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了你?”太后被皇后扶着坐到了左下首第一把椅子上,“你在宫外闯了祸不说,居然还进宫让柔妃为你担心!要不是你今日进宫,柔妃和皇子,甚至承恩侯夫人绝不会遭受这么多的苦难!”
“你小小年纪,怎么就会有这么恶毒的心肠!不光害的你姐姐失去了龙子,现在更是毁了承恩侯夫人的容貌!你说,你还有什么脸面留在宫里?现在皇上不追究你,你姐姐不追究你,就连皇后都看在你年纪轻,不和你计较。”
太后摇摇头:“你们都不做这个恶人,那也只能我来做这个恶人!秦嬷嬷,你差人亲自送这个孩子出去,亲自交给王家,就说是哀家说的,以后让王小姐先在家里学会了礼仪,再进宫不迟。”
这话一出,就基本绝了王宛日后嫁入高门的希望,亲口被当今最有权势的女人点名说礼仪不到位,不管是哪一家,都不会明面上和皇家作对。想通这一点,王宛整个人像是傻了一样呆怔当场。
柔妃心痛至极,明白自己的妹妹是受到了迁怒。太后娘娘因为自己失去了孩子不好发火到自己的身上,但是又想为路氏要个公道,这才为难宛儿。想到这里,柔妃一双妙目可怜兮兮得看向皇帝。
皇帝收到爱妃的眼神,再看看瘫倒在地上的王宛,心里也有些不舒服。老实说,他这次还真的不是偏心谁,而是这几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他从头到尾都不是很开心。柔妃妹妹的事情他一开始就知道,况且他比母后更加了解鲁达。
这个人要真的是什么君子,当时他也不会让他求娶齐氏的女儿了。所以他基本是相信柔妃的说辞多余相信皇后给自己的说法,承恩侯夫人更是不用说,她行事莽撞,盲目包庇自己的儿子,她的话根本就信不得。
再加上皇后隐瞒自己怀孕的事情,远不如当时的柔妃那样的直白,让他心中也很不开心。路氏进来后,就是柔妃说了什么,也不能直接动手,柔妃肚子里的是龙种,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孩子。
想到这些,皇帝看着秦嬷嬷上前一步之后突然开口:“母后,王宛虽然行为有些过分,但到底也是为了柔妃。请母后看在这孩子毁了容貌,又爱护姐姐的份上,就给她一次机会吧,也让柔妃可以安心养身体。”
这次皇帝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违背自己的母亲,这可是从来都没有的事情。要知道,在多年前,就是太后为了自己娘家的未来,破坏了自己儿子的婚事他都没有说什么,这一开口,让太后大吃一惊。
太后看着儿子眼里的认真,心里怒火终于爆发了:“皇帝,你的意思是,我这个做祖母的不在乎自己的孙儿吗?要是我今日处置了这个王宛,你是打算对我这个太后不满吗?”她实在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儿子突然这么不给她脸面。
鲁皇后微微沉了脸色,这是从来都没有的事情。以往的时候,不管皇帝怎么不满意太后的一些决定,是绝不会当场就让太后难堪,最多也就是事后给王宛一些补偿。鲁皇后扫过王宛,最后却看着柔妃。
看来这个柔妃的力量比自己相信中要大得多了,自己还真是小看了她。母亲虽然这次的事情莽撞了些,但是按照皇上现在对柔妃的在乎,要是真的被她生一个皇子,以后恐怕就没有自己的位置了。
“母后!”鲁皇后亲自扶着太后的背,压低了声音在太后耳边劝,“母后,您先消消气,皇上不是不知道分寸的人,这事情,会不会有什么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母后,我只是担心承恩侯夫人的身体,其他的我们先不急。”
太后本来的怒气被皇后这么一说,整个人瞬间冷静了下来。是啊,这是在御书房,不是在自己的宫中,如果现在和皇帝争吵了起来,不管最后是皇帝妥协还是自己妥协,都会对母子情分造成损伤。
太后拍拍皇后的手,满脸的安慰对着皇帝开口:“也罢,你是皇帝了,自然有自己的考量。母后也没有别的要求,只是你舅母年纪大了,现在又是要躺在床上,又是毁容,母后也希望你为她想想。”
“你表弟现在生死不知,你刚刚派过去的太医还没有回来。不管怎么样,母后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你舅舅这个家就散了啊!母后那时候年纪小,若是没有你舅舅放弃读书,不让你外祖母使唤我,又哪有我们母子今日的好日子啊!”
