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殉国
肥猫江湖2025-07-02 21:385,666

耿鄙终究是败了,身首异处。

  傅燮立于冀县城头,遥望城外,叛军营垒相连,层层叠叠,人喧马嘶。

  已经十天了,叛军每日上午轮番劝降,下午攻城。守了十天,冀县城墙已残破不堪,摇摇欲坠,郡兵也拼得没剩几个了。

  一队胡兵奔至城外三百步,傅燮认得出,这些是北地胡骑。他是北地人,对这些匈奴后裔的装束太熟悉了。

  五千胡兵齐齐下马,跪倒在地,向着城上叩头不止。一人居前,大吼:“请府君降了吧!大军围困,城池残破,府君守无可守……若府君不愿降,请府君出城,吾等愿保府君回北地!”

  这五千胡兵在北地时,皆受傅燮恩惠,此时叩头作保,直看得王国、韩遂等人沉默无语。李相如、黄衍脸上微烧,与傅燮相比,他们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傅燮迎风而立,面容不改。

  傅燮之子傅干知道父亲性子刚烈忠贞,不会为此屈服,便劝谏道:“国家昏乱,遂令大人不容于朝。今天下已叛,而兵不足自守,乡里羌胡受父亲大恩,叩头相劝,其意甚诚,何不许之?弃郡归乡,率厉义徒,见有道而辅之,以济天下。”

  主簿杨会与众郡吏闻之大惊,要知道,这傅干今年才不过十三岁而已。这等见识,岂是少年人能拥有的?此子实乃天才也!

  傅燮慨然而叹,扭头厉声对傅干道:“别成,汝知吾必死邪?先贤有言‘圣达节,次守节’,盖为是也!以殷纣之暴,伯夷不食周粟而死,仲尼称其贤。今朝廷不比殷纣,吾德亦岂绝伯夷乎?世乱不能养浩然之志,食禄又欲避其难乎?吾今有死而已。汝有才智,勉之勉之。主簿杨会,吾之程婴也!”

  傅干知道父亲死意甚坚,泪流满面,哽咽难言。左右郡吏、士卒也无不悲痛。

  杨会跪地叩头道:“会定不负使君所托。”

  傅燮微微一笑,让杨会带傅干下城。他深知杨会忠诚,又能机巧变通,足可保儿子平安。

  傅干恋恋不舍父亲,毫不在乎父亲瞪他,只扳住墙垛不愿走。傅燮长长一叹,示意杨会将傅干拉走。

  杨会带着傅干才下城头,黄衍纵马至阵前,仰头对城上道:“成败之事,已可知矣。天下已非复汉有,府君还不愿投降吗?”

  傅燮按剑叱道:“亏汝还曾是朝廷命官,食君之禄不忠君事,反为逆贼说客,还有脸见吾?”

  黄衍恼怒,回归本阵,急催军攻城。

  “呜呜呜……”苍凉的牛角号声四面而起,叛军再次发起攻城。数万叛军汹涌而上,如蚁而附,攀上城墙。

  城中百姓男女老少皆上城墙助守,所有人都明白,叛军四面围城,肯定没打好心思。城破了,全城百姓都不会有好下场。

  太阳慢慢爬过中天,静静地看着凉州大地上人们自相残杀。

  韩遂远远看着士卒冲上城墙,杀散汉军和百姓,从内部打开冀城的西门,心中波动不惊。破城是早晚的事,谁也不会相信傅燮能守住这座孤城。

  “杀啊……”一支不足百人的骑兵突然杀退叛军,从城门中冲出,直接杀入叛军的重围之中。

  是傅燮!

  这是一次孤注一掷的冲锋!一次绝望的冲锋!一次心知必死的冲锋!

  眨眼之间,汉军即死伤殆尽,只余傅燮一人。

  傅燮勒马横剑当胸,朗声喝道:“吾乃傅燮,谁人敢来取吾首级?”

  王国、韩遂、黄衍、李相如等看着满脸血污、大义凛然的傅燮,心中的滋味各有不同。有佩服,有胆怯,有不屑,更有人为其不值。

  叛军士卒将傅燮团团围住,有人出声劝道:“府君,请降了吧!”

