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延将匈奴人留下的战马和粮食运到了幽州兵大营之中,独将那十名奴隶送到了冀州牧府。
张胤见也没见便让乌延将这十名奴隶交给华歆安排处置,却没想到乌延接了命令没走不说,还杵在那里挤眉弄眼,一个劲儿地说要把奴隶们带上来让他看看。
张胤也起了疑惑,心道这些奴隶还很特殊不成?等乌延将十名奴隶带到议事厅,他哑然失笑——竟然全部是倾国倾城的胡族美女!
十名女子,服装各异,有的还戴着面纱,但在各色精美的民族服饰之下的是曼妙的身躯和绝色的容颜。年纪都不大,也就是十五六岁的样子。
女奴们盈盈行礼,张胤打量了一下,觉得随手挑出其中任何一个来,恐怕都是万里挑一的角色,都有着妲己之容,西施之貌,而且还有着对汉人来说很独特的异族风情。这十名女子实际上是于夫罗花费重金和各种手段搜罗来的,十个人属于十个民族或部落,有匈奴人、休屠各人、鲜卑人、乌桓人、羌人,甚至乌孙人等等,其中不乏身份高贵的部族酋长的嫡女,说是奴隶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这些美女就是他计划用来献给张胤的礼物。
难怪于夫罗觉得十名奴隶的价值能几乎与五千匹战马相等,在时下的人们眼中,这等绝色美人的确是千金难得的尤物。
还真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是奴隶。张胤摆摆手,让楚鹤先带她们下去。
三日后,匈奴人退出冀州的消息传来,百姓一片欢腾,作歌称赞张胤:“胡儿围城兮民心惶惶,不战屈敌兮骠骑显威,民复安居兮日日思君。”
张胤下令将梁岐、李暾以阵前降敌之罪斩首,悬级城头七日。同时,审明士卒哗变之事。校尉颜良虽然主战杀敌,但唆使部下软禁军将、威逼上官,犯了军纪,罚杖三十,降三级使用;都督从事赵浮为军中主将,对部下督管不利,处置失宜,免职。看似对赵浮的处理更重,但赵浮的从事之职本就是韩馥私人聘任的,韩馥去职后也就没了什么意义,免了也就免了。事实上,张胤随后命程涣率一万强弩士往河内替沮授回邺城时,赵浮又以程涣幕僚的身份一同前往,重又回到军中。
这日晚间,议事厅中。许攸半开玩笑地说道:“子承,你这手段真是高明,耿武、闵纯从此肯定是对你死心塌地了。这几日,他们俩这样大张旗鼓地忍着伤、撅着血肉模糊的屁股周游全城,可是为子承做了极大的宣扬。”
张胤微微一笑,不置一词。
袁绍也笑笑,说道:“韩馥搬倒了赵忠府里,看样子他还是不打算回京。”
许攸道:“他哪里敢回去?讨董之事,他毕竟也是参与了的,去了长安就算是羊羔掉到虎口里,必然落得个尸骨无存。”
袁绍道:“于夫罗对子承也是忠心耿耿啊!”
张胤道:“大兄说哪里话,我可不敢与胡虏为伍。”
袁绍道:“子承以为该如何处置韩馥?”
张胤道:“看他也是可怜,不如上表朝廷,授他奋武将军。”
袁绍点点头,半晌又意味深长地一笑,说道:“子承打算如何治理冀州?”
张胤看了一眼许攸,那家伙眼神飘离,躲开了他的视线。他知道袁绍这是在提醒他兑现诺言。他想过就此占据住冀州,但是考虑了很久之后,还是决定让给袁绍。
至于原因有三:一是,他依然不能置自己与袁绍的交情于不顾。当年在洛阳,与袁绍、许攸、王越等人结为好友,是他至今一直念念不忘的美好回忆。他是个重感情的人,越重感情就越不愿意舍弃这段交情。
二是,自从樊秀建议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想办法将小皇帝迎到身边就是第一要务。这一点虽然与占据冀州不冲突,但是他太了解世事的发展,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还有一年多的时间,董卓就会被吕布杀死,那时将是控制天子的最好时机,他必须提前准备。一方面,他要尽快将幽州和并州整合成一体;另一方面,也要打通进军长安的通道,以目前的形势看,他只能借助并州来完成这个目的。如此,也就造成他没有太多的精力牵扯到冀州的事务当中来,因为他很清楚袁绍对冀州的渗透和控制有多强大,他这个时候与袁绍反目的话只会是两败俱伤。占据冀州绝不像想象的那样容易,即使他拿下冀州,也不太可能再有能力去染指长安和天子。
三是,在道义方面他也并不是完全占据有利地位。他驱胡虏,平黄巾,讨董卓,威震北疆,战功赫赫,但讨董时袁绍是群雄盟主,袁家举家死于董卓之手,天下士人和百姓无不怜悯和尊敬,所谓天下归心不过如是。如果他与袁绍争冀州,天下人会有多少人站在他这边很不好说。
