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什么?”
白舒曼听到这两个字。
眼中再度迸发出了希望神色。
立刻接过话问道。
庞叔见状不由心中一叹。
果然不出他所料。
就连白舒曼说话时。
都能看到她嘴唇在微微颤抖。
庞叔面露难色。
他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说。
“庞叔你倒是快说啊,不过什么!”
顶多才过去三秒。
白舒曼就已经等不及了。
焦急的催促道。
“小姐,在少爷失踪的第三天,在距离江城大约四小时车程左右的地方,发生了一起连环车祸。”
“其中一辆,很像少爷那晚开出去那辆,目前正在核实车架号。”
“就是在那次事故当中,据说……没有找到幸存者!”
庞叔干脆把心一横。
抱着长痛不如短痛的想法。
深吸口气说道。
这偌大家业,可是白舒曼辛辛苦苦打下来的。
他不可能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葬送了。
“很像?那大概率就是了!”
“只是我不明白,近四个小时的车程?舒皓去那么远的地方干嘛?八成是受了胁迫之类的。”
“没有找到幸存者,下手还真是利索!”
白舒曼听到这个消息。
面色当即变得凝重起来。
毫无疑问,她把这当成了针对白家的计谋。
那么到底是谁会针对白家呢?
整个江城敢这么做的人。
除了韩、陈、李三家。
她实在想不到谁还有这种胆子。
不过话又说回来。
就如自己之前想的那样。
李家首先可排除。
因为他们根本没必要出手。
如果做了,就属于抓不着狐狸还惹身骚那种。
而且就算他们三家都统一了。
也不敢碰李家一根汗毛。
完全犯不上干些吃力又不讨好的事!
那么剩下就是韩、陈两家。
既然想威胁自己。
那为什么这么久都不提出条件呢?
等等……
威胁?
如果死的真是白舒皓!
那他们拿什么来威胁自己?
白舒曼越想越觉得是这个道理。
立即推翻了之前的想法。
“庞叔,给我查韩、陈两家最近的所有动作。”
“如果确定那辆车是舒皓的,肯定与他们两家脱不了干系!”
白舒曼想通这层关键后。
脸上的阴霾消失不见。
迅速被凛冽的肃杀之意所取代。
“是小姐,我这就去查!”
庞叔立刻回道。
随后快步走出别墅。
白舒曼则看着远处的天空。
喃喃道:“弟弟,如果你真的死了!”
“不管韩家还是陈家,我都会让他全家给你陪葬!”
……
另一头。
李家的山水别墅内。
一个美丽到不可方物的年轻女子。
翘着二郎腿,一只脚不停地上下晃动。
手里还拿着杯红酒。
坐在沙发上心不在焉的看着电视。
此人正是李伟光的侄孙女——李雨灵!
只见她优雅的摇晃着红酒杯。
随后浅浅喝了一小口。
但下一秒却微微蹙起秀眉。
好像对红酒的口感不是很满意。
语带娇气道:“大爷爷,我这回来也差不多半个月了。”
“各家态度您也都跟我说了,但观察了这么久,却什么也没发现,早知道还不如不回来,我学业还没修完呢!”
“爷爷可说了,再有半个月还没动静,就让我回Y国继续念书!”
李雨灵说完再度喝了一小口。
似是有点意犹未尽。
旋即仰起玉脖,一饮而尽。
“你说什么?回Y国?”
“李雨灵我警告你,不管怎么样你都是龙国人,以后说话给我注意点!”
“到别的国家只能用去,只有回到龙国,那才能用回,龙国是你的根,这点必须给我分清楚咯!”
李雨灵最后那句话。
让李伟光表情没由来的一滞。
旋即一抹怒色爬上脸颊。
气愤的指责道。
吓得李雨灵脖子一缩。
吐了吐舌头,道:“我记住了,大爷爷!”
虽然她是无心之失。
但大爷爷也太上纲上线了。
不过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
她也不敢跟李伟光顶嘴。
“小小年纪就开始喝酒,也不知道学点好的!”
“到底谁学的?你啊,跟你那爷爷简直一个样,都是……”
李伟冷哼一声。
叭叭的就开始不停输出。
此刻李雨灵在他眼中。
就好似李伟明附体。
显然被他给当成了出气筒。
“好了大爷爷,您就别数落我了成吗?”
李雨灵嘟着嘴说道。
心里明显不乐意。
您想出心里那口气我理解。
但是别把我当成您弟弟来训啊。
李伟光闻言翻了个白眼。
他就想不明白了。
就那点破事,犯得上移民国外吗?
思绪也不由回到了以前。
那时两兄弟都正值知命之年。
在抗战结束以后。
回到江城当了个地方小官。
从此走上仕途一道。
经过长达三十年的经营。
才有了李家如今在政界的地位。
那时候的李伟明虽然同样身在仕途。
却对钱异常感兴趣。
一心都想从商。
但当时的李伟光却认为。
从商没有出路。
毕竟在抗战期间。
无数商人手无缚鸡之力。
全部都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恰逢这时又经历了二阶段的打土豪劣绅(1950-1953!)
李伟明便老老实实的消停了十年。
当他以为一切都已经过去。
再度拾起经商的想法时。
却遭到了李伟光的强烈反对。
李伟明一气之下,便带着家眷移民到了Y国。
至此李伟光开始反思。
难道真的是自己做错了吗?
想着经商就经商吧。
干脆低个头,让弟弟回来算了。
但天生得了颈椎病的他。
每每提笔想要写信。
心底深处都有个声音在说:“不能轻易低头!”
这一拖,三年就过去了。
当他终于战胜心底那道声音时。
却在同年(1966)又爆发了文 革。
直到1976年文 革才彻底结束。
这导致他再度拖了十年。
而李伟光这时也已迈入古稀之年。
本指望儿子能接班。
但奈何病重。
就只能指望孙子。
培养一段时间发现孙子也不成器。
根本经不起政界洪 流的冲刷。
迫于无奈,只能在改革开放这一年。
被迫转型开启经商之路。
凭借在政界打拼多年积攒下来的人脉。
短短三年,就让李家在江城有了如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