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三坊七巷生活风情展开幕的日子了。
夜色如墨,南后街上却依然灯火通明,工作人员进进出出,来来回回,忙碌着。
赵大爷和翁梅英站在衣锦坊的路口,看着眼前的场景,饶有兴致。
大半条南后街,都被布置成展览的会场。
南后街的中央位置,设置了一个长条形的舞台,面向着街上。负责舞台搭建的工作人员已经忙了几个晚上,舞台基本已经搭好了,正在调试音响和灯光。舞台前方,除了被辟出的一处观众席外,还留了一条大约两米宽的路,供行人穿行。
沿着舞台向街两端延伸,设置了不同的展区。从街头的牌坊进来,分别是三坊七巷的历史展区,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三坊七巷的历史沿革、建筑风貌,以及名人轶事;传统手工艺品展区,展示三坊七巷的特色手工艺品,有“福州三宝”之称的脱胎漆器、油纸伞和牛角梳等,还专门辟出一处空位,留给老手艺人现场制作。
舞台展示区,用来展演各种展示、文艺活动表演的地方,现在也没什么可看的,翁梅英和赵大爷没有逗留多久,便走向下一个——老物件展区。
这个展区最是热闹,放眼过去,都是认识的熟面孔。展区被设计成集市,两侧是摊位,中间是通道。每个摊位都有招牌,标记了是哪个坊巷哪门哪户,各个街坊都可以按标记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将自家的老物件逐一摆到属于自己的展位上来。
“衣锦坊...何家?”赵大爷眯着眼看着摊位上的招牌,念出来,翁梅英眼睛一亮,“哎呀,这是三嫂家呢。她人呢?”翁梅英四处张望。
“在这呢,”三嫂抱着一个小盒子掀起摊位后面的帘子,走到翁梅英跟前。
“三嫂,你手里抱的是啥宝贝啊?”赵大爷好奇地问道。
“这个啊,是老人家传下来的一个纸扇子。”三嫂掀开盒子,让老两口看了一眼,“我觉得挺有特色,就拿出来看看放在哪个位置合适,明天要展示好多东西,怕摆不下。”
“唔,不错。明天早上才展演,这么东西放这里,不会丢吧?”翁梅英有点担心,赵大爷也跟着点头。
三嫂哈哈笑了起来:“丢不了,你看,现在保安很多呢,他们轮班值守到明天。”三嫂指了指站在各个角落以及巡逻的保安人员,“再说了,街道那边提醒了,不要拿很贵重的东西,只要是有三坊七巷特色的东西就可以。”
四叔拎着一个小箱子,站到三嫂边上的展位上,“来来,赵大爷,我给你瞧瞧宝贝。”
赵大爷被吸引过去。
四叔打开箱子,各种精美的酒瓶,呈现在眼前。赵大爷看得欢喜:“哎哟喂,这些可是宝贝啊,这都多少年前的酒瓶子了,这个好。”赵大爷拿起一个酒瓶子仔细端详,四叔爱喝酒,收藏酒瓶子倒是和他的嗜好相吻合。
“不错吧,哈哈。”四叔凑到赵大爷耳朵边,“我还有更好的,明天记得来我这边捧场啊。”
根据展览的规则,每个参观展览的人都会拿到一张贴纸,在参观各个展位时,可以给喜欢的展位贴上小红花,哪个展位得到的小红花多,就有可能评上“最受观众喜爱的展位”,获得主办方赠送的礼品。
赵大爷早就知道这一点,他朝四叔挤了挤眼。
在传统小吃展区,陈荣顺一家、林山一家,还有其他的街坊都在忙着准备厨具,搭桌椅。传统小吃和传统手工艺都是明天的重头戏,又要上台展演又要现场制作,展区和舞台同步进行,两边都离不开人。
陈荣顺和陈雨帆分工,他负责舞台展示,陈雨帆则负责展区的肉燕制作,肉馅已经提前做好一定量,放在冰箱里保鲜。肉燕皮的打制,明天一早进行,陈雨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对打制肉燕皮的技法已经基本掌握,陈荣顺可以放心地将展区的工作交给他,还有赵惠兰帮忙包肉燕,问题不大。
林氏元宵的展位和陈氏肉燕并排在一起。和陈雨帆担任展区负责一样,林氏元宵的展区负责人是林恩馨。
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安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两大传统小吃派出老手艺人现场演绎小吃制作,两个年轻的传承人则面向群众烹饪美食,分工协作,有主有次,两个年轻人对这样的安排很是满意。
林恩馨一边忙着自己手里的活,一边看着隔壁展位的陈雨帆也在忙碌,心里浮起一丝甜蜜。她很喜欢这种两个人共同奋斗的感觉,像当初她设想里的,开一家小吃店,他做肉燕,她做元宵,虽然店没开成,但这次展览却圆了她一个小小的梦。
赵惠兰和陈雨帆一起帮忙将一个铁桶搬出来,看到老两口在冷风中缩着肩,走走看看。她停下脚步,对翁梅英说道:“妈,外面冷,要不你和爸先回去睡吧,我们这边弄完也就回去了。”
“没事没事,我们不冷,你忙你的。”翁梅英挥手让赵惠兰不用管他们,赶紧忙去。
赵惠兰摇了摇头,冲陈雨帆无奈一笑,两个人继续忙手里的活。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三坊七巷生活风情展正式开幕。开幕式九点才开始,不到八点,各个展区已经开始陆陆续续迎来参观者。
参观者们在售票点免费领取门票后,凭票入场,门票设计别致,背面便是小红花,可以在传统手工艺区、老物件展区和传统小吃区将小红花送给自己喜欢的展位。
潘国明一大早就来到现场,他看到各个展区的工作人员和展位负责都已经全部就位,按部就班地根据安排,做好自己的分内事,脸上的神情放松了不少。
有了先前展演的经验,这次运作风情展,街道方面对各个细节也考虑地非常周全。请了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做志愿者,经过简单的培训,安排在各个展区负责向参观者作介绍。还配了几个英文翻译,为可能到场的外国友人提供方便,服务方面想得非常周到。
安保也增强了,每个展区都有专门的安保队伍,负责现场秩序的维持和交通疏导。因为有传统小吃展区,卫生保洁这块也充足了人力,有6名保洁人员专门负责这个展区的卫生保洁工作。
潘玫走了一圈,发现这一次的风情展,已经从一场社区范围的历史没事文化展演活动,升格成一个高水平的文化推介会,她对潘国明称赞不已。
潘国明被说得有点不好意思:“姑姑,您别夸我,不全是我的功劳。荣子叔和林山叔帮街道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居民们都非常支持。区里也很重视这次的活动,拨了专款,我们请了专业的策展公司,他们有很多成功的办展经验,这才有了今天的盛况。”
潘玫笑着点点头,众人拾柴火焰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万众瞩目的展演大会终于开始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将舞台四周的空地围得水泄不通。王文风带着何霞和囡囡,在舞台的正前方找好位置,又让何霞占两个位置,他跑去带赵大爷和翁梅英过来看。
随着来自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领导嘉宾入座后,舞台上,主持人宣布,展演大会正式拉开帷幕。
开场节目是旗袍秀,由青春靓丽的模特身着各色旗袍,手持各种油纸伞进行展示,既是一场赏心悦目的旗袍秀,又融合了传统手工艺——油纸伞的展示,一举两得。
在江南雨巷的背景衬托下,撑着油纸伞的旗袍女子,仿佛戴望舒的雨巷姑娘从诗中款款走出,现场观众看得如痴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