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猜疑
桃笺2017-05-05 21:003,173

  屋子里有片刻的寂静,杨氏第一个问了出来:“霁姐儿,你,你认得探花老爷?”

  “骗人……”宋端云不由得叫出了声,“她怎会认得什么探花……”

  可惜这会儿没人再理会她,连宋老太太都急切起来:“二丫头,这,这是怎么回事?”萧校尉没办法了,这探花老爷说不定也是救命稻草啊!

  到了这时候,宋端午也没法不说了,只得将杨家之事简单说了几句:“……杨大哥也是新进士,能不能说得上话且不好说,我也只是试试罢了。”

  宋家众人都听说了她是跟新解元之母读过书的,这会儿原来是新解元成了新探花,那便再无可怀疑了。宋老太太第一个念佛道:“谢天谢地,真是菩萨保佑。”又连声叫长生,“这礼也太简薄了,去,支一百两银子给杨探花送去!这京城里头什么都贵,银子少了可怎么过日子。”

  宋端午皱了皱眉,道:“祖母,杨婶子素来是不收人家厚礼的。再说,杨大哥虽肯帮忙,但他才中了进士,也只是小官,究竟能不能帮得上忙也未可知。祖母倒不如留着这份礼,若是杨家帮了忙,送过去才名正言顺。”不要到时候帮不上忙,又要说人家昧银子了。

  宋老太太不以为然道:“这你就说得不对了,要送礼都是先送,不见了真金白银,谁肯平白的出力?何况你们不过是邻居,要求人的事儿,自然要先送了礼再说。不然若有什么需要打点处,难道还让人家先垫了银子?”

  宋端午拗不过她,何况宋老太太说的也是正理,便不吭声了。这里宋老太太先叫紫槿取了银子,又觉得单送银子未免不好看,问明杨婶的年纪,又叫取了几件自己的首饰,这才叫长生再跑一趟。

  长生自是答应着出去,宋老太太便又复对宋端午亲热起来,拉了她的手只道:“委屈了你。”又把那装钱的匣子给青香,“给你们姑娘收好了,往后有什么花销只管从这里头出,不够了来与我说。”

  宋端云站在一边,几乎把手里的帕子都扯破了。原以为这是抓住了宋端午一个大把柄,眼看这些日子因为官司的事儿,宋老太太对宋端午疏远了,正好借着这机会狠狠把她踩下去。谁知竟又翻出一个新科探花来,反而又叫她起来了!

  所谓偷鸡不成蚀把米,不外乎如此了。连宋大太太都觉得丧气,然而若有人能说几句话,又是对家里官司极有利的事儿,她丈夫还在牢里呢,难道是不愿有人帮忙?因此心里真是左右为难,只得板了脸不作声,但盼宋老太太忘了宋端云,把这事儿糊弄过去算完。

  可惜她虽这么想,宋端霞却是不肯放过这机会,跟着就道:“可真是呢。这会儿在祖母面前算是过了明路了,也省得二姐姐出力又出钱,却还被人说是私相传递。”不管怎么说,这事儿总对二房有利,哪怕关起门来自家有什么矛盾,开了门还是要一致对外的。

  这话提醒了宋老太太,转头就瞪了宋端云一眼:“整日里无事生非!半点有用的事都不做……”这一说就翻起了旧账,“这祸事都是你们惹起来的,还不安生……”一样样又提起来,将宋大太太母女又骂了个狗血淋头。

  宋端云被骂得抬不起头来,还是紫槿劝住了,宋老太太自己也觉得累了,这才罢休。一干人从宋老太太屋里退出来,宋端霞一脸笑意,亲亲热热挽了宋端午的手道:“二姐姐,到我屋里坐坐去。”杨氏正想再打听一下杨复的事儿,也急忙帮着说话。

  宋大太太眼看二房三人跟亲母女似的走了,一肚子气无处发泄,想骂宋端云几句又舍不得,便转头去瞪着青眉:“不好好伺候着姑娘在屋里做点针线,倒弄出这些事来。再有下次,仔细你的皮!”

  青眉平白的挨了一顿骂,心里自是委屈——她哪里能拦得住宋端云呢?不过是代人受过罢了。只是却一个字也不敢说,心里只暗暗盼着这位杨探花能帮得上忙,快些将官司了结,老太爷和老爷少爷们都放回来,家里平安无事,主子们自然也就没有这么大的火气了。

  不只青眉这般盼着,杨氏更是如此,回了二房的住处,就拉着宋端午直问起来。恨不得宋端午立刻就能保证这位杨探花必能救宋府于水火之中。

  宋端午当然不会说得太多,只说旧日邻里,不过是仗着那点子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情份去求一求罢了。且不说人家肯不肯趟这浑水,单说杨复只是个新进士,说话有多大分量可想而知,究竟能不能帮上忙,且是两说。

  杨氏一颗心原本才热起来,又被宋端午这一瓢凉水浇透了,不由得落下泪来:“这可怎么好……”大牢里头不单有丈夫,还有亲生的儿子呢!