冀州是樊秀“挟天子以令诸侯”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取天子与冀州却应该有个先后顺序。先取冀州成就光武之势虽好,却有可能被他人劫走天子,那样就会在政治上失去先势,想扳回来绝对不容易。
张胤道:“大兄难为我了,幽州我尚且治理不好,何况冀州?不过既然有朝廷旨意,我也只能勉强为之。正旦后,吾弟子英将能自云朔赶来,届时我将返回幽州,也好落得轻松自在。”
袁绍和许攸当然听得出张胤话里有话,这迫使韩馥遵旨而行的手段本就是他们与张胤商量好的,否则也不会有于夫罗东进、梁岐和李暾反水、颜良率兵哗变等事发生了。之前张胤也已经通过许攸给袁绍传话,他可以让出冀州,但是袁绍也必须做出一点牺牲——任张俊为渤海太守。这段话,张胤的意思也很清楚,也就是正旦后他会交出冀州牧的大权。
袁绍面色淡然,张胤也看不出他是喜是怒,便又笑着说道:“我愧对大兄了,梁岐、李暾两个阵前降敌,我不能留。”
袁绍道:“不妨事,我自会去处理。”其实,张胤是可以留下梁、李二人的,只要他不是当场提出让于夫罗交出两人的要求就可以,梁岐和李暾完全可以跟随于夫罗前往美稷,苟且偷生。他这么做,一方面是要立威,另一方面则是要做给冀州士族看的。这一次,虽然他和袁绍一起成功阴了韩馥,但是也暴露出冀州人更倾心于袁绍的问题。反观这次事件,冀州本地人田丰、审配、颜良、梁岐、李暾,甚至张郃、朱灵等都或多或少的选择支持袁绍,至少是沉默了,而客居冀州的麴义更是成为了反韩馥的急先锋。而选择支持他的人呢?屈指可数。这其实并不是他的威望不够,而是大汉自光武以来皇族和世家豪族共享国政制度带来的惯性,汝南袁家四世三公的巨大社会声望和人脉关系使袁绍天生就站在一个极高的峰顶上,在这方面无论是韩馥还是他都很难望其项背。杀掉梁岐和李暾表明,他同样能给冀州人带来杀伤力。
许攸也笑道:“你只要不把颜公骥(颜良)和麴子善(麴义)给一起砍了就行。”张胤当然不会杀掉麴义,袁绍对麴义的重视程度明显与梁岐等人不同,他犯不上为此惹怒袁绍。不过,在外人面前样子还是要做做的,麴义肯定还得在大牢中待一段时间。
张胤命人送进来好酒好菜,许攸贪婪地一口气连饮三杯,面色红润了不少。
许攸忽然以谑笑的眼神看着张胤说道:“听说于夫罗以送你奴隶的名义送了你十个美人,可有此事?”
张胤尴尬一笑,点头默认。
许攸道:“既然于夫罗敢拿出手,那肯定是个个貌如天仙了?子承何不令其等进来献上一舞?”
张胤道:“都是些胡蛮女子,哪懂得舞蹈?再说今日你我兄弟议事,何必让外族女子进来添乱?”
许攸撇撇嘴,满是不相信的意味,心里想着张胤肯定是要金屋藏娇。
张胤也不去理他,与袁绍闲说起冀州有哪些豪族。袁绍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冀州是刘秀成势的重要基地,东汉建立后出身冀州、追随刘秀打天下的名将重臣家族也大多发展成世家、望族。如巨鹿昌城刘氏,乃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昌城侯刘植后代,刘惠正是出于此族;安平信都邳家,是武义侯、“药王”邳彤的后裔;巨鹿耿家,也就是耿武的家族,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成侯耿纯苗裔。此耿家虽然比不上扶风茂陵耿家,但也是天下有数的望族了。其余如无极甄家、安平崔家、河间张家等豪族,张胤相对熟悉。
聊了一会儿,张胤突然道:“大兄,子英年少,到了渤海恐怕也是行事艰难,胤有一不情之请,不知当讲不当讲?”
袁绍道:“你我兄弟,有什么不能直言的?子承请讲。”
张胤道:“我想替吾弟子英向大兄借个人?渤海人口稠密,豪族遍布,此人或许能助他治理好渤海。”
袁绍心下一动,问道:“子承所说是何人?”
张胤道:“文孟甫、高元通二者皆可。”
“文丑、高览?”袁绍暗道张胤狡猾,这个时候偏又没有理由拒绝,毕竟他还有求于人。
袁绍沉吟半晌,笑道:“也好,子英亦吾弟也。无论如何,我都应该帮他。高元通吧!有他相助子英,你大可无忧矣!”
这两个人,袁绍都不太忍心割爱,也无多少轻重之分,只是此时文丑和袁谭留守河内,调动不便,而高览就在邺城,因此他才选了高览。
张胤大喜,连连举杯向袁绍敬酒。这与他事前的预料差不多,比起文丑来,他也更属意高览。高览性格沉毅,有古人之风,即便是转投过来忠心度也是有保证的。历史上高览与张郃投降曹操是事出有因,对于这样的人,只要待之以礼,用之以法,示之以恩,必能得其效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