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紫铁融尽炼神兵
肥猫江湖2025-07-02 21:503,393

小关平几乎对所有的事情都很好奇,倚着母亲坐在牛车之上,两只黑亮的大眼睛骨碌碌地转个不停,偶然见到一只野兔从官道旁的林中慌忙窜出,口中“兔兔……兔兔……”叫个不停。

  关羽不敢与张胤并辔而行,勒马错后半步。

  张胤忽然问道:“云长可知书?”

  关羽微怔,面红耳赤,赧颜道:“祖父冲穆好道,喜读《易》、《春秋》,常以之训羽。羽愚钝,未得其道。”关羽家世普通,温饱而已。其祖父名审,世居解良乡村,因好道术而性淡然,闻名乡里。其父名毅,性至孝,教子严格。即便如此,因限于家世,关羽读书不多,仅勉强算略知《春秋》。

  眼见关羽的表情,张胤心中恍然,关羽显然会错了意,以为自己是嫌弃他读书少。他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是后世关公月下夜读《春秋》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随口问问而已。

  话已至此,张胤只得正色道:“不知书,难为将相!《易》与《春秋》,古之经典。《易》,揭示变化,读《易》可知阴阳事理;《春秋》,录史晓义,读《春秋》可知人情善恶。《左氏》、《公羊》、《谷梁》三传,互为补益,要时时阅览。云长勉之!”

  关羽心中一凛,就在马上抱拳行礼,肃容称诺,自忖道:“我关羽不过是一介武夫,悯农郎君却勉励我读书,以将相为目标,足见其对自己的看重。”关羽心中感动不已。

  “云长,年纪几何?”张胤见关羽颌下微须,与关公形象不符,又起了好奇之心,忍不住出言询问。

  关羽恭敬道:“羽生于延熹三年六月二十四,今已二十二岁矣!”言下颇有蹉跎岁月之意。

  “啊!当真?”

  关羽吓了一跳,不知张胤为何如此惊讶,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云长有所不知,延熹三年六月二十四,正是那日父亲带我回家,那日亦算是我的生辰。”

  这一次换关羽惊讶了。孝勇无双的悯农郎君竟然与自己同一日出生,仔细一想,又醒悟过来,传说张胤是弃婴,想必正是那天张胤被捡回家的。这么说来,两人生辰相同,却是张胤大些。

  张胤目视关羽,突然道:“即是同年同日生,不如我二人仿效恨奴与程德谋、韩义公、凌坤桃,结为异姓兄弟如何?”说完也不等关羽回话,翻身跳下玉追。

  张胤从弟张晟游侠江湖,与三友义结金兰,幽冀百姓哪个不知,谁个不晓?现今程、韩、凌皆在辽西任军司马,关羽自然也有所耳闻,他没想到的是张胤竟然要跟自己结为异姓兄弟,两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差距太过巨大了,巨大到让人不敢奢望。时下,像关羽这样的杀人亡命的游侠,要么落草为寇,要么投入世家大族成为门客,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投身军旅,杀敌建功混个出身,前提还要有贵人相助。与两千石郡将结拜为兄弟?关羽从不曾想过。一时间,呆呆怔住。

  张胤负手立在道边,微笑看着关羽。

  过了好一会儿,关羽回过神来,忙不迭滚鞍下马,就于官道之旁随张胤面东而跪,撮土为香,口呼誓曰:“念张胤、关羽虽为异姓,愿结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若违此誓,天地不容。”

  誓毕,叩拜天地,关羽尊张胤为兄,伏地又拜。典韦、李和、钦良笑着上前祝贺关羽,尾敦、敖山尊关羽为长辈。汉人最重誓言,既言为兄弟,即永世遵守。张谟收张胤为义子,张家上下便无人看轻于他,甚至可以使其执掌家业,道理亦是如此。

  直到妻子胡氏牵着小关平过来,关羽仍然有些恍惚:“自己竟然真的和悯农郎君结拜了!”这一刻,关羽已下定决心追随张胤,眼前虽有千难万险、刀山火海,亦无所惧。

  与关公结拜,张胤也十分高兴,一路上一直拉着关羽说话。

  路过令支县时,正有驿卒奉命要往涿县,说是蒲良有事请张胤到冶炼厂。

  张胤暗想:“莫非是蒲良的宿铁刀练成了?”当下便决定前往一看。

  关羽见到令支山中庞大的矿山和冶炼厂,惊讶得合不拢嘴。这里的精铁堆积如山,兵器满仓,他实在没想到辽西竟然如此之富!

  蒲良急急忙忙迎出来,直接将张胤带到一座高炉之前。

  张胤不明所以,问道:“子淳,有何事禀我?”

  蒲良道:“明府予我之陨铁,今日终于可以将其炼化矣!”

  张胤这才搞明白原来是为了此事,心下就有些不喜,他原本以为是练成了期盼已久的宿铁刀呢!不过转念一想,又释然了。宿铁刀是领先这个时代数百年的技术,哪能是一蹴而就的事?何况,紫芒陨铁关系他是否能回到原来的时空,他也很好奇。

  眼前这座高炉明显更为巨大厚重,主要是为了提高炉内温度和压力。蒲良在一旁介绍,原来,自从他拿到陨铁后,一直想将其炼化,研究其中成分,最不济也要为张胤打制成兵器。可谁承想,这紫芒陨铁极难炼化,蒲良使用了无数法子都没能成功。前些时日,他将高炉改进,使内外隔绝,炉内更热,又将紫芒陨铁抛入其中,混以五金之英,想再试一试。此炉已经连续烧了四十余天,昨日蒲良竟然发现陨铁真的将要融化,他知道这陨铁对张胤意义非凡,恰巧张胤也正在此时赶回辽西,就连忙派人去请张胤前来。

  蒲良道:“明府请看,炉顶烟雾升腾之状,若无意外,今日当可以将陨铁炼化。明府请随我来。”

  张胤随蒲良沿着炉外木台,攀至炉顶。蒲良四处查看确保无误之后,高呼:“开炉!”

