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主问得好。”
叶皓微笑着说道,“今天,正是朕的大漠王朝,第一次面向全国的恩科大考之日。”
“恩……恩什么?”
姜宁衣有些懵逼,与先前宋怀义初次听闻的反应如出一辙。
叶皓解释道,“你们大凉王朝,也是在沿用察举官制吧?”
“所谓科举制,便是跨越过官商勾结,直接在民间选拔贤良干才最有效的手段……”
当即,叶皓耐着性子,将关于恩科大考的种种事宜,都一五一十讲与姜宁衣。
姜宁衣听得一愣一愣,仿佛发现新大陆一般惊讶。
上次面向帝都的恩科,她只是听到些许风声,并未过多细问。
而此时此刻,听叶皓讲述了科举的种种好处之后。
姜宁衣感觉自己的认知都被颠覆,无比激动地攥紧拳头。
“陛下,这么天才的制度,是哪位大贤想出来的?”
高,实在是太高了!
虽然他们大凉王朝,不似大漠王朝这般严重,但也同样被几大门阀世家垄断朝野。
使用这种手段,不仅可以招揽到有才有学之士。
更可以扶持一批布衣出身的寒士,与世家大族们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简直就是帝王心术,驭人之道的完美结合!
“你也看出其中的妙处?”
叶皓淡笑道,“这么天才的制度,自然是朕想出来的。”
“你……你一个人?”
姜宁衣微微怔了怔,眼中流露出浓浓的肃然起敬之色。
“陛下,你真乃旷世罕见的一代雄主。”
“能有你这般国君坐镇,大漠王朝必然能成为漠北之地最为强盛的帝国!”
叶皓笑而不语,默然接受了这个赞美。
他早就已经看出来。
姜宁衣之所以刨根问底,正是打算偷师。
想要将自己的科举制带回去,在大凉王朝也沿用开来。
对此,叶皓也并不介意,反而很乐于助人。
毕竟科举制也不是自己的专利,而是无数辈古人心血智慧的结晶。
而且先前南关战事,叶皓还欠着姜镇北一个人情。
今天姜宁衣对自己的看法,来日也必然会带回大凉王朝。
倘若能以此为由,让两家延续前辈的意志,重修盟好。
结交下大凉王朝这个强有力的铁杆盟友。
那便太值了。
“陛下,时辰差不多了。”
小海子走到他身边,小声提醒。
“好,三公主,那朕便先走了。”
叶皓站起身,“翰林院那边,已经为朕选拔出的最优秀的人才。”
“朕要到华阳殿上,去亲自审验一下这些新科才俊们。”
说罢,叶皓便乘着龙辇离开。
剩下姜宁衣坐在桌边,手中拈着棋子,久久未能释然。
“召群贤于皇宫,以才学见真章……”
“这是何等贤君明主,才能想出的英明决策?”
“大漠天子,叶皓……”
姜宁衣放下棋子,微微眯起眼睛。
心中钦佩之余,还不由生出一丝忌惮。
“倘若日后,大凉与大漠两家修好,自然是再好不过。”
“可一旦有朝一日,双方关系破裂,爆发大战……”
“叶皓,绝对是比岳汉武,还要恐怖一百倍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