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腊笑了笑对曲风说:“你完全不用担心她,她很勇敢。哦……对了,虽然说这次我已经决定给你准备好了自己的精兵强将,但是昨晚我又考虑了另外一个方案,也许这样会更好。”
曲风不知他又会提供怎样的一个方案,于是认真的听他说下去。
“八年前,我从缅政府军中过来的时候,那里有我同时服役的几名克秦同胞。他们这次也参加了围剿人民军的战斗,我昨晚想了很久,今天我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
曲风听到这事,心里不由一振。
如若此事真能实现,那么就能从政府军如铁桶般的包围圈中撕开一个缺口,然后自己率领迈腊手下的2000志愿兵在外接应。
或许顺势还能借助于热带风暴所造成的干扰,就在神不知鬼不觉之下给对方来个反包围,一举击溃政府军。
此事成败的关键则在于当年与迈腊一同在缅军中服役的克秦族同胞蓬奈温团长。
据迈腊了解,他的那支部队也参与了此次围剿人民军的行动。
……
八年前,由于缅政府开始采取排斥少数民族政策,在缅军中任职的迈腊与另外几名克秦族同胞军官们每日均是惶惶不安,担心早晚会遭致清算。
经过大家商量之后,于是几名骨干分子带着一帮人回到了这里。
篷奈温由于民族身份没有暴露,由此大家再合计之下,认为他留在缅军中会更加合适。
迈腊与另几名军官来到这里后又找到了当年曾经参加过二战M军101突击队的那些老兵,大家共同宣布成立了“克秦独立武装”。
从此后,他们就开始和政府军对抗。
就在早期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使得他们在名义上是属于曲风这边人民军的统一指挥,包括有些武器弹药也是由人民军来提供。
不过他们有自己的远大建国理想,因此双方终究有些志不合道不同。
这支独立武装无论是生活还是战斗基本上都是在深山丛林里活动,拥有着统一的军服和军队标志,最醒目的是脖子上都系着一条大红领巾。
这可不是少先队员那个红领巾,它在这里是一种标志。
60年代中期,也就是曲风来这里时的前几年,缅国政府军大举进攻这里。
好在当时人民军突然乘虚发动对缅国政府军的大举进攻,双方交战激烈之下却让迈腊的克秦军侥幸逃过一劫。
……
此时,缅国政府军为了扩大战果,取得这一次大围剿的彻底胜利,面对着几十年难遇一次的这次热带风暴,他们绝对不愿就此放弃撤出这里。
在此之下,他们下令所有参加围剿的部队原地固守阵地,不能给已经被团团包围在丛林中的8000多名人民军留下任何生路。
……
缅国中南部尽是平原河流地带,这里越往北边地形就越加变得崎岖难行,而且高山峡谷也逐渐增多,自古以来基本上就是处于封闭的状态。
平常的热带风暴从沿海登陆穿过平原后会受到山地的阻碍,随之便会逐渐减弱;小一些的热带风暴一般都难以波及到这片山区,这次几十年难遇的强热带风暴将会让这里的大片地区遭遇到从来没有过的极大考验。
……
此时,绵延起伏的群山被一层如同厚重的黑布帷幕覆盖得密密实实的。
热带风暴的前锋已然到来,四周顷刻之间就陷入了如同世界末日一般的漆黑之中。
迈腊从自己的情报中得知,政府军已经在这片方圆20公里的丛林里布下了严密的包围圈。
人民军8000多人已经被围在了这片丛林里。
他们在空中与地面的多重攻击下依靠有利地形已经坚持了一个多星期,但是在政府军密如铁桶般的包围之下,弹尽粮绝、束手就擒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迈腊已经与参与围剿的篷奈温团长取得了联系,只等他在黄昏时分来到丛林附近的一个村庄那里与曲风见面,大家共同商量协助人民军从包围圈里突出重围的具体方案。
曲风带上杜月素季以及另外几人悄然间已经匆匆赶来了丛林边缘地带的这个村庄。
这个村子不大,由于山区交通不便,使得这里也成了周围来往的一条必经之路。
此时,强大的热带风暴已经袭来,村子里不见一个人影,他们在几天前就已经全部撤离了。
虽然才是下午时分,天空就已滚滚乌云,遮天蔽野……
肆虐呼啸的风暴席卷着这片原始丛林,天空中滚滚的闷雷声预示着倾盆暴雨马上就要到来。
就在强烈热带风暴的侵袭之下,大部分的区域都极其危险,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会有意外发生。
狂风呼啸中,无数黄豆般大小的雨点开始从半空中洒落下来,打得曲风一行几人根本连头也抬不起来。
一路疾行的曲风非常担心蓬奈温团长在这恶劣的天气之下不能及时赶来这里。
风暴中赶来这里的三人翻墙后进入了一处民房里。四处寻找下随即抱了一捆柴火丢进灶头,烧了一些热水。
就此在这里静静地等待着蓬奈温团长的到来。
屋内听到外面狂风大作,丛林松涛声翻滚起伏……
正当大家在焦急等待时,忽听震雷从半空中落下,顿时把几个人一起惊醒。
好像这道雷电正正地击在了屋顶上,随后雷声如炸,一个接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