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揭露日本鬼子的累累罪行
徐晨达2019-11-05 10:467,054

  大伙在陆子陵的指挥下七手八脚地拆开了那三只近一人高,两人合抱粗细的大粪桶。原来那三只看似装满了一整桶粪水的大木桶内部其实分为两层。上层只有约四十公分深浅,装满了今早收集而来的粪水,散发出刺鼻的恶臭。“利剑小组”正是利用这股常人难以忍受的刺鼻臭味才令负责检查的日军宪兵望而却步,几乎没有遇到什么过多的阻拦就顺利通过了三处日军哨卡。

  而在将木桶上层拆除搬离之后,这三只经过改装的大粪桶的真实面目才显现在众人面前。下层木桶的高度约有一百二十公分,正好能容纳两名成年人盘腿或者深蹲在其中。当大伙奋力打开下层木桶的盖子之后,只见威廉姆斯一家人以及比尔先生、莎莉-沃特森女士都安然无恙地蜷缩于其中。木桶底下不显眼的地方虽然钻刻有一排共六个拇指粗细的通风用排气孔,但隐藏在桶内的众人生怕被日军瞧出破绽,一路之上很少把排气孔上用以伪装的木制榫头拔出来通风换气。加上木桶内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以及长途颠簸,长时间没有改变蜷缩的姿势导致血液流通不畅。所以当陆子陵等人七手八脚把他们从桶内搀扶而出的时候,他们各个都是面色惨白、呼吸急促、浑身虚汗并且无法顺利凭借自身的力量站立。杨轶远只得下令众人将这些外国友人架出来,让他们靠在松树底下喘息一阵,并且用双手搓揉他们早已麻木的下肢,尽快令他们恢复过来。

  但大粪桶散发出来的阵阵恶臭以及因为桶内空气混浊流通不畅,威廉姆斯太太以及小珍妮一被搀扶到树下就开始剧烈地咳嗽并呕吐起来,脸色也变得更差了。而已经有些缓过劲来的威廉姆斯先生则背靠着松树,坐在地上,用较为流利的中文,有些后怕又充满感激地冲杨轶远和陆子陵等人道谢道:“感谢上帝!在我们陷入最危险的境地之时,能有你们这几位勇敢睿智的朋友前来救助我们,你们是真正的英雄,你们的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威廉姆斯先生说完之后其余被营救出来的外国友人也纷纷用英文或者中文向他们身旁给予他们无私帮助的“利剑小组”组员们道谢。

  “大家不必客气!现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德国法西斯结盟,在世界各处侵略、屠杀和奴役各国无辜的民众。我们各国人民都必须联合起来、通力协作跟这些邪恶的势力作斗争,打响一场反法西斯的全面战争!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要想尽快胜利,各国政府和人民就要消除分歧、摒弃成见互相帮助,互相支援。无论你是中国人、英国人、美国人还是有正义感的日本人、德国人,只要你反对法西斯主义,我们都欢迎你们加入我们的队伍中来并会竭尽所能的给予你们帮助。只要美、英、中等遭受日军侵略的国家联合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力量就会呈现十倍百倍的增长,那么日本用来进攻美国本土和东南亚的侵略势力就会衰减一分,你们祖国身上的压力也会相应的削减一分,世界反法西息战争胜利的日子也会早一天到来。”杨轶远微微一笑,随后提高了自己的声调,一脸严肃地呼吁道。

  “那我们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些什么呢?我本人以及威廉姆斯夫人都做过红十字会的护士,如果你们有需要,我们可以留下来帮助你们救治伤员,据我所知你们中共军队的医疗救治水平还不高,队伍急需懂得医疗救护知识的专业人才。“莎莉-沃特森在上海生活多年,听闻了很多关于新四军和中共率领的游击队抵抗日军侵略的故事,对这些英勇抗争的将士很有好感,所以主动请缨道。

