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难为
桃笺2017-05-08 21:003,348

  翰林院是个清贵地方。所谓清贵,多半就意味着这里的人都比较讲究,不爱大呼小叫,所以也就比别的地方更清静些。不过,如果清静到你一天都找不到一个人说话,那肯定就有点不大对劲了。

  杨复抱着几本册子从文翰楼里走出来,只觉身上脸上都是灰扑扑的,鼻子里痒痒的想打喷嚏。这几本册子都是从故纸堆里翻出来的,那里堆放的都是数十年前的卷帙,许久没有人去动过,皆落满了灰尘,稍一翻动就腾起一股子烟尘来。

  “大人,这三处下官都查出来了。两处在起居录中,一处在宋史之中。”眼看着快到下衙的时辰了,杨复快步走去侍讲学士处,将三本纸页都泛了黄的册子交上。

  侍讲学士姓刘名奕,据说在翰林院里已经呆了十二年,上头的学士换了两茬,他始终没升上去。不过因为资格老,倒也没人愿意轻易得罪他。

  “这也太慢了。”刘奕看也没看杨复放下的册子,只皱眉看了看旁边的沙漏,“这会儿马上就要下衙,如此一来,又要耽搁一天。杨侍讲,这样可不成。凡皇上垂问,都是大事,虽则琐碎,也不能懈怠。你是新进之人,更要勤勉,断不可好高骛远玩忽职守。”

  杨复默然听着。刘奕要他去查找的东西根本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听起来不过就是一句闲话而已,所以查找起来才特别耗费时间。他没头没尾地说一句,杨复便要钻进故纸堆里去翻大半日,如此他还嫌慢,这几日杨复几乎是天天都要吃他一顿训斥。

  刘奕念叨了半晌,眼看着下衙的时辰已到,这才住了口,将那几本册子移至案头放下,慢条斯理地掸了掸手指上沾的一点灰尘:“罢了,你且去罢,明日再有差使,万不可再如此了。须知你职责所在,即是整理经籍为备皇上垂询,若这都做不好,要你这个侍讲何用?”

  如此又是一番训斥。此时已是三月底,春末夏初,天气和暖,翰林院里各房的门都开着,刘奕这边自然也是如此。此刻已到下衙时分,不时有人从门前走过,便都能看见杨复垂头立在刘奕面前挨训。

  自来新进士入翰林,即使是贵为三鼎甲,也都是从七品编修或检讨做起。因今科乃是恩科,是以上一科的三鼎甲才进翰林院两年,如今状元也仅仅是自正七品编修升为从六品的修撰而已。独杨复得皇帝青眼,进来就是一个正六品的侍讲,不但出同榜之上,甚至还压了前科进士。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又说同行是冤家,读书虽是为了明理,可即使是这些清贵翰林们,心眼小的也大有人在,更何况众人都是在一条路上相争,你若走到前头去,便会挡了我的路。仕途升迁,有时慢一步,便会慢一世,身家荣辱所在,谁肯轻放?

  杨复垂头站着听训,敏锐地捕捉到自门外传来的几声轻笑,满是讥讽意味。这声音不大熟悉,因他自进了翰林院,没几天工夫就被刘奕压了一堆差事下来,只顾着翻书去了。除了进翰林院头一日与同榜的状元榜眼同去拜会了各处,便再没什么机会与人说话了。

  刘奕边说边收拾东西,待到一番话训完,他东西也收拾好,这才整整衣襟,背着手悠然出去了。杨复这才能去自己案头收拾一番,将门掩好,出了翰林院。

  春日天暖人倦,翰林院的守门人正打着呵欠要关上大门,见杨复出来连忙闭了张开的嘴,将关上的门又拉开,笑一笑道:“杨侍讲今日走得晚。”

  这几日杨复差不多都是走得最晚的,守门人这句话简直已经成了惯例。杨复便也微微一笑,举手为礼:“又有劳老丈了。”

  守门人嘿嘿笑了一声:“杨侍讲总是这么多礼。你是正六品,我一个小吏,哪里受得起。”

  杨复含笑道:“老丈年长,自然当得起。”小吏虽说不入流,但这守门人年已在花甲,杨复不过二十出头,以长幼而言,行一礼也不算什么。

  守门人干咳了一声,摸了摸下巴上花白的胡子:“杨侍讲入翰林院也有些日子了,总见独来独往,倒是郑、王两位编修,听说昨日还请了几位编修和检讨们去吃茶。”

  他说的郑、王两位,便是今科的状元和榜眼了。自进了翰林院,杨复与他们也少有来往,闻言便道:“我这些日子有些差事,倒是少有时间与同年相聚。”

  守门人笑了一声,在他身后缓缓关上大门,一面道:“这翰林院是清贵地方,似杨侍讲这般辛苦,老汉我守这大门十几年,还是头一回见呢。就是从前刘学士,也是清闲的时候多些。”

