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祁连山2023-06-28 09:555,885

  他俩醒来的时候已经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夕阳正将无限好的余光斜斜地从帐篷顶部的“卡茶”里照进来,照得整个帐篷通明透亮。帐房中间的“塔布卡”上牛粪火熊熊燃烧,发着温馨的淡蓝色,将整个帐篷烤得温暖而舒适。“塔布卡”上煮着一锅肥美的手抓羊肉,铜锣锅里冒着喷香的热气。那位藏族阿妈正跪在“塔布卡”旁,十分慈祥地望着他俩。

  “呀!你俩醒了……”阿妈用略显生硬的汉语说,一边有些兴奋地用藏语朝帐房外喊着什么,一边将两碗放有白中漂黄的酥油的热腾腾的奶茶端了过来。

  他俩赶紧从铺有狗皮褥子的温暖的被窝中爬起,双手毕恭毕敬地接过来,接手就喝。

  “慢点,慢点,你俩糌粑一个拌!”说着她拿过一个木匣,用木勺盛了青稞炒面倒进了他俩的碗里,并将碗盛得满满的,“糌粑一个拌,娃娃俩个饿坏了!”阿妈无限痛惜地说。

  他俩确实饿坏了。也许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没有这么大碗地吃过青稞糌粑了。但拌糌粑是急不得的,同时也为了表示礼貌,甄二爷很文雅很地道地将搭嘴将小山也似的炒面下面的奶茶细细啜饮,直到估摸茶跟炒面混合后软硬适中时,才将右手无名指插进碗中,用左手托着碗,一面转动一面小心地搅拌,专业得一气呵成滴水不漏,碗周围连一点炒面星都没有掉下。

  而李廷瑞则大不同了,他先是为了喝茶,将漂在茶上面的炒面一吹,“噗”的一下,炒面立马糊了他一脸,让他眼睛都睁不开了。而后他学着甄二爷的样子,将右手无名指插进碗中搅拌,左手托碗转动,可左右手配合不够默契,碗里的炒面一半被搅到了外面,如同水磨四周的面。这一切让藏族阿妈对甄二爷有一种认同感,而对李廷瑞她则报以善意的微笑。

  他俩一碗糌粑还没吃完,黑牛毛帐房的门帘一闪,一个身体魁梧的藏族阿扣走了进来。他穿一件白板羊皮袄,粗壮的右胳膊袒露在外,手中拿着一串佛珠,佛珠在同样粗壮的手指间灵活地转动。他有着一张黑红的脸膛,脸上镶嵌着高高的鼻梁和夸张似的鹰钩鼻子。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在宽大的白毡帽帽檐下慈祥地看着他俩。

  “阿扣……”甄二爷他俩赶紧站起来。

  “坐,坐!”他双手按住他俩,“你俩是我们的贵客哩!今天我要好好招待招待!”他的汉话不太那么熟练。

  回过头,他用藏话对老伴说:“赶紧把手抓羊肉捞出来敬给我们尊贵的客人,我跟尼玛收拾的血盘肠和肉肠马上就好了……”

  甄二爷虽然不完全会说藏语,但能够勉强听得懂他们的对话。他此时才知道,这家因为他们的到来,宰杀了一只羯羊款待他俩。

  “刮真切!刮真切!(谢谢!谢谢!)”他用藏语一再感谢。

  “刮真没克,刮真没克!(不用谢,不用谢!)”阿扣爽朗地大笑着说。

  一整只羊的肉都放在一个浅口大木盆里端了上来,肥嫩喷香的肋骨被整齐地码在上面,非常规整。肋骨上面是带羊尾巴的整只胯骨,羊尾巴上还带有一绺毛,羊胯骨端端正正地对着他俩。

  这是藏族人家待客的一种最高礼遇。甄二爷他俩不知道怎样感谢这热情好客的藏族阿扣和阿妈,只是一个劲地“刮真切”。

  阿扣拿起盘子里雕刻精美的藏刀,割下两块羊尾巴上最肥美的肉递给他俩。“嗦,嗦!(吃,吃!)”

  盛情难却,他俩只好将肉吃了。阿扣跷起拇指,又一次爽朗地大笑起来。

  接着,他又拿出一个黑瓷坛和两只银碗,斟满了酒,将一条洁白的哈达搭在手臂上给他俩敬酒。甄二爷慌忙站起来,他知道,今天这酒是非喝不可的,不喝,阿扣阿妈则会很不高兴。他双手端起酒碗,用无名指蘸了酒,在空中打了三个“却卡”,抹了一下额头,然后一饮而尽,且连饮三杯,喝了阿扣敬的“点桌三巴”。

  “好,好!”阿扣又爽朗地大笑起来。

  接着,鲜美的羊盘血肠和肉肠也端上来了,阿扣割了一截又一截敬他俩吃,他俩直吃得肚子胀成了刚绷成的鼓。喝了三碗青稞酒后,也许是酒的原因,也许是阿扣一家的热情所致,他俩都有些醉了。他俩回敬了阿扣阿妈和他们的儿子——那位名叫尼玛的精干的小伙子每人三碗酒后,就握住阿扣粗大的手,同他猜拳行令,毫不设防毫无顾忌,像深交多年的老朋友,大喝特喝起来!

