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小梅给大家做完早餐,又将大家吃完的碗筷洗涮干净,再把家里打扫完后,就出门去面包店帮忙。自从她接受了这份兼职后就跟林芾协调了一下,以后打扫家里的卫生由她们两人分工合作,这样一来她就能匀出时间去面包店做兼职,而林芾也能增加一份收入,光靠便利店的工资也只够她勉强支付房租和生活费,手头连零用钱都没剩多少。
远远的小梅就看见月妈妈正站在面包店门口的屋檐下扫地,她快步上前去打招呼。月妈妈也注意到她了,亲切的含着笑说:“你来的可真早,我也刚下楼。”
小梅比划手势,意思是由她来扫地,月妈妈便将扫把交给了她:“那就辛苦你了。”
小梅笑着摆摆手,接过扫把开始扫起地来,月妈妈在后面温柔的看着她的背影,想起已经过世的月,心头有一丝难过。
“等下你扫完地进来,我教你做面包。”月妈妈亲热的拍拍小梅的肩。
小梅把店门前的街道也一并打扫得很干净,路过的邻里都对她竖起大拇指点赞。扫完地后她走进店内,发现月妈妈已经准备完做面包的食材,在等她了。她赶紧跑到洗手间清洗双手,再用纸巾抹干,然后飞快回到料理台前,准备好好跟月妈妈学习如何做面包。
“不用着急,”月妈妈温和的说:“我们有的是时间,反正现在都没什么客人来。”
月妈妈指着料理台上各种食材说:“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法国人的一种传统早点——可颂,也叫羊角面包,这张单子是配方中需要用到的各种材料和具体的数量,我一边做一边讲解,你可以记下来。”
小梅从常用的小腰包里掏出纸笔,竖起耳朵,双目炯炯,全神贯注观看月妈妈操作。
月妈妈一边做一边讲解:“先将高筋粉、低筋粉、砂糖、奶粉、盐和鸡蛋依次放入厨师机,然后将厨师机的搅拌速度设置成慢速,打开开关,开始搅拌。”
月妈妈把材料放进KitchenAid厨师机的玻璃搅拌盆里,打开按钮,搅拌棒开始转动起来,“当这些材料搅拌均匀后,再加入酵母和水,注意,酵母不要直接跟盐或糖接触,这样会降低酵母的活性。”
月妈妈将酵母倒入搅拌盆里,再加上水,机器持续不断的转动,一刻钟后面粉已经成团,“现在将切成小块的黄油加入面团当中,然后把机器由慢速转为快速。”月妈妈拨快了搅拌速度,黄油很快便跟面团纠缠在了一起,渐渐的又消失不见了,面粉神奇般的成了一个光滑的面团。
月妈妈看差不多了,便将机器关掉,“现在把面团拿出来,放到硅胶垫上稍微揉搓成圆形。”她一边说一边揉,很快便将面团攒成了一个半球形,然后将面团放到一个圆盘上,再盖上保鲜膜,“现在要把面团放进冰箱里冷藏三十分钟,松弛一下。”
小梅上前帮月妈妈打开那台Smeg的白色冰箱门,月妈妈把面团放到冷藏格里,关上冰箱门,拍拍手说:“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先喝一杯茶,休息一下。”说完她走到灶台边,点上火,开始烧水。
小梅坐在一旁整理刚才月妈妈讲解的制作步骤,她在每一道步骤边上画上漫画,作为注解。月妈妈把茶盘放到桌子上,给自己和小梅都倒了一杯茶,她凑过头去看小梅正在涂写的菜谱,发现她在上面画了很多可爱的漫画图形,惊喜的赞道:“哦,画的好好看啊,你还会画画呀。”
小梅红着脸在一旁写道:自己随便瞎画的。
“没有跟人学过吗?”月妈妈很意外。
小梅摇摇头,写道:小时候家里穷,没钱学画画。
月妈妈心疼的看着小梅:“月小时候也很爱画画的,周末我经常带她去培训班学画,她画的画也很好。”月妈妈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拍拍小梅的手朝楼梯口走去:“我带你去看看月的画。”
小梅跟在月妈妈的身后上了楼,这是一间坡屋顶的阁楼,楼梯上来正对着客厅,客厅正上方开了一扇大大的天窗,阳光从天窗上投射下来,室内光线充沛,地上铺的是色泽淡淡的实木地板。客厅右侧靠小街的一面是开放式小厨房,左侧有两个小房间和一个洗手间,整个空间格局紧凑,家具都是原木色的简约款式,房间收拾得纤尘不染,沙发上还放了一只用棉布细心包裹的藤篮,里面放着几颗毛线球和已经织了一半的围巾。
月妈妈打开其中一扇房间的门,这间房是月生前住过的,房间里依然保留着她的痕迹,靠窗的一侧有一个很大的写字台,上面放了一台苹果电脑,电脑前是一块电子画板,旁边紧挨着墙的是一张小床,床上的素白色被子叠的整整齐齐,书桌另一侧是一个巨大的顶天立地的书柜,上面摆满了书,书柜下方斜靠着一摞大小不一的水彩画。月妈妈把这一摞画仔仔细细分散摆开来,招呼小梅过去看。
“这些都是月生前画的,”月妈妈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搁在地上的那些画,眼圈微微有些发红,“我有时候看着这些画就会想起月以前每天坐在这里画画的样子。”
小梅在本子上写道:月的画很好,比我画的好。
月妈妈从书架上拿下一本画册,打开书的扉页,上面有月的签名,“这是月小时候最喜欢的一本画册,她还说将来要当一名漫画家呢。”月妈妈把这本画册拿给小梅看:“喜欢吗?”
