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摸了一上午,将淤泥里的河蚌摸得七七八八,才上了岸,穿上鞋子,各自抬着满满当当的篮子,一路笑声一片,回了周家大院。
井边洗衣服的林巧红看到,不由得啧了声,“哟,你们哪里找到的这么大河蚌?”
“是在山塘的淤泥中发现的,原来不止河里有河蚌,淤泥里也有呢。”
兄妹几个一路上抬着这些河蚌回来,吸引了不少村民的注意,都聚到他们家里看这瓦罐大的河蚌。
男孩子拿桶去河边打水了,院子里只剩下了凤珍、凤霞和周小亚三人。
“凤珍,你们在哪里摸到这么大的河蚌?”
“在山塘的淤泥里摸到的。”
“你们怎么会知道山塘的淤泥里有河蚌呢?”
凤珍刚想说是周小亚发现的,还没开口,就察觉袖子被人轻轻地扯了一下,低头去看,只见周小亚对她摇了摇头,做了个嘘声的手势。
周小亚不想暴露那么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看到凤珍不说话,凤霞便忍不住开口了,“婶娘,是我之前在书上看到的,书上说,淤泥里会有河蚌。”
“哟,哪本书上看到的啊?”村民的目光里满是惊讶,仿佛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人才。
“是一本农业书籍上看到的。”凤霞骄傲的扬起下巴。
“凤霞你不是还没上学吗?这就认字了?”
“认字一点都不难,看几页书就会了。”她前世可是初中学历,学过不少知识的,就是碍于年纪,不能暴露太多而已。
周小亚懒得搭理凤霞,凤珍虽然气不过凤霞的行为,但毕竟是自己亲妹妹,也不好当众拆她的台。
刚巧栓柱他们从河边打了水回来,村民们也纷纷转头回家,也提了篮子去摸河蚌了。
周小亚帮忙,将河水倒进瓦盆里,又将河蚌倒进瓦盆里养着。
下午食品站的人才会过来收河蚌,死了不新鲜的河蚌价格会低一点,用河水先将河蚌养着,吐吐沙,下午再卖。
周小亚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那一瓦盆河蚌,原本张开着壳的河蚌瞬间又合上了,新鲜得很,董桂兰说不指望她赚这点钱,所以周小亚便打算挑两个大的送给钟醒。
他们在知青点偷偷藏了锅和柴火油盐,悄悄的烹了,还能改善下伙食。
周小亚挑了两个大河蚌,用篮子装着,挑着少人的路走,十来分钟便到了知青点。
“小亚妹妹,你找谁呀?”徐红梅一眼便认出了这是那天钟醒抱着的那个小孩,母亲在县医院工作的。
“我找钟醒哥哥。”周小亚认真想了下,才记起她是之前抱着书在青树下看的女知青,好像叫徐红梅。
徐红梅有心跟她打好关系,“钟醒他们上工去了,不在,这样我领你到他们宿舍等他吧。”
眼看着晌午了,周小亚还想赶回去帮董桂兰做中午饭呢,“我不留在这里等他了,姐姐,我把这些河蚌放在钟醒哥哥宿舍,你回头帮我和他说一声,可以吗?”
“可以呀,又不是什么难事。”
“谢谢姐姐。”
周小亚一路小跑回到家,董桂兰已经从瓦盆里拿了两个河蚌,正在井边洗着,拿刀沿着边剖开了河蚌,露出里面白嫩的蚌肉来。
“妈妈。”
“回来啦,妈妈从你那瓦盆里拿的河蚌。”这种孩子挣的小零钱周老太不会要求上缴,孩子们卖了钱都交给自己的爹妈收着,这有多少河蚌就能卖多少钱,孩子不懂事,可大人都不想吃亏,董桂兰只能从自个闺女瓦盆里挑了。
“没事,妈妈,咱们再多留两个,带回县里给外公尝尝鲜。”
“好,听你的,带两个回去给外公。”要不是手刚摸过蚌肉,董桂兰真想抱着闺女亲一口。
真是又乖又贴心。
董桂兰将河蚌肉去除了不能食用部分,又清洗干净后,从厨房的吊篮里拿了一小把绿豆粉丝下来用温水泡软,河蚌肉烩粉丝比红烧味道要好些,能更完整的保留河蚌的鲜味。
周小亚烧火,董桂兰在灶间烧菜,做河蚌肉烩粉丝,顺便将早上吃剩下的咸菜给热一热。
旁边锅里煮的稀饭咕噜噜的冒着热气,今天中午的主食是红薯叶子稀饭,这大热天的,她也不想让闺女到厨房干活,又拗不过她,干脆随她去了。
不过虽然心疼闺女,但心里还是暖融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