  杨复原先只当闲话,待听到这句方觉得守门人话中有话,似乎是在提醒什么,回头去看时,大门却已经关上,只听里头上了闩,守门人有些沉重的脚步似乎是往里走了。

  杨复站在门外略略迟疑了一下,还是转身走了。翰林院是日日都来的地方,明日得空再与这守门人深谈便是,今日他还有事——前几日他将马呈诬告宋家之事说与一位御史,今日还要再去问问消息。初夏天长,这会儿过去,还能赶在天黑之前说几句。

  石御史当年二甲传胪出身,先进翰林院,再转都察院,之后就在正七品的监察御史上一坐就是六年,再不动窝了。都察院虽不似翰林院清苦,但也好不到哪里去,石御史家中还有老母小妹,也只得在外城租个小小院儿,布衣蔬食过活。

  住处离着衙门远,杨复又没有车轿,用两条腿走过去自然慢得多,待到了石家住处,天色已经将黑了。只见石家大门洞开,门前两辆骡车,一位老年妇人,正由一个少女和一个少妇搀扶着,往前头略宽敞些的那辆骡车上爬。

  “石兄——”杨复一眼就看见,后头门里出来的那人正是石御史,肩上扛着个偌大的包袱,旁边是他家唯一的下人,左右手也都提着包袱,腋下还夹了一卷什么东西,累得气喘吁吁,往后头的骡车上放。

  石御史看见杨复,脸上微微有些发红,幸而此刻光线黯淡也看不太清楚:“杨老弟——”论资历,他早杨复三榜,可论官位,杨复比他还高。因此两人见面,只按年纪称兄道弟,不论其它。

  “石兄这是——要搬家?”石家这院子就算不错,虽说离着衙门远,地方倒还宽敞,四邻也都是规矩人家,算是难得的好住处了。以监察御史那点儿俸禄,又没有什么大宗的冰敬炭敬,再要更好的住处也是不能。

  石御史干咳了一声,看着老母和妹子已经上车,只余妻子,一边上车一边还投来担忧的一瞥,脸上更有些火辣辣的,低声道:“愚兄点了外放,吏部催得紧,今日就要启程……”

  “石兄高升了?”杨复一怔,“那可要恭喜了,不知是哪里?”

  “咳,不过是个州同知——”石御史含糊地说了一句,将肩上包袱放到车上,向杨复郑重拱了拱手,“不敢误了时日,则贤弟前日与我说的事,折子我已递了上去,只是这后续……贤弟怕是要自己……”

  杨复听说他已经递上了奏折,心里便松了一松。都察院御史虽多,可他能搭得上话的,如今也只石御史一人,若是他未曾递上奏折便离京外放,这事又要耽搁下来。

  “如此有劳石兄了。未知石兄高升之喜,也不曾备得贺仪,只能恭祝石兄一路顺风,从此平顺得意。”

  石御史看杨复说得诚心诚意,脸上闪过一丝惭色,终于还是低声道:“贤弟,这朝堂之上——咳,这宋家与你若是无亲无故,其实倒可缓一步……你,你多保重吧。”爬上骡车,车夫早等得不耐烦了,甩鞭一响,两辆车一前一后,往前驶去。

  杨复听得石御史最后这几句话,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看着远去的两辆骡车,一时沉吟不定——石御史这几句话,分明也是话中有话,竟似是在劝他不要再追问宋家之事了。

  他正站在院门外思索,院子里头又走出两个人来,看打扮乃是一主一仆,杨复抬眼一瞧,倒觉得眼熟,下意识地举手为礼。那主人看年纪也只三十出头,与石御史年纪相仿,将杨复上下一打量便笑了一笑:“原来是杨探花——哦,该说是杨侍讲了。”

  杨复听他说话倒想了起来,这位是石御史家邻居,前次他来石家,在街口碰见过的,似乎姓林,在户部做个六品主事,与石御史乃是同榜进士,不过仕途却比石御史略平顺些。

  “林主事。”杨复料想他大约是来送石御史的,又是邻居,想来总知道些内情,便顺口问道,“石兄高升大喜,只不知外放何处?”

  林主事对他看了看,脸上神情不知怎么的有些古怪:“地方倒是好地方,在松江府。”那是鱼米蚕桑之乡,松江布天下闻名,算是肥缺了。

  “如此实是喜事。”自来外官比京官略低着些,石御史虽升了一级,但算上外放,几乎等同平调。不过能去松江府这样的地方,倒是好事。

  林主事看杨复的神情就更古怪了,半晌才笑了一声:“是啊,实是喜事。嗯,这样的喜事,石兄该多谢杨侍讲才是。”

  “谢我?”杨复有些不解,“林主事这是何意?”

  林主事却不再说了,只嘿嘿一笑:“没什么。我也要回去了,杨侍讲请自便吧。”

继续阅读:第七十章 不见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五彩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