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钻营
桃笺2017-05-22 21:003,407

  宋端午的事,整个宋家算起来也只有长生关心了。宋襄被女儿将一百两的银票扔回来,只觉得这张银票如同摔在他脸上,火辣辣的发疼。再想想宋端午一出生就克死了亲娘,如今家里又招来这些祸事,恼怒之下,由着宋端午收拾了几件衣裳出门,再也不问一句了。

  他不问,杨氏自然更不会问。如今两边分了家,宋振说得好听,将家里的铺子全都分给二房,可那些铺子已经转出去一些,得来的银钱也花用在打点官司上,剩下的大部分是经营瓷器,现在窑场给了长房,这生意却要怎么做,难道再花银钱去向长房买瓷器不成?杨氏虽不懂经营之事,也知道如今难办,每日里都愁得不行,又怎会花心思去关切宋端午。

  眼下京城里这处宅子已经分给了长房,宋振补了一半银钱给二房,便催着宋襄一家子搬迁。杨氏一面收拾东西,一面止不住地跟女儿念叨:“你祖母真够心狠的,老太爷这过世还没过七七,就急着赶咱们一家子出去了。”

  宋端霞如今已经把长房连带宋老太太都恨出了血,闻言没好气道:“她几时把我们当人看了,我以后再也不叫她祖母了!”

  杨氏张了张嘴,待要叫女儿不可这般无礼,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何止宋端霞如此,就连宋襄,如今对宋老太太都冷了心了,至于说到杨氏自己,若不是因为分得的家产如此之少,她这会儿应该高兴得很,再也不必伺候婆婆了呢。

  “这话,你心里想想也就罢了,却不可在外头说。若要被人说你不孝,名声可就坏了。”眼瞧着女儿年纪渐长,这亲事也该慢慢寻摸起来,若是这当口传出不孝的名声,那可别想找到好婆家。

  “说起来,云姐儿年纪也不小了。”宋端云已经十五,只是因着家里官司的事儿,连及笄礼也没办,这个年纪也该说亲事了,只是宋家长房现在也不提扶柩返乡的事儿,倒像是要在京城住下来似的,也不知究竟打的什么主意。

  宋端霞根本不想听见宋端云的名字:“娘你还惦记她做什么!”

  “哎,娘也不是惦记她——”只是宋家长房若是留在京城,宋端云将来择婿定是要比宋端霞更多些人选的,毕竟京城这地方,哪里是景德镇比得上的。

  不过这些话不好说出来,杨氏敷衍了几句,就让宋端霞回自己屋里去休息了——收拾行李也是件累人的事儿,自打分了家,女儿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可她却舍不得女儿受累。

  宋端霞刚走,宋襄就从外头走了进来,一见杨氏便道:“长房那边说要送爹回江西去。”

  “啊?”杨氏怔了一下,“前几日不还说不回去……”按宋襄的意思,过了头七就准备扶柩返乡,是宋振硬是不肯,还把棺木给寄放到寺庙里去了。这几天宋襄打算不再管这事,只带着妻小回江西,长房怎么又要把棺木送回去了?

  宋襄嗤笑了一声:“前几日?那会儿他算计着要给汪太监送礼呢。”现在家已经分了,他干脆连大哥都不再叫。

  现在宋家上下没有不知道汪太监的,杨氏闻言吓了一跳:“给那位,那位——”听说那位汪太监权势滔天,比马太监还厉害得多,长房竟然想搭上他,“成了吗?”若是真成了,还真让人心里不自在呢。

  宋襄冷笑道:“哪里能成!汪太监手握西厂,是皇上宠信的人,怎么看得上这些黄白之物。”其实他也不是没起过这个念头,只是稍稍打听就知道了,汪直并不稀罕金银,而宋家能拿出来的除了这些还有什么?

  “那——那边是打算……”

  “没攀上高枝,自然是还要回江西了。”京城米珠薪桂,宋家的家财在景德镇可算首屈一指,放到京城却算不了什么,且如今为打点官司又折损去许多,再分了家,就凭长房的花销,在京城可支持不了多久,“别看他分了窑场,可哪里懂得烧瓷的事情,说不定过几年窑场都要败在他手里。还想在京城立家?真是做梦!”

  杨氏心里有些矛盾。既想着若长房当真飞黄腾达,总也能沾些光;可又暗暗盼着长房倒楣,那才算出了口气。这般想着,最后只能口不应心地说了一句:“不管怎样,人死入土为安,他们能想着将老太爷的棺木送回去总是好的……”

  宋振当然不是为了要送宋老太爷的棺木入土才要回江西,这会儿,夫妻两个正在房里商议呢。

  “老太爷那里有罕见的彩瓷?”宋大太太眼睛瞪得溜圆。生在江西,她再不懂生意上的事,也知道彩瓷有多值钱,“哪儿来的?怎么这些年咱们家里也不烧?是不是老二——”老二把持了方子故意不拿出来赚钱?