  不料杨轶远听闻之后却坚定地摇了摇头,随后语重心长,真诚地说道:”沃特森女士,不是我们的队伍不肯接纳你们,而是我们的队伍目前所处的环境过于恶劣和凶险,每天都要遭遇日军的侵袭围堵,你们跟随我们的部队行动的话,我们无法保证你们的安全。而且我们首长的意思是先把你们安全护送到我们与国统区接壤的根据地,然后交由国民党政府方面由他们护送你们前往大后方随后出国,让你们安全返回你们各自的国家。因为我们首长觉得应该把你们在中国所见所闻的日本人真实的罪恶向全世界揭露,希望国际社会能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中国的抗战。你们再厉害,也只是个人的力量,而只有借助你们祖国的国家力量,把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重新武装起来才能赶走日本侵略者,让饱受战火和日军奴役之苦的中国人民重新获得自由。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够在我们护送之下安全返回各自的祖国,然后把你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整理成文刊载在你们自己国内有影响力的报刊上,全力地宣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抗争战斗精神,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援。这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威廉姆斯先生和莎莉-沃特森等人茅塞顿开一般地点了点头,作为《纽约时报》派驻到上海的摄影记者的布拉德利-比尔先生诚恳地说道:“杨先生,我们明白你们的深意了。好的,我们就听你们的安排好了。等我回到美国之后一定会好好地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配上我保留下来的照片一并梳理成文,联系最好的报社刊发,彻底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让全世界人民都来支援中国的反法西斯反侵略斗争!不过我们还不知道你们这些帮助过我们的英雄的名字,你们可以告诉我们你们的真名吗?”

  杨轶远略微迟疑了一下,随后耸了耸肩回答道:‘非常抱歉,因为身份需要和我们所执行的任务的关系,我们无法告诉你们我们的真实身份。我们只是活跃在中华大地上的千千万万的反法西斯战士中的一员罢了。”

  “依我看来,你们不妨就称呼他们为‘爱国者’吧!这些年轻人的所作所为绝对对得起这个称号!”众人正在交谈着,突然从人群后头走出来一个矮胖而又慈祥的外国老头,他穿着一身黑色的神父装束,脖子上挂着银制十字架,用略带德国口音的中文由衷地赞赏道。

  在场的比尔先生和威廉姆斯一家人同时一惊,美籍犹太裔的摄影师比尔先生更是惊呼起来:“见鬼!这怎么可能?!这……这是个德国人!“

  那个矮胖而又慈祥的老神父正是曾经救治过陆子陵的德国大夫莱茵哈特-霍夫曼,他看到比尔先生等人一脸惊愕地望着自己,连忙冲他们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冷静,随后不紧不慢地说道:“大伙冷静点,听我说!我叫莱茵哈特-霍夫曼,不错,我是个德国人,但却不是纳粹。我是一名天主教的神父,同时还是一名医生。我此次前来是帮助你们前往新四军根据地的,并没有恶意,你们不必紧张。”

  “杨先生,他……他说的都是真的吗?”比尔先生还是对霍夫曼大夫所说的话持将信将疑,他有些不放心地扭头询问杨轶远道。

  “放心吧,比尔先生。霍夫曼大夫是共产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人,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多次协助过我们开展对敌对特工作。我们这次要把你们从上海送往苏中根据地就需要借助他的力量。霍夫曼大夫医术高超、品德高尚,还是我的救命恩人呢!”一旁被霍夫曼大夫救治过的陆子陵忍不住插话道。

  “真是太荒唐,太难以理解了。一向被我们美国人视为东亚盟友的日本偷袭了我们的珍珠港,对我们不宣而战,并且大肆拘禁我们的人民;而被我们视为仇敌的德国人,现在却要帮助和救治我们。”威廉姆斯先生苦恼地拍了拍自己的额头,纠结地感慨道。众人听后都是会心一笑。

  “日本人实在是太野蛮了,居然对手无寸铁的敌国侨民进行殴打和逮捕,难道他们就不知道这么做是违反《日内瓦公约》中关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条文的吗?”威廉姆斯夫人艰难地在地上站了起来,一想起自己在公共租界内所见所闻的日本人的暴行,就不无愤慨地说道。

