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航行之后,我和葛云翼的生活很快就恢复了正常。葛云翼因为儿子不久之后就要高考,所以注意力很大一部分转移到了儿子身上,因为高三下学期儿子学校里面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家长配合,而且他也要考虑孩子以后读的专业和初步职业规划,所以还去联系了一些专业人士进行咨询。而他儿子在那次他的遇险经历之后,有种突然醒悟的感觉。原本我记得小葛同学在他们学校里面也就中等甚至偏下一点点水平,没想到后来我再去了解的时候,他居然在我们所在的区县里排到了前十。
简直是乘火箭上升,而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针强心剂,因为我儿子比他儿子小4岁,明年就要中考,可现在那小子还天天玩得鸡飞狗跳,我也是头疼得不行。我梦想着有朝一日他能大彻大悟,然后像小葛同学那样,不求火箭上升吧,坐个热气球慢吞吞地升一下总可以吧。小时候那小子一直喜欢跟着小葛后面和拖油瓶似的,现在成绩也拖油瓶一下那可以吧。
也因为我儿子第二年要中考,所以我和单位里面申请,这一年半的时间里面尽量少远海航线,所以半年里面我也就跑了一次东南亚航线,较多的倒是去给新船员做培训。
但要说完全恢复到之前的生活,也不尽然。
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一点,是在看一叠新船员个人资料的时候。翻开其中一本一看到那个名字,我就不禁手一抖,胳膊旁的一叠顿时哗啦啦掉了一地。同办公室的一位同仁见状赶忙跑过来替我捡了起来,还问我有没有事要不要回去休息,搞得我好像是前线得了帕金森退役一样。我打着哈哈说出手汗所以手滑了,然后把东西重新理好才再翻开那一份仔细看起来。
一般来说,过来我们这里的培训的新船员分两种,一种是学校科班毕业的,本来就是这个专业,考进来后先要有点岗位实践经验,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考核晋升,这类船员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晋升,毕竟是能理论结合实践的知识分子出身,甚至有一部分就是搞科研的。
另一类是其他岗位调过来的,也有其他部门调过来的,比如港务、装卸、客运服务之类的,各种各样原因成为船员。这类能不能晋升就看个人能力了,能力好的当然也有机会,能力差一点的就比较难了。同时这类人员都有推荐人,一般来说是原岗位的直属上级,当然也有例外,就比如我手里这一份,乍一看下来头可大了。
推荐人一个是新晋船老板爱国商人叶烨,一个是国内航海传奇船长秦萧。我看到头都大了,其实真不用那么浮夸,两个推荐人任意一个署名就已经够牛掰的了,现在两个联合推荐,这家伙第一天来培训还不直接就处在风尖浪口上,这到底算是在帮他还是在坑他?还是说给他多一点磨练和考验?
刚才帮我捡资料的同仁看到我皱着眉头看一份资料看久了,好奇是什么内容,便伸过头来看,果然大家都是内行,一看便说,“嚯,那么大来头。”他拍了拍我表示同情,因为通常观念里头这样的“皇亲国戚”都很难搞,末了还加了一句,“不过长得不错。”
于是那一组的培训就在这位“长得不错”的“皇亲国戚”的冷漠注视下展开了。面对司马,我始终还是拉不下脸,所以难免对他就比较客气,这样的态度想要旁人不察觉几乎不可能。很快的,新学员当中也不知道谁从哪个渠道得知,司马有着深厚的背景,而且是已经出过船的海员。于是,欣羡者有之,追捧者有之,蔑视者同样有之。
不过对于司马来说,别人的态度根本左右不了他什么。我其实在培训开始之前就找他谈过,让他不要样样都太出挑了,正所谓枪打出头鸟。他歪了歪头问我,什么叫“太出挑”。我随口说,就是不要样样都第一第二那样的。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对我的话有点小情绪,因为那之后,让我非常无语的是,他的确不做第一第二了,但是他样样第三,稳定第三。而且还是那种,故意让别人知道,我让你们第一第二,我故意第三。比如说测试跑一万米,他第一个跑到终点线前,然后就站在旁边插着手,等到第一第二过了,他再慢吞吞地走过终点线。而且他丝毫不觉得那样有任何问题,完全就是一副“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你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