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交出了兵权,有了刘和和阎柔的兵符,吃顿饭的空隙,等刘和第二天酒醒的时候,涿县的一万大军已经被徐晃整顿完毕了,已经安插下去了上百名新军弟兄,将这万军控制在了手里。
至于西路军的单于银,根本翻不起风浪,有了刘和的兵符,徐晃派人去收拢部队,单于银一开始有些抗拒,但是很快就明白了,势单力薄的单于银,根本没有反抗的本事,因为没有刘和和阎柔,单于银连粮草都没有,所以单于银被召回了涿县,西路军一万大军也归入徐晃手中。
第三天的时候,统合起来的新军大军就赶到了,一时间六万大军与涿县,徐晃也开始调兵遣将,本人则率领精锐两万,直奔代郡而去。
边军的确是精锐,但是如今的边军就不好说了,面对外族的确是像狼一样凶狠,但是在面对同胞的时候,特别是面对自己的衣食父母的时候,边军还能挺起腰杆来吗?
对付边军刘悦懒得费心思,无非是两点,其一胡萝卜,也就是用饷钱和粮食吸引边军,毕竟刘悦自领了护乌桓校尉,其二,那就是大棒了,徐晃两万大军压境,况且随行之人,还有从兖州或者冀州找来的百姓,这些百姓都是有家人在边军从军的人,他们的到来,必然让边军分崩离异.
刘悦有把握,所以交给了徐晃之后,甚至没打算去见姜育,因为失去了刘和的支持,边军很快就会断了粮草,在不参与诸侯争端的情况下,好像是置身事外,但是却是却是没有根基,失去了支持就没有了粮草,也就等于没有根.
姜育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老老实实的投降,无论姜育投不投降,边军都会投降的,亲人的劝告,金钱的诱惑,各种原因,边军依旧会像在易京城外一样,至于姜育不投降就只有死路一条.
刘悦不去管边军,随着一声令下,合共九千骑兵,外加一万精锐步卒,就奔着关外而去了.
从居庸出塞,出了长城就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远处延绵的群山在初冬变得荒凉,初冬的关外萧瑟,又透着一股子清冷,遍地的枯草,还有已经结了薄冰的小河.
之所以选择这时候出关,其实刘悦除了因为赶巧,另一个原因竟然是冬天的时候,只要天气合适,运输反而是意见好解决的事情,比如说一场大雪.
从长城向北三百里,便是老哈河所在,这里是乌桓的发源地,不过在老哈河的最南端,基本上都是乌桓实力比较弱的部落.
对于刘悦如此嚣张的出关,很快周围的各部落就得到了消息,但是面对如此强悍的新军,各部落根本就不敢有什么想法,只能远远的避开,最多也就是派出人手窥探.
沿着老哈河都是最好的牧场,全都被一些实力比较强的部落占据,留下来的都是一些不好的地段,才会轮到这些小部落,这些小部落多则两三千人,少则几百人,面对近两万大军,谁又敢靠近.
汉军每一次出关,都意味着一场杀戮,因为各部落也知道,他们劫掠大汉各郡县,大汉的人都喊他们贼寇,对他们深恶痛觉
,汉军只要是出关可不是为了占地盘,而是来杀他们的.
汉军出关的消息很快的就传到了搨顿耳中,原本还在整军准备南下的搨顿,没有等到完全准备妥当,更没有等到好时机,公孙瓒就败亡了,公孙瓒一死,搨顿反而不敢随意的进攻了.
搨顿不敢乱来,却没想到新军竟然杀了过来,这让搨顿心中有些恼怒,但是恼怒之余,他却知道新军的厉害,公孙瓒败亡,刘和投降,从兖州一直打到了关外,这样的军队又怎么是好应付的.
不过搨顿没有冒失,只是派了一个使臣,前来探听刘悦的意思,想要看情况再说,对于刘悦的新军,还是能不招惹就不招惹,因为刘悦可是大汉实力最强悍的人.
除此之外,搨顿还派人通知各部落,就是饿死人,也决不能南下劫掠,否则灭其族.
先不说搨顿如何,这边刘悦一路赶路,在第四天就到了老哈河的最南端,一处叫做九道沟的地方,靠近老哈河,地域肥沃,在刘悦看来是何开垦,从这里过去,几百里都是平原,适合开垦,水源方便,在这里建城有天然的基础.
“就是这里-”刘悦吐了口气,指着一片黑土地,朝着一旁的贾诩笑道:“这里是最好的土地,不过一年只能种一季粮食,好在地广人稀,这里的土地肥沃-”
贾诩并不在意,建城之时,土地不会种植太多,最多也就是方圆几十里,不然看顾不过来,一旦粮食真正的到了丰收的时候,这里就会变成一块唐僧肉,现在最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建城,如果确定防守.