  有工匠开动机关,打开炉阀。一阵热气升腾之后,张胤见到高炉中铁水流动,隐有紫光。

  蒲良递给张胤一柄小刀,恭敬地道:“请明府祭血。”

  开炉祭血是铸剑师的传统,相传始于干将莫邪夫妇以身祭剑。此法到底有没有用,没人说得清,但是匠人们十分笃信。张胤依言割破手掌,让鲜血滴入炉中。

  血雾蒸腾,铁水自高炉流出,汇于炉下,有柄有刃,宛如剑型。

  蒲良大惊,引众工匠跪拜于地。众匠人皆以之为神降。

  张胤微微摇头,颇觉有些怪力乱神。再定睛看时,发现炉中仍有紫芒——一个核桃大小的紫色宝石卧于其中,闪耀夺目。

  张胤问蒲良道:“那是何物?”

  蒲良爬起身,看了看道:“或许是陨铁之精,不得炼化。”语罢匆忙下了高台,取铁夹夹住那剑型之物,用去冬所存之雪水淬炼。

  “嗞啦”声响,紫雾散去,竟得一宝剑!剑长五尺有余,刃身星纹点点,寒若秋水,晃动间紫芒隐现。

  “果然得一神物!”蒲良高声赞道,“可惜,无法为其开刃?”

  紫芒陨铁之坚固,胜过蒲良能想到的世间万物,这开刃就成了新难题。

  忽然之间,蒲良心中一动,又命人从炉中取出那无法炼化的陨铁之精,待凉后,试着用其为宝剑开刃。令人吃惊的是,竟然真的成功了。也许这无法炼化的精华,才是天下间至坚之物。

  剑已成。蒲良连续数日藏身房中,用紫芒宝石,也就是陨铁之精在剑柄上雕刻花纹,之后将其镶于柄上,又取鲨鱼皮做剑鞘。

  五日后,蒲良手捧宝剑,恭敬呈给张胤。张胤抽剑出鞘,数丈之内紫芒大盛,周围尾敦、敖山等人激灵灵打了个寒颤,忍不住就要跪拜下去。这剑,威势惊人!

  张胤大喜,赞道:“好剑!”持剑舞动,剑势如虹。剑光划过,宛如夜空中乍起的道道紫色闪电。

  典韦、关羽皆竖指大赞,欣羡不已。

  一声长啸,张胤收势抱剑于胸,当庭而立,气势无伦,如泰岳威峙。

  “此剑当名‘紫电’!”张胤道。

  典韦到蒲良身前,躬身行礼,道:“大兄最擅铸剑制戟,可否为云长造一口刀?”

  蒲良讶然,随即点头,对关羽道:“关君擅使刀?”

  关羽傲然道:“刀剑矟戟,某自使得。”

  听到三人的对话,张胤忽然想起传说中关公所用的青龙偃月刀,那才是关羽的象征。

  张胤收剑回鞘,道:“我知一件神兵,子淳可为云长制之。”张胤将紫电系在腰间,命人取来笔墨,当场绘制三幅图纸。

  “此乃青龙偃月刀,最适合云长!”张胤将其中一幅图递给关羽,另外两幅递给蒲良,“丈八蛇矛给翼德,那支大戟我自留用。”

  关羽接过图纸一看,上绘有一支威风凛凛的长柄大刀,尺寸形制皆有说明,其旁题曰:“青龙偃月刀。”只一眼,关羽就看中了这件兵器。

  蒲良手中的两幅图,一是矛锋弯曲如蛇的“丈八蛇矛”,一是生有两支月形小枝的大戟,旁边并无题名。

  张胤一直没有固定的长兵器,这次他为自己设计的是一支“井”字型的双耳戟,也就是通常说的方天戟,只是一时还没想到名字。这种戟,威力大,用法复杂,后世的记载最早也要上溯到宋代,时下军中所用的戟多是卜字戟或只有一侧有小枝的月牙戟。

  蒲良将图纸反复翻看,由衷赞道:“明府果然非常人也!此三者,形制特异,想必其中用法亦有奇特之处。若无明府先前授吾的炼铁之法,我定然无法造出此等兵器。”

  沉思良久后,蒲良又道:“可以用炼铁厂所炼精铁,混以五金之英,用冶炼紫电之高炉熔炼,吾再亲自百炼锻之,制其锋……至于柄,山中有降龙木,可使人伐之,吾以秘法浸之,以兽筋缠之,以鲸胶胶之,或可一试。”

  蒲良生性严谨,为人打制兵器,还要查人体质筋骨,看人演练武艺,力求所制之兵能与人相合,因此坚持要等张飞亲来再为其制矛。按这个制作过程,非三两日可成,张胤等不到两件神兵出世,隔日携紫电剑返回阳乐,留关羽、尾敦在令支等候。

继续阅读:第一百一十七章 桃夭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峥嵘志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