太后说这话倒还真的是实话,要说这承恩侯府走到这一步,其实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起码鲁书对自己的妹妹那是真的没有话说,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值得人称道的兄长了。鲁家当年为了供读书人,家中的条件一直不是很好。
不好到什么地步呢?就是一个秀才的家里,有时候还不如一个农民的家里有钱,也不如农民家能够吃顿饱饭。不要觉得这个说法夸张,实际上这在那个时候的读书人家里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鲁书和太后的父亲不是什么有才华的人,考了二十多年也只是一个秀才。当年他考到举人的时候,因为被一户人家觉得奇货可居,就把自己家中贤惠的女儿嫁给了他,结果那家女儿果然就贤惠了一辈子。
人家是从来不为生计发愁,反正每天除了读书就是吃饭,连家中仅有的两亩地都要靠自己的妻子出去耕种,鲁书和太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贤惠的母亲打算延续上一辈的优良传统,让鲁书去读书,女孩干活。
太后高兴吗?太后当然是不满意的!她从小就不喜欢家里的一切,父亲从来不管自己,每天睁眼就知道吃饭和看书。她看到过邻居的农户小女孩,长得没有自己好看,但是很受家里父亲的宠爱。
要是仅仅父亲是这样也就算了,偏偏这个家里好像天生就和别的家庭不一样,她的母亲也是个别人不一样的模样。别人家的母亲,虽然也会劳作,但是绝不会让家里的主要两个劳动力只管着读书,不管其他任何事情。
更加过分的是,母亲似乎觉得自己应该和她一样,可她不愿意过这样的日子。她已经渐渐长大,她开始学会得体的打扮自己,想要护理自己的手,自己的身体,这才是一个秀才家的小娘子应该做的事情。
可她母亲却不是这样想的,她母亲是个贤惠又认死理的人,在她看来,当年她嫁给举人公子已经是村里头一份的福气了。后来证明自己的决定是对的,看,相公考上了秀才,现在有了儿子,那就供儿子呗。
至于女儿,女儿在她的眼中就应该是个什么都会的,以后也可以找个好人家。她从小是个老实姑娘,自然也是一脑子的老实想法,没有什么花花肠子。看她看来,女孩子漂亮不漂亮完全不是嫁人的优势。
可是她的两个孩子完全不这么想的,特别是她的女儿。鲁太后从意识到美丑开始,就觉得自己和旁边的女孩子不一样,秀才家里到底还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太后娘娘还是可以念一些书的。
虽然只是一些很古板的《女诫》,《女则》,但也让鲁太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觉得自己更加和乡下的泥腿子有差别。也许有些人在命中是合该有些富贵命的,就拿鲁太后来说,母亲是这样的性子,若是兄长也是,那鲁太后也没有后来的福气了。
恰恰相反,鲁书是个爱护妹妹的好兄长。虽然由于家庭的原因,没有办法给妹妹金尊玉贵的生活,但是他也不愿意让妹妹承担太多的家务事情。在这样的家庭中,鲁书有这样的觉悟,却是是不容易的。
所以两兄妹也着实有一段相依相偎的好日子,直到后来在鲁太后十四岁那一年,朝廷举行了一次大征选。鲁太后恰巧是最低符合选秀条件的姑娘,就被选中去了京都,并且顺利留在了宫中做了最低等的采女。
这也是这么多年来,鲁太后对这个家庭最感激的地方,她出生于秀才之家,远远比一些商户之女有更大的可能中选。宫中多年,鲁太后凭着自己的运气和聪明一步步走到现在,对当年的事情就更加感慨。
所以也难怪她平日里就是再怎么对鲁书淡淡的,但是心里很是看中自己的兄长。她一开始也并不喜欢自己的嫂子,在她看来,凭着她的面子,可以为兄长找到更好的妻子。只是这个嫂子娘家比较得力,主要能赚钱。
况且这个嫂子是个能干人,这样就让她的容忍度高一些了。哥哥现在还需要人照顾,可嫂嫂却在自己的地盘被伤到这个样子,这让太后觉得无法给自己的兄长一个交代,也是她觉得不能原谅王宛的理由。
话说到这里,皇帝的心气也渐渐顺了起来。他不是不担心自己母亲的反应,只是这事情他不能让母后这么处理,柔妃的孩子不能没的这么悄无声息的。皇帝上前主动扶着太后的另一只手臂,对着太后微笑。
“母后,你放心。承恩侯夫人毕竟是朕的舅母,我不会不把她的事情放在心上的。太医已经去了承恩侯府,想来很快就会有消息过来了,我们到时候再看看情况。如果表弟的情况真的不好,我一定给他个公道!”
