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流民
肥猫江湖2025-07-04 13:155,416

北宫伯玉是湟中义从胡,在汉人眼里,比羌人更不如,是所谓的杂胡。他自知威信不足以统领数量巨大的羌人,但是他也实在不愿意再去承担大汉国强加给他们胡人的各种赋税和压迫,因此他最终决定举旗造反,并且在攻破金城郡后,将时任凉州督军从事的边允和金城从事韩约劫为人质。说是人质,但北宫伯玉却另打着一番心思——拉拢边、韩入伙,不惜尊二人为首领。

  韩约是前任金城太守殷华的学生和故吏,光和元年(178年)九月,殷华在任上去世,韩约与同僚江英等追送殷华的遗体到遐邱,刊石纪念其功勋,为世人所推崇,由此声名鹊起。而边允曾经游学洛阳,名声更响。边氏也是金城数一数二的大族。两人志趣相投,韩约尊边允为大兄。

  北宫伯玉的劝说之词,没能说动边允,但是却让韩约心动了。两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韩约对汉廷早已失望,而且内心之中深藏的野心也不断催使着他。北宫伯玉此举正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的好事,韩约就算是睡着恐怕都会笑出声来。表面上他表现的很坚决,忠于大汉不做叛徒,与边允一起被北宫伯玉胁迫入伙。

  叛军打着边允、韩约的旗号包围凉州州治冀县时,凉州刺史左昌向驻守在阿阳县的汉阳郡长史盖勋求援。左昌是接替梁鹄为凉州刺史的,北宫伯玉和李文侯叛乱,朝廷命他征兵镇压,他却趁着征兵时截取军费数千万钱中饱私囊。盖勋作为一名郡长史坚持劝阻,惹得左昌大怒。于是左昌将盖勋调往阿阳县,正面对叛军锋芒。左昌原以为盖勋必定战败,即便不死于军中,待其返回后也可以以军法处死。岂料,盖勋动员军民上城墙死守,竟保阿阳不失。北宫伯玉与李文侯见阿阳县无法攻破,便转而攻打金城郡。在此期间,盖勋曾请求左昌派兵救援金城郡,左昌却以兵员不足为由而拒绝。叛军很快攻杀金城太守陈懿,虏获边允、韩约。到这个时候,左昌反过来要求救于盖勋,也是命运弄人,此一时彼一时。盖勋为人正直大度,还是不计前嫌、毅然决然地率兵回援。

  冀县城下,盖勋斥责边允、韩约背叛朝廷。边允满脸羞愧,低头不语。韩约在马上哭泣道:“左使君若早从君言,以兵临我,庶可自改。今罪已重,不得降也。”说完,劝北宫伯玉、李文侯撤围离去。至此,边允已经再无回头路可走,遂与韩约一起正式入伙,公开反叛。为忘记前身,边允改名为边章,韩约也改名为韩遂。

  叛军以边章为总帅,韩遂、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为副帅,合兵转攻护羌校尉夏育于右扶风畜官。盖勋率兵往救夏育,却在狐盘被叛军所破。盖勋收拾溃兵百余人,列成鱼丽之阵做最后的抵抗。叛军中多羌骑,夹攻之下,汉军士卒多死伤。盖勋也披创三处,却仍岿然不动,指着身旁的一棵树对属下道:“我若战死,就将我埋葬在此树下!”句就种羌首领滇吾素来为盖勋所厚待,乃挺身而出,拦住叛军道:“盖长史是大贤人,汝等杀之会遭天谴的。”盖勋仰头大骂:“死反贼,快来杀我!”叛贼皆惊惧。滇吾将自己的马让给盖勋,盖勋不肯上马,遂为叛军所俘虏。边章、韩遂敬其为人,羌胡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其回汉阳。而夏育盼救兵不到,不久死于叛军之手。

  韩珩叹息一声,道:“凉州叛军,其势汹汹啊……”

  张胤捏着朝廷信报怔怔出神,想着历史上,韩约自此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叛乱割据,而凉州直到东晋建立也没有完全安定下来。百姓们又要开始忍受战乱之苦了。

  祭雍道:“朝廷以何制之?以何制之?”

