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南渡渤海(下)到青州
Fire丿小桥静水2020-06-04 19:593,356

  初登商船,诸葛亮一行人兴奋地东张西望:

  黄月英趴在船栏,使劲地想以俯视的姿态,从船上看海面;诸葛亮站在黄月英的身边,防止她不小心地掉落海里;周瑜时不时地瞥向前方的那艘大舡,眼里满是可惜;陈登直接钻进船舱,早早地歇息;太史慈抿了抿嘴,盯向远方,似在思考甚么。

  收回视线,周瑜瞥了一瞥走神的太史慈,心想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清了清喉咙,周瑜来到太史慈的身旁,负手道:“太史兄长,你在看甚么?”

  太史慈回过神来,回道:“也没甚么,只是在想……”

  “在想甚么?”

  “在想……家母暂住北海,而北海郡则有北海相孔融先生治理一方,那兖州牧要攻打徐州,怎么也不可能打到北海郡才对——琅琊与北海相邻,而兖州牧的父亲貌似住在琅琊,兖州牧再怎么进攻,也没理由……”

  吞吞吐吐地,太史慈没好意思继续地往下说去。

  周瑜却明白了太史慈的意思——

  说到底儿,太史慈他……后知觉地反应了过来:周瑜当时是往夸张了的成分说去。

  兖州牧曹操之父避乱于徐州琅琊,而曹操若要攻击徐州时,必先护送其父返回兖州,要不就直接地绕开琅琊——总不能无视父亲的安危不是?……这就意味着:曹军不可能打到青州!

  太史慈他……实是关心则乱!

  不过……

  周瑜惊道:“……太史兄长是如何得知兖州牧的父亲是住在琅琊?”

  太史慈低下头,小声道:“是袁公说的——袁公一开始说兖州牧不可能打到青州,然而……”

  抿了抿嘴,太史慈没再说下去,目光微微地有些躲闪。

  周瑜则若有所思:看来……太史慈离开冀州,不单单是因为这条理由?

  心中一动,周瑜道:“幽州牧公孙瓒。”

  太史慈一惊,脱口而出道:“你……也知道?”

  周瑜扬眉,回忆道:“听闻年初,袁公救下前任幽州牧刘虞,由此与公孙瓒将军恶交。公孙瓒将军还挟持了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此事谁人不知?——后来,公孙瓒将军任命其部下田楷为青州牧,而袁公也任命刘虞先生为青州牧……”

  太史慈连连地点头,仿佛找到了知音,说道:“是了,是了!公谨说得不错!为兄正是苦恼这个——两家都对青州虎视眈眈,而北海亦是青州的郡县之一,为兄担心家母会被牵连,故而……”皱了皱眉头,太史慈无奈道:

  “此次回来,为兄是想把家母安顿到……”

  “……南方?”周瑜顺理其章地接话,“南方虽不敌北方勇猛,但比北方安全多了!不瞒太史兄长,公谨家住庐江舒县,家父也算朝中一员,食得朝廷俸禄,家族人口不少,在当地亦颇有名望,托族人庇佑,老家还算太平!公谨还有一位结义哥哥,三年前也把家人迁来,如今两家交好,和睦相处,友好往来——若是太史兄长愿携伯母一同移居,那再好至极!大家常住一处,也能相互有个照应。”

  太史慈:“……”

  太史慈本想说:把他家母接到邺城来着,但是……

  但是,周瑜却主动地发出了邀请。

  亏得周瑜结好于太史慈,否则太史慈绝对会委婉地推辞。

  不能否认内心有了一缕心动,太史慈却矜持地保持沉默。

  将家母接去邺城,有好有坏:好的一面是他得袁公重用,家中不愁吃穿用度;坏的一面是一旦他被袁公疏远,必定连累家母——而若把家母迁去南方庐江,凭他与周瑜的交情,家母虽有周氏家族的庇护,却也总归人生地不熟……

  一时之间,太史慈犹豫极了。

  周瑜看罢,也不勉强,又道:“总之,太史兄长也不必急在此时,不如回青州与伯母商谈一番,倒也安心。”

  太史慈这才抱了抱拳,一脸感动的模样。

  周瑜与太史慈相视一笑。

  心底涌起一丝志在必得,周瑜垂下了眼帘,心道:不急~第一步既已成功,第二步……

  趁此时机,周瑜果断地与太史慈再次地相谈,竟是越谈越投机——

  “呕~”

  很可惜,周瑜与太史慈的谈话被诸葛亮、黄月英和陈登的晕船给终止了。

  ——没错,诸葛亮、黄月英和陈登这三人……晕船了!

  晕得很厉害。

  起初,他们还颇有精神地到处走动,但在两个时辰之后,皆都变了面色,一副想吐的模样。

  而且,在第三个时辰以后,黄月英率先地吐了出来。

  随后是陈登和诸葛亮!

