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玦现在要活下去,必须得在圣上眼中还有价值,还得在这三四家之中保留财权的主动权的同时,做出一些妥协和退让,让他们得到比预想更多的利益,当然也要为他和端侯府做更多的事。
这样才能继续撑开那条“夹缝”,让他自己和李家的族人能有活路,或者说是一条安稳、富贵的活路。
他得尽量把利益握在手里,才有本钱跟这三家谈,跟圣上和朝廷谈,他才能带着这一族的人走下去……
李玦说起了当年之事的来龙去脉:“我的太曾祖父名义上是渔民出身,是南疆海域一带最大的渔户,也是前朝时管着这些渔户的人中最大的一个乡绅。实际上到了休渔的时候,他跟他的父亲都会去远海做一件见不得光的事……”
原来李玦祖上并非真正的渔户,确切的说渔户的身份只是一种掩护,他们真正的身份是海匪。
只不过前朝渔户的生计比现在还要艰难许多,他们是海匪的头,那些个在明面上受他们管束的渔民好些个也在暗中跟他们一起做海匪。
只不过因为他们要求所有跟着他们干的人都学了外邦话,他们也不抢前朝的渔户和商船,因此前朝朝廷和当地府衙一直以为他们是前面一代遗留在外的一支和外邦小国人结合生下的孩子。
无论如何,前朝在海上的战力薄弱,只要他们不欺负自家百姓,也就默认了这股海匪不是自己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也就过去。
再说了,茫茫大海,那附近又有大大小小许多的岛屿,跑的时候,找个地方一躲,朝廷也不可能满大海的去抓他们。
之后的事还真就是巧了,前朝末年乱起来的时候,为了打压几支义军,朝廷大量招募人马,海上的倒是没有征兆,可是管理南疆沿海的步军直接扩初了当初两倍的人马。
这就导致了当时渔户家的男丁,五十以下的,只要是没有缺胳膊少腿的,都得被编入前朝新军。
如果他们不回去,不愿意被编入这新君,往轻了说,他们犯了律法,以后都得做逃犯,往重了说,要是让前朝朝廷发现他们就是那股海匪,他们倒还跑得了,可是岸上的家人、亲族可就全完了。
当时,李家老祖做出了一个大胆而改变家族命运的决定——上岸,投军,洗清过往的罪责和嫌疑……
而且那几年海上的风浪多,他们做海匪已经没有多少前途了,还可能随时死于风浪之中,葬身鱼腹,还不如奔个新前程。
他们的运气也的确不错,因为前朝朝廷要把原本的兵将往中原调度,之后让新征兆上来的这些人留在当地驻守,这恰恰意外给李家老祖他们提供了方便。
他们不仅以统领之身成为了当时实际意义上的南疆王,还因为远在南疆,直接避开了早期跟义军也就是后来的大恒王军的冲突,并且在后期弃暗投明,或者确切地说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们支持了大恒王军,也因此有了从龙之功。
如此以来,明面上的渔户,实际上的海匪,先是变为了当地的新军,之后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恒的端侯,也是南疆的南军统领。
这个南郡统领可比华靖离的靖北大将军要厉害多了,因为华家军虽然在北疆的势力很大,占据了整个北军的七成人马,可他们毕竟只是北军中的一支。历代的钩翊侯都受朝廷封赏、辖制,他们即便在实际意义上统领了北军,也没有做过北军大统领这个位子。
不得不承认当时的李家要比华家更厉害一些,地位也更高一些,也正因为如此,大恒的开朝皇帝要求老端侯来元京开府,而将原本的旧部和南疆诸军都交给朝廷派去的人。
李家老祖当然不会愿意,他留在南疆,有群山阻隔,他名为军侯,实际上与划地而治的土皇帝没有多大区别。
而他如果入了元京,虽然还是军侯,可就是众多臣子中的一员,离开了自己的人马,万一哪天被人抓住了把柄,朝廷就算只是为了收南疆之军,也会让他和他全家的命。
他不得不去元京,也不得不交出南军大统领的位子,甚至交出了大部分南军的控制权,只保留了自家的李家军,可是他也向朝廷要了一样东西,那便是南疆的海贸。
那时候南疆海贸有八成都出自李家,可朝廷也没有办法,立朝之处,一切都尚不稳定,朝廷要想将人马收回来,还不让局势再次大乱,就必须付出代价,南疆的海贸之权就正是朝廷和李家交易的砝码。
当时的大恒新朝也没有经营海贸的能力和经验,交给熟悉那边情况并且人脉甚深的李家人打理的确是最好的选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用银钱来收拢、安抚李家人和与之相关的人脉,来换取南疆的稳定,符合朝廷的利益。
但这样以来,也给之后几代人之后发生的事留下了隐患。
李家老祖的后人和历代端侯留在元京之后,愈发渴望回到南疆开启他们土皇帝一般的生活。在那边,他们有数不清的钱财可供享用,还可以不受朝廷辖制。
而当年的南疆旧部,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有这样的想法,他们在被大恒朝廷收编之后,虽说能够以新朝新军的身份成为军户,不再被当地的豪族欺凌,可别的就没有更多了。
那点儿饷银,在贫苦百姓面前是一条活路,精打细算地能养活一家老小,可对于南军中的很多人却不是这样了。
他们是当过海匪的人,见识过这世上的富贵,哪里还能满足于朝廷给的这点饷银和衣食温饱?他们要的是富贵和远大的前程。
一来二去的,这些人就跟当时的端侯,也就是李玦的祖父勾结在了一块儿,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李家正式开始谋划南归,想要重新回到南疆,做他们的南疆王。
如果一切顺利,他们就打算建立另一个朝廷,做真正的皇帝。如果欠缺那么点儿运气和实力,他们便继续做大恒之臣,受大恒封赏。
只是无论如何,在南疆都得是他们说了算,他们都再不愿意在如今的朝廷的眼皮子底下过这种憋屈的日子了,他们要做王甚至是皇。
他们要回到自己的故里,要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