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胡无人 汉道昌
肥猫江湖2025-07-02 21:385,043

光和五年,春三月,张俊回到黍谷山迎娶了蔡氏女。蔡氏女生的月貌花容,性情淑慧恭俭,很得滕夫人喜欢,冲淡了因窈儿在常山为赵峻守孝远离在外的忧烦。

  蔡邕仍在流亡之中,客居吴郡,讲经授徒,倒也逍遥。据张俊讲,蔡邕近来新收一徒,乃是吴郡世姓吴家子弟,蔡邕为其赠名“雍”,雍与邕同音,以示看重和称赞。

  张俊在蔡邕门下学习日久,才识大长,加上面相俊秀,驰名江左。几年来,也交了不少少年才俊。这次跟随张俊回幽州迎亲的就有好友广陵海陵人吕岱、吴郡人徐原。吕岱与徐原素来亲近友好,常在一起谈时论典,徐原秉性忠直,慷慨有才志,二人结伴游学,也曾到蔡邕门下听讲,因此与张俊相识。

  吕岱和徐原年纪与张俊相仿,才学卓异,知名州郡。但是在张胤面前,两人的锋芒无法充分显露。张胤二十三岁而得封乡侯,护乌桓校尉,败檀石槐,收弹汗山,这等显赫功劳,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人能比得。不过在张胤看来,吕岱和徐原都是难得的人才,稍加历练即可独当一面,有心想将两人留下。两人中,吕岱愿留,徐原以家中老母体弱无人照顾为由婉拒。这个结果也在张胤意料之中。吕岱喜读兵书,擅击剑,有将兵卫国之志,留在张胤麾下,正与其志相合。而徐原性喜清静,志不在出仕,谁也强求不得。张胤遂以吕岱为督军从事。

  张胤兼领幽州刺史,两月来,他已经将刺史府属官配置大半。他表崔基为农都尉,除了主管屯田事以外,还要兼领辎重兵;以祭雍为从事祭酒,为从事之长;以沮宗为师友从事,咨以州事;以代郡人韩珩为别驾,齐周为治中;以先刺史刘虞所选别驾赵该为簿曹从事;以崔琳为文学从事,李乾为兵曹从事,郭耽族子郭贲为奏曹史。张胤与李乾素来意气相投,现在张胤刺察幽州,特意向刘衷将之要到身边。刘虞刺史府中的属官,张胤也适当留用了一些人,除赵该以外,还有辽西从事程绪,辽东从事公孙纪等。

  刘虞将刺史印绶交与张胤时并无怨言,还向张胤推荐了一些可用之人。刘虞是宗室中人,仕途无忧,对此事很看得开。而宗员就大不一样了,他心中有着一股怨气,将印绶付与长史公綦稠,不告而去,根本没与张胤见面就返回了洛阳。对于宗员的做法,张胤只能是无奈摇头,这样的人难成大事。好在公綦稠熟悉护乌桓校尉营事务,经他推心置腹的介绍之后,张胤对护乌桓校尉营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倒也没有耽误事。

  出于弥补宗员的心思,天子刘宏让其做了五官中郎将,属光禄勋,加封都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四月初九,黍谷山再次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之所以说盛大,是因为新郎新妇都非一人,同时有六十一对新人向张胤跪拜。黍谷山举行的是当世未见的集体婚礼。收敛进黍谷山的孤儿们,不少已经是适婚年龄,这些人出身太低,难以与世家豪族联姻,张胤便为其等做主,选其中情投意合的互配为夫妇。这件事,张胤和鲜于瑞计划了很久,一些在外有职事的孤儿也都被特意召回。

