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身世
墨卷铅华2024-10-13 10:043,280

  “我的老天爷,你的手艺怎么变得这么好啊?”

  

  姜芝远来不及多说,一口把那个汤包吞下去,迫不及待地夹起第二个品尝起来。转眼间,满满的一屉小笼汤包,只剩下空荡荡的笼屉。

  如此风卷残云的场面,倒是把陶桃给看得目瞪口呆。来邺城这么久,还从未见过他如此喜爱自己烹制的食物。

  就连之前学到的槐叶淘和拨霞供,也没见他吃得这么起劲。

  

  放下手里的笼屉,她问道:

  

  “芝远哥,你觉得我有没有出师啊?”

  

  “绝对出师了,这屉汤包跟吴老板做的已经没什么区别了。”姜芝远边吃边说,“以后要是吴老板身体吃不消,凭咱俩就能打理这家老店。

  “我估计他也是这么想的,店里各个地方的钥匙都交给咱们了。”

  

  “是啊,但还有一个地方的钥匙吴伯伯没给咱们。”

  

  他们俩不约而同看向后厨的角落,紧紧盯着一个上了锁的匣子。在店里学厨这段时间,吴老板几乎把所有地方的秘密和用处都说了出来。唯独这个看着不起眼的匣子,从始至终都牢牢锁闭,从来没有打开过。

  即便偶尔问起,吴老板也都是含糊其辞,并不愿意透露这里面到底是什么。

  

  正当好奇心上来的时候,又有客人进门点菜。陶桃和姜芝远回过神,和往常一样开始忙碌起来······

  

  

  经过邺王府的调查,那家汤包店的秘密很快大白于天下。所有涉及此事的人全部被抓捕,连带那个包庇奸商的长史,也在朝廷的指示下押解进京。

  街坊们这时才明白过来,那鲜美至极的味道竟然是因为加了西域奇花。相比之下,吴伯的汤包味道上并不差多少,但用料讲究童叟无欺,还是多多光顾他家比较放心。

  不到一个月,吴记馒头店就恢复了往日的红火,生意甚至比原来还好。除了吴老板因为身体的缘故时常在家休养,其它的和从前并无二样。

  

  要说区别,应该就是店里生意开始慢慢由陶桃和姜芝远来打理了。

  

  “陶姑娘,你这手艺可是越来越精了,闭眼一尝还真以为是老吴头做的嘞。”一个大娘吃完后对她说。

  

  陶桃把一屉汤包交给姜芝远,微笑着答道:

  

  “您真的太客气,我们俩不过是暂时替吴伯伯看几天店而已。

  “等他的病完全好了,您尝到的汤包肯定比我们这两个学徒做的要好得多。”

  

  周围的客人们发出讪笑声,似乎觉得她这样说有些过于谦虚。这也难怪,他们压根就没尝出来有什么区别,好一点差一点也吃不出个所以然。

  

  那大娘同样咯咯笑起来,摸着她的手说:

  

  “老吴头的身子我们这些街坊都清楚,好一阵子坏一阵子的。之前有郎中说,他的病都是心病,是挂念他那个被拐走的女儿。

  “现在你来到这里,老吴头应该也能放心养病。说实话,他女儿跟你的模样真差不多,乍一看都能乱真。

  “估计老吴头把店交给你管,也是因为这个。”

  

  话音渐渐消散,那个大娘转身走出了汤包店,却只留下陶桃愣在原地。一个月前在邺王府听到的那些往事再次浮现,惹得她心底里泛起涟漪。

  这么多巧合汇集在一起,哪怕是天底下最绝望的人也不由得有所触动。自己的亲生母亲,难道真的是吴伯伯当年被拐走的女儿?

  

  打烊之后,她把所有关于身世的猜测都告诉了姜芝远。

  

  “你是觉得,吴老板已经察觉到你跟他女儿可能有关系,所以才这么信任你吗?”姜芝远问道。

  

  陶桃趴在八仙桌上,看起来无精打采的:

  

  “我不清楚吴伯伯怎么想的,问他也总是不说。如果我娘真是那个被拐走的女儿,那对吴伯伯来说也太残忍了。

  “真要问起她现在的状况,我该怎么对吴伯伯解释?

  

  “难道非要我亲口说,她十年前就投河死了吗?”

  

  泪水争先恐后地从陶桃的眸子里涌出,落在桌面上聚成一小块水渍。这世间最残酷的事情,恐怕莫过于一个飘零许久的人遇见至亲,却羞于提及身世,甚至连相认都没有勇气。

  这样的情况,如今却落在她一个还未及笄的女孩子头上,实在是上天不公。

  

  姜芝远拿出手绢,默默帮她拭去眼泪,坐在旁边一言不发。

  直到她平复下来情绪,才开始劝慰:

  

  “你先别着急,这件事归根结底还没有确凿证据,也许你娘并不是吴伯伯的女儿。所有的一切都是巧合,只不过恰好在这里碰见而已。

  “但如果真的是,我觉得你可以如实说明你娘的情况。哪怕吴伯伯接受不了,也不能再隐瞒下去。

  “他因为这件事情被折磨了二十多年,总要有个解脱,不是吗?”

