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龙村・镇物录
跃升实广2025-10-14 11:004,811

  第 1 章 旧箱藏欠条牵踪,旧友寻物引锁龙

  三十三年后,南城的民俗交流会展厅里,喧闹与咖啡的香气裹在一起,和秦岭深山的寂静截然不同。入口处的红横幅 “南城民俗文化展,探寻传统民俗之美” 被风掀得猎猎响,来往的人攥着印满民俗物件的宣传册,交谈声、相机 “咔嚓” 声此起彼伏,唯有角落的休息桌旁,沈砚秋透着股与周遭格格不入的沉静。

  她面前放着一只深棕色的实木箱,箱面刻着小小的 “镇” 字,边角因常年摩挲泛着温润的光 —— 这是爷爷沈守义留下的镇物箱,也是爷爷失联一年来,她唯一的念想。沈砚秋指尖反复蹭过箱面的 “镇” 字,目光落在展厅里穿梭的人群上,眼神却有些放空,直到手机 “叮咚” 一声,弹出的订单提醒才将她拉回现实。

  订单起点是她的 “守义民俗店”,终点是神海大厦,溢价三倍,备注写着 “急需镇物(桃木符、旧罗盘),可加价,当面交接”。这是她开店三年来最丰厚的订单,可 “神海大厦” 四个字刚入眼,沈砚秋的指尖就顿住了 —— 去年今日,爷爷就是在神海大厦附近,跟着一辆印着 “浩宇运输” 的货车走的,从此杳无音信。

  那天清晨,爷爷特意穿上奶奶生前做的藏蓝布褂,把她叫到镇物箱前,反复叮嘱 “看好箱子,别碰底层物件”,说要去见 “老朋友” 取 “重要东西”,下午就回。可她等了整整一天,只等到警方的消息:货车驶进无监控小巷,“浩宇运输” 早已注销,所谓的 “老朋友”,连个名字都没留下。

  手机屏幕还亮着,“确认接单” 的按钮像在催促。沈砚秋咬着下唇犹豫时,镇物箱突然轻轻晃了一下 —— 这箱子是爷爷亲手做的,密封性极好,平日里连半点声响都没有。她赶紧打开箱子,里面的桃木符、旧罗盘摆得整整齐齐,唯有箱角掉出一张泛黄的纸,展开一看,竟是爷爷的字迹:“今借张建国 35 万元,用于求购锁龙村镇邪符,货到付‘抵’,立此为据。” 落款日期,正是爷爷失联前三天。

  “锁龙村?张建国?” 沈砚秋轻声念着,心里满是疑惑。爷爷一辈子节俭,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怎会借巨款买 “镇邪符”?这 “锁龙村”,她更是从未听过。

  “你就是‘守义民俗店’的沈砚秋吧?” 一道略带不耐烦的声音突然传来。沈砚秋抬头,见一个穿黑西装、肚子微鼓的男人站在桌旁,手里端着咖啡,眼神扫过桌上的镇物箱,“我是张建国,昨天在平台下的单,怎么还没确认?”

  “张建国?” 沈砚秋手里的欠条 “哗啦” 掉在桌上,她盯着眼前的男人,又看了看欠条,心脏猛地一跳 —— 原来订单下单人,就是欠条上的债主!

  张建国弯腰捡起欠条,指尖捏着纸边,语气复杂:“看来你已经看到了。这是你爷爷找我借的钱,说要去锁龙村买镇邪符,还说回来用符抵一部分,剩下的慢慢还。可他这一去,就没了消息。”

  “锁龙村在哪?爷爷为什么要去那买镇邪符?” 沈砚秋抓住张建国的胳膊,眼里满是恳求,“你知道他的下落吗?是不是去了锁龙村?”

  “别激动。” 张建国轻轻推开她的手,皱着眉回忆,“我只知道锁龙村在秦岭深山,地图上搜不到,只有当地人能找着。你爷爷说那的镇邪符能镇‘大邪祟’,还特意提过,去那得先找黑松林里的青苔老碑,碑后就是村口。”

  “黑松林?青苔老碑?” 沈砚秋心里一动 —— 小时候爷爷给她讲秦岭故事时,提过类似的场景,只是那时她以为是爷爷编的。她低头看着手里的欠条,又摸了摸镇物箱,突然有了决定:“订单我接了,我跟你去神海大厦。但你得把知道的,关于爷爷和锁龙村的事都告诉我,等忙完,我要去秦岭找那老碑,去锁龙村找爷爷。”

  张建国愣了愣,随即点头:“没问题,我知道的都跟你说。但我得提醒你,锁龙村邪门得很,你爷爷说过,那地方‘吞贪念’,沾了私心的人进去,就出不来了。”

  “我不怕。” 沈砚秋把欠条叠好放进内袋,拎起镇物箱,“只要能找到爷爷,再邪门的地方我也敢去。”