  傅燮瞠目叱道:“但有战死的傅燮,岂有投降的傅南容?吾今有死而已!”纵马前冲,挥剑斩杀两名叛卒。

  “唉……”韩遂微微摇头,下令弓弩齐射,傅燮身中数十箭,死于乱军之中。

  傅燮既死,冀城郡兵皆悲痛欲绝,死战不退,全部殁于城中。

  韩遂钦佩傅燮之忠,使人收其尸,送回北地安葬,并下令安抚冀县百姓,不得骚扰。

  因傅燮一人身死,一县百姓得保,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攻占冀县,汉阳即全面失守,三辅的门户大开。韩遂、黄衍、李相如、宋建、麴胜、马腾等,并滇莫、麻吾、俄号、虔鬼等诸羌酋,共推王国为首领,趁朝廷反应不及,分兵攻取陇西、安定、北地诸郡。然后,合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入右扶风,兵锋指向大汉故都长安。

  至此,叛军第一次控制了凉州全境。

  刘宏得知叛军又入三辅,且声势更盛,大发雷霆之怒,免张温太尉之职,由司徒崔烈接任。

  刘宏召开朝会,商议退贼之策。百官沉默,太尉崔烈、司徒许相、司空丁宫、大司农曹嵩等重臣也面面相觑,拿不出好办法来。刘宏忍不住想起傅燮的忠直敢谏,想起朝廷每有危难,傅燮必挺身而出。与傅燮相比,大殿之上的文武百官都如泥胎木塑一般。刘宏决定追谥傅燮壮节侯,让百官汗颜。

  良久,盖勋出列谏道:“皇甫义真有大将之略,素来尽忠职守,平黄巾贼居功至伟,威震天下,非皇甫义真不能制凉州贼也!何不请皇甫将军回朝,督军退敌。”

  刘宏虽然感觉盖勋说的有理,但是他绝不想承认先前撤换皇甫嵩是错,犹豫再三,终是拒绝,道:“还是召张胤入朝吧!”

  一时间,大殿之中鸦雀无声。谁也没想到皇帝陛下竟然想到了让张胤统兵。几乎没人否认,大汉名将之中,唯卢植、皇甫嵩、朱儁、张胤等寥寥数人有可能平定凉州贼乱,张温不行,董卓也不行。但是如今,卢植执掌尚书台,皇甫嵩被贬,朱儁母逝回乡守孝,只张胤相对更容易调动。但刘宏选张胤,肯定也有他一直对张胤的信任和看重的原因。

  张胤守边职责亦重,司空丁宫正要出言反对,忽有侍者入殿,言有并州急报。

  刘宏让赵忠呈上来,展卷一看,大惊失色。

  赵忠离得虽近,但是也没有看到急报上写的是什么,不过他有的是耐心,肃手而立。

  “并州休屠各、匈奴反!”刘宏轻轻的一声,却震动着大殿中每一个人的神经。凉州、冀州、荆州先后有叛乱,如今竟然连并州也乱了。

  刘宏将急报扔给赵忠,赵忠快速浏览一遍,对群臣道:“并州休屠各胡与南匈奴左部胡合,寇西河、太原,杀西河太守邢纪、并州刺史张懿、南匈奴单于羌渠!”

  “嗡……”整个大殿沸腾了。

  “什么?并州也反了?怎么会这样?”

  “休屠各与匈奴人本来就是同种,狼狈为奸!”

  “休屠各才有多少人?西河、太原都丢了?”

  “使匈奴和度辽营呢?都是干什么吃的?”

  “……”

  刘宏委顿在龙椅之上,欲哭无泪。黄巾贼、黑山贼、鲜卑、南蛮、羌胡、休屠各、匈奴……难道他这个皇帝真的那么让人讨厌?为什么所有人都要反他?

  现在朝廷连平定凉州的兵马都不一定凑得出来,又拿什么去讨伐休屠各和匈奴?

  “陛下!”光禄勋刘弘出列跪倒,用尽力气说道,“陛下,为今之计,可用盖京兆之议,召皇甫义真督董仲颍统兵拒王国、韩遂;令张幽州率军入并州平叛。”

  刘弘,字子高,南阳安众人,同是汉室宗亲。他是真的支持刘宏,用心辅佐。他的这个建议,也许是当前最好的办法了,太尉崔烈、永乐少府樊陵、射声校尉马日磾等都直言赞成。

  丁宫微微摇头,退入班列。

  盖勋欲言又止,他虽然略有担心,却没有更好的替代办法。

  刘宏看了看议论纷纷的群臣,见何进、卢植、盖勋、赵忠等都微微点头,也渐渐镇定下来,道:“拜皇甫嵩为左将军,持节,领兵两万,督前将军董卓,讨王国、韩遂;拜张胤为右将军,持节,督中郎将孟益、张晟,讨休屠各、匈奴。”

