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顿时心里一惊,怪不得皇上会阴沉的脸色久久看着大家却没要开口说话的意思。顿时像是炸开的锅慌乱不已起来,都难于置信的交头接耳议论个不停。
杨御史没想到事态会发展那么快,完全超出了所以人的想象范围,原来真正叛乱的就是节度使汀拔本人,而开始传来的节度使汀拔的一个部下叛乱的事也是节度使汀拔故意给朝廷的一个信息,也是节度使汀拔本人在背后*作的,就是想看朝廷的反应是怎么样?
所以朝廷失算就失算在没在及时的时间里做出正确的反应,节度使汀拔一看朝廷没能及时作出回应就大胆公开的叛乱起来,所以刚皇上接到来报的时候显得有些错愕不及,没预想到会是这样缘由,真正造反的是岭南节度使汀拔,看来还真的被节度使汀拔给出的信息迷惑,现在节度使汀拔趁机发兵吞并了邻近的几座州府,好像州府都没反应过来就被攻下,有些则是投降所以现在局势很是危急,皇上才显得这么的阴沉不定没想到满朝的大臣没一个能看出其中的蹊跷,被节度使汀拔取得头筹,现在真的很难一下把节度使汀拔去除,还怕其他边疆的节度使趁乱起事或者有些和节度使汀拔早已经勾结也不一定。
大臣们的脸上都是担忧的神情,没想到事态会这么的出乎意料,现在都纷纷的担心自己的安慰,看节度使汀拔不会就此罢手,肯定会攻打到京城那也是早晚的事。都没有个什么万全之策或者想出对抗之策来。
李刚冷笑着看着这一切,这些大臣们平日就知道吃吃喝喝鱼肉百姓的,所以大多都投向杨御史这边,现在一看可能会危急自己的安危就如热锅上的蚂蚁乱作一团,好像都没什么心给皇上想计策对抗节度使的即将来袭。
“众爱卿有何对策?”皇上知道可能奏效不大,刚一说节度使汀拔攻得周边的几座城池的时候就看大臣们的慌乱神情,好像现在节度使汀拔明天就要攻到京城的慌乱一样。心里不禁暗自叹息起来,真是满朝的大臣没一个能重用的上啊!就连想要想对策的心都没有就只顾个人的安危,可现在也不是要追究的时候还是先想个万全之策的好。
一听皇上问有什么对策,大臣们一下子鸦雀无声起来,虽然心里每个大臣或多或少肯定是有些想法,不过知道说了皇上未必采纳还是等位高权重的大臣说了大家附和就好,这也是大臣们一贯自保的做法,不然要是说了是什么不合适皇上或位高权重的大臣的话那肯定这个官也别想当了,可都不敢轻易得罪哪个。
“臣早就说该出战,可惜就是有些大臣不开事,要不然还能任那蛮夷之人嚣张得势现在。”杨御史说这话眼睛去看往宰相李刚那边,。意思很明显要不是宰相李刚主张安抚,要不然现在也不会怎么的被动。这下子看你这老狐狸怎么说?
“御史大人这话未必对,如果早安抚或许节度使汀拔未必会起事,开始先由节度使汀拔一部下起事就是为了试探朝廷的诚意,就是因为一些大臣主张主战才延误了大好时机,否则也不会是这样一个局面。”李刚有条不紊的慢慢阐述好像并没什么可要慌乱的。
“李大人这话就不对,你怎么知道节度使就是为了试探朝廷,如若节度使汀拔早有叛逆之心,早晚都会起事,就算是现在暂时安抚了,想必用不了多久肯定还是起事的,还不如开始就来个斩草除根的好。”杨御史可不想让李刚这个老狐狸得逞。
“臣可不这么认为,皇上,节度使汀拔蛮夷人一个,未必有这么大的野心,再说如若发动战事肯定会伤及无辜百姓,兴师动众的,这大唐太平数十载的安稳可就要陷入不安之中。”
“那可不一定,皇上依臣看是有些人害怕危急到自己的利益,才想出什么安抚之计的。”
就这样宰相李刚和杨御史你来我往唇枪舌战的斗了起来,满朝的大臣们也分成两派对应支持起来,整个含元殿顿时热闹个不停,皇上开始还觉得杨御史和宰相李刚是真的在真心想对策,哪想发展到最后就是*裸的个人攻击,好像都没意识到现在的失态危急,不禁有些恼怒的大喝起来。
宰相李刚和杨御史还有满朝大臣才从唇枪舌战里停止下来,一看皇上动怒一下子都不敢吭声起来。
“朕本来着急众爱卿来,还以为众爱卿会为江山社稷着想,在现在情势这么危急的状况下,哪想众爱卿吵得倒是挺凶的,可有哪位爱卿真正的为江山社稷出谋献策,哪位!”