  宋端霞恨恨道:“都是大伯和大伯母招来的祸事!”

  宋端午不愿听她们咒骂——这也与事无补,不过是嘴上痛快些罢了——随便找个借口,起身回了自己屋里。这里宋端霞把宋大太太母女骂了几句,也泄了气:“娘,这可怎么办……”

  杨氏哪有主意,只抹着泪道:“也不知咱家是惹动了什么灾星,你大伯母怎么就生出这么个招祸的主意来……”

  宋端霞心里一动,小声道:“娘,会不会是——大伯母就不该想着把二姐姐接回来……”

  “当然不该!”杨氏没明白她的意思,拭着泪道,“她不打好主意,这下好了,不单害了自己闺女,还把全家都害了!”

  “不是……”宋端霞凑近了一点儿,小声对母亲道,“我听说,二姐姐是端午节生的……”

  这事儿算是宋家的忌讳,自从宋端午被送出去养就没人敢提,宋端霞也是离家之前才听几个伺候久了的婆子说的。当时急着来京城倒没往心里去,这几日安顿下来有了空闲,便又想了起来。

  “端午节——”杨氏想了一想,忙道,“可别胡说。”

  宋端霞略微有些不服气:“怎么是我胡说呢。端午是恶日,那一日出生的人都不吉。这次,若不是大伯母打着主意要把二姐姐接回来,或许就没这事呢。”

  “那也是你大伯母不该起这坏心。”杨氏皱着眉头,“再说了,那萧校尉还是看在你二姐姐的份上,才把这官司挪到京城来。”

  “可如今他不也没了法子?”宋端霞撇了撇嘴,“再说,若是当时不转到京城来,说不定老太太早压着大伯母同意了亲事,现在家里许就没事了。眼下来了京城,就是想答应亲事也不中用了吧?”

  杨氏心里不由得也动了动,勉强道:“可不能这么说。把好端端的女孩儿嫁给太监,这可是缺了大德了!”

  “那也是大伯母自作孽。”宋端霞嘀咕了一声,“娘你还可怜她们呢。若不是我年纪还小,说不定这主意就打到我头上了。”

  杨氏顿时觉得后背一阵发凉,一把搂住女儿:“那不能!娘就是死也不许!”

  宋端霞靠着母亲,细声道:“娘别急,我就是那么一说。可——如今这事,可要怎么办呢?”

  杨氏初时是被宋端霞的话吓了一跳——她之前就不曾想过还有这种可能——现在稳下神来,又觉得女儿说得也对,倘若如今还在江西,只要把宋端云许过去,这官司也就了结了。虽说这实在是缺德,可既是宋振夫妻筹划的,也只得自吞苦果。可眼下到了京城,就算这会儿肯舍了宋端云,只怕也是没用的。

  这么一想,杨氏不由得就喃喃道:“或许,真是不该……”原先看着萧校尉是救命的人,如今倒成了更大的麻烦,这个端午节生的二姐儿,或许真是命里就克着全家。

  “若是这样,那这杨探花……”恐怕也未必有用,说不定还许更惹出些事来?

  “我也盼着不是……”宋端霞当然是巴不得有人能救了父亲和弟弟出来,可想想前头萧谨的事儿,又对这位杨探花不敢抱什么希望了。

  宋端午并不知杨氏母女提起了她的生辰,便是知道,也没心思去驳——若是宋家这场祸事不除,便是人人都说她生辰吉利,又有什么用呢?

  青香捧着钱匣子蹑手蹑脚进来,先把匣子放归原处,才小心翼翼凑过来:“姑娘——今儿这事……奴婢一时没拦住大姑娘……”按说自己姑娘既说了在歇午,她让宋端云就这么一头扎了进去,便是她的失职。且二姑娘也实在是有些手段,先是锦衣卫校尉,现在又是探花老爷,都是听起来就了不得的人物,她实在不该觉得萧校尉不顶用了就生出怠慢之心来的。

  宋端午不愿听她解释,摆了摆手:“你下去吧,这也怪不得你。”说是伺候她,其实青香还是杨氏的丫鬟,多说又有什么用处,“倒是常去二门上看看,若是长生有什么消息,早些来回我。”杨大哥,究竟能不能帮上忙呢?

继续阅读:第六十七章 重见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五彩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