  孟益是汝南人,家世极豪,现在光禄勋刘弘麾下统典禁兵。其人忠厚恭俭,深有谋略,在军中颇有威望。刘宏也是想着如果单单让张胤率幽州兵讨伐休屠各和匈奴,朝廷不给一点支援,也太说不过去了,派出孟益也算是给张胤吃一个定心丸。他现在焦头烂额,也只有指望皇甫嵩和张胤这根救命稻草了。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六月,张胤接到令他率兵讨平并州的圣旨。他只有苦笑一声,此事早就在意料之中。休屠各人和匈奴人的叛乱极为猛烈,他上月就得了消息。并州刺史张懿死了,并州兵已经不可能靠自己平定叛乱了。冀州才经过黄巾之乱,元气未复。在北方也只有幽州有大规模平叛的能力。

  潜龙刺探的情报显示,并州休屠各人至少有七万,加上五万匈奴人,总兵力超过十二万,这还不包括少数反叛的汉人将领和山贼马匪。并州上郡、朔方、五原、云中、定襄五郡流徙分散,西河、太原也被攻占,雁门孤悬在外,岌岌可危,整个并州目前只有上党还在朝廷治下。要治理这样一个烂摊子,还真是让张胤头疼。

  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横亘在张胤心里,那就是历史上的伪天子和弥天将军——张举、张纯。他要出兵并州,就不得不考虑这两个人。按说在这个时空,张胤与安乐张家、狐奴张家以及鲜于家共建五方社,世事发展与原本的历史大不一样,二张不应该再有反心,但张胤也不敢担保。张举如今是泰山太守,张纯因平定黑山贼不利,免官在家。这两人在幽州都有一定的威望,他觉得他需要做一些后手准备。

  思虑之后,他决定调鲜卑营亦洛巫、关羽、张飞所部三万人,张晟的白骑营五千人,韩当的先登营五千人,高顺的陷阵营一千三百人,并幽州各郡骑兵两万人,乌石兰部、颁下部各五千人,加上亲卫营,合计七万两千人。上郡和河东还有新任并州刺史丁原的数千并州兵和孟益的五千羽林营兵及北军五校兵。这个兵力对阵并州叛军虽不占优势,但张胤自信也不会落于下风,毕竟幽州各营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而且七万多人都是骑兵,即便是大汉朝廷现在也拿不出。

  幽州郡兵由兵曹从事李乾、武猛从事太史慈率领。虽然各郡太守都没有敷衍,派出的都是精兵强将。但相对来说,郡兵的战力仍稍弱一些,张胤开府库,调拨新式兵甲和蒲良刀对其进行装备,短时间内使郡兵的战力上了一个层次,后面的也只有靠战阵历练了。

  护乌桓校尉由长史公綦稠接任。护乌桓营三千余人驻宁城,西面防御并州,东边监视上谷难楼。杨棱所率破虏营五千人仍屯五阮关,防御黑山贼。田楷率乌桓营万人屯彰武配合徐荣防御鲜卑和夫余等异族。蓟城方面兵力也不算弱,不仅有祭雍率领的刺史部兵两千人,还有三千广阳郡兵。辽西郡和辽东属国、辽西属国的郡兵战力也高出其他郡兵一大截,赵芳、徐荣、程普也都能征惯战,可堪托付。如此安排下来,张胤才算是真正安心。

  家中有卢纨守着,鲜于瑞、崔琳相助,也不用担心。只是又要离别,众女不免为他担忧,伤心不已。卞柔前不久新产一子,张胤为之取名岳。他最后来到卞柔房中,将小儿抱在怀中摇一摇,在那娇嫩的额头上轻轻一吻,又放回榻上,在卞柔温柔留恋的目光中,转身领着张挚前往大营。这一次,他要把九岁的长子带在身边,让他接触战阵厮杀的惨烈,增长见识。

  一切安排妥当,张胤命关羽、张飞、亦洛巫、乌石兰,率三万五千鲜卑精骑,沿赤山西进,自塞外奔弹汗山。他亲率先登营、陷阵营、幽州郡兵及颁下部乌桓突骑,出上谷、宁城,至弹汗山。

  七月底,张胤、张晟、关羽等三军汇合。休屠各人与匈奴人大部都盘踞在西河与太原两郡之中,若不剿灭叛军主力,收服城池亦难以保住,分兵剿灭更不是上上策。张胤准备合军翻越长城,先稳定雁门郡的局势,然后逐一收复太原、西河、定襄等郡。

  南匈奴人一直自视为冒顿单于后裔,而休屠各则是休屠王和浑邪王的后裔,因此南匈奴人素来看不起休屠各人,认为休屠各人的血统不纯正。休屠各人也确实是自落话柄,迫于生存的需要,休屠各收留了不少草原杂胡,披头散发者、黄肤髨头者、金发碧眼者皆有,亦不禁联姻。若按照原有历史的发展,不久之后,休屠各正是凭借着这种包容性,不断扩张,击败了在汉境的其他匈奴裔部族,反而成为了匈奴中最有权势的、进而成为最高贵的种姓。