  新人中,张雄和黍谷怜,楚鹤和黍谷雨,陈诚和牧月,岳青和唐鸾,沈烈和薛娇,岳牧和黍谷雪等等,都是众所周知的恋人。而尾敦和黍谷梅,司徒横和黍谷桃,许卓和黍谷冰,田顺和黍谷虹等,到有些生拉硬拽之嫌,不过好在大家都是同学,感情基础是有的,在这个婚姻讲究媒妁之言、儒家礼法的时代,这样的夫妻大多还是能长久下去的。还有几对夫妻却更为特殊,另一半竟然是胡人,比如敖山之妻是钦良之妹钦兰、黄镇之妻是雷傲的族人雷伊,马骏之妻是在弹汗山结识的鲜卑女子阿鹿。

  当然,能够在同学之中找到配偶结成夫妻的还只是少数,史冲、李艾、牧正、潘虎、高海、王意、李蛮等等,都还单着,鹿雪儿、刘羡等则是因为年幼,未到婚嫁年龄。

  黍谷山这样的做法,也许在世人眼中有些出格,但张胤却觉得无所谓。集体婚礼除了鲜于瑞、崔琳以外,也没有邀请外人,只是黍谷山少年们自己庆贺。

  看着这些曾经孤苦无依的少年们成家立业,张胤也倍感欣慰,在收养孤儿这件事情上,他问心无愧。唯一让他有些遗憾的是,那些被逐渐被淘汰出去的孩子们,有些没能走上正途。齐周已经从赵四口中探听出了一些隐秘的、令人惊讶的事情。赵四,本名赵参,是常山南赵族人,赵典的亲四弟。檀石槐之所以能够不知不觉完成偷袭辽西、攻破玄水城的行动,正是有南赵族人的相助。在其中为檀石槐通风报信的“汉奸”就是赵参和他带领的手下。赵家动用了很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在辽西和幽州其他郡安置了许多耳目,甚至买通了一些府寺佐吏,将获得的大量的消息传往弹汗山。幸好,辽西上下大多对张胤十分信任和忠心,赵家探听去的消息还不是什么太核心的内容,否则可能更不堪设想。

  “汉奸”除赵参之外还有一人是徐伍——一个张胤几乎忘记了的名字。他也是想了很久才回忆起这个徐伍,就是当年因性子油滑狡诈被张胤逐出黍谷山庄的少年之一。正是这个徐伍,在肥如城下击退王门,在渝水之畔浮水救出槐枞和素和宥连。他心中越是记恨张胤和黍谷山庄,就越对对鲜卑人忠心耿耿,一直作战勇猛,不畏生死,很得槐枞和素和宥连的赏识,玄水之战后,已不知去向。

  逃走一个徐伍,张胤浑不在意,但是对于常山南赵家背汉透敌却不能容忍,特别是窈儿如今在赵峻家中服丧,他更不能大意。张胤直接写就一封奏折,将赵参的供书附后,上书刘宏,言常山赵家与鲜卑人勾结,引鲜卑大军劫掠幽州,罪不可赦,请朝廷彻查。并让齐周派人将赵参押送京师,以为佐证。同时,张胤手书给常山相孙瑾,请其照顾留在真定的窈儿。

  张胤坚信,事之所为在人之本心。不管是徐伍还是赵家,与自己作对肯定都是因心中有怨恨。徐伍那里好理解,毕竟有被逐之事,只是不知那常山赵家是出于什么目的?张胤百思不得其解,偶然间心念一动,脑中映现出两张绝色面容。他想起曾经与张飞一起在渔阳城中遇到过一辆古怪的马车,车中有两名女子,后来经张山调查,其中一人是赵该之姊,另一人证实是赵家青年家主赵典之妻。赵该和赵典祖上同源,或许赵该与其是一丘之貉,甚至渔阳赵家和常山赵家早早就开始针对自己了。