母子两人一时间居然难得有其乐融融的感觉,正说着,外面响起了太医回宫的通报声。皇帝连忙让人进来,心里却不觉得鲁达的情况会有多严重,毕竟不过是踢了一脚。护卫是常年在大家之间走动的人,不会下狠手。
可惜啊,这次皇帝还真的猜错了。京都那个老大夫虽然胆子小了一些,但是本事还是有的,他之所以告诉路氏鲁达的情况严重,也是希望不要再耽误下去。太医去了承恩侯府之后,看了诊就觉得不好。
鲁达的心肺受到连续两次的撞击,再加上他们过去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天,实在不是好时机。倒不是鲁达的情况有生命的危险,只是有一点,鲁达从此以后不能随意的跑,随意的跳,平日也要多注意修生养性。
太后一听这话就差点直接昏倒:“这要我如何和你舅舅交代啊!达儿现在可是鲁家唯一的血脉了,他还年轻,他怎么能成这样一副样子!皇帝,皇帝这可怎么办啊!”鲁皇后脸色青白,万万想不到是这样严重。
鲁皇后和太后的担心,有一样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太后是真的高高在上的人了,有了做皇帝的儿子,做什么都可以不顾及别人,可皇后现在还不到这个时候。所以有时候做事情起来难免会束手束脚。
这次的事情也是这样,皇后若是一开始没有想着和柔妃争一争,先让太医去承恩侯府,也许做不了什么,但起码心里好过点。可皇后的这一手,却更加推迟太医看诊的时间,鲁达毕竟是皇后的兄弟。
现在他连而立之年都没有到,身体却成了这个样子。皇后怎么可能不心痛,心里也更加痛恨这事情的罪魁祸首王宛。太后只认为是王宛派的人下手太重了,才让弟弟的孩子变成了这样,这下子连看都不想看对方一眼。
不要说太后她们了,就是柔妃和王宛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惊讶得半天都没有回过神来。王宛已经被刚刚太后的态度吓到了,现在又听到这样的消息,要不是说这个情况的人是皇宫中的太医,她甚至怀疑这是骗她的。
当然,现在暂时没有这么无聊透顶的人,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柔妃感觉到惊慌的原因是因为她觉得自己这个孩子掉的太不值得了,这简直是所有皇子中失去的最不值得的一个,估计百年来可能都只有这样一个。
按照一般的程序来说,不管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作为失去皇子的一方,柔妃是占据了很有优势的一个方面。就像刚刚皇帝在这么多人面前不给太后面子一样,不是皇帝不孝顺了,只是皇帝不得不顾忌柔妃的情绪。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皇帝没有办法照顾柔妃的情绪,因为天平的另一端不光是自己的亲舅舅一家,对方的下场更是凄惨。这当然是两者对比得到的结果,而且这个结果让柔妃很是忐忑不安。
柔妃虽然没有了皇子,但是这只是官方的一些说法,换句话说,宫里太需要一个男孩子了,就希望柔妃这一胎是个皇子。但实际上,柔妃肚子里的这个无非是个不知道性别的胎儿,说它是女孩儿也是有可能的。
可承恩侯府现在的情况比柔妃要严重的多,鲁达的身体接下来下半辈子都要仔细看护着,不可能再恢复全盛时期。路氏的腰伤还好一点,虽然麻烦了一些,需要长时间的护理,但最要紧的是她的脸。
也就是说,母子两都留下了永久性的伤害,可柔妃却没有。柔妃虽然失去了一个孩子,但是她年轻,宫中有的珍贵的药材,精通此道的太医调养,最多不过半年,身子就可以恢复好再度怀孕。