“这片土地到是不小,除了在这里建设汉城,我还要在那边的小山旁,还有那边的河边建设两座陪城,好成犄角之势,才能确保这里的土地种出粮食,不会成为贼寇的手中物.”贾诩点了点头,首先就考虑粮食的问题,毕竟民以食为天.
贾诩所指,大略划下来也有几十里方圆,那边的小山直线过去也足有二十余里,到小河边也有十几里,这一块土地肥沃,如果修建两座陪城,任何人想要劫掠,都很容易陷入包围之中,这倒是不错的选择.
轻轻点了点头,刘悦沉吟着,更多的是考虑建城所需要的物资,现在天气转冷,想要大规模的修建已经不可能了,那么就只能打造临时营地,但是临时营地却势必会存在安全上的隐患,另外临时营地的保暖措施.
脑海中很快就有了一副画面,上辈子记忆中,当初下关东的时候,因为寒冷,没有少冻死人,后来就有了东北特有的地窨子房,也就是房子大半没入地面的房屋,打造起来简单快速,关键是保温效果好.
“文和,我有个建议-”刘悦迟疑着,舔了舔嘴唇,脑海中不断地补充着画面.
见刘悦顿住,贾诩楞了一下,只是苦笑道:“将军有什么话还不直说,在您这里,诩可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啊了一声,刘悦就笑了,耸了耸肩膀:“文和会错意了,我是想说要修建临时因地,就要考虑各种因素,我对于如何修造营地,倒是有些想法,不过刚才还没有考虑好,现在说说也行,关外寒冷,如果时间过长的去修建营地,一来安全上有问题,二来保暖不易,所以我建议修造地窨子房,然后打造火炕-”
说着,伸手一划:“将这一片修造成一个圆,不但要修造地窨子房,还要将所有的地窨子房连同,形成一个可以相互连接的大阵,不过尽量保证地窨子房的独立性-”
感觉说不太明白,刘悦迟疑了一下,朝着狗子一勾手指:“拿纸笔来.”
狗子没二话,匆忙的将纸笔拿了过来,还顺便让亲兵将刘悦的帐篷拉了起来,就连组合起来的桌椅都组装好了,也不过片刻的功夫,不然拿了纸笔,关外的大风也让你没办法写字.
帐篷里比外面暖和了很多,特别是点了一个火盆之后,帐篷里已经有了一丝春意.
刘悦趴在桌子上,挥舞着手中特制的羽毛笔,这种羽毛笔类似于后世的钢笔,不过只是将羽毛中空,末端有一个很细的小孔,墨水会流下来,但是很细很细,比起毛笔容易了许多,最少对于刘悦来说是这样的.
虽然来到大汉已经几年了,刘悦习惯了很多事情,但是唯独不习惯用毛笔,每一次写的字都和狗爬得差不多,很多时候写完了回头一看,自己都不认识那字,所以才研究了羽毛笔.
没有人关注羽毛笔的神奇,贾诩将目光落在笔尖上,随着笔尖在白纸上行走,刘悦口中的地窨子房便跃然在纸上了.
刘悦写字虽然不行,但是画画却还是有点本事的,最少贾诩看明白了刘悦想要表达的.
“半卧在地下,借助泥土保温-”贾诩眼光很毒,一下子就看出了地窨子房的优势:“关键是挖土比修造房屋要简单得多,最少对咱们新军是这样的.”
但是这不是所有,刘悦之所以想到地窨子房,原因不单单是保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安全.
刘悦接着画,一片地窨子房出现,其中交纵连横,几个圆圈的地窨子房,用短短的地道连接,不但互通,加设了机关之后,又可以隔绝成很多的单间,整体就是一座九宫阵.
如果说布阵,贾诩比刘悦更有心得,眼中精光闪烁,也不顾忌什么,指着刘悦所画的就开了口:“这里可以做一个连接点,将火炉放在这里,另外也可以作为出口,周围连接几十个地窨子房-”
随着贾诩的指点,整个营地就变得更加全面了,不但可以保暖抗寒,还能形成一个地道的阵法,军士们在其中可以来去自如,不清楚内部结构的敌人,则会被转的晕头转向,甚至会被分隔开,如果进入地窨子房内部,那更是只能等死了,因为其中加设了很多的机关.
“文和果然所知甚多呀,有你的指点,这三座营地没问题了.”刘悦打了个哈哈,将图纸交给了贾诩:“那就按照这个打造,索性从今天开始,营地打造的差不多的时候,我就应该去拜访各部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