  逐渐将前因后果串联起来,张胤心里已经明白,当初黍谷山被毁并不是出了内奸,而是有徐伍通风报信。毕竟徐伍在黍谷山生活过一段时间,熟悉那里的地形和情况。想想还真是有些后怕,若非上天相助,让槐枞、和连起了内讧,恐怕玄水之战就是另外一个结局了,兵败身死的可能就是他张胤。张胤不得不考虑,该如何对待赵该。他留用赵该为簿曹从事,可知刺史府机密事,这样的位置按理应该用个忠心知底的人才对。他当初是想与渔阳赵家这样的大族搞好关系,想不到弄巧成拙。琢磨来琢磨去,他还是决定不动声色,暂时保持现状,让潜龙在暗中彻查,他相信狐狸的尾巴早晚会露出来的。

  集体婚礼之后不久,张俊决定携妻子再往吴郡,追随蔡邕学习。张胤知道自己这个弟弟是担心蔡邕的安危,只有支持,但是提出让他跟着一起先到碣石港。

  碣石港外,一支举世罕见的大船队正在等待出发——这是澹台治、陈诚、司徒横、澹台恩等率领的出海探险的船队。这也是张胤的心愿,建立起蓬勃的海上贸易网。澹台治和陈诚共带有水卒八百,海船十三艘,五千石巨舶幽州号为旗舰,配有两千石船乐浪号、右北平号、广阳号和上谷号,以及千石船玄水号、闾山号等。张胤给澹台治和陈诚的任务是,逐一到访日南、都元、邑卢、湛离①、皮宗②、黄支国③等番外海港,传播汉人文化,了解各地人文风情和地理,带回当地特产、技艺或匠人,建立贸易关系,记录航线,绘制海图,如有余力,可驶往极远一探究竟。其实,早在王莽时,就有黄支国商人航海来到大汉,延熹九年更有大秦使者到访京师。只是当时船行航线只在操船者口口相传,不书经典。张胤打算是将其统统记录下来,形成能够传之后世的文字。而且,一旦建立起稳固的贸易航线,幽州甚至整个大汉都会因此受益。

  张俊久在吴会,见过不少海船,还从没有见过如此巨大的船舶,想着能搭乘这艘巨舶回去,心里竟然很是兴奋。徐原也站在幽州号舷下,只觉得自身之渺小,感觉这船比吴会之地常见的楼船还要高大。幽州竟然已经能造出这等巨舶了,自己选择不在幽州任事,也不知是对是错。

  送走远航船队和张俊,张胤返回黍谷山。他自接掌幽州后,平常住在蓟城幽州刺史府中办公。广宁护乌桓校尉营有长史公綦稠、司马韩当,他很放心,大事自有快马报给他。如今职权重了,追随在他身边的人也多了,张胤反而觉得轻松了些,能抽出一些时间陪家人。

  小西陆已经三岁多了,长得越发健壮,心思灵动,人见人爱。卢纨三年里连得两子,有了小破虏之后,在长子身上倾注的精力相对少了些,小西陆倒是被乳母和左师姊妹带得多些。不过小西陆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同,他也很稀罕这个肉乎乎的弟弟,有时候会用手指去轻轻碰一碰弟弟柔嫩的脸蛋。

  张胤与卢纨青梅竹马,感情深厚,旁人无法比得。卞柔性子柔和也没想去争,如今她的精力都在自己的孩子和弟弟身上,哺乳之余也不忘抽出时间来监督卞秉学习。卞秉、赵节、徐邈三人,文从徐琮,武从鲜于瑞,张胤闲暇时也会指导他们,每日里的课程安排得非常紧张。只是卞柔对弟弟的期望太高,总不忘从旁督促。

  蓟城离黍谷山并不算远,张胤乘紫驳马一日可至,因此,卢纨、卞柔和滕玉、王蒲等人就都留在黍谷山居住,并未前往蓟城。自玄水一战之后,燕北地区的胡人,不是投附就是远遁,黍谷山再也不似以前一样常常面临胡人的骚扰劫掠。汉人百姓终于可以专事生产,重建家园了。