  韩珩、齐周皆沉默不语。黄巾之乱才刚刚平定,已经将朝廷的积蓄花得七七八八,还能有什么钱粮来平定凉州?

  气氛一时陷入沉寂,只有青铜炭炉中的炭火哔啵作响。

  “好了,该朝廷操心的事,还是让公卿们去头疼吧!”张胤挤出一丝笑容道,“我们管好自己眼前这三分地就好!这次我从洛阳返回,一路上见冀、青诸州流民无数,为了一口吃食,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流荡。也有不少人进入了咱们幽州。人饿了,抢劫、造反……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这可是个大问题,得妥善应对。”

  张胤轻轻叩着书案,接着说道:“对付这些流民,咱们还是老办法,建流民营收纳流民,登记造册后,分入各郡屯田。”

  韩珩点头道:“关键是不知流民的规模有多大。按使君所说,肯定小不了。若都收留下来,那投入的钱粮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不管有多少,也要尽吾等所能,尽量收留。”张胤叹了口气,说道,“风雪之中,流民无家可归,死伤必众。都是大汉子民,吾等何忍弃之?幽州这几年发展的很好,粮食便宜得很,多收留一些也是可以的。而且只要安顿得好,流民也是可以生钱粮的。虽是冬闲的时候,开矿、挖渠、盖屋、修城、垦田、纺布……能做的事情也很多,别让流民们闲着。人闲着,一时又没有产业,容易出事。设流民点统一安置……工匠们,可以挑出来,交给蒲子淳、澹台修德。子佩、子密,你二人与户曹商议一下,今天就列个条陈出来,明晚咱们再商议一下。此事办起来不能没个规矩、框架,流民若是乱了,影响的太多。”

  韩珩、齐周点头称诺。

  张胤又道:“流民分入各郡,想来不是所有人都能想得通。自后天起,雅山先生随我一起去巡视诸郡。”刺史府虽然渐渐多了一些民政的管辖权,但是其主要职责仍然是刺察各郡,说白了就是拥有监察权和建议权。而护乌桓校尉掌的军权,若遇战事,可以调动幽州各郡太守参战,但是却不能对郡国内的民政指手画脚。郡国内,还是太守说了算。幽州有十个郡和两个属国,十二位太守和都尉,想法不可能都是一致的。遇到反对的,就得看张胤这个刺史的说服能力了。先前幽州收拢流民,张胤都是往辽西和辽西属国放的多,因为这两个地方他都说得上话。但是这一次,很显然规模会大很多,单靠两郡已经无法完成。

  幽州仅在辽西和辽西属国就有一百多个屯田营,每年产出的粮食数以百万石计,官民各分其半。在粮食产出上,幽州富得流油,一石谷才七八十钱,而相邻的冀州、青州每石谷至少要数百钱,有些地方甚至达到了恐怖的数千钱。粮食如此之贵,百姓们经过战乱又没了存粮,如何能生存下去?冀州、青州的百姓若想过得好一点,吃得饱,自然要往幽州跑。这是一种由粮食产生的巨大的虹吸效应,整个幽州都因此获益。以正业堂和五方社为代表的幽州商社将幽州富余出来的粮食运到冀州,转眼间就能获得翻了几番的利润,而且供不应求。

  既然要设立流民营,这种贩卖粮食的买卖就必须进行限制,至少要监管起来,好在正业堂和五方社都控制在张胤手里,这事做起来相对轻松一些。

  幽州屯田,不仅仅是种地,也放牧、打渔、养蚕、挖鱼塘养鱼、圈养猪羊鸡鸭等,而新式船舶、水车、磨坊、打谷机、轮锯,甚至独轮车等工具所提升的生产效率也是极为可观的。这种变化使幽州从穷到富的过程,看起来就像一个神话。