  “日本人对你们这些欧美侨民所做的一切还算客气的,毕竟你们对他们来说还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你们知道日本人在南京城内都做了些什么吗?”政委程季水面色阴沉了下来,开口询问道。

  于是政委程季水在外国友人一脸茫然地注视之下怀着悲愤的心情,把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刚刚经历了大屠杀的南京城内的所见所闻说了一遍。1938年年初的时候,作为“利剑小组”的政委的他被上级指派前往刚刚经历了大屠杀的南京城内探听消息,与被战争打散的南京地下党组织重新取得联系。然而到了被战火摧残得千疮百孔的南京城内之后,他所看到的却是城里所有的人都被屠杀一空,妇女儿童全部遭到虐杀,原本繁华的街道全部被焚烧劫掠一空。而这种情况是南京城内的普遍情况,填埋大屠杀死难者的千人坑、万人坑到处都是。

  接着程季水又补充了他在江浙地区从事地下工作这四五年来所见所闻的其他日军制造的屠杀惨案,如杭州湾金山咀大屠杀 (1937/11/05)、 太仓大惨案(1937/11/14)、苏州大惨案 (1937/11/19)、、无锡大惨案(1937/11/27)、溧水县城大轰炸 (1937/11/29)、常州血案 (1937/11/29)、江阴县大屠杀 (1937/12/01),每一起每一件无不标明了日军犯下的种种罪孽。

  几个外国人听得目瞪口呆,莎莉-沃特森惊讶地伸手捂住了自己的嘴,难以置信地说道:“上帝啊!真是难以置信!二十世纪的人类居然还能干出这样丧尽天良、灭绝人性的行为!”

  威廉姆斯先生也轻摇着自己的头颅,难以接受地喃喃道:“这简直不可理喻!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怎么可能干出如此反人类的事情?”

  威廉姆斯家的长子吉姆也附和道:“就算是最疯狂的德国纳粹也不可能做得如此过分,他们只是憎恨和厌恶犹太人而已,但是并不会如此轻易地对其他被占领国的人民实施种族灭绝和集体屠杀。”

  “不,我相信程先生所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曾经当过战地记者的比尔先生眉头紧锁着说道,“我曾经作为美国《纽约时报》的随军记者亲自探访过南京、苏州等被日军攻占的城市,采访过程中曾经亲眼目睹过日军在战争中对中国军民犯下的种种恶行。除此之外我的一些欧美战地记者同行也从中日双方交战的前线传回来多篇新闻报道。里头确实配发有大量的关于日军针对中国贫民的报复式屠杀和日军虐杀战俘的照片。因为当时美英等国还要考虑与日本的外交关系,所以工部局扣下了这些相关报道,并没有见诸报端。但这些相关新闻资料和照片都妥善的保存在工部局的档案室里,现在想必都已经落入日军之手了。”

  “上帝啊,这个世界上居然真的存在有如此残忍的暴行,在我们的身边居然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如此畜生般的可耻行径!”威廉姆斯太太、小珍妮以及莎莉-沃特森纷纷为惨死在日军屠刀下的中国民众流下了泪水,众人异口同声地声讨着日本人的暴行。

  “组长,我们现在该怎么安置这些外国人?这些老外个个都是金发碧眼,实在是过于显眼了,隐匿起来有困难啊!”陆子陵环视了一下众人,忧心冲冲地说道。

  “这个问题我已经考虑到了,因为他们身份特殊、外貌辨识度高加上他们不太会说中文,想要瞒过日军搜查而藏匿在乡间确实风险太大。所以我打算利用霍夫曼大夫神职人员、医生以及德国公民的三重身份为掩护,连夜将他们渡过长江送往苏中军区,那里有我们的同志会负责他们的安全。等局势稳定之后可以联络国民政府第二战区,护送他们他们前往重庆。”坐在一株松树底下正在休息的杨轶远神情轻松地回答道。