  

  窗外,行人们匆匆走过,伴随着商贩的叫卖声和儿童追逐打闹的嬉笑声,衬托着馒头店里的他们更加落寞。

  此时就连他们自己,都忘记最开始来到邺城是为了做什么。寻找美食,还是寻找儿时关于亲人的回忆。

  但现在亲人就在身边,却不敢坦然面对,这样的怀念又有什么意义呢?

  

  或许,戳破这层窗户纸需要一个契机。

  

  之后几天里,陶桃和姜芝远都不再提及这件事,每天忙完生意后就去吴老板家照顾病人。而吴老板似乎也感觉到什么,总是有意无意试探他们俩,好像得到某种风声似的,极力想从他们身上找出些许蛛丝马迹。

  直到那个东西的出现,彻底打破一直以来的安宁。

  

  自从姜芝远的伤痊愈之后,两个人又开始和往常一样形影不离,去哪里都是成双成对的。街坊邻居全都看在眼里,各种议论从来就没停过。

  但随着夏天渐渐过去,有些不得不面对的事情开始摆在他们两人中间。距离明年立春还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到底什么时候启程返回京城呢?

  这件事情他们俩一直商量不好,甚至在吴老板家里也总在争论。

  

  “我说你这么着急干什么?菜单已经整理得七七八八,随时可以交给皇帝。

  “到时候实在来不及,让邺亲王用快马送咱们走,用不了一个月就能到京城,何必还没入秋就要离开邺城啊?”

  

  姜芝远皱着眉头,努力克制内心的焦躁,看着她若无其事地整理随身的物件。

  最后实在按捺不住,没好气地说:

  

  “你还真有闲情雅致,在邺城待久了就把这里当家了。别忘记咱俩可是钦差,到日子要回朝复命的。

  “难道非要让朝廷派青龙卫来,你才肯动身啊?”

  

  

  陶桃停下手中动作,不耐烦地推开他的身子,径直走出房门往前院里走。自己明明把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为什么还一直想要返回京城。

  难道他真的以为,回去之后两个人的处境会是一样的吗?

  

  走了几步发现甩不掉,她忍不住转身喊道:

  

  “姜芝远,你是不是忘记了我当初是因为什么离开家的?如果再回到陶府,我爹肯定会把我随便许配给一个男人,然后再也不会管我半点。

  “你在光禄寺里能升官,能得到封赏,我陶桃能得到什么?说实话,我还真不想离开邺城,这里的百姓比京城那些见利忘义的家伙要好得多。

  “真要是青龙卫前来寻找咱俩,你就带着菜单跟他们走吧。反正皇帝要的是菜单,又不是我这个人。

  “大不了以后,咱俩互相寄书信就是了。”

  

  院子里忽然沉寂下来,厚重的呼吸声充斥在她身后。

  

  姜芝远绕到她身前,低头注视她飘忽的双眼,一字一句地道:

  

  “咱俩从京城一路走来,吃过苦上过当,经历过生死。如今到了这种关头,我不可能抛下你独自离开的。

  

  陶桃躲开他的眼神,轻蔑地哼了一声:“我知道,回去之后你没法跟我爹交代,到时候没好果子吃。”

  

  “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但并不是全部。”姜芝远再次向她靠近,“路上如果没有你在旁边,有些事情我解决不了。

  “至于你刚才提到的那些顾虑,我觉得咱们可以回去后向陛下求助。陶大人如果执意要把你许配给别人,咱们也可以······”

  

  “可以什么?你能帮上哪怕一丁点忙吗?”陶桃毫不客气地质问道,“还是寄希望皇帝给你连升三级,允许你插手陶家的事情。

  “倒不如先睡一觉,做个白日梦比较实在。”

  

  她恶狠狠地白了姜芝远一眼,重新转身回到屋子里,打算继续整理那些随身的小物件。

  结果刚进门,就看见吴伯伯坐在榻边,双手捧着母亲留给自己的那个长命锁,眼里似乎在闪着光。

  

  “小桃,这东西是谁给你的?”

  

  陶桃心里一沉,下意识想要转身逃走。这么长时间来,她从未见过吴伯伯有这种表情。

  特别那件东西还是有关母亲的,很有可能涉及到自己的身世。

  

  “吴伯伯,这,这个是······”

  

  “你告诉我,这个长命锁在哪里得到的?是在京城吗?”吴杰急切地问道。

  

  此时姜芝远也跟着进到屋子里,看见她被吓得完全呆住,立刻站出来帮她解释:“吴老板您别着急,这东西确实是陶桃的。”

  

  “我知道是她的,但更想知道是谁给她的!”吴杰用尽全身气力喊道,“整整二十五年,这个长命锁终于回来了。

  “吴家虽然经历过大起大落,但也不是什么东西都没留下。这个长命锁,就是家父当年送给玲儿的,一直被她带在身上。”

  

  “什么,玲儿?”

  

  陶桃突然趔趄了一下,整个人差点栽倒在地。虽然过去十年,很多关于亲生母亲的记忆随风飘散,但有些极为关键的字眼,却是她永远都忘不掉的。

  

  她清楚地记得,母亲的名字里,就带有一个玲字。

  

继续阅读:第四十八章 释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观我朵颐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