皇上此刻再也忍不住了,没想到众大臣就只顾这争斗,好像完全没把现在的情势搞清楚,还有脸在这议事的含元殿上吵吵个不听,把朕这个九五之尊放哪了?还有大唐的列祖列宗们?不生气才怪,养兵千日,到用的时候竟然连个出谋献策的都没有,就只顾着争吵快活。
“请吾皇恕罪,都是臣的错。”李刚率先跪下请皇上降罪。
“请吾皇降罪。”大臣们还有杨御史都立马也跪了下来齐声喊道。
“降罪,要是能降你们的罪就好了,干脆全部都拉出去斩了,吃朝廷的俸禄都是白吃了啊!”皇上还是有些气不过来,虽然满朝的大臣们都下跪请罪。
满朝的大臣们一听全部拉出去斩,虽然知道那不太可能不过也都吓了一身的冷汗,真是伴君如伴虎啊!谁知道皇上会不会这样。
看来皇上真的动怒了,确实是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大家还只顾着争斗,皇上不生气才怪?既然情况已经这样看来最好还是给皇上推选个人出来去征讨节度使汀拔。想到这杨御史就想哪个人比较合适。
“皇上,看当下的局势肯定好征讨节度使汀拔,臣已经有个好人选,派他去肯定能平了叛乱。”
还是被李刚这个老狐狸抢先了,刚还不是和自己在正该战还是该和吗?现在又这么积极的给皇上推荐征讨的人选,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幸好皇上现在在气头上,不然自己真的好好给他数落一番,看你怎么自圆其说。杨御史不满的看着李刚。
“哦,什么人选,李爱卿。”皇上一听宰相李刚有合适的人选期待起来。
“皇上,就是臣的门生罗克登。”李刚不紧不慢的道出来。
罗克登,众大臣好像都没听过,看来一定官位不高,还有李宰相说是他的门生看来并没有在朝廷任职也有可能。
杨御史冷笑一声,果然还真是想得周到,说来说去这老狐狸还是想退自己的人出来,我可不会轻易就让你得逞。
“李爱卿的门生,他有何能力,快道来。”皇上很是感兴趣,现在满朝的文武百官都没人敢出来应战,找个有能力领兵征讨节度使汀拔的也好。虽然节度使汀拔现在的势力不如朝廷的一半的一半,不过节度使汀拔很是勇猛,天生又有些神力,一般人未必是他的对手,所以朝里武官不敢毛遂自荐也有这个原因。好像记得有次节度使汀拔没去岭南上任时在朝廷安排的武将选拔上就把好多武官打的一败涂地,好多人闻风丧胆都不敢上台应战,所以不挑选个合适的人选出任征讨大将军未必能轻易拿下节度使汀拔。
“皇上,臣的门生罗克登虽然未在朝廷担任过任何的官职,不过天生就有神力,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特别是使大刀。是臣偶然发现的人才。”
“哦,那爱卿快快宣他过来。”皇上一听还不错的人选心里顿时宽松不少。
李刚得到皇上的首肯马上命人去宣罗克登进宫。
“皇上,臣也有人选,未必比李大人的差。”杨御史趁机也提出要推选人选,心里早已经想定了一个好人选。
“是吗,杨爱卿道来。”
“就是镇守湖州的刺史洪布,想必皇上已听说洪刺史的力大如牛的臂膀,曾一只手举过一只大牛。”你李刚不是推选个天生神力的吗?那我这个也不赖,就看谁的更强。
李刚默默的没说话,杨御史说的这个人选自己倒是有些印象,不过洪刺史现在远在湖州,要赶过来一时也不到,而自己的这个门生马上就到,现在情势又怎么的危机你看皇上会要哪个人选。
“对哦,杨爱卿不提,朕还真的忘记洪刺史,来人给朕快马传洪刺史。”
杨御史一看皇上下令了,才宽心不少。不过洪布从湖州赶过来是需要一些时间,李大人的门生很快就到,就怕皇上先入为主会选定李大人的门生,不行还得找个人选,看来光是找尤蛮力的不行,毕竟是领兵打仗不光是有蛮力就行,还有有智谋不然怎么领兵打退节度使汀拔的步步紧*。要趁这会想出一个适当的人选,以免被那老狐狸抢得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