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援手
桃笺2017-05-03 22:423,444

  长生直到进了屋子,还有些不太敢相信——宋振一个秀才,这许多年也没认得一个半个进士老爷,生长于乡下的二姑娘,竟然真的有个探花旧识?

  不过这却是事实。眼前这位杨探花,虽然穿着平平,身上的夹袍还不如宋家一些有点脸面的下人穿的,但自有一股让他形容不出的气度,而且一听他提到二姑娘,便立刻关切地问起来,显然真是旧识了。

  “这马呈,简直是无法无天!”杨复听完长生的话,愤然一掌拍在桌子上,“诬良为盗,县衙竟也听了他的?”

  长生哭丧着脸道:“县衙里的老爷还要巴结马太监,可不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如今我们老爷的官司好容易转进京里来,离了马太监的手,可是……”

  杨婶也在旁边听着,眉头紧蹙:“东厂……”

  这两个字就足以代表一切了。

  长生如今在京城呆了些日子,越发知道东厂这二字的含义,闻言后背不由得有些发冷,眼巴巴地看着杨复道:“我们家二姑娘到了京城,就嘱咐小的看皇榜,知道杨老爷中了,高兴得不得了……只是她不能出来,就叫小的送点东西过来,给杨老爷道喜……”

  杨复默然看了一眼长生拿来的东西:米,鸡蛋,还有一大块腊肉并一斤红糖,还是乡下走礼的方式,瞧着粗俗,却十分实用。

  长生看他这样,有些惴惴。这是二姑娘自己拿银钱叫他买的,这事都没告诉太太们。

  “东西简薄,杨老爷别嫌弃……我们二姑娘惦记着老太太,说是上次病了一回,也不知是否养好了身子……”这些东西确实不像该送给探花老爷的,可是二姑娘就这么吩咐的,他只能照办。要说都是有用的好东西,可就是不知道探花老爷会不会嫌弃。

  杨复轻轻叹了口气:“你们二姑娘——如今可还习惯?”乍然回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说是自己家,可身边人换成了素无情份的继母,还有个狠心的伯母,又如何能过得安心呢?可对着宋府的下人,他也不敢说得太多,“还有原来那位宋太太,如今也跟着进京了吗?”

  长生想了一想才明白他说的是谁:“十六太太并没来。”

  那日子就更不会多好过了:“如今你们府上的官司究竟是个什么情形?”宋端午送这些东西过来,虽然没有提一个字,可求他帮忙的意思却很明白。

  长生巴不得他一问,连忙细细地讲了。杨复听得诧异起来:“萧校尉萧大人?可是讳谨的?”

  “是是是。”长生点头如捣蒜,“杨老爷怎么知道?”

  杨复没回答他:“原来是他从中斡旋……”到底这个师弟还是正直之人,并未进了锦衣卫便同流合污。

  长生听他这意思好像跟萧校尉也是认识的,顿时又添了一分希望:“杨老爷跟萧大人……”

  “你可知他现在哪里?”

  “萧大人过了年就出公差去了,如今京里留了一位宁慎大人,也是校尉。”长生连忙答道。

  杨复微微摇了摇头。宁慎此人他却不认得,且既也是锦衣卫,他是断断不会与之相交的。萧谨原是因着在书院有一段同窗情份,别的锦衣卫——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替我回去谢谢你们姑娘。就说——”杨复沉吟了一下,“就说家母身子已大好了,多谢她惦记着。官司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也不是一日两日能了结的事,让她也保重身子,切勿太过担忧。马呈既是诬告,并无实证,总不能将假做真,必有水落石出的一天。此事,总有忠直之人会出来说话。”

  长生琢磨不透这意思究竟是帮忙还是不帮忙,但他是个机灵的,自不会死缠烂打非要问个明白,当下行了一礼道:“小的知道了,会回复我们姑娘。”

  杨婶一直在旁边屋里听着,待长生走了便出来道:“如今这些太监真是欺人太甚了!当初永乐年间,三保太监是何等样人,到了如今,怎的都是梁芳、尚铭之辈!若说成祖杀伐果断,乃是英明天子,唯独这重用宦官,实在是……”

  当初洪武皇帝本是立下宦官不得干政的铁律的,可就从永乐天子开始便把这规矩破了,以至于宦官日渐嚣张。正统年间,英宗皇帝不就是因为宠信大太监王振,被挑唆着御驾亲征,才有了土木堡之变么。

  可惜虽然有前车之鉴,后头的帝王也仍未吸取教训。如今京中,尚铭乃东厂厂督,梁芳是御马监太监,都得皇帝宠幸,却是一样的结党营私,专权乱政。梁芳在宫内左右皇帝,宫外民众还知之不多,尚铭却是大名鼎鼎,手握东厂横行无忌——哦对了,如今又还多了个西厂,虽然成立不过短短数月,却是气焰直上,比东厂还要嚣张,那厂督汪直,也同样是宫内出身!

