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双雄会针尖对锋芒
肥猫江湖2025-07-02 21:513,800

马玩的调查结果很快报了上来,韩遂微觉唏嘘。蔡府也被乱兵所扰,钱财被抢掠一空,剩下的只有满屋的书籍,蔡邕的家人,包括儿子蔡珪、女儿蔡琰和蔡琬等皆不知所踪。

  韩遂不确定蔡邕的家人是不是被乱兵劫掠后杀死,但他总觉得有很大的可能是被有心人给救走藏起来了。他本想命马玩彻查此事,又发觉不妥,大战在即,想调查也只能是暗中进行。考虑之后,他决定让成公英来着手调查,最大限度地消除隐患,而马玩则受命剿捕城中的游荡儿、游侠、恶少年及乱兵等等,一概编入军中为卒。

  天不亮的时候,韩遂就已经起来了,马玩进来汇报之前,他已经处理了一大摞公文——并不是批阅什么事项,主要是签署大量的任免和人事调动的命令。李相如、宋建和阎行等人黎明时率军前往枳道,他在午后也将动身。这一场战斗,他必须亲自指挥,但看似渐趋平静的长安城,实在是让他难以放心,他只有拼命地在各个要害部门安插自己信任的人进去。

  蔡邕的事一时也不可能有明确的结果,很快韩遂就失去了关注的动力,他本意是想请蔡邕出仕,仿效董卓的手段授蔡邕高职,以利用蔡邕的名望,既然不可得也就不再强求。

  巳时末,成公英进来禀报,长安城各门完成了防御布置,城墙也在加速修缮之中,另外已经确定吕布逃出了长安,往武关方向逃了。

  韩遂不置可否。吕布虽勇,他并不如何看重,他也没想过要收吕布为部将。他觉得,这天下恐怕也没有人敢使用行为反复的吕布。武关?荆州?刘表肯定不会收留吕布,袁术,你有这个胆子吗?

  韩遂忍不住笑了,凭他的了解,袁术这个人的胆子可不小,野心更大,理智在那个家伙的身上不太起作用,他的行为也不太好判断。

  随后,成公英又献一计:以天子的名义下诏令太傅马日磾和大鸿胪赵岐持节镇抚关东。

  所谓镇抚关东,其实目标就是一个人——张胤。韩遂可不认为这个时候还能凭借一纸诏书逼张胤退军,他的目的是拖延时间。马日磾与张胤是忘年交,据说张胤的一个侄子就在他身边求学,而赵岐的威望,也足以令张胤肃然起敬。有这两人出使,料他张胤也不敢用强。

  直至忙到未时,韩遂才姗姗起行,马、赵二人也一同出城。此时,在长陵方向,马腾却已经被逼与张晟开了战。

  长陵县在长安正北,渭水北岸,因境内有安葬高祖和吕后的长陵而得名。长陵县是高祖刘邦他为了防止关东六国贵族作乱而建立的。刘邦在此地建立长陵邑,将关东六国贵族和关内豪门大族迁入其中集中看管,诏令其等供奉陵园。初建时,长陵邑户口就多达五万零五十七户,口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人,后来才逐渐发展成县。

  长陵县地势平坦,无险可守,马腾在长陵驻扎可以说是被迫的,他没料到张晟的大军会这么快从河东杀过来,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破了新丰,并攻取了高陵和阳陵两县。为了保证韩遂攻下长安城,他不得不从兰池向东挺进,在长陵与安陵之间构筑防线。他也想退守渭桥以南,沿渭水布防,但如此一来,以张晟骑兵的强大机动力,完全有可能绕到长安西面,出现在韩遂的背后。他不仅不敢放弃长陵,而且还分兵一万交给弟弟马远去帮助韩遂攻打长安。