  幽州富了,粮食多了,也会在内部产生一些矛盾和压力。屯田政策不仅使百姓得了温饱,官府有了税收和存粮,也带动了世家大族的发展。幽州的豪族、大商贾肯定也逐渐会有政治上的追求,对此,张胤必须早做准备。为了释放这种压力,张胤选择了对外征战的办法,决定用兵东部鲜卑。对外征战,可以获得土地、草场,用来奖赏有功人员,而幽州的产出,也将通过战争推销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将成为幽州百姓们的最大买家,刺激幽州的迅速发展,使百姓获利。当然,他必须掌握好其中的度,不要弄个过犹不及,落个穷兵黩武的名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张胤巡查郡国的第一站,选的是涿郡。跟随他下来的不仅有诸郡国从事,还有崔基和刺史府户曹吏员,当然也没少了典韦、尾敦、敖山等贴身护卫。涿县正是将要设立的几个流民接收的中转地之一,张胤想着借巡查的机会,把安置流民的事一并处理了。

  涿郡与冀州安平、河间相邻,黄巾军时刻有可能涌过来,防御的压力很大。太守刘基在黄巾之乱后,一直绷着精神,加上年岁也大了,身体渐渐难以支撑,六月时辞了官。

  新任涿郡太守温恕是太原祁县人,为人勤谨公正,到任后,秉公治政,很得百姓爱戴。黄巾之乱虽然平息,但乱民仍然不断涌进涿郡,让温恕一直很头疼。

  这一次,张胤定下了安置流民的办法,温恕是打心眼里支持的。因此涿郡上下也是迅速行动,在易水河畔的繁舆亭和泒水下游与广阳郡交界的地方分别设置了流民接收点。

  张胤只到繁舆亭看了看。冀州流民拖家带口从繁舆亭渡口过来,常常是数百人一起行动。易水北岸建起了密密麻麻的棚屋,郡兵负责治安和秩序,刺史府和各郡府的吏员以及崔基麾下的屯田兵,负责具体的登记、造册、安置等工作。

  流民按户为单位分别登记,不管老人小孩还是妇女,每个人在登记后都会得到一块写有古怪文字的木牌。流民不是俘虏或奴隶,但是他们依然要遵循幽州的规矩,只不过要相对轻松一些。他们只需在幽州垦种或者做挖矿、修城等工作满一年,木牌就会换成正式的青铜制的身份铭牌,成为幽州百姓中的一份子。

  几乎所有的流民都衣衫褴褛,蓬头垢面,饭都吃不上了,肯定没有人去注重仪表。

  张胤在流民营中走了走,有人伏地跪拜,感谢张胤能够收留他们,但张胤心中却想着张机说的话“明年当有大疫”。

  “子密,吩咐下去,让医曹的人做好防疫工作。李和有方子可以预防疫病,但是需要内服外浴,不能嫌麻烦,每个流民不论男女老少都要淋浴消毒。真要是把疫病带到了幽州,百姓们会骂死你我的。”张胤对跟在身边的齐周道,“男女之防也不能忽视了……立个规矩,有淫人妻女者,偷盗他人财物者,无故伤人者,皆斩。不服管教者,逐出。入过太平道的,严加盘查,酌情处理。”

  看似法条很重,但是齐周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因为他知道数万甚至更多的流民会涌到这里,没有规矩管着很难控制。太平道更是个敏感问题。流民中肯定不乏入过太平道,甚至当过黄巾贼的人。不收,伤人心,反而更容易激起民变;收了也是麻烦事,也只有多加盘查,登记在册的办法勉强能用。

  “宣传教育的事,也不能放松,要让流民们了解咱们幽州,知道咱们的规矩,双方互相了解,流民才能快些融入进来。我已经让黍谷怜调一些学生过来,也许能帮到你。”

  齐周笑道:“若都是陈子信、牧伟直、杨元顾、司徒正平那样的人才,我这里来者不拒。”

  陈诚、牧正、杨回、司徒横等少年人头脑灵活,工作务实,早已成为各自岗位上的中流砥柱,齐周当然喜欢用。

  张胤也笑了,道:“你倒是不贪。”

  营门处,一名女子揽着孩子,拒绝屯田兵的检查。那名屯田兵恼羞成怒,大声呵斥。

  张胤见了若有所思,扭头对崔基道:“唐鸾、薛娇那里还有几百女兵,也调过一些来。女人总归是性子柔一些,做这个或许更合适。你营里的小伙子都凶巴巴的,吓坏了人……”

