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今晚,我想加个班
星语飞光2025-10-29 10:252,450

陈牧将电动车停稳,快步走向那个在春分时节依旧散发着奇异暖意的小小饭摊。

  摊后的光人身形轮廓确实比往常凝实了许多,那张模糊不清的脸上,仿佛有了五官的浅淡沟壑。

  他将手里的名单递过去,上面是用朱砂笔写就的名字,每一个都代表着一个游荡在城市边缘,却渴望被记住的魂灵。

  “今天怎么这么多人?”陈牧看着那条几乎排到街角的长队,队伍里的人影虚实交错,有些是血肉之躯的活人,更多的,则是只有他才能看见的、执念未消的灵体。

  光人接过名单,声音低沉,带着一丝非人的空旷感,却又清晰地传入陈牧耳中:“因为,有人开始怕被忘了。”

  这句话像一粒石子投入陈牧的心湖,漾开一圈圈莫名的涟漪。

  就在他思索其深意时,一个瘦小的身影挤到了摊前。

  那是个看起来不过十岁左右的少年,脸色有些苍白,但眼神清亮,他怯生生地递上一个有些陈旧的搪瓷碗。

  光人沉默地为他盛上一碗氤氲着热气的白米饭。

  少年接过碗,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用一种近乎恳求的目光看着陈-牧。

  陈牧心念一动,弯下腰,视线与少年平齐。

  也就在这时,他看清了那碗底用小刀歪歪扭扭刻下的一行字。

  “我叫林小雨,妈妈说我死了,可我还饿。”

  字迹稚嫩,却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陈牧的心口!

  他猛地抬头,仔-细打量眼前的林小雨。

  这孩子呼吸平稳,手心温热,眉宇间带着活人才有的生气,分明是一个健康得不能再健康的活人!

  一股寒意从陈牧的背脊窜上天灵盖。

  一个活生生的孩子,为什么会说自己“死了”?

  不等他细问,少年已经捧着饭碗,惊惶地看了他一眼,转身跑进了人群,瞬间消失不见。

  陈牧的心再也无法平静。

  他立刻动用了自己所有的渠道去调查,结果让他遍体生寒。

  林小雨,户籍信息在三个月前被注销,注销人是他的亲生母亲,理由是——“宣告死亡”。

  更深层的调查揭开了这个家庭的悲剧:夫妻离异,母亲对背叛自己的前夫恨之入骨,这份恨意扭曲地转移到了儿子身上。

  她不仅在口头上诅咒儿子“怎么不去死”,更是在一次激烈争吵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报复手段,去派出所谎报儿子意外身亡,亲手将他从这个世界上“抹掉”了。

  一个活人,成了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死人”。

  他没有了身份,上不了学,办不了医保,甚至连注册一个外卖账号点一份最便宜的快餐都做不到,因为系统里查无此人。

  他成了一个游荡在数据社会之外的“黑户幽灵”。

  当陈牧将调查结果告诉苏清蘅时,这位平日里清冷如月的国医馆传人,美眸中燃起一簇压抑不住的怒火。

  “简直荒唐!法律可以因为被蒙蔽而出错,但人心怎么可以狠毒到连一个名字都容不下!”她的声音因愤怒而微微颤抖,“一个名字,对一个孩子来说就是他存在于世的全部证明!”

  陈牧没有说话,他的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雨将至的天空。

  沉默,是他酝酿风暴的方式。

  当天晚上,他几乎一夜未眠。

  在他运营的那个小众互助配送平台上,一个全新的功能被强行创建了出来——“临时命名通道”。

  界面简单粗暴,却直指核心:凡因各种原因无法在主流平台完成实名注册者,皆可在此下单。

  格式只有一个:“我叫XXX,暂住留名居。”订单将被标记为特殊,由平台招募的志愿者进行线下核实与接力配送。

  通道开启的瞬间,第一条信息就弹了出来,仿佛已经等待了许久。

  “我叫林小雨,想吃一次妈妈以前做过的糖醋排骨。”

  陈牧看着那行字,眼眶一热,他亲自接下了这一单。

  这个“临时命名通道”如同一颗炸雷,在小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很快,监管部门的电话就打了过来,措辞严厉地约谈陈牧。

  “陈牧,你这是在公然挑战实名制管理规定!是想颠覆现有的社会管理秩序吗?”电话那头的人语气不善。

  陈牧站在窗边,看着楼下穿梭的车流,声音平静得可怕:“我没有挑战任何制度,我只是在补上它不小心漏掉的角落。如果一个孩子饿着肚子,仅仅是因为系统里没有他的名字,没人承认他的存在,那只能说明这个系统病了,需要打补丁。”

  “滥用风险!你想过没有?如果有人利用这个通道从事非法活动怎么办?”一名闻讯赶来的记者尖锐地提问。

  陈牧没有直接回答。

  他只是默默地打开手机相册,将屏幕转向众人。

  一张张照片划过,光影交错间,是一个个被世界遗忘的“无名之人”。

  有蜷缩在桥洞下,牙齿漏风却笑得开心的拾荒老人;有眼神怯懦,紧紧抱着一只流浪猫的自闭少年;有精神失常,却依旧爱干净,每天在公共卫生间清洗自己衣物的女人……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是手里都举着一块写着自己名字的硬纸板,那是陈牧和他的志愿者们为他们制作的身份证明。

  “他们,就是你们担心的‘滥用风险’吗?”陈牧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回荡在每个人的耳边,“在担心风险之前,能不能先看看这些活生生的人?”

  记者哑口无言,监管人员也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风波在一种微妙的默契中渐渐平息。

  “临时命名通道”被允许在严格的志愿者审核下,作为“特殊人文关怀项目”试运行。

  几天后,苏清蘅在自家的“清蘅国医馆”门口,挂出了一块崭新的木制招牌,上面是她亲手用小楷写就的字:凭留名居订单,享免费问诊。

  她对前来送药材的陈牧说:“以前,我师父教我用那面家传的古镜看人的灵气强弱,断人的生死祸福。现在我才发现,根本用不着镜子。人心跳动最有力的地方,才是这世间最真实的灵脉。”

  那晚收工,两人并肩骑着电动车,穿过城市灯火辉煌的街道。

  路过一面贴满了泛黄寻人启事的老墙时,陈牧停了下来。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红色的记号笔,将那些因风吹日晒而变得模糊不清的名字,一笔一划地重新描红。

  苏清蘅从后座下来,静静地看着他专注的侧脸,然后轻轻地把头靠在了他的肩膀上。

  “你说,我们每天这样为人留名,以后,我们自己会不会也变成这墙上的一张纸,等着别人来记起?”

  陈牧描完最后一个字,收起笔,侧过头笑了起来,晚风吹起他的额发:“不会的。因为我们每天都在给别人送饭,送去希望。我们的名字,早就刻进他们的碗里,融进他们的记忆里了。”

  凌晨两点,陈牧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留名居,正准备洗漱休息。

  突然,他那台专门用于接收特殊订单的旧手机,屏幕骤然亮起,发出刺耳的蜂鸣。

  一条从未有过的,血红色的加急订单,霸道地占据了整个屏幕。

  没有菜品,没有常规地址,目的地那一栏,赫然写着三个字:留名居院子。

  而在订单备注里,只有四个字,像是用尽了全身力气敲出来的。

  别关灯。

继续阅读:第276章 这碗面,我请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百年之约到期,开局觉醒至尊骨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