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青年才俊们,之所以从前一直籍籍无名,就是因为没少受世家大族的打压。
此番蒙陛下恩宠,终于得到大展身手的机会。
自然是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加入皇帝派,好好辅佐陛下,对抗这些门阀世族。
至于张之远等人的话,根本无足轻重。
纵然他们联合向陛下施压。
陛下也绝不会听信他们的谗言……
“好!”
正当一众青年才俊,都认定会得到叶皓重用之际。
叶皓却一拍手,朗声道,“张相国此言有理!”
“此次新科录用的三百名进士,虽然都是我大漠的青年才俊。”
“但毕竟年轻稚嫩,不懂为官之道。”
“还需要多加历练和打磨才是。”
“来人,将各位考生的籍贯名册,给朕呈上来。”
“这……遵旨!”
宋怀义怔了怔,立刻转身离开。
片刻后,呈着一本金边御札,毕恭毕敬呈于叶皓。
叶皓打开翻阅了几页,满意笑着点了点头。
“很好。”
“各位考生,都是来自各州、郡、府、县,没有出现人才扎堆、青黄不接的现象。”
“足以证明我大漠欣欣向荣,人才济济啊。”
随即,叶皓合上御札,淡然道,“六科进士旨!”
众人齐齐跪在地上,毕恭毕敬低着头。
“你们所取得的佳绩,权且保留于翰林院,朕会命人封存把守。”
“明日一早,朕便派禁军驾车,送你们返回你们籍贯所属的各府各县。”
“从今往后,你们便在本地的知府、知县麾下,担任秉笔书童。”
“为他们撰写奏折文章,协助处理府县公务,了解当地民生灾情。”
“总而言之,便是跟着这些老前辈,好好学习一下,该如何当官!”
听闻此话,众考生瞬间一个个全都愣住。
不少人,甚至都面露愤慨质疑之色。
只听说过木匠、铁匠、杀猪匠会招学徒。
怎么他们这些青年才俊,还要给县太爷当学徒?
皇帝,是吃错药了吗?
自古以来,便是文人相轻。
他们这些饱学之士,就算饭都吃不上,也是心比天高。
莫说是本县贪赃枉法的知县,知府。
即便是京城的一品大员,都未必放在眼里。
凭他们的才学,若想在本县做个书童,一句话便可以进入衙门。
又何必千里迢迢奔赴帝都赶考,从数万学子中脱颖而出?
“陛下,这恐怕不妥吧?”
苏廉显得有些焦急,“这些新科进士,可是大漠最为优秀的青年才俊。”
“若只让他们到各府县担任书童,岂不是大材小用吗?”
“此举,不仅埋没了这些不可多得的人才。”
“更会使天下仕子寒心啊!”
苏廉话音未落,荀振良便满脸冷笑,背着手走上前。
“苏御使,皇上圣明独断,龙意天裁,你胆敢质疑陛下的决策?”
“依老夫看来,陛下如此安排,真是英明神武,绝妙无穷!”
“诸位青年才俊经过历练,必然能成长为大漠的肱骨之才。”
“尔等考生,还不速速拜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