  “老杨你每次来找我帮忙都会给我出难题!”霍夫曼大夫听到两人谈话,一边走过来一边用用略带德国口音的中文开玩笑道。

  “哈哈哈,你虽然每次都会抱怨说‘啊啊,真是麻烦啊’但每一次都会竭尽所能,全力协助我们,没有你的帮助我们很多工作都施展不开啊。”杨轶远从地上站起身来,感激地说道,随即两人相视大笑。

  “哈哈哈,谁叫我当初上了你们的贼船,现在想下也下不来啦,只能硬着头皮倾尽全力帮助你们了!这次我打算将这些英美人伪装成我们教会医院的神父和修女,你们要知道,我们教会医院不但负责日常的治病救人,而且还会定期前往江浙两省的农村地区免费送药以及进行传教布道活动。这回我们就是以传教布道和免费送药下乡的名义掩护各位前往苏中地区。另外陆子陵先生和大原沙耶加女士上次潜入日军宪兵司令部桥本龙马介的办公室中,窃取到了一份日军十三军司令部签署的特别通行证,有了这份特别通行证,我们就可以前往江浙两省的任何一处非军事区,想要瞒过日军盘查而将这几位英、美侨民送往江北也并非难事。”霍夫曼大夫略显自得地说道。

  “组长,如果是要将这些美英侨民送往江北的话,你选好渡江的地点了吗?长江水流湍急、江面开阔,非比寻常的江河湖泊,如果选择的渡江地点不佳,暂且不论会被日军江防部队发现,单单是长江内的涌浪就会引起船只倾覆,直接威胁到人员的安全。”陆子陵不无担心地询问道。

  “长江的水文气象确实复杂,而且日军沿江部队的部署情况我们也并不了解,为了以防万一。昨晚我特地给苏中军区指挥部发送了一份电报,让他们派遣一名熟悉长江两岸地形以及日军布防情况的同志来协助我们。这不,今天这位同志就已经连夜赶到了苏州,老程他们已经将他一同带过来了。”杨轶远说罢冲着一名三十来岁,穿着蓝色工装裤,脚上踩着一双胶底鞋,脑袋上戴着瓜皮帽,一副货车司机打扮的瘦高个汉子以及其余的“利剑小组”组员们招了招手,那名看似不起眼的“货车司机”以及其余装扮成轿车司机或者富商老板的“利剑小组”组员立刻心领神会的走了过来。

  “鄙人颜仕国,是新四军第一师江南挺进支队特务连的一排排长,奉命前来协助‘利剑小组’,开展护送英美侨民六人前往江北苏中根据地的任务。”颜仕国冲两人敬了个军礼之后开门见山地说道。

  双方自我介绍已毕,杨轶远拍了拍颜仕国的肩膀,询问道:“老颜你在苏南苏北开展游击工作多年,依你之见,长江沿岸,可供我们渡江的地点有哪些?”

  “依我看来,长江南岸可供渡江的地点有四处,第一处是太仓县的浏家港;第二处是常熟县的吴市镇;第三处为沙洲县的张家港;第四处则是江阴县。”颜仕国思索一番之后说道。

  “那依你之见,这四处孰优孰劣,我们该选哪一处渡江才最为安全稳妥,风险最小呢?”陆子陵出言追问道。

  “浏家港距离上海嘉定区只隔着一条浏家河,而且当地江面太宽,渡江所需时间较长容易被日军发现;而常熟县的吴市镇地处偏僻,没有直通的公路,我们这一行人想要进入那里只能弃车步行,颇费一番周折,如遇到突发情况不利于人员转移;江阴县那里的长江江面最窄,渡江所需时间最短,但日军在江阴南岸筑有江防要塞,江面上还有日军内河巡逻炮艇往来巡视,想要瞒过日军偷偷渡江难度和风险太大。依我之见,只有选择张家港这一处了,这一处江面宽度适中,渡江所需时间并不算长,而且江水流速也不算太快,最重要的是此地的日军守备力量薄弱,在沙洲县县城只驻扎有一支日军中队,临近的乡镇只有伪军保安团驻扎,想要瞒过伪军渡江还是轻而易举的。而且张家港与南通、如皋、靖江隔江相望,上述三处地点均有我们新四军的队伍在活动,这些英美侨民只要能顺利渡江,我们的队伍就能立刻前来接应并护送他们前往附近的日军无法触及的根据地深处。”颜仕国略微思索了一下,随即对众人一一陈说四处地点的优劣得失。

