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结金兰 推翻暴政敢为先
但是,尽管明廷禁止中国海商与日本贸易,但实际上中日贸易在隆庆开放之后依然延续着,这主要还得归功于那片茫茫的大海。出海的商船如鱼得水般风驰于海洋之上,明廷即使要跟其行踪也是万万不能。特别是明廷的禁止越是严格,日本国的政策及待遇就越丰厚,利润也就自然而然地高涨。
所以,中国海商便想尽办法也要前往日本进行贸易。
颜思齐敏锐地察觉到了平户有很多的发展空间,加上他结交的一群朋友中不乏有冒险海上之辈。
于是,他下定决心开始了新一轮的海上“创业”。
颜思齐借助杨天生等朋友的支持,很快就成立了自己的海上贸易武装,并以平户为中转站,将中国运来的陶器、瓷器等商品与日本、英国、荷兰、葡萄牙等商人进行贸易,同时还转运到暹罗、安南等国家地区进行贸易合作。
说是海上经商,但对于明朝廷看来,非法出海贸易的均被视作海盗论。
颜思齐虽然有成立自己的海上武装,但从来不做抢劫的勾当,充其量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商船不被真正的海盗劫掠。
在这段期间,颜思齐又认识了一批以海为生的福建商人。
其中有一位更精通日语和荷兰语两种语言,他就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海巨贾李旦的义子郑芝龙。
由于颜思齐的生意越做越大,意识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根本难于应对,便寻思着团结背井离乡的旅日华人,组建一个庞大的海商联盟。他将想法告知同乡陈衷纪等人,并得到了众人的赞成。
于是,颜思齐在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农历六月十五日,邀请陈衷纪、郑芝龙、杨天生、洪升、陈勋、张弘、陈德、林福、李英、庄桂、杨经、林翼、李俊臣、黄碧、张辉、王平、黄昭、何锦、高贯、余祖、方胜、许妈、黄瑞郎、唐公、张寅、傅春、刘宗等人到颜府赴宴,同时商讨联盟事宜。
经陈衷纪提议,众人便在当夜月下结为异姓兄弟。
因颜思齐为人豪气、慷慨,被大家推选为盟首,而郑芝龙年纪最轻居末位。
这时,日本正处在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统治下,其直属领地约占全国土地的四分之一,而幕府以外的领地则分封给二百六十余位诸侯或幕臣。
这些领主们将自己的领地租给日本“秽多”、“非人”等贱民耕种,每年再向这些他们征收实物或租金等各种杂税。
此外,他们还需为领主们服各种繁重的劳役赋役,再加上幕府新政权实行高压统治、血腥镇压,还有经济上的高税制,使得百姓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
日本国内町人(居民)的日子也受到波及,大家不堪重赋,暗中派人与颜思齐等盟兄弟联系,密谋推翻德川暴政。
颜思齐很是同情这些日本贫苦人民,他对德川幕府的统治手腕早就看不下去了,他与众盟兄弟商量后决定配合日本农民起义。
颜思齐随即做了周详的准备,动用了可以调动的一切兵力,先是杀了当地为非作歹的税官,焚烧了收税所,接着派人购置兵器,计划八月十五日上午突袭炮台,再攻占长崎衙署,一举推翻德川幕府,建立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华人政权。
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农历八月十三日,颜思齐与一帮兄弟相聚饮酒,借祝贺杨经寿诞之机与众兄弟商议起义事宜。
岂料,李英因醉酒回到家中,将推翻德川幕府一事泄露给了日本家眷王氏知晓。
王氏惊惶不已,唯恐受丈夫举事连累,便跑到当地官府秘告了此事。
当夜,德川幕府便下令全城缉捕。
颜思齐等人得讯仓皇逃离,与其他结盟兄弟率领举事的二百多名漳泉籍人士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杀出一条血路逃了出去。
多年来蛰伏日本积累下的财富与人马,在这一仗中基本消耗殆尽,跟随颜思齐等盟兄弟跑出城的,于十四日下午分乘十三艘帆船,逃离了平户。
十三艘帆船漫无目的地随风漂泊到了九州西海岸的外岛洲仔尾小岛,颜思齐见暂无去处,便命人先泊于此岛上整顿人马,以谋后计。
但是,此岛也非久留之地,倘若日本幕府的兵马追到,恐再跑也来不及了。但又能跑到哪里去呢?于是,他马上叫来了众位结盟兄弟,共同商议往后的去处。
有人建议到舟山,可陈衷纪认为到舟山不好,他还是力主先占“琉球”,曰:“舟山何用?若到舟山,人都散了。人散则孤立,难以济世。依小弟管见:将此十三只船,乘此秋风,直驶琉球安顿”。(这里的“琉球”为台湾的旧称,后被明廷改称为“东番”。由于颜思齐等人旅日多年,不知称谓已改,故照旧以“琉球”称之)。
“隆庆开关”之后的台湾,虽与大陆往来日益密切,但依然还是荒凉之地。
在十七世纪早期,每年来台湾贸易以及捕鱼的船只,大约有近百艘,台湾北端的基隆,也常有内地汉人来此居住,不过多是一些渔民和商旅,几乎没有常住人口。
同年八月二十二日,颜思齐等人在海上漂泊了八天八夜之后,历尽了艰险终于抵达“琉球”,在南部笨港(今云林县北港和嘉义县新港一带)沿后寮湾土厝大排登陆。
当时的笨港地肥水美,且又尚未开发,登岸后的颜思齐看到这片肥沃的土地十分喜欢。
可是,此地人烟稀少,一片荒芜,若想在这里开疆拓土却也不易。但他还是下定决心长期驻扎下来,披荆斩棘,开垦荒地。
他在笨港东南面选择了一块良地建设村落定居,劈山造田,捕鱼狩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