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承泽无数次的幻想过,让那天的一切可以重来。
如果上天能再给年幼的他一次机会,他要么会坚定地让母亲暂时和肖默然离开,或者,他坚持和母亲在一起,不被父亲抱走,那么,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但事实是,母亲林萝薇最后没有选择向肖默然求救,她固执地想和父亲的手下对抗。
最后,母亲和他被强制带出了机场。
父亲韦光华笃定地认为母亲现阶段情绪过于激动,不适合和孩子在一起,把儿子带在了自己身边,父子俩和林萝薇各坐一辆车。
天不从人愿,意外就这样发生了。
母亲乘坐的那辆汽车在过十字路口时,被一辆失控的大货车猛烈撞击。
他亲眼看到车子在空中旋转了数圈后摔落在地,那悲惨的一幕被他的大脑调节成慢动作般的影像,如噩梦般周而复始地播出。
周围乱作一团,有的车辆为了躲避变道,造成了新的交通事故,喇叭声、争吵声不绝于耳。
韦光华把儿子交给旁边的随从,自己发了疯的跑近事故现场,但却被手下死死拉住。
因为被撞到扭曲的汽车已经开始漏油,随时有可能发生爆炸。
韦承泽对那场浩劫最后的印象就是父亲跪在地上发出一声悲鸣……
世间的悲欢离合有时就在短短的瞬间,让身处其中的人措手不及,招架不起。
命运这双无情的大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从不会让幸福一直延续。
母亲在医疗救护人员来之前就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她走得太快,什么都没留下。
逝者为大,韦承泽没有被允许见母亲最后一面,因为事故造成的创伤太过残忍。
年幼的他陷入了巨大的悲伤中,也迷茫地不知道该怎么办。
父亲能给予他的关怀安慰太过有限,因为除了他,父亲还有两个儿子,一家大公司,一堆生意合作伙伴。
过去,他觉得韦家大宅是他的游乐场,但现在却像一个巨大的牢笼。
大哥和二哥比他大五六岁,刚迈入青春期,趋近于懂事的年纪。
但在韦家,十几岁的孩子就要送到国外去读书了。
他们从小有过不咸不淡的感情,但随着大哥二哥出国离开,原本几丝情感牵绊也被距离和时差磨得所剩无几。
三个月后,父亲又有了新的女人。
在韦光华眼里,年幼的小儿子吃喝正常,功课很好,没有身体健康的问题。虽然越发不爱说话了,但日子久了,丧母之痛也许会随着时间慢慢抚平。
事实上,韦承泽差点成了自闭儿童,幸亏他的外公林德荣时常来看他。
林老教授晚年丧女,白发人送黑发人,身体也大不如以前。
过去和女儿的那些争执,现在看来,悔恨喟叹遗憾都有,他把生命仅剩的感情和精力都倾注在小外孙身上。
从小生活在唯利是图的商贾之家,为人处事难免会心机太重,衡量利弊得失。
韦承泽幸得外公教诲,在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学习了解了文人大家的思想。
这种多元的教育,让他日后在施展才能,达成抱负的时候,更有人情味。
眼睛看的有多远,世界就会有多大。
年幼的韦承泽在外公的教导下,培养长远的眼光,博大的胸襟,为人处事,有礼有节,懂得顺应时势,未雨绸缪。
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到吸收各类知识上,心里的悲痛只在午夜梦回间会不经意地翻涌出来。
原本,他的生活这样平静地继续下去,努力上进,成为有理想有能力的精英。
但当他从国外学成归来,却发现,曾经的兄弟手足,现在是家族产业的竞争对手。
大哥韦承豪和二哥韦承雄结成联盟,早年回国的他们,已在集团根基深厚,培养了不少嫡系,处处和他为难。
父亲韦光华的身体大不如从前,早年的肆意挥霍健康的资本,现在再花多少钱也弥补不回来。
韦氏的大小事务,几乎全由承豪、承雄把控。
唯一庆幸的一点是,韦光华对小儿子原本就更喜欢疼爱一点,再加上夫人林萝薇的意外辞世,让他心怀歉疚,所以他坚定支持韦承泽的工作,不轻不重地敲打了另外两个儿子。
在这之后,韦承泽的工作的确比以前顺利一些,可也没有多太平。
实际上,他早已厌倦这种无休止的内耗,他甚至打算去国外单独发展,至少自由自在。
但就在此时,他无意间得知了一个有关母亲当年事故的重大秘密,这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