密的模具和小型注塑机,这块目前主要是日本和台湾在做,成本不低。”

“如果我们只做笔杆,或者一些简单的塑料配件呢?”张建军追问。他想先从门槛较低的塑料配件代工做起,积累技术和资金。

“那完全可以!”周永泉肯定道,“只要模具开得好,我们的设备和工人都能胜任。”

“好!”张建军当即拍板,“周师傅,你牵头成立一个技术小组,专门研究塑料模具和精密注塑。需要什么设备,列出清单,我想办法。另外,现有的塑胶花生产不能停,还要继续开发新品种。”

“明白!张先生您放心!”周永泉备受鼓舞,感觉一身技术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安排完技术升级,张建军开始主抓销售。他不能让工厂只依赖几个小百货公司的订单。

他让潮州明去打听香江最大的几家百货公司和进出口贸易商,自己则亲自带着精心包装的样品,开始了推销之路。

几天后,张建军站在了中环一栋气派的写字楼前。

这里是“连卡佛”百货采购部的所在地。连卡佛是香港老牌高端百货,如果能进入它的供应链,对品牌和销量都是巨大的提升。

经过一番通传和等待,张建军被带进一间宽敞的办公室。

办公桌后坐着一个穿着西装、梳着油头、神情倨傲的中年男人,是采购部的副经理,姓郑。

“郑经理,您好,我是‘建邦实业’的张建军,这是我们公司生产的塑胶花样品,工艺和设计都非常出色,希望能有机会与连卡佛合作。”张建军不卑不亢地递上样品册。

郑经理漫不经心地翻看了几眼,随手将样品册丢在桌上,语气带着明显的轻视:“建邦实业?没听说过。观塘那边的小厂吧?我们连卡佛合作的都是日本、台湾的大供应商,你们这种本地小厂的产品,档次不够。”

张建军面色不变:“我们的产品质量绝对过硬,价格更有优势。郑经理不妨看看这几款新设计…”

“不用看了。”郑经理不耐烦地打断他,“设计?不就是模仿国外的款式?你们有自己的设计师吗?有国际认证吗?什么都没有,就想进连卡佛?开玩笑!”

他顿了顿,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不过嘛…也不是完全没办法。如果张老板懂事,表示表示诚意,我或许可以安排下面的人先拿点小单子给你们试试水。”

这话里的暗示再明显不过,就是要回扣。

张建军眼神微冷。他早就听说这个年代香江商业环境的潜规则,没想到一来就碰上。

“郑经理,我们做生意靠的是产品和信誉。这种‘诚意’,恐怕不合适。”张建军直接拒绝。

郑经理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嗤笑一声:“呵,不懂规矩的北佬!那就没什么好谈的了!拿着你的东西,出去!”

张建军收起样品册,深深看了郑经理一眼,没再多说一句,转身离开。

第一次碰壁,并没有让张建军气馁。

他接连又拜访了几家大型贸易行和百货公司,情况大同小异。

不是嫌他的厂子小没名气,就是暗示索要好处,甚至有些洋行买办,态度更加傲慢无礼。

这些英资背景的贸易行和百货公司,几乎垄断了香港对外的中高端渠道,他们对本地华资厂商的压榨和歧视,是普遍现象。

张建军意识到,想通过正规渠道快速打开高端市场,难度极大。

除非他愿意同流合污,或者付出极大的时间和成本去建立品牌。

但这不符合他快速积累资本的计划。

必须另辟蹊径。

他想起之前炒股时了解到的信息。73年股灾后,香港经济低迷,但底层消费市场依然存在,而且很多小商贩和小店铺受影响更大,更需要价格低廉的货源。

他立刻调整策略。

“潮州明,蛇仔明!”

“张生,有什么吩咐?”

“你们两个,带人分头行动。潮州明,你去深水埗、旺角的女人街、庙街这些地方,找那些摆摊的、开小礼品店的,直接推销我们的塑胶花,价格可以比给百货公司的再低一成,但要求现款现货,量大的可以稍微优惠。”

“蛇仔明,你跑一趟九龙城寨…不,香港所有的棚户区和屋邨,那里的小卖部、杂货铺,也需要便宜又好看的装饰品和礼品。同样,现款现货,薄利多销。”

“另外,”张建军补充道,“告诉那些摊主和小老板,如果他们能介绍其他店家来拿货,每介绍一家,给他们一定的介绍费或者货款折扣。”

他要避开被大渠道商卡脖子的困境,直接下沉到最底层的销售终端,建立属于自己的、毛细血管式的分销网络!

虽然辛苦,但一旦成型,将极其稳固和灵活。

两人领命而去。

这套“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果然见效!

那些小摊贩和小店铺,平时很难拿到一手货源,要么价格高,要么款式旧。

建邦厂的塑胶花物美价廉,款式新颖,又现款现货不压款,很快受到了欢迎。

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虽然每单金额不大,但架不住数量多,加起来甚至超过了之前百货公司的订单总量!工厂开始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生产。

资金快速回笼。

张建军并没有被暂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他知道,这只是解决了生存问题。想要真正崛起,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和稳定的高端渠道。

他加大了对周永泉技术小组的投入,购买了一些二手的精密仪器和小型注塑机,开始尝试生产更复杂的塑料零件,甚至模仿研制简单的电子表芯和计算器外壳——这些都是未来几年会爆发式增长的产品。

同时,他也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能敲开高端渠道或者与英资洋行平等对话的机会。

这天,陈威廉来到工厂,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又紧张的神色。

“张先生,有个情况!怡和洋行旗下的一家日用百货采购公司,正在寻找新的塑料制品供应商,据说是因为原来的日本供应商涨价太狠!”

怡和洋行!香江最大的英资财团之一!

张建军眼中精光一闪:“消息可靠吗?”

“可靠!是我一个在怡和工作的远房亲戚偷偷透露的。但他们要求极高,审核非常严格,而且…听说负责采购的买办,是个很难缠的英国人,对华资厂商偏见很深。”陈威廉说道。

英国人?买办?偏见?

张建军嘴角勾起一抹挑战的弧度。

“很好。把这家公司的资料和那个英国买办的信息,尽快给我。”

老虎的胡子,他偏要去捋一捋!

继续阅读:第135章 力压太平洋贸易,获得合作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四合院:开局街溜子,玩爆众禽兽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