  不知是什么原因,让休屠各与南匈奴走到了一起。潜龙也并没有探听到具体的原因,只是报说,休屠各人突然反叛,勾结南匈奴贵族须卜骨都侯,围单于大帐,兵变攻杀南匈奴单于羌渠,拥立须卜骨都侯为新单于。所谓骨都侯,乃是匈奴官名,异姓官之首,是单于的辅政近臣,位只在由诸王子担任的左右贤王之下。

  除了单于之外,匈奴贵族四姓,呼衍氏、丘林氏、兰氏、须卜氏,最为尊贵。骨都侯基本都由此四姓族人担任。须卜骨都侯与休屠各人的结盟,实力大涨,迅速控制了几乎整个南匈奴部落。羌渠单于的两个儿子于夫罗、呼厨泉弃族潜逃,躲到了上党,寻求丁原的庇护。这与朝廷的说法基本一致。

  张胤率军由强阴翻过长城,过平城而至雁门郡治阴馆。雁门太守郭缊率一众郡吏出城十里相迎。

  雁门郡多山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其富庶比不过西河、太原等郡,休屠各人与匈奴人也不愿费力来攻,只派了偏军骚扰,意在拖住郭缊,因此雁门郡才能保住。

  郭缊三十多岁,身躯挺拔,神庭饱满,气质不俗。他是太原阳曲人,故大司农郭全之子,为人忠谨正直,有文武两面之才。他在雁门垦田修武,招附胡民,使民心稳固,百姓富裕,政绩着实不错。张胤亦知其人,见其施礼,也赶快下马。

  “郭府君,多礼了!久仰久仰!”

  郭缊看张胤身后数万骑兵,浩浩荡荡,杀气凛然,暗自点头。这支队伍绝不是临时拼凑出来的,七八万骑兵,想想就让人羡慕。

  郭缊道:“将军言重了!我与郡中百姓盼了一个月,终于是把将军盼来了!”

  张胤道:“事急敌凶之下,明府守雁门不失,真不易也!”

  郭缊苦笑道:“将军谬赞。已经快顶不住了。”这也不是虚言,西河全境失守,太原只有昭余泽南部的祁县、京陵、中都、邬县、界休五县,仍在太原太守委进的指挥下顽强抵抗,其余皆失陷。一旦委进扛不住,叛军必然会将目光转向上党或雁门,到时候,雁门就没那么好守了。

  张胤见郭蕴身后有一弱冠少年,神采飞翼,俊朗不凡,忍不住问道:“这少年是何人?”

  郭蕴道:“我为将军介绍。此是张辽张文远,休屠各人反叛后屡次攻打雁门,全靠文远率军击退之。”

  张辽今年才十九岁,但武力过人,少年成名。他是马邑人,本是马邑之谋的发动者聂壹的后人,马邑之谋失败后,聂氏家族为避怨而改张姓。郭蕴接任雁门太守,召其为郡掾,甚为器重。

  大战逍遥津的张文远的名声实在是太响了,张胤颔首微笑,大赞其勇,惹得张辽大感受宠若惊,连忙行礼。其实两人的年纪相差也不过九岁,但地位高下不同。这个时空,悯农郎君、燕北长城的大名如雷贯耳,张辽也是听着悯农郎君的事迹长大的,在他眼里,张胤就是高高在上的崇拜偶像。

  张辽年纪小,锋芒才露,还不能与历史上大战逍遥津时期的他相比。当然,能名留青史的人,也绝非泛泛,至少素质是极高的。张胤虽然是穿越而来,但是并不迷信历史上的名将,他自己培养的张雄、岳青、沈烈、陈诚、敖山、李艾等人早已经显露出不凡的才干,比之名将亦毫不逊色,因此他也并未露出招揽之心。

  郭蕴又介绍功曹、主簿等府寺干吏,张胤都是略略而过,只记住了张辽一人。郭蕴邀张胤进城,大军只能驻扎在城外。

  张胤率领张晟、韩当、典韦、高顺、关羽、张飞、亦洛巫、乌石兰、颁下等中郎将、校(都)尉,并齐周、李乾、太史慈、鲜于辅、鲜于银、唐洛、赵云、卞秉、夏侯兰、张雄、岳青、沈烈、岳牧、楚鹤等,一并入城。

继续阅读:第一百七十一章 长驱蹈匈奴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峥嵘志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