  两人走出会展厅时,阳光有些刺眼。沈砚秋没注意到,远处树影里,一道穿深色外套、戴鸭舌帽的身影正盯着她的背影,帽檐压得很低,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紧绷的下颌 —— 那道目光落在她手里的镇物箱上,带着探究,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张建国的车停在路边,黑色轿车擦得锃亮。沈砚秋坐进副驾,刚系好安全带,就见张建国从储物格里掏出一张照片,递了过来:“这是你爷爷失联前,找我借钱时给的,说要是他没回来,让我拿着照片找你。”

  照片有些模糊,是在一片松树林里拍的 —— 爷爷站在一块爬满青苔的石碑旁,手里攥着块东西,隐约能看出是青铜片的形状,石碑上 “锁龙村” 三个字虽模糊,却能辨认。沈砚秋指尖抚过照片上爷爷的脸,眼眶微微发热:“爷爷果然去过那,这石碑,就是你说的老碑吧?”

  张建国发动车子,点头道:“应该是。你爷爷还说,那老碑旁埋着东西,跟镇物有关,具体是什么,他没细说。对了,神海大厦那边,是我老板要镇物,他最近总说家里闹‘邪祟’,夜里能听见奇怪的声响,找了好几个民俗先生都没用,我才想起你爷爷,找着了你的店。”

  车子往神海大厦方向开,沈砚秋摩挲着镇物箱,心里满是疑问:爷爷当年在秦岭找老碑、埋东西,三十多年后又借巨款买镇邪符,还去神海大厦见 “老朋友”,这一切到底有什么关联?锁龙村的镇物,和神海大厦老板要的物件,是不是同一样东西?

  半个多小时后,车子停在神海大厦楼下。这栋高楼矗立在市中心,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显得格外气派,可沈砚秋看着它,心里却发紧 —— 去年爷爷就是从这里消失的,这里藏着爷爷失联的线索,也藏着通往锁龙村的秘密。

  “到了,我先上去跟老板说一声,你在这等我十分钟。” 张建国下车前,又叮嘱道,“你看好你的箱子,我老板那边的人,心思有点杂,别让他们随便碰你的东西。”

  沈砚秋点头,看着张建国走进大厦,手里紧紧攥着镇物箱的提手。阳光落在箱子上,“镇” 字泛着光,她突然想起爷爷说的 “镇物先镇心”,心里渐渐安定下来 —— 不管前方有多少谜团,她都要一步步解开,找到爷爷,守住爷爷留下的秘密。

  就在这时,一辆黑色面包车停在不远处,车窗贴着深色膜,看不清里面的人。沈砚秋心里一紧,下意识地往旁边挪了挪,目光警惕地盯着那辆车。她总觉得,有一道视线正落在自己身上,像藏在暗处的野兽,等着时机扑上来。

  十分钟后,张建国匆匆跑出来,脸色有些发白:“不好了,我老板出事了!他刚才还在办公室,现在不见了,桌上只留着一块青铜片,跟你爷爷照片里的那块,一模一样!”

  沈砚秋心里一沉,拎起镇物箱就往大厦里走:“带我去他办公室,说不定能找到线索!”

  两人快步走进大厦,电梯里的灯忽明忽暗,气氛格外压抑。沈砚秋看着电梯数字往上跳,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 爷爷的青铜片,神海大厦老板的失踪,还有锁龙村的秘密,似乎都缠在了一起,而她,正一步步走进这个早已编织好的谜团里。

  电梯门打开,张建国带着沈砚秋往办公室走,走廊里静悄悄的,连保洁员的身影都没有。走到办公室门口,门虚掩着,里面传来 “滴答” 的声响,像是水滴落在地上的声音。

  张建国推开门,沈砚秋探头一看,办公室里一片狼藉,文件散落一地,椅子倒在一旁,而办公桌中央,放着一块青铜片,泛着冷光,表面的纹路,和照片里爷爷手里的青铜片,一模一样。

  沈砚秋走进办公室,弯腰捡起青铜片,指尖刚碰到它,就觉得一阵冰凉,像是有寒气顺着指尖往心里钻。她突然想起爷爷藏在镇物箱底层的东西,心里一动 —— 爷爷说过,那东西不能随便动,会不会也是青铜片?

  “这青铜片,跟你爷爷的是不是一样?” 张建国凑过来,语气急切,“我老板之前从没提过青铜片,怎么突然多了这个,人还不见了?”

  沈砚秋没说话,仔细看着青铜片上的纹路,突然发现,这纹路和爷爷木杖上的符号、老碑上的刻痕,竟是同一个图案!她心里猛地一震:“这纹路,我在爷爷的东西上见过,跟锁龙村的老碑有关!你老板会不会也知道锁龙村的秘密,被人带走了?”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窗户突然 “哐当” 一声被风吹开,窗帘剧烈晃动,一道黑影从窗外闪过,快得让人看不清模样。沈砚秋赶紧跑到窗边,往下一看,只看到一辆黑色面包车驶离,正是刚才停在楼下的那辆。

  “是刚才那辆车!” 沈砚秋指着面包车的方向,对张建国说,“你老板肯定是被那辆车带走的,他们的目标,说不定是青铜片,还有我手里的镇物箱!”

