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回到了大同郊外的庄园,准备在这里度过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二个春节。
期间他收到了京城的来信,得知了最近京城发生的事情。
李贤等人恰好也在,朱祁镇也没有隐瞒。
“这?”
即便是素有计谋的李贤此刻也麻了,这对兄弟到底是什么情况啊,能不能给百官一个痛快。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古以来拥立之功就是获取新皇信任的最好途径,在新一轮政治洗牌中占据先机。
历史上景泰八年“夺门之变”后,其功臣如曹吉祥和石亨等人皆受到朱祁镇重用,一时风光无两。
后来两人之所以会死完全是看不清形势,首先两人仗着拥立之功处事愈加娇纵,其次就是没有摸清楚圣意。
经历过八年南宫囚禁的朱祁镇复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臣,除了杀害于谦被后人诟病外,其他所作所为完全称得上贤君。
朱祁镇摆摆手,毫不在意的说道:“不用管他,他这是在以退为进,依我对他的了解他是不会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利的。”
李贤等人默然,那可是皇帝啊,该怎么选择甚至不用考虑。
临近年关,他们聚在一起是为了商量边关驻防的问题,是由张���提出来的。
纺织厂是个大杀器,既抚平了土木堡惨败带来的创伤,还能提供不错的经济效益,就连士气都有所提升。
士气的问题倒在其次,问题在于经过大半年的重构,张���发现军屯的效果并不明显。
军屯制度是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传下来的,在大明初期为征战提供了不小的便利,但现在却有些落伍了。
事实上并不是没有人发现军屯的弊端,但想要解决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最大的麻烦就是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千秋良策,即便皇帝有魄力也会面临极大的压力。
当得知事情原委之后,朱祁镇瞬间意识到这是一个变革的好机会,果然危险和机遇总是一同出现的。
虽然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但朱祁镇并不是第一时间说出来,而是打算先听听手下的意见,这是他最近学到的东西。
李贤等人不愧是他精心选出来的班底,他们也意识到了军屯的弊端,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等众人都发表完意见,朱祁镇才开口笑道:“朕倒是有一个主意,不妨就以边关吃紧为由上述兵部,理由则是过度分散兵力只会被蚕食,无法执行有效指挥,最后要特意写上这只是一时之法。”
叶盛好奇的询问道:“不知陛下对行伍有何看法?”
“呵呵,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军队则是国家的利器,在朕看来,军队还是,保家卫国比较好。”
最后一句话的停顿是朱祁镇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明朝特有的读书至上论。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句话就是对明朝最形象的概括,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想出人头地除了祈祷自己有个好身世,剩下的唯一一条路就是读书。
即便是再厉害的大将军也要受到文官的节制,所以即便是出身名门、战功赫赫的张���,也只能坐在最后。
叶盛虽然也为军职,但他乃是正统十年的进士,先天就比张���要强。
朱祁镇略作思索,开始对明代的卫所制度进行改革,而他借鉴的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政委制度。
“目前山西要尽快形成战斗力,卫所固然好但难免会分心,所以我觉得还是将新兵统一训练比较好,以训练成绩作为内部选拔的标准。
在选拔过程中,有文化的人挑选出来,由我统一进行培训。
训练完成后,总旗之上的武官增加一个,就叫做政委吧,政委主要负责后勤,包括军士们的衣食住行,总旗等武官主要负责日常训练,无战之时政委最大,接到军事任务后军官拥有绝对指挥权,同时政委对我亲自负责。”
朱祁镇将后世的政委制度和明朝联系起来,尽可能的将风险降到最低。
“李贤,你记一下,回头整理一下。”
朱祁镇说完接着说道:“以后要在大明疆域内划分四个或者五个练兵场,由在战场上不得不退出战场的战士进行训练,训练完成之后进行随机分配。”
这时,朱祁钰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大明可不像后世那般交通发达,如果这样做选拔上来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回不了家了。
“这条标上标记,我需要在考虑一下。下面说士兵,士兵不再实行终身制,而是合,契书制度,年满十八岁条件合格便可入伍,二年后也就是二十岁可以退出,也可以继续在军营中附议,这次期限为五年,若是没有升到小旗自动退出,最后一份合同为十五年。”
叶盛皱眉询问道:“两年是不是时间太少了?”
朱祁镇点了点头解释道:“确实少了点,不过却能锻炼人,士兵是脱产的,对了,给我加上,以后每个皇子都至少要在军营里服役一期。”
李贤等人不由张大了嘴巴,一时间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不该写。
“写上。”朱祁镇镇定的说道:“自深宫里长大,没有体会过百姓和士卒的生活,这样的人就算上位也只会和朕一样,到时候换个名字就行。”
李贤点了点头,在纸上记录了下来,后面还打了一个标记。
“以后地方再多一个部门,主要以前线回来的老兵担任,负责县里的征兵和例钱的发放,这点以士卒意愿为主,若是想寄回家里的由政委统计后上报上来,由兵部统一拨款给各县,由这个新成立的部门进行发放。”朱祁镇继续说道。
李贤等人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震惊。
将领没有了练兵权和发放薪水的权利,只剩下带兵打仗的能力,这样极大避免了军事主官反叛的可能性,更不要说还有政委在。
“陛下,这个政委能不能说得更加详细一点?都负责哪些方面,由什么人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