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叶皓上下打量了姜宁衣一番,将信将疑道,“三公主,你……能做得了大凉王朝的主?”
“据朕所知,姜镇北可是一位独断专行的雄主,但凡国家大事,几乎从来不与外人商议。”
“三公主,若朕将这国策告知于你,届时却借不到粮,朕可没法向朝中文武们交代啊……”
叶皓这简简单单的一个激将法,又直接让姜宁衣上钩得不能再上钩。
“陛下,您这是门缝里看人,太将我看扁了!”
姜宁衣捏着小拳头,气鼓鼓道,“我父皇或许不会听我的话,但我皇兄姜文,从小就对我百依百顺,言听计从。”
“而且,他现如今乃是大凉王朝的太子储君,父皇大小诸事,都会与他商议。”
“就算我劝不动我父皇,只要能劝动我皇兄,那便够了!”
“皇兄开口,父皇肯定会听的!”
“好!”
有了姜宁衣这句话,叶皓心中便有了底。
毕竟,姜宁衣乃是大凉王朝的三公主,姜镇北也是要面子之人。
到时候自己前去借粮,他姜镇北总不能说,那是我们三公主的话,不算数吧?
见铺垫得差不多,叶皓便不再卖关子,面露正色道,“既然如此,那朕便唯有如实相告了。”
“三公主,朕的这两条国策,一条名为改土归流,另外一条,名为摊丁入亩……”
当即,叶皓将自己前不久颁布的两条国策,一五一十讲述于姜宁衣。
什么土司制度啦,废除人头税啦……
各种高深莫测的专业术语,将姜宁衣听得一愣一愣。
比当初听到叶皓的科考制度,还要让她难以理解。
“陛下,这种国策……有必要藏得那么隐秘吗?”
姜宁衣困惑道,“我觉得也就那么回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啊……”
“没什么大不了?”
叶皓眉毛一拧,忍俊不禁道,“三公主,你也太天真了吧?”
“这两条国策,现如今还只是理想状态。”
“如果送到大周王朝后,无法顺利推行,自然是万事皆休。”
“但是,一旦颁布施行,推广开来,只要有三成的百姓能做到,每年的粮食产量也可以增加五成以上。”
“只要有五成的百姓能做到,那么大周王朝的民心,就将比现在稳定一倍以上。”
“若是有七成的百姓做到,那朕下一步要考虑的,就不是攻打东瀛国这种小地方。”
“凭借大周王朝三年的粮饷,足以供应朕率领十万大军北驱三千里,拿下整个金帐王庭!”
姜宁衣目瞪口呆,冷冷道,“有……有这么夸张吗?”
“有,当然有。”
叶皓意味深长道,“三公主,你我作为皇室贵胄,都是从小含着金汤勺长大,很难去切身体验到民间疾苦。”
“但是这些年来,朕走南闯北,每逢战火连天之时,已经见识了太多的万民寥落之景。”
“百姓们没有太大的野心,他们的要求也并不难满足。”
“三餐饱饭,盛世太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