  冀、青二州虽然都是人口大州,但各迁五万口入幽仍非易事。故土难离,是个中主因。不过天威难测,天子刘宏喜怒无常,冀、青两州刺史丝毫不敢怠慢,千方百计收敛人口迁往幽州。刘宏知道迁民入幽可一劳永逸,保大汉燕北安宁,可是张胤的奏折他准是准了,却一毛不拔。十万人大迁移,花费之巨令人难以想象。迁移路上的花费,由冀青二州担了,可是百姓到了辽西后,总要居住生活,开垦土地用的牛犁叉耙,吃穿用度的衣服食物等等都是钱,巨额的钱。张胤利用刺史职权,从冀青两州调拨的两亿钱中划拨三千万钱给辽西属国,也不过是杯水车薪,逼得辽西属国都尉徐荣、长史李敏无奈之下四处化缘求金。到后来,张胤做主,四海堂和正业堂联合出资七千万钱,借贷给辽西属国,百五利,为期三年,待辽西属国有产出后偿还。这种做法在时下前所未有,大受非议,不过,至少能够让徐荣等人渡过眼前的危机。一旦百姓们安定下来,屯田垦荒、牧羊喂马、开商互市很快就能有所产出,这些本就是辽西惯熟的手段。

  李敏与田韶是同乡,其人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儒士。张胤举荐徐荣为辽西都尉是因其知兵,而这个李敏则极有治政手段,两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配合得极为默契。经徐、李二人努力经营,仅一年时间,辽西属国六县都大有改变,遍地都是屯田和坞堡、牧场,十万汉民落户,更有二十余万鲜卑、乌桓和小种杂胡部民迁居其中。徐荣选其中擅骑射者五千人组成郡兵,屯于赤山、闾山,并按照张胤的规划,配合崔基在辽西属国设四十余屯田营,每营有汉胡百姓千户,计五千人,设一屯田司马管理之。屯田司马与张胤在辽西时所设的典农司马并不一样,管一营屯田事,秩三百石,位比小县之长。

  因无鲜卑骚扰,张胤在幽州大兴治政,督促郡县劝课农桑,开渔阳、辽西盐铁;取消给诸族胡人的赏赐,改在上谷、渔阳、辽东、辽西、乐浪、玄菟诸郡设胡市;推崇陆海通商贸易……有辽西珠玉在前,幽州百姓倒也乐意跟随。诸般政策实施下去,百姓迅速富裕起来,也许不需多久,幽州穷州的帽子就能摘掉了。

  而张胤暗中伏下的两条退路,州胡岛和夷洲也在按部就班地发展,城池建起,土人渐渐归心。

  张胤每日里处理政事之余,也不忘关心天下事态。

  光和六年秋,百姓中开始有人传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胤不敢掉以轻心,事实上,自他到蓟城后,就已将在辽西用过的登记制度原封搬过来用,在整个幽州郡县皆对尊奉太平道者进行登记造册。这种做法使太平道在幽州的活动大为收敛,原本太平道众最为活跃的广阳郡和涿郡也消停不少。而在京师及三辅地区却不一样,竟然有官署和府寺的大门被人用白灰写上“甲子”等字样,坊间更有谶言曰:“汉祚四百年而终”。

  作为一个知道事情发展的人,张胤对太平道玩的这种伎俩最清楚不过,他连续两次上书朝廷,提醒朝廷注意太平道的动向,可惜都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张胤心里很清楚,这背后肯定有很多不可告人的隐情,从许卓、田顺在洛阳传来的情报显示,有人在故意遮掩此事。为之遮掩的人中恐怕也不都是阉人,很可能也有士人参与,至少像袁绍那样的人就定然乐见此事。张胤无力改变历史大势,只有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中做些准备。

  光和六年冬,张胤先是调破鲜卑营两千精锐往白檀,然后又让白骑营东进到居庸,名义上是修城屯田,实际上是备而防患。

  ………………………………

  注①:今泰国巴蜀。

  注②:今新加坡皮散岛。

  注③:今印度钦奈西南康契普拉姆。

  ………………………………

  (第二卷完)

继续阅读:第一百三十六章 甲子大吉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峥嵘志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