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台王颜思齐》第3集
翁墨宸2020-02-28 00:012,238

  英雄归陨 功业未成留遗志

  于此同时,他还主动联络当地高山族同胞,与他们划定活动范围和平相处,并教授他们开垦耕种之道。

  不久,郑芝龙的父亲郑绍祖逝世,郑芝龙的胞弟郑芝虎、郑芝彪和郑芝豹等一大批人也从泉州涉海迁居台湾。

  颜思齐深感垦殖人手不够,多次命杨天生返回闽南故里招募海澄、龙溪和漳、泉一带的贫苦农民到台湾开垦。

  杨天生不辱所命,先后带领三批青年壮汉共三千多人前往台湾应募,颜思齐将这三批人分别安置到自己建立的十个寮寨中,并将这些寮寨分配给众盟兄弟管理,按照各寮寨划定的土地,一面有计划地从事农业和渔猎生产,一面练武习拳和锻造兵器,扩大和加强海上武装集团,随时做好抗击荷夷和倭寇侵扰的准备,以及保护闽、台贸易商船的正常往来。

  这支具有开荒创业和攻击防守集于一身的庞大队伍,成为了历史上最早的一支有组织、有领导且大规模开发祖国宝岛的建设军团。

  颜思齐所建十个寮寨按照职能的不同分别为:主寨(即颜思齐的大本营,在今水北村颜厝寮)、前寨(即先锋营,在兴化店,村子毁于洪水,位于今北港扶朝里旁的北港溪河床)、后寨(即训练营,位于今考试潭)、左寨(即左护卫营,在今土厝村的王厝寮)、右寨(即右护卫营,在今土厝村的陈厝寮)、海防寨(即海口镇守营,在今水林乡后寮村)、粮草寨(即屯粮处,在今土厝村的土间厝)、哨船寨(即航队营,位于今北港镇船头埔)、抚番寨(即安抚笨港之平埔族营,位于北港镇府番里)、北寨(位于今北港镇大北里,是后卫营兼防卫在附近海上游弋的刘香等海盗)。

  除此之外,颜思齐还在笨港东南的平野上建成“井”字形的街市,并于正中筑大高台,盖“开台王”府,东面设学堂,西面立天妃祠,南面为军营,北面建仓库。

  据传,在颜思齐开台前,台湾被称为“海湾”,后因建有高台,便有了“湾”中有“台”,“台”外有“湾”的说法,故后世将此岛称为台湾。

  就在颜思齐登陆台湾拓垦荒岛的同年(公元1621年),荷兰人从台湾西南岸登陆,相继修筑了赤坎城和热兰遮城。

  由于两城与颜思齐十寨为邻,双方的关系不免有些微妙,但因双方在海外贸易上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很快双方便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各自为政,互不侵扰。

  与此同时,颜思齐一面不断的从家乡招纳农民渔夫来台屯垦,一面四处派遣船队联络海上诸帮派,为其保驾护航拓展海外贸易。

  到了第二年,台湾本土屯垦的人口已经达到上万人之众。

  为了保护这些漂洋过海来到岛上开垦的移民,他还用经商所得的钱财尽可能的购买武器和战船,以防荷兰人出尔反尔的偷袭及明朝廷的围剿。

  他心里十分清楚,明廷早已是强弩之末,国内的内忧外患已然自顾不暇,哪还有余力来进行围剿,他担心的还是荷兰红夷。没有精良的炮舰和训练有素的水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明朝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农历九月,正值岛上农业大丰收之际,满面春风的颜思齐拉着众兄弟来到诸罗山狩猎,一路上狂歌纵酒,好不欢喜。

  谁也没有想到,颜思齐这次与众兄弟的开怀畅饮,命运的死神便悄然地降临了!

  归寨后的颜思齐因感染上疟疾而一病不起,经数日医治无效后便英年早逝,时年仅三十六岁。

  临终的时候,面对跟随他打拼一生的众位兄弟,他还念念不忘对台湾的继续开发。

  他带着一丝遗憾叹息地说道:“吾不佞与公等共事末几,本期建立功业,扬中国声名。今壮志未遂,中道夭折,公等其继起。”

  这句话也成为颜思齐人生中最后的一句话。

  一代开台先驱就这样抱憾地走了,但对于当时这些立足未稳的拓荒者来说,现实却是残酷而严峻的。

  荷兰红夷还在一边虎视眈眈,谁又能继续颜思齐未完成的遗业呢?

  那就是颜思齐二十八位结义兄弟中最小的——郑芝龙。

  后来,末任盟主郑芝龙的旧部郭怀一在台湾起义,与荷兰侵略者开展坚决的斗争。

  颜思齐从闽南招募去的农民渔夫、平民百姓大都参加了这场斗争。为了保卫自己辛辛苦苦开拓的家园,许多人都在这场战役中壮烈地牺牲。

  十年后,郑芝龙之子郑成功摔师登陆台湾。

  这些来自大陆的移民及他们的后裔,积极支援郑成功围攻台湾城(今安平)。

  据台湾民间传说,郑成功在抗击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后,曾亲临诸罗山东南面的三界埔山顶,拜偈父亲故交颜思齐墓时,拔出佩剑在墓碑上划下一道深深的剑痕,为的就是日后有机会为这位开台先贤重修陵墓留下记号。

  颜思齐短暂而传奇的一生,仿佛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他的光芒却照亮了整个台湾岛的未来,在台湾发展史上画下了浓墨的一笔。

  从那时起,台湾大规模的移民高潮终于到来了,每年都有大批的百姓跨越海峡,一代又一代地在祖国的宝岛上,继续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发扬颜公的创业精神,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着美丽而富饶的台湾。

  而颜思齐开拓台湾的功业与威名,受到后人世代缅怀,被称为“开台王”。

  为表达对这位开台英雄的敬仰之情,人们在嘉义县新港乡开台妈祖的奉天宫前,兴建了“思齐阁”和“怀笨楼”。

  奉天宫内,当年颜思齐建筑营寨的蓝图,依然珍存其中,以彰显他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

  三百多年过去了,台湾嘉义县三界埔尖山顶那座古墓荒冢,依旧孤独地耸立在四野茫茫,草木青幽之中。

  岁月的侵蚀已使古墓破败,然而古墓主人的威严尚在,它远眺着沃野万里的台湾岛,又如同守护神一样孤悬山尖,日日夜夜遥望着子子孙孙绕膝足下。

  清风微吟,好像在低诉着这位先贤的丰功伟业,墓碑上虽未留下任何文字记载,却留下一道深深的剑痕供后人凭吊。

继续阅读:《天妃助战湿袍记》第1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锦城剑侠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