小梅接过画册翻了翻,这是一本日本原版的宫崎骏的手绘原稿画册,小梅惊喜的点点头。
“这本书送给你。”月妈妈含着笑对小梅说。
小梅抬起头来,一脸不可置信,她赶紧拿起笔写道:这是月最喜欢的书,我不能要。
月妈妈阻止了小梅把书放回书架:“送给你,我想月也会开心的,放在我这里只是积灰而已。”
小梅感动得都快哭了,她比划着手势说:谢谢。
月妈妈忽然一拍额头,说:“哎,我们该下楼去做面包了。”
到了楼下,月妈妈把之前放在冰箱冷藏松弛的面团重新拿出来,放到料理台上擀开,“现在把起酥用的片状黄油放到面片中间,然后叠起来,像这样。”月妈妈将黄油两侧的面片向中间折叠,“然后转90度,纵向擀成60厘米长,再对折,接着松弛15分钟。”
一刻钟后,月妈妈又重新将面块像刚才那样擀成60厘米长,再折叠擀薄成型,“现在我们要把已经成型的面块切成厚半厘米,宽9厘米,长16厘米的三角形。”她拿起切面用的硅胶刀,将面块仔细分割成大小均匀的三角形,“然后从宽边开始卷起,卷成一团。”一个个螺旋状的羊角面包胚就陆续成型,月妈妈小心翼翼将这些面包胚放进烤盘里,然后将烤盘放到尚未预热的烤箱里,“现在需要让面团醒发一个小时,等面团醒发后再刷上一层蛋液,再烤。”
小梅一边看一边记录。
月妈妈从料理台下面拿出一条簇新的围裙给小梅系上,“来,下面这盘羊角面包由你来做,我在旁边指导你。”月妈妈坐到椅子上,喝一口茶,慢悠悠的说。
小梅穿上围裙,按照月妈妈的配方开始称量所有的材料,然后参照记录的步骤将这些材料混合搅拌成面团,再放入冰箱松弛后,再拿出来擀成薄皮切割成三角形,最后放入烤箱发酵。月妈妈满意的在一旁看着她熟练的操作,她发现小梅很有天赋,几乎是过目不忘,看一遍就已经记住了整个制作步骤,而且学的有模有样,几乎不需要她指点。
当第一炉可颂面包出炉时,面包香甜的味道穿过玻璃木门,飘向小街上方,隔壁水果店的老板拿着一袋子苹果,循着香味推开门走了进来,“月妈,您又在做什么好吃的面包了。”
月妈妈见是熟人乐呵呵的说:“呵,老李,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这儿羊角面包新鲜出炉,您来一个?”说完她从烤盘里夹起一只黄灿灿香喷喷的羊角面包放到小碟子里,端到老李面前。
“哎哟,那我就不客气了。”老李接过面包,把苹果放到料理台上,“这是昨儿刚进的新疆阿克苏糖心苹果,给您拿了几个过来尝尝鲜。”
“哟,您真是太客气了。”月妈妈拉开一把椅子,“您坐下慢慢吃,我给您倒一杯茶。”
老李这时才发现店里还有一个人在,便好奇问道:“咦,这孩子是哪儿来的?”
月妈妈亲昵的搂着小梅的肩膀给老李介绍道:“这是小梅,以后她就是我这店里的帮手了。”
“嘿,那感情好。”老李咬一口羊角面包对小梅说:“你多大了?”
小梅用手指比了个二十的数字。
老李疑惑的朝月妈妈看看,月妈妈一边泡茶一边说:“她出生的时候声带发育不全,说不了话,不过耳朵没问题,能听见。”
老李脸上显露出颇为遗憾的表情,叹口气,说:“唉,可惜了,这么好的孩子,长得也讨喜。”
小梅却不以为意,她从月妈妈手上接过茶盘,端过去,放到老李身边的桌子上,微笑着替他斟茶。
老李呷一口茶水,左右环顾,再看看店外面,说:“您这店开了有一礼拜了吧,怎么好像还没什么客人过来?为啥不宣传宣传?”
月妈妈悠闲的踱步过来,坐到桌子的另一边,说:“我们月儿那个时候说,要开一家轻松舒服的面包房,不要像传统的面包店那样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做面包烤面包,累死累活的干一天活下来,整个人都散架了。她说不想做的那么辛苦,就当作乐趣去做比较有意义。”
“可不是,”老李有感而发:“我们这代人辛苦了一辈子,到头来其实什么也没得到,还真不如现在的孩子有远见,就做自己喜欢的事。”
“可不是,对了,你们家阿健最近怎么样了啊?”月妈妈说。
老李抱怨道:“他媳妇刚生了孩子,说是暂时不打算回来了。”
“您不过去看看他们。”月妈妈问道。
老李不满的说:“我才不去呢,话都听不懂,吃也吃不习惯。上次去可把我给憋坏了,到哪儿都得开车,连公交都没有一辆,特别不方便,还不如咱们北京呢。”
月妈妈听了呵呵笑:“阿健是想让您过去享福的”
“享啥福啊,我一个人在这里也挺自在的。”老李喝完茶站起来:“您先忙,我回铺子里去了。”
“我给您再装几个面包带回去。”月妈妈站起来要去拿纸袋装面包。
“别,不用了。”老李径直朝门口走去,摆摆手说:“走了啊,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