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赚大钱的机会
南方有乔2025-07-27 09:252,037

  

   河滩的赭红黏土被一担担挑回周家后院,堆成了几座油润的小山。

   许寒笙蹲在泥堆旁,回想前世在西南山区见过的场景。

   老乡们用同样色泽的黏土裹住鸭蛋,深埋数月,开坛便是红亮流沙、咸香扑鼻的极品。

   这白捡的红泥简直就是制作咸鸭蛋的最大外挂!

   周至樵赤着精壮的上身,汗水沿着紧绷的肌肉线条滚落,在午后的阳光下折射出古铜色的光。

   沉重的铁锹在他手里轻巧翻飞,将黏土铲进旁边清洗用的大木盆里,清水泼上去,他有力的手臂伸进泥浆,反复揉搓、淘洗,滤掉粗砂杂质,只留下最细腻纯净的赭红色泥膏。

   许寒笙也没闲着,将红光场送来的新鲜鸭蛋小心地浸入凉开水中,一枚枚清洗干净,放在竹匾里沥着水。

   两人一个和泥,一个洗蛋,配合默契,谁也没说话,只有水流声、揉搓泥浆的黏腻声和间或响起的鸭蛋轻碰声。

   空气中弥漫着新鲜泥土的腥气和鸭蛋淡淡的蛋白味。

   “和好了,笙笙,你看是不是这样的。”

   周至樵直起腰,指着盆里那堆油亮细腻、稠度恰到好处的红泥膏。

   许寒笙眼睛一亮,立刻端过沥干水的鸭蛋,拿起一枚,双手挖起一大团凉滑的红泥,均匀地、仔细地裹在蛋壳上,动作又快又稳。

   泥膏在她手下听话地延展,很快将鸭蛋包裹得严严实实,变成一个圆溜溜的赭红色“泥蛋”,她捧在手里掂了掂,满意地放进旁边早已备好的空陶坛里。

   一枚,两枚,三枚……坛底很快铺满了一层“泥蛋”。

   周至樵也加入进来,他手大,裹起泥来更快。

   两人并排蹲着,泥浆沾满了手指、手臂,甚至脸上都蹭了几道红痕,像两只在泥地里打滚后心满意足的狸花猫,偶尔目光相撞,看到对方脸上的泥道子,便忍不住低笑出声。

   坛子被一个个填满,封上厚实的黄泥草木灰混合物,被周至樵稳稳地半埋进后院新挖好的浅坑里,只露出坛口。

   远远看去,像地里长出了一排排圆鼓鼓的土包。

   忙完这一切,天边只剩下一抹暗红的余烬。

   两人在河边又走了一圈,许寒笙想看看还有没有适合的泥可挖。

   回来时,暮色四合,周至樵推着那辆二八杠,后座两边的竹筐空空如也,车把手上挂着两人的湿鞋子。

   许寒笙跟着他,裤腿卷到膝盖,小腿上还沾着没洗净的泥点,光脚踩在回村土路上微凉的浮土里,辛苦却也惬意。

   刚走到村口槐树下,几个端着饭碗蹲在墙根纳凉的老汉就瞅见了他们这副模样,顿时笑起来。

   “哟,至樵,寒笙丫头,这又是上哪挖河龙王去啦?瞧这一身泥猴样!”

   花白胡子的老张头咧着嘴打趣,露出豁了牙的牙龈。

   旁边一个精瘦老汉咂摸着嘴里的烟杆,嘿嘿一笑:“这是准备垒墙去?你老周家那老屋是该拾掇拾掇了!不过我说至樵啊,光挖泥巴可不成,得买青砖!那才结实!”

   “就是就是。”

   另一个老汉帮腔。

   “寒笙丫头,这泥巴墙一场大雨就泡塌喽,褚家那新砖瓦房瞧见没?那才叫气派!”

   许寒笙和周至樵相视一笑没接话。

   这些善意的、带着点看热闹的调侃被抛在身后。

   褚家的青砖瓦房气派?许寒笙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虽然这个年代村里大多还是土坯房,但也只是村里。

   不用说省城,哪怕是县城,那家家也都是青砖瓦房,前屋带个后院,好做生意好纳凉。

   褚家这屋子,她着实看不上。

   不过话又说回来,她没打算一辈子在这桃阳村待着。

   按着前世的记忆,再过几年县城里就会有一批商品楼房建起来。

   那些楼房主要是提供给单位职工购买居住,需要购房资格,像许寒笙和周至樵这样的农村户口基本没有接触到这些楼房资源的可能。

   但事在人为,只要手里有钱,总归是能有办法在城里买上一套小楼房的。

   虽然她前世更多的时间都花在动物研究上,但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那种。

   这个年代房屋才多少钱一平?可放在十几二十年后,那翻的可就不止一两倍,投资回报率极高!

   别说她本来也有带一家人去县城定居的想法,就算没有,那她也不会错过这一波赚大钱的机会。

    

   周家后院彻底变了天地。

   坍塌鸡舍的废墟被铲得干干净净,翻出的新鲜泥土在深秋稀薄的阳光下泛着湿润的光泽。

   沿西墙根,几十口大小不一的粗陶坛子半埋在挖好的浅坑里,敦实的坛肚和糊着厚厚赭红泥灰的坛口露在外面。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奇异的混合气味,吸引不少人探头往院里看。

   院墙外,几个扛着锄头下地的村民路过,忍不住抽抽鼻子,朝院里张望几眼,随即摇摇头,压低声音议论。

   “啧,埋这一地坛子罐子,神叨叨的,这是要干啥?”

   “还能为啥?鸡舍塌了不甘心呗!估摸着是想重新垒起来,跟褚家那大场子别苗头呢!”

   “嗤,别逗了,褚家如今多风光?饲料从省城拉,蛋价压得死低,附近几个公社的鲜蛋买卖都快被他家包圆了!周家后院这点地方,垒出花来能养几只鸡?下几个蛋?拿啥跟人争。”

   “唉,也是可怜,拖着一家子病号……”

   议论声被风送进来,许寒笙懒得理会。

   她正蹲在一个新封的坛子旁,指尖蘸水,仔细抹平坛口最后一处红泥缝隙

   眼下,给利民供销社的松花蛋供应不能断,这是维系现金流的细线,后院这些深埋的坛子,到可以出坛还需要个把月的时间,急不得。

   许寒笙依旧每隔几天去一趟镇上送货,王经理依旧热情,结账时甚至主动提了点价。

   “老主顾就认你这口儿!许同志,量还得往上提啊!”

   许寒笙笑着应下,也是有心无力。

   第一批大量生产的蛋还得等时间,现在也只能拿之前用小坛子腌制的一些出来送货。

   这买卖一时半会儿还真做不大。

    

    

    

    

  

继续阅读:第四十五章 卖给了别家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生后,我靠动物心声发家致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