  三人痛快地呕吐半天,丝毫不见舒坦,只觉浑身难受,心里直犯恶心。

  顾不得地板狼藉,六名青壮船夫见罢,铁青了脸。

  一名年长的船夫更是怒道:“怎么回事?”

  说罢,指挥另五名船夫去擦地,打扫干净。

  然而,地板刚刚被清洗好了,诸葛亮、黄月英和陈登又相继地呕吐。

  那船夫终于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这三个家伙……晕船了!

  立即地,那船夫赶紧找来三个木桶,以供三个家伙呕吐。

  于是,诸葛亮悲愤地和黄月忠、陈登一起吐啊哇,直到把他面子、里子全都吐没了。

  太丢脸了。

  尤其是当着周瑜和太史慈的面儿!

  ——尽管诸葛亮上一世也熟悉水性,坐船也不会晕船,然而这一世,他没锻炼这种坐船的适应力,以至于就算他不想吐,身体却违背了他本人的意志,非要吐!

  脸色铁青一片,诸葛亮却飞快地冷静下来,心想:吐就吐罢!正好习惯船上生活,尽量做到不晕船——

  想到这里,诸葛亮放下自尊心,痛痛快快地吐个干净,并且决定:坐船只喝水,绝不食用别的!

  与诸葛亮强大的应变能力相反的,则是黄月英和陈登。

  黄月英一边哭泣,一边呕吐,只觉她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这般生不如死……哦~对了,她这一辈子还没走完呢!

  “哇——哇——”吐声之中,夹杂黄月英的哭声。

  陈登则完全直不起腰来。

  每当陈登吐完,刚想起身时,又觉心中烦闷晕眩,又在下一刻开始吐了。

  眼见三人都快把苦胆吐出,周瑜和太史慈便分别地轻拍诸葛亮和陈登的后背,建议道:“要么在船上多呆几天,要么喝一碗姜汤下肚……”

  “吾等都熟水性,常年走水路,哪里会备甚么姜汤?”那名年长的船夫听罢,满脸忧愁。

  周瑜便扣住诸葛亮的肩膀,叹道:“如此,只能委实两位——试着习惯罢!”

  诸葛亮连翻白眼的力气都没了,时不时地光顾吐泻。

  就这样,对方为了照顾诸葛亮等人,特意在海上航行七日,愣是把诸葛亮等人的晕船毛病给治好了!

  ——话说太史慈都能看到他的老家东莱黄县,却生生地见船又航回了大海,来来回回,往复数十次!

  这天,诸葛亮养足精神,迎海吹风,却疑见陆家少东家所乘的大舡热热闹闹。沉默片刻,诸葛亮突然道:“你们可知今天是甚么日子吗?”

  “甚么日子?”太史慈心不在焉,随口一问。

  诸葛亮道:“今天是年节啊!”——即公元一九四年一月一日!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远在长安的汉帝还会改年号,改为「兴平元年」。

  众人听罢,全体沉默。

  良久,周瑜出声道:“那么,恭喜小先生和小小姐,你俩可又长了一岁呢!”

  陈登抚了抚须,亦道:“恭喜小将军和太史壮士,你们亦长了一岁啊!可惜出门在外,登没备甚么礼物——这样罢,待到两位有空来徐州,登必亲自招待!”

  周瑜和太史慈皆拱了拱手,以示回礼。

  太史慈甚至还想礼尚往来,也祝贺陈登年长一岁——但若说出此话,太史慈觉得太有违和,故此改口道:

  “勿忧,勿忧,诸位且随慈去老家,慈且先款待你们,权当年节之庆罢。”

  ……诸葛亮略感后悔:如若不是他太过自负,或许大家还能呆在邺城,过个美好的新年。

  然而,就因他的轻率,害得新年之际,众人在海上漂泊……

  好罢,多多逗留大海是为了要治好他和黄月英以及陈登的晕船症状!

  想到这里,诸葛亮朝众人鞠了个躬,真诚地道歉。

  众人原谅之余,忽听周瑜开口道:“不,这事你做得很对。”

  诸葛亮愣了一愣,继而脸红:的确,依据那时的情势,袁公不想放行的话,除非他们硬扛过去,否则就只能绕远。

  ……新年之后,诸葛亮一行人风尘仆仆——哦不~是面有菜色,总算抵达了青州的东莱郡。

  陆家公子收到他家仆役的禀告,非常爽快地放行,完全没有结交他们的打算。

  将那艘载了诸葛亮一行人的船只靠岸,送走诸葛亮一行人,那船便头也不回地划走了。

  诸葛亮或者周瑜都没来得及向那陆家公子陆议出声地告别——想来陆议也不大在意罢?

  踏上岸时,诸葛亮一行人竟觉脚下软绵绵的,生疏得差点走不好路来——然而,众人却流出了庆幸的泪花:太不容易了……总算登岸了!

  众人生出一抹念头:假如再有机会,再也不想走海路了!

继续阅读:047、捎信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一品军师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