  杨复叹了口气:“宫内也有如怀恩那般的太监,只可惜——皇上宠信贵妃,若不阿附贵妃,便难以立足……”

  怀恩是本朝太监中难得的忠正之人,已经执掌司礼监将近十年。他不但廉洁,且还常在皇上面前进言,保护朝中正直之臣,名声极好。

  可是如今的梁芳汪直等人及其党羽,哪个不是贵妃派?似怀恩这样的人倒被他们排挤,虽如今还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可眼看着也要渐渐失宠于皇帝了。

  杨婶也沉默了。说到底,宫里为何有这许多嚣张横行的太监,还不是因着皇帝纵容?而皇帝为何纵容他们,便是因他们皆得贵妃亲信。

  “贵妃……”杨婶只说了两个字,便不言语了。还能说什么呢?皇帝对万贵妃的宠信已经到了根本无法动摇的地步,她虽是贵妃,却比皇后还要风光尊贵,就是皇帝生母周太后也要避其锋芒,外头的臣子们,那就更没有办法了。

  “宋家之事,你打算怎么办?”半晌,杨婶叹口气,不再谈贵妃,换了话题。

  “儿子想,这是个机会。”杨复目光明亮,腰背挺得笔直,“动摇贵妃一时绝不可能,但马呈此事乃是明白的诬告,无非是借了尚铭之势。若是能将宋家的案子扳过来,治罪于马呈,便可顺势牵连尚铭。据儿子所知,尚铭执掌东厂,与锦衣卫多有矛盾……”

  杨婶点头道:“锦衣卫指挥使便是万贵妃之弟……”如此,尚铭与万贵妃关系自然疏远一些,易于下手。

  杨复点头道:“儿子正是此意。”说着,不由又叹了口气,“说起来,也不免有些欺软怕硬之嫌了……”

  君子知难而进,可他这却是有点柿子捡软的捏,说起来实在是……

  杨婶摇头道:“量力而行,各个击破,并无错误。且尚铭在东厂执掌多年,不知害了多少人,与他抗衡,又如何能说是欺软怕硬?”

  杨复对母亲笑了一笑:“儿子过几日便设法将此事告知都察院诸位御史,若他们能上奏圣上,那是最好不过。”侍读虽说是备皇帝顾问之职,可皇帝不知道多久才会想起来问一半个问题,他一个六品官儿,要见到皇帝的机会微乎其微,倒是御史风闻奏事本是职责所在,由他们出头是最合适的。

  “都察院如今的风气,也是大不如前了……”杨婶叹了口气。宦官横行,御史也没几个敢出头的,实在是有负职守。

  “总还是有忠正之士的。”杨复想了想,“儿子还打听到,当年家里有几位故交,如今还在朝中,儿子也想借此机会结识一二……”范家想要平反,单凭他一人,除非做到阁老,否则也是独木难支,必得纠合众人才行。恰好如今他还姓杨,借着这时机跟祖、父从前的旧交结识起来,倒不引人注目。

  杨婶欣慰地点了点头:“你自有主张就好。”儿子已经长大了,肩膀能撑得起一家门楣,担得住大事了。

  杨复看了看母亲的神色,略略犹豫一下,还是道:“母亲,我想——过几日去看看萧师弟。”

  不待杨婶皱起眉头,他便连忙道:“母亲刚才必定也听到了,宋家的官司能转到京城来,也是他一手操办的。说起来他不过是个校尉,便敢与马呈对峙——虽说他是锦衣卫,可这份胆气也不是人人都有的,可见他虽身居污浊之中,仍未忘本性,到底还是受先生教导的……”

  杨婶听他提起自己的先生,神色才微微缓和下来:“是你先生教导得好。”

  “是。”杨复应了一声,小心地道,“先生教导数年,想来他不致当真都弃了。此次宋家之事由他经手,其中有些什么蹊跷,他定然知道。我去寻寻他,一来可以打听详情——虽说御史风闻奏事,可真想扳倒马呈,却非有真凭实据不可。二来……儿子不孝,有事瞒了母亲……”

  杨婶一怔:“什么事?难道你与宋家姑娘——”不单收了人家的首饰,还私订终身了不成?

  杨复连忙道:“母亲想到哪里去了。不说儿子,便是宋家姑娘也是知礼之人,焉会做此等之事。儿子是说——当初赔给绣坊以及买药的银子……乃是萧师弟所赠……当日母亲未收,他便转交了宋家姑娘,后来……”还就真的用上了。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杨婶当初对萧谨的赠银坚拒不收,无奈阴差阳错,这银子还是花在了她身上。如今银子都花光了,人情也算是承了,难道还要再筹二十两扔回人家脸上去不成?

  杨复观察着母亲的神色,低声道:“萧师弟也是有心了,是儿子不孝……”

  杨婶颓然摇了摇头:“你是怕我病中烦心,如何是不孝……罢了,你去看看也好,若是他当真本心未泯,劝他早离了锦衣卫走个正道,也是你们同窗一场……”

继续阅读:第六十五章 捉拿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五彩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