  张建国脸色更白了,拿出手机就要报警,却被沈砚秋拦住:“别报警,现在报警没用,他们早就跑远了。而且,这件事跟锁龙村、跟爷爷的失联有关,报警只会打草惊蛇,我们得自己找线索。”

  她把青铜片放进内袋,又拎起镇物箱,眼神坚定:“你老板手里有青铜片,还知道锁龙村的秘密,那些人带走他,肯定是为了逼他说老碑和镇物的下落。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比他们先到秦岭,找到老碑,去锁龙村,说不定能同时找到爷爷和你老板。”

  张建国犹豫了一下,点头道:“好,听你的。我去收拾东西,再准备点进山的装备,明天一早就出发去秦岭。对了,进山的路不好走,我再找个向导,他是秦岭附近的人,说不定知道黑松林的位置。”

  沈砚秋点头,看着办公室里散落的文件,又看了看窗外 —— 秦岭的黑松林、青苔老碑、青铜片,还有那些藏在暗处的人,一场关于秘密与寻找的旅程,已经正式拉开序幕。她知道,前路必定充满危险,可只要能找到爷爷,解开所有谜团,再难的路,她也会走下去。

  当天晚上,沈砚秋回到 “守义民俗店”,打开镇物箱,翻到最底层 —— 那里放着一个油纸包,和爷爷当年在秦岭带的那个一模一样。她小心翼翼地打开油纸包,里面是一张泛黄的图谱,上面画着老碑、青铜片,还有另外两个器物的轮廓,旁边写着 “三件器物聚,邪祟自消散;贪念起,祸事至”。

  图谱的背面,还有一行爷爷的字迹,是去年写的:“砚秋若见此图,当往秦岭锁龙村,寻老碑,聚器物,守初心,勿贪念,爷爷在村中等你。”

  沈砚秋看着那行字,眼泪终于掉了下来 —— 爷爷没有失踪,他在锁龙村等着她!那些谜团,那些危险,都有了答案的方向。她把图谱叠好,放进内袋,又将青铜片和桃木符放进镇物箱,心里满是坚定:爷爷,我明天就出发,去锁龙村找你,守住你留下的秘密。

  第二天一早,张建国带着向导,开车来接沈砚秋。向导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皮肤黝黑,手里拿着一把砍柴刀,笑着说:“姑娘,张老板都跟我说了,你们要去黑松林找老碑,那地方偏得很,常年有雾,还容易迷路,我给你们带了进山的干粮和指南针,保证把你们带到地方。”

  沈砚秋道谢,拎着镇物箱上车。车子驶离市区,往秦岭方向开,路边的高楼渐渐变成了农田、山林,空气也变得清新起来。沈砚秋看着窗外的景色,心里既期待又紧张 —— 再过几个小时,她就能走进秦岭的黑松林,找到那座青苔老碑,离爷爷越来越近。

  车子开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秦岭山脚下。这里有个小村庄,向导说这是离黑松林最近的村子,再往里走,就没有公路了,只能步行。三人在村里的小卖部买了些水和干粮,向导又找了个村民,借了两双防滑鞋,递给沈砚秋:“姑娘,山里的路滑,穿这个安全,别崴了脚。”

  沈砚秋接过鞋子,换上后,跟着向导和张建国往山里走。刚走进山林,就感受到了湿冷的风,和爷爷当年遇到的一样。向导走在最前面,用砍柴刀拨开挡路的灌木,说:“黑松林在前面那座山后面,我们得走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山里有野猪、野鸡,你们跟紧我,别掉队。”

  三人顺着山径往前走,山径两旁的树木越来越密,阳光很难透进来,渐渐有了雾,能见度越来越低。沈砚秋走着走着,突然闻到一股淡淡的青苔味,心里一喜:“向导,是不是快到黑松林了?我闻到青苔的味道了。”

  向导点头,笑着说:“姑娘鼻子真灵,前面就是黑松林了,老碑就在黑松林深处,我小时候跟着我爹去过一次,那碑可老了,爬满了青苔,上面的字都看不清了。”

  又走了半个多小时,眼前的树木变成了黑松,枝叶交错,雾更浓了。沈砚秋看着周围的景象,和爷爷照片里的一模一样,心里越来越激动 —— 爷爷当年就是在这里,找到了老碑,现在,她也来了。

  “前面就是老碑的位置了,你们跟紧我,别走错路。” 向导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往前走。沈砚秋紧紧跟着,手里攥着青铜片,能感受到它的冰凉,像是在给她指引方向。

  突然,向导停下脚步,指着前面的雾影,说:“看,那就是老碑!”

  沈砚秋顺着向导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雾中矗立着一块一人多高的石碑,爬满了青苔,碑顶的刻痕隐约可见,正是照片里的老碑!她快步走过去,抬手拂过碑身的青苔,“锁龙村” 三个字渐渐显露出来,和爷爷照片里的一模一样。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锁龙村・镇物录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