  宋振摇头:“老二肯定不知道。”看宋老太爷藏得那么严实,若不是他碰巧看见,恐怕这个秘密都会跟着老爷子一起入土了。至于说烧彩瓷的方子,那恐怕也是没有的。

  “没有方子,老太爷哪来的彩瓷?”宋大太太不信。那可是彩瓷啊,要是窑场能烧制出来,那还不等于有了一座金山,财源滚滚哪!单只想想,她就觉得心里热腾腾的仿佛能冒出火来。

  “听说前朝也曾烧过彩瓷,只是后来失传了。老太爷这一对盘子,怕就是那时候得的。”这个宋振也只能靠猜了,“若是有方子,不可能这些年都不烧。不过这样也好,越是稀罕才越是贵重,若是能烧出来,那也就不值钱了,汪太监哪里看得上眼呢?”

  宋大太太想想也有道理,随即就转了想法:“那姓萧的献给汪太监的彩瓷又是哪里来的?该不会他有方子?”

  “这怎么可能!”宋振鄙视地看了宋大太太一眼,“真是女人家——头发长见识短。你可知道,姓萧的献了一对茶盘,如今就升了总旗。若是这彩瓷真能烧得出来,如何还会让汪直这般看重?我估摸着,他那对彩瓷茶盘,没准是办案的时候从哪家收缴来的,自己偷偷昧下了。”

  宋大太太撇了撇嘴:“这些锦衣卫,没一个好东西!当初若不是他生事,怕是后头也没这些麻烦。”一面说,一面想起宋端云如今对萧谨还有些念念不忘,便更烦心起来。

  “罢了,若不是这案子进了京,咱们也识不得汪太监。”宋振休养了些日子,身子已经恢复,从前在牢里受的苦也被抛到脑后去了,“若是能搭上汪太监,这事可就有门了。”

  “老爷是打算——”

  “捐个监生。”宋振到了这会儿,也不敢说自己去考举人了,“这应举的事儿,有时候就是个运气。我这道坎儿,大概就在这举人功名上了。捐了监生,也可以下场考进士,说不定遇了赏识我的考官,就能中了呢!就算不中,监生也能谋个缺做官。”只不过监生能得的官极小,大约也就是个八品九品,但那也是官儿呢,慢慢做起来,总还有往上升的机会。

  宋大太太两眼发亮:“老爷,若是真能这样,那我们云姐儿也能结门好亲事——”说到这里,又连忙补了一句,“琦哥儿将来长大了,再想读书应举也容易得多……”

  宋振这会儿还真没想到一儿一女身上去,他想的只有自己的前程:“这事儿,你可要闭紧了嘴,万不可说出去!”当时他为什么一定要江西的宅子,还不就为了藏在宋老太爷屋里的彩瓷?

  “老爷放心,我绝不会往外说一个字!”连对宋老太太都不会说。

  宋振点点头,不由得遐想起将来:“爹过世,我总得守三年。正好,这会儿捐个监生,到出了孝,我也能下场了。若是能中那不必说,就算运气不好中不了,也能谋个缺了……”

  宋大太太听得也有些飘飘然起来。若是宋振中了,她就是进士太太,若是能谋个缺,她就是官家太太,宋端云也就成了官家小姐,这,这简直太美好了……

  “不过,老爷,这彩瓷的事儿可是准的?”宋大太太到底是被宋振的话哄了许多年的,次次秋闱失望,不能不让她多想一步,“虽说是稀罕物,到底前朝也烧过,比不得那些奇珍异宝……”汪太监真的能看在眼里吗?

  “妇人之见。”宋振心情正好,也不与她计较,“汪太监什么好东西没见过。他可是从小在宫里长大的,那天下的奇珍异宝都往宫里送,听说在万贵妃宫里,鸽蛋大的珍珠都能拿来打弹子玩;一尺多长的红珊瑚玉如意,就拿来挠痒痒打耗子;汉朝的古玉还垫桌脚呢。你说奇珍异宝,怕是咱们能找到的,汪太监连看都不屑一看。这送礼啊,就是要讨个巧。汪太监喜欢的东西,哪怕不值几个钱,能入他的眼就行。”

  “老爷说的是……”宋振如此笃定,听来又颇有道理,宋大太太悬着的那口气也就松了,“只是真不知道,汪太监竟然喜欢彩瓷。”

  宋振得意地摸了摸下巴:“找他身边的人打听,自然能得着消息。汪太监不稀罕金银,他身边伺候的人可稀罕着呢。这些太监啊,除了权就是钱,概莫例外。”

  “也是老爷能找对了门道。”宋大太太抿着嘴笑,顺口恭维了一句。

  “那是。”宋振扬了扬头,“说起来这也是因祸得福了。我早说过的,咱家这些事,都是二房那丫头克的,这会儿把她撵出去,这不是事事都顺了?”

  宋大太太不由得笑容更深了:“老爷说得对!”等她的云姐儿做了官家小姐,就更把那宋端午比到泥地里去了,就算相貌生得好,又能怎样?

继续阅读:第八十四章 提醒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五彩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