  马腾与韩遂、李相如、宋建等结为兄弟,要说有多少真情也说不上,尽在利益耳!他固守长陵,也是因为利益。

  张晟以韩当、韩猛屯霸陵,唐洛、郭贲屯高陵,他亲率白骑营以及匈奴王帐军屯阳陵。三地互为犄角,只不过中间隔着渭水和泾水,仅以桥梁和渡口相连,短时间内应该没事,但时间长了,就是非常大的破绽。张晟却并不十分担心,因为韩遂的大军被牵制在长安城下,单靠马腾吃不下这三地中的任何一路人马。

  张晟不仅不担心马腾的攻击,还憋着想吃掉对方的想法。他命郭贲率五千匈奴营精骑出高陵,潜行至池阳背后、泾水西岸的谷口邑,切断了自漆县南下的通道,当然也切断了马腾自安定运粮的通道。

  这一招可是打在了马腾的要害上。谷口邑虽然不是大城,但是凉州北地、安定二地沿泾水南下的必经之路,之前正是董原和刘靖屯兵、屯粮的重地。

  虽然谷口邑中的绝大部分粮食都已经被马腾随军运到了长陵、兰池、杜邮等地,但它的丢失,也让他失去了原路退回的可能。长安城下这一战如果失败,那他就只有跟随韩遂沿渭水撤退了。更重要的是,这对部队士气的打击也是很大的,马腾需要用一场战斗的胜利来提振士气。

  双方都想抻量抻量对方的能力,激战就不可避免地在长陵城东十里处爆发了。

  马腾军的大阵中间是两万步卒,两翼则各有八千骑兵。骑兵攻城并无优势,因此马远一个骑兵也没有带走,全部都出现在此战之中。

  张晟麾下则以骑兵为主,中间是一万白骑营精锐,两边是于夫罗和呼衍骨都侯各率一万匈奴骑兵防护侧翼,骑兵阵后,另有五千步卒。

  这五千步卒是河东兵,对外称是白骑营的别营。张晟驻兵河东后,命徐晃征募河东青壮健儿组建而成,后来经他的推荐,徐晃调入陷阵营,统重步兵,张晟便将徐晃的爱将张桓、徐胄留了下来,代徐晃为主将。二人被授予别部司马之职,另有五位司马,卫固、裴道、程银、侯选、李堪,皆河东大族子弟。

  卫固与卫觊同族,自不必说,而裴道是河东闻喜裴家子弟,其祖父裴晔,官至并州刺史、度辽将军,父亲裴羲,桓帝时为尚书令、开国公。裴道是裴羲的最幼子,擅文喜武,张晟征兵,他便入伍从军。程银、侯选、李堪三人虽比不得卫固、裴道,但也是豪族出身,因河东盐铁之利,家中豪富,威望素重。反而是张桓、徐胄,寒门出身,若不是建营时两人就已经授职,也很难驾驭手下这五位司马。

  这别营五千步卒,先后经徐晃、张晟调教,可以说是训练有素,但实战经验却相对缺乏。自成军后也就是在河东剿灭白波贼余孽时进行过实战。

  张晟将他们放在骑兵阵之后,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但在马腾眼里,他的这个做法显得特别外行。两人布下的阵型其实说到底都是雁形阵的变种,两翼的骑兵是破敌的主力,但中间大阵的步卒和白骑营则是破敌的关键。马腾的本意是利用步卒顶住对方骑兵的冲击,迟滞敌人的机动,两翼骑兵顺势出击可于混乱中求胜,是标准的步骑协同作战之术。而张晟将步卒放在后阵,并无大用,前面的骑兵若胜,步卒行动慢,也无法追击敌人;若骑兵败,则步卒不仅难以挽回颓势,最大的可能是被自己的骑兵冲散,然后树倒猢狲散。

  张晟却不这么想,他根本就没想过要用步卒取胜,白骑别营步卒是他的预备队,只要能够参与击散溃卒的战斗就行了。对于眼前的马腾,他有必胜的信心。就算没有于夫罗的匈奴骑兵,靠着白骑营一万人,他也能取胜,但是那肯定是惨胜。