  “好,那就听你的,选择沙洲县张家港作为渡江地点。大原小姐,通知威廉姆斯先生他们换上神父和修女的装束,尽量把自己打扮得严实一些,避免被日军看出马脚,我们十分钟后出发!”杨轶远拍了拍手,下定了决心一般命令道。

  十分钟后那六名英美侨民都已经顺利地换上了神职人员的装束,打扮成一名天主教神父的威廉姆斯先生走上前来,冲着大家深鞠一躬道:“杨先生,各位先生女士,真的非常感谢你们,我们的身家性命就全托付给你们了!”

  “威廉姆斯先生您敬请放心,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将你们安全护送到苏中根据地的。很抱歉,刚刚让你们在大粪桶里待了几个小时,现在你们可以分乘那三辆奔驰小轿车,在车上好好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简单休息一下了。”杨轶远真诚地说道。

  “呵呵,我们能够顺利被运送出上海城就已经该谢天谢地了,受一点委屈根本不算什么,况且那也是在当时看来最佳的选择。现在哪怕你们要把我们装在大木箱子里当货物一般运往江北,我们也不会有一句怨言的。”穿着一件有些不合身的略显短小的神职人员长袍的比尔先生语气轻松地开着玩笑道。他的话引起了大家一阵大笑。

  “好了好了,大家准备上车,我们立刻出发!秦桐、霍夫曼大夫、威廉姆斯先生、吉姆和我五人乘坐头车,在前开道;王子奇、谢巍、威廉姆斯夫人、小珍妮和大原小姐乘坐二号车;比尔先生、沃特森女士、汉斯神父、克里斯汀娜嬷嬷、安大牛乘坐三号车;组长、陆兄弟和老颜驾驶大卡车殿后。”政委程季水拍了拍手,示意大家集合,然后向众人大声说明乘员安排。

  众人按照程季水的安排有条不紊的陆续登车,那三辆奔驰轿车都是直接从德国进口的原装货。每辆轿车都能乘坐五人。每一辆轿车的车门和车顶上都印有硕大的红十字会标志,除此之外每辆车的车头引擎盖边上都插有一左一右两面纳粹的卐字旗。虽然霍夫曼大夫对于纳粹德国的恶行十分反感,但他也不得不承认,纳粹的卐字旗在日本人眼里十分有效,车辆只要挂上卐字旗可以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盘查。

  “黄老爹,多谢你冒着风险帮助我们输送美欧侨民,要不是您和您的儿子们连夜帮忙打造这三只内藏玄机的大粪桶,又把自家的良民证借给我们,我们也不可能如此轻易地瞒过小鬼子,我们制订的营救计划也不可能成功。现在我们要暂时离开上海了,我劝您也赶紧回家收拾收拾行李,暂时离开你们村子,去投亲靠友暂时避避风头吧,省得日军瞧出破绽,找你们父子的麻烦。”临上车之前,陆子陵将五十多块用红纸包着的银元塞到了黄老汉的手里,感激地说道。

  “这怎么好意思……要不了这么多钱……”黄老汉推辞再三才肯收下那一包银元,随后他叹了口气,略显无奈却又异常坚定地说道,“您说的没错,这地儿我是不敢再待下去了,我打算回家收拾收拾就跟我那四个儿子一起去我媳妇的老家崇明岛生活。有了这些钱,我们日子不会太难过,等风头过去了,我们还能再回来。能为你们这些抗日的英雄好汉做点事,我老头子感到十分骄傲,没啥可后悔的!”

继续阅读:第三十二章 险象环生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淞沪暗战之挥斩的利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