王宛虽然是被毁去了容貌,对未来的婚事有一定的影响。可她毕竟是柔妃的亲妹妹,王家多年宠爱的女儿,日后找个殷实之家是没有问题的。两者这样一对比,皇帝心中不免摇摇头,这一次王宛实在是过分了。
太后今日连番受到打击,又是自己在乎的娘家和孙辈。要不是皇后一直在她身边扶着她,又想到好歹皇后肚子里还有一个李家的子孙,她恨不得活活打死王宛。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只能尽量让太医医治,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承恩侯府,和畅堂
鲁书从送走太医之后,就一直呆坐在首位,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说什么。内室传来路氏不停的谩骂声,诅咒声,可鲁书第一次没有觉得妻子粗俗,反而恨不得和妻子一样骂人。只是他自认是个文化人,不肯开口。
可想到儿子未来的情况,他又说不出的愤恨。虽然儿子在他看来有些不争气,平日里是沉迷于美色,不知道像别的公子哥那样读书,学武光耀门楣。但是也是健健康康,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再说,为人父母的,孩子哪怕真的有不好的地方,可是总有希望。比如说,迟早有一天,孩子浪子回头了,或者说开窍了等等,再不行的,只要可以给鲁家有个后代留着,也是一个振兴鲁家的希望啊!
可他也是近期才知道,原来的小孙子到了这个年纪还不会说话,甚至连走路都不会走。要是儿子没有什么大事,在鲁书看来这也没有什么,毕竟家里是承恩侯府,以后总不会少他一顿饭吃的。
但是儿子现在不好,未来的身体也有可能不好,就连太医都说不准对子嗣有没有什么影响。要是随了儿子现在的身体,那要别人以后怎么看?承恩侯府的子嗣,不是傻的,就是体质弱的,不是让人嘲笑吗?
想到这里,再想到儿子的婚事,现在不要说柳家的那个了,就是一般京都的女儿家估计都不是很愿意嫁给自己的儿子。鲁书起身去了内室,想要和路氏商量一下儿子的婚事,他虽然不是很精明,但是也知道儿子的婚事越快越好。
路氏正躺在床上喝骂,一看到丈夫走进来,连忙捂住了自己的脸转过身子。可她忘记了自己的腰现在不能动,这一下子实在是太痛苦了,她没有忍住,直接发出了一声嚎叫。鲁书看到这个情况,微微叹了一口气。
“好了,不要乱动,我们夫妻都这么多年了,难道我还不知道你现在的情况?你啊,现在好好养着就是最好的。”边说边给她整整她的被角,他虽然有妾室,也喜欢妾室年轻,娇嫩,但是他也不知道无情无义到忘记结发妻子。
路氏听到这话,眼眶一下子就红了:“老爷,我们这下子怎么办啊!我也就算了,毕竟也已经老了,腰再不好养养总能有效果的。但是达儿,达儿这一辈子可真的没有什么指望了!他可是我们唯一的儿子啊!”
鲁书哪里不知道:“我明白,我刚刚也是在担心这个,所以才想着和你商量,尽快给达儿找个好人家。达儿只要可以娶妻生子,我们日后也有孙儿可以依靠啊!达儿有了儿子照顾,我们也可以松一口气!”
路氏听到丈夫这样说,心里也渐渐明白过来。现在这个时候,就是她骂死了王宛那个贱人都没有用了,儿子是不会再好起来了。老爷说得对,自己还是要尽快给儿子定下婚事,最好可以生个儿子。
“可,我们今日去灵云寺并没有见到柳家的那个!”路氏想到这个就觉得堵心,“那齐氏实在是个好坏不分,油盐不进的人,不管我们说什么,都不肯让女儿出面给我们相看。我就是想要做些什么,也没有把柄啊!”
“哎哟,你现在还想着柳家的那个?你们今日在灵云寺闹成这样,那东府会完全不知道?不要说齐氏了,恐怕现在柳平都不会和我们结亲。再说了,这事情皇上也管不了,要不然要京都百姓怎么看皇帝的这个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