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烽火长安藏内奸
肥猫江湖2025-07-02 21:513,069

韩遂下令众将即刻约束部下,停止烧杀劫掠,尽快稳定长安。

  胡轸、宋建皆不以为然,显有不愿。韩遂脸色冰冷,斥道:“尔等……鼠目寸光!长安,是我们好不容易才打下来的,若是化为一片废墟,对大家有什么好处?”

  黎明后,长安城中的叛军越聚越多,他们最开始的主要目标还是攻占各种要害,后来就慢慢变成了纯粹的烧杀抢掠,为了抢到更多的财物,放火、屠杀,各种手段无所不用至极,越来越血腥。

  见仍有人不满,韩遂放出严令,自令出之时起,再有劫掠的,斩无赦。

  这些时日来,韩遂设计画谋、领兵作战、强攻坚城,无有不成,权威已立,没有人敢于反对,就算不情不愿也唯有遵令而行。

  即便有严令,长安骚乱,也一直持续到午时,才彻底平息下来。放眼望去,大火仍在,旧日的繁华已凋零残破。

  午后,韩遂进言天子刘协,于未央殿召开朝会。

  陇西太守李相如出列上奏:“司徒者,地官之长,位列三公,掌人民事,有辅佐陛下,统领百僚之任。今王司徒身死,其位空缺。将军韩遂,忠君为国,勤于王事,可为司徒。”

  刘协看看殿中文武百官,心中感到无尽的悲哀。日前,百官天天喊韩遂为韩贼,而今叛军登殿而入,所有人却不约而同地陷入了沉默。城破时,种拂、鲁馗、黄琬、魏桀、杨密、马宇等人战死固然惨烈,但毕竟是少数,百官中又有几人愿意为国家慷慨赴死呢?

  忽有一人昂然出列,厉声道:“韩遂无德无能,数反国家,岂能为司徒?”

  刘协心中一震,凝目视之,正是尚书令杨瓒。

  韩遂面无表情,居百官之首而立,沉默不语。

  李相如冷笑道:“杨瓒,居位渎职,数次伪作诏书,忤逆不道,还敢口出狂言。今韩将军为陛下除逆,正是要清除你这等逆臣。来人!拖下去!”

  有叛军士卒冲进殿来,扭住杨瓒。杨瓒高声叫道:“韩遂,你假托为董卓报仇,然实则纵兵造反,屠陷王城,杀戮大臣,祸乱朝纲,你才是反贼、逆臣!陛下,韩遂这是要挟君自立,专断朝政啊……啊!”

  一柄尖刀猛然刺入杨瓒的口中,左右搅动数下,杨瓒的声音戛然而止,口中鲜血四流。

  百官惊骇,这等凶残比董卓又何如?就算有人再想进谏反对,经过这一幕和昨日的血战,也要掂量掂量了。

  “哼!”李相如见依然呜咽有声的杨瓒被士卒拖走,又进言道,“陛下,朝政大事,形势威逼之时,不可不早作决断啊!”

  刘协想:“我还能做什么决断?不过是点头而已。”

  片刻之后,刘协艰难吐出两个字:“准奏!”

  韩遂平静地道:“谢陛下。”缓步出列准备接受司徒之职。

  授受三公,必行大典。天子刘协离座,引百官来至大殿前堂,亲自为韩遂加冠服、授印绶,此谓“临轩亲授”。

  礼毕,钟鼓齐鸣,百官恭立祝贺。

  至此,龙椅上的刘协在今天的朝会上也就可有可无了。

  韩遂傲然卓立,他的容貌本就瑰伟雄俊,且才学卓异,久为霸主,威严早生,今为百官之首,气度威仪,使人折服。

  韩遂就司徒位,兼录尚书事,大肆封赏麾下文武。分别以马腾为征西将军,胡轸为镇西将军,封县侯,共辅朝政;李相和为扬武将军、领左冯翊,宋建为扬烈将军、领右扶风,重伤中的樊稠为扬威将军、领京兆尹,马腾胞弟马远为威远将军,封乡侯;成公英为司隶校尉,麴胜为城门校尉;杨秋、张横、梁兴、马玩、李蒙、刘靖等各为中郎将,封亭侯;阎行、田乐、阳逵、麴演、蒋石、侯成、马超等各为校尉,赐关内侯爵。

  虎贲骑与羽林骑在昨夜的血战中几乎丧尽,建制都已散乱无存,韩遂干脆选西凉铁骑两千人重建二营,同时任命成宜、韩终为虎贲中郎将和羽林中郎将,名为护卫皇宫,实是保护他自己,捎带着监视百官。

  其实,韩遂本来也不想如此招摇,当年董卓初入京师,麾下心腹部将皆不列显职,而是大力任用名士和世家子弟,就连亡命江海的大儒蔡邕也极力相邀,甚至不惜以杀人相威胁。此举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至少能缓解公卿及士人的顾虑,消减他专权揽政的压力。