  崔基尴尬地笑笑,不置可否。

  在繁舆亭,张胤没有待太久。两日后,由此向西,进入代郡,然后折回来向东,依次巡查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走遍了幽州十二个郡(属)国。

  与此同时,天子刘宏宣布大赦天下,改元中平。

  当张胤回到蓟城时,全城都在欢庆大汉国最重要的节日——正旦。

  六岁的张挚,四岁的张擎、张泰,都在院中玩耍,几名侍女在不远处照看着。燃烧的竹子发出的噼噼啪啪的爆裂声,让几个小家伙十分兴奋,手舞足蹈,蹦来跳去。小孩子们的情绪总是很单纯,也容易感染人。

  见到张胤进来,张擎、张泰围上来,七嘴八舌地喊着阿父。而张挚却站在一边,小手背在身后,努力让自己安静下来。他模仿着父亲的样子,其实也是想引起父亲的注意。

  张胤将张擎和张泰分别抱了抱,放在地上,招手让张挚过来。这个儿子的小心思自然瞒不过他,那种小大人的模样,既可爱又有些让人心疼。

  “阿父!”张挚仰头看着父亲,两眼中掩饰不住喜悦。

  张胤蹲下来,拍了拍张挚稚嫩的肩膀,称赞道:“西陆做得很好,看,两个弟弟都很喜欢你。西陆是弟弟妹妹们的表率呢!”

  张挚用力地点点头,心里很是欢喜。

  “走,我们先去祖母那里,一会儿你们再出来玩。”

  张擎拍着手说道:“我们已经给祖母磕过头了!”声音娇嫩,但很有劲。

  “再陪阿父去好不好?”

  “好!”三个小家伙齐声叫道。

  张胤笑笑,领着三个孩子穿过月门、走廊,到滕夫人房中请安。

  房中已经挤了不少人,王蒲、卢纨、武脂虎、卞柔、左师姊妹和窈儿都在。几个襁褓中的孩子自然也被各自的母亲给抱了来。

  家族兴旺,膝下儿孙环绕,这正是滕玉所向往的生活,如今,心满意足,自是喜笑颜开。

  王蒲高兴之余,心中却微微有些落寞,她的儿子张晟虽封了侯,婚姻之事却还一直耽搁着。张晟与张胤同岁,而张胤已经有了九个儿女,现在连张俊的孩子也已经生了。前些日子张俊写信来报喜,说蔡氏为其诞下一子,取名展,小名阿木,也不知取自何意。

  这如何能让王蒲不着急?她恨不得从山庄女学生中抓一个过来,办了婚事,可惜,这么做却于理不合。学生们都喊张晟“晟师”,这其中差着辈分呢!

  给两位母亲行过礼之后,张胤才站起身,王蒲就将他拉了过来,直接问道:“我儿恨奴,又被你派到哪里去了?”

  张胤知道躲不过去,便诚实回答:“子明去平定东部鲜卑,很快就能回来。”

  王蒲用手指戳在张胤的额头,笑骂道:“你就不能心疼心疼你的阿弟?尽把他往远地方扔!”

  这句话王蒲虽然是笑着说的,张胤却感受到了王蒲心里的担心,只有尴尬地笑笑,乖乖地听着。

  “你瞧瞧你这里,儿女成行,也不想着自己的阿弟还是孤身一人呢!”

  真的有些羞愧,张胤忽然意识到,自己有些忽视这个弟弟了。

  滕玉在一旁也说道:“胤儿,晟儿已经是骑都尉了,比两千石大员,难道不能从幽州世家中选一个贤淑女子配他吗?长兄如父,你这个兄长,也得上心些。”

  张晟的出身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虽然张胤一直对外说张晟是他的从弟,但知道实情的人也不在少数,特别是幽州本地的豪族更是人尽皆知。以张晟现在的地位,选个普通人家的女子虽说容易,却又让滕玉和王蒲有些不甘心,而真正的世家大族,恐怕又看不上他,反而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张胤想着,改日与幽州的几个熟识的大家族说说,应该有人会看在他的面子上,愿意嫁女给张晟,结成好事。只是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张晟所期望的。

继续阅读:第一百五十八章 弥加末路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峥嵘志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