  当年跟随他深入草原、马踏弹汗、出生入死的数千勇士虽然已经有不少人或战死、或因伤退役、或调往别处,不断有新人补充进来,但现在的白骑营的骨干仍然是当年的那批老人为主,只要有他们在,就算是有数倍于己的敌人,张晟也敢下令发动攻击,不是他狂妄,而是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人所带有的特殊的战斗意志。

  于夫罗打量着马腾军,见对方的骑兵中有不少披头散发和髨头的人,知道那些应该是羌胡兵。这些人和他们一样,身着的主要是皮甲,想必也精擅骑射,估计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好对付。白骑营的士卒所披的甲胄都是一水的新式鱼鳞精甲,不知道比自己麾下匈奴兵的皮甲强出了多少倍,对此他一直耿耿于怀。不过,他相信只要这次攻略长安能取胜,张胤和张晟也不会再对他们匈奴人有太多戒心,至少不会吝啬为他们更换甲胄和蒲良刀。

  对于张胤和张晟,于夫罗都是打心眼里敬佩的,这两人都是不世出的统兵奇才。也许是天不佑大匈奴,只要这两人存在,匈奴人就只能成为他们肩头的鹰和马前的犬,根本没有希望脱离大汉。于夫罗对张胤和张晟都谈不上忠心,但在形势没有大的转变之前,他就只能唯两人马首是瞻。

  战鼓声隆隆而起,于夫罗将铁兜氂套在头上,伸手拔出佩刀。他本来是很讨厌汉人的兜氂的,那些东西防御力说不上多好,却动辄好几斤重,戴着它压得脖颈子疼。但是幽并二州的汉军已经开始使用兵器制造局研制的最新式的铁兜氂,重量轻了不少,还有颈护护住战士的脖子。于夫罗戴的就是这种兜氂,身上的铠甲也是张晟所赠的鱼鳞精甲,现在他对兜氂的厌恶之情减少了不少。

  这次南下,匈奴兵都是装备了骑兵三宝的,战力陡然提升了几个档次。于夫罗也极为叹服汉人在制造装备方面的巧妙心思,这几件东西可是骑兵们的宝贝。

  马腾军中的鼓角也响了起来,士卒们握紧手中的兵刃,紧张地注视着前方。

  阵后鼓声急促地一变,于夫罗猛然大吼:“出击!”这两个字是匈奴语,与汉军的战鼓声看似有些不合,其实却并不是如此,这些匈奴王帐军与白骑营合作了不知道多少次,早已经有了必要的默契。

  “呜……哇……”并州军的左右两翼匈奴骑兵凛然杀出,像两条青色的巨龙,划成优美的弧线,杀向马腾军的两肋。

  马腾的眼睛一亮,也下达了迎击的命令。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张晟大阵两翼的骑兵存在的目的是要发挥灵活机动的优势,以骑射杀伤敌军,这与马腾的想法不谋而合。两翼的骑兵就像双方的翅膀,想击垮对方首先就要破掉对方的骑兵。

  以步卒破骑兵难度太大,马腾准备以骑对骑。匈奴人就是张晟跟前的狗,主人在时,吠嗥凄厉,没了主人就是丧家之犬。马腾太了解匈奴人了,匈奴人与张晟不可能是有一条心,只要打疼了他,就必然会一哄而散。

  马腾军两翼骑兵的主将分别是庞德和成何,都是名著凉州的勇猛善战的骁将。特别是庞德,字令明,汉阳郡人,身材雄壮,为人果敢雄烈,在羌、氐族中也有盛名。

  庞德和成何接到命令也纵马而出,率军迎向匈奴人。

  数万骑兵高速飞驰,践踏得大地微微颤动,箭矢如飞蝗一样在人群中飞动,双方几乎都是自幼长在马背上的人,骑射技艺精湛绝伦,套路也是一样的,疾驰、骑射,唯一不同的是匈奴人射得更远,更有力。

  一波针锋相对的骑射过后,庞德的眼中满是迷惑:“匈奴人怎么变得这么强了?”

继续阅读:第二百八十二章 战渭水于夫罗阵亡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峥嵘志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