  然而今时不同以往,张胤、张晟的大军迫近,韩遂没有时间从容整合董卓旧部,唯有以重赏来进行笼络。说到底,韩遂与胡轸、樊稠等人仅仅是盟友关系,肯定要厚厚封赏之,但世上也没有重赏外人而亏待自家人的道理,那样做无疑会将忠心之人也推向别处。虽然肆意封赏会激发公卿百官的不满,也不是维系联盟坚固的纽带,但只要他能暂时稳定住长安城内的局势,击败气势汹汹的张胤,因此事而产生的不满和矛盾都会烟消云散。

  至于公卿中的空缺,如太常、太仆、太傅、大鸿胪等,韩遂先酌情选荐了一部分,以故司隶校尉郫侯赵谦为光禄大夫、领尚书令,其弟赵温为太常,庐江郡舒县人周忠为太尉,原太尉马日磾转为太傅,汝南郡细阳人张喜为卫尉,赵岐为大鸿胪,剩下的留待以后慢慢补充。

  韩遂长于手段,这一手玩得极为巧妙。他选任的几人的确都是天下名士、大儒。赵谦是蜀郡成都人,曾接替黄琬为太尉,董卓迁都长安时,又以他行车骑将军,后为司隶校尉。当时西域车师王侍子为董卓所爱,嚣张跋扈,屡次犯禁违法,赵谦收而杀之。董卓大怒,但却忌惮赵谦的威望,不敢加罪。赵温是赵谦胞弟,当年初出仕时为京兆丞,不久弃官而去,叹道:“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其性刚烈如是。

  周忠是已故太尉周景次子,与士孙瑞齐名的大名士,两人相交甚笃。其实,若是在后世,周忠并不著名,倒是他的侄子——周瑜,妇孺皆知。张喜是故司空张济之弟,这个张济可不是董卓的部将,而是桓帝刘宏的老师,曾与杨赐、刘宽一起教授过刘宏。公卿之中,向来公认张喜才干德行不逊于其兄,大多对其心怀尊敬。赵岐亦是大名士,是公卿、士人、游侠、百姓共同推崇的奇男子,威望很高,他曾经随张温、董卓西征凉州,与韩遂算是对头。

  对这五人的任命,文武百官没有人质疑,但只有胡轸、韩终等寥寥三两人知晓其中的内情。因为,他们打开长安南门城门的正是吴匡麾下的天下州郡兵中的蜀郡兵。这背后,也正是蜀郡赵家人出的力,至于原因,无非是在董卓当政时受益极多,王允上来后则是家族利益大大受损。

  知道董卓与赵家人关系的人也不多,只有牛辅、董越、胡轸、李儒等几个,而恰巧胡轸正是其中之一。樊稠、刘靖等董卓旧部虽说表面上是与韩遂联合,其实算得上是被吞并了,而胡轸之所以能够在韩遂那里占据一席之地,被真正地当做同盟看待,依靠的也正是这个消息。

  赵家人也不担心消息泄露,因为不到万不得已,韩遂、胡轸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不会对外明说此事。就算说了,赵家人在其中的手脚也很干净,靠着家族的巨大能量,也丝毫不惧。

  周忠和张喜不过是韩遂为平衡关系所用的假子,但两人并不拒绝,毕竟圣旨是天子所下的,也算是朝廷的旨意,而且只有身居要职,才有可能对韩遂进行制约。

  不过,太尉管军,卫尉负责皇宫护卫,这两个地方的权力早已经被韩遂收在自己手中,军权不用说了,未央宫中他也安插了成宜和韩终。周忠和张喜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是被架空的状态。

  而赵岐的大鸿胪主管礼仪,地位虽高,却无实权,对韩遂更是构不成威胁,反而有笼络人心之效。

  韩遂又以张种为使,前去请京兆尹杨彪回长安做刘协的老师。韩遂太了解世家大族的心思了,他先杀杨瓒立威,然后回手就将杨瓒同族的杨彪送到了帝师的位置上,这其中的奥妙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清楚的。

  朝会的最后,韩遂进谏,刘协宣布大赦天下,这是惯例,自有汉以来,朝廷每遇大事,必行大赦。

  散了朝会后,韩遂将胡轸、李相如、宋建,以及心腹部将尽皆留下,到偏殿中继续议事。

  韩遂揉了揉太阳穴,闭目养神半晌,才睁开眼睛,说道:“伯卿,你来说说张胤军的动向。”

  成公英道:“张胤的大军已至郑县,张晟则取了霸陵、高陵、阳陵三县,二张合军之势已经不可避免。”

  此言一出,殿中叛军各方将校一片哗然。

  张胤与张晟合军?这也就意味着,大战在即。可是咱们也才刚刚拿下长安城啊!难道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张胤可不同于旁人,那可是骠骑将军,与敌激战无数次,从无败绩的天下名将!跟他对战,幸焉?祸焉?

继续阅读:第二百八十章 聚心腹商议退敌计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峥嵘志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