  夜幕降临了,阿妈点起了酥油灯。酥油灯柔和的光芒照得帐房里一片温暖。甄二爷在醉眼蒙眬中看见那一坛子青稞酒喝得见底了,阿扣托着银碗唱着赞美美酒、骏马和快刀的赞歌,而尼玛则站在“塔布卡”旁弹着三弦伴奏。歌声洪亮悠长,琴声铿锵优美……尔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第二天天还未放亮时,他们被阿妈起床的声音惊醒了。他俩赶紧起床,钻出帐房。昨天受到了阿扣一家的盛情款待,内心深存感激也深感惭愧,心想得帮他们做点什么,来报此深情厚谊。

  阿妈和尼玛正在挤奶。尼玛逐个将牛犊放开,牛犊从拴在另一边的牛毛绳接链上被放开后,风驰电掣般地奔向自己的母亲,准确地噙住母亲的奶头,狠命地咂起来,一会儿,母牛的奶便被咂得汹涌而出,也就是俗话说的奶“惊了”,每至这时,牦牛犊的嘴边便会泛起白沫,尾巴也兴奋得快速地摇动。尼玛看到这个情景,便硬生生地将牛犊拉开。阿妈便搬个木凳坐在母牛的掖下,将奶桶夹在两腿间,两手轮换着捋牛的奶头。两股奶柱便不断地被挤进奶桶中。如此这般,每头母牛轮番挤上两至三次,才算挤完了。

  为了牛犊吃饱有充分的营养健康成长,挤牛奶是不能挤干挤净的。最后尼玛彻底地放开牛犊后,牛犊们便奔到母亲胯下,尽情地享受每天早晚两次丰盛的美餐。

  甄二爷想给尼玛帮忙抓牛犊,被阿妈微笑着制止了:“哪有让客人干活的道理?”

  甄二爷不再勉强,在这里他实在是多余的人。更何况藏族人家只有在入赘异族女婿时,才会让异族小伙子抓牛犊和解牛脖子,以此考验小伙子的机敏干练和聪慧勇敢。自己只不过是他们邂逅的一个朋友而已。——他已经把自己完全当做他们的朋友了。想到这他不禁哑然失笑。笑过之后,他走上山冈欣赏这祁连山斡尔多草原难得的美景。

  这斡尔多草原一望无际、牧草没膝。据老汉们讲,当年成吉思汗大军南征,看到这里的草场如此丰美,便将其赏赐给驸马章吉。窝阔台即位后,以此地为次子阔瑞封地,封为西凉王,驻凉州,在皇城滩筑行宫,名斡尔多城。因此斡尔多城也叫皇城。这片水草丰茂的草场与祁连山所有草场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那便是一点鼠害都没有。其他草场上都栖息着草原酚鼠——门源人叫瞎老鼠,它们在草原上掘洞而穴居,飞快地繁殖,啮食草根,将草皮下肥沃的黑土推出洞外形成一个个小山也似的土丘,掏空了土壤、掩埋了牧草。凡是有瞎老鼠的地方,那儿的草场便千疮百孔,面目全非,牧草稀疏草场黑土化甚至荒漠化。牧人对瞎老鼠深恶痛绝可又无可奈何,只有夏天草原上野生动物尚未体壮膘肥,冬眠的瞎老鼠复苏后打洞掘地时,狼及狐狸们来到这儿,捕食这些瞎老鼠,才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它们的繁殖。因此牧人们是非常感谢狼,感激狼为他们保护了草场,才使他们有了赖以生存的家园。

  皇城滩没有瞎老鼠,据说是缘于隋炀帝的一句话。当年隋炀帝巡游河西,在门源川驻跸,与吐谷浑十万大军战于覆袁川,即今包括皇城滩在内的祁连山大片草原上。当炀帝飞马追敌时,坐下龙骑突然一闪失,险些将炀帝摔下马来。原来炀帝坐骑踏进了瞎老鼠洞中!炀帝勃然大怒,吼叫瞎老鼠从此不准在斡尔多草原繁衍生息,于是一夜间斡尔多草原的瞎老鼠遵从圣旨,或远徙他乡,或自闭而亡,总之销声匿迹了。皇帝金口玉言,一句话就封了。门源川人相信皇帝的话有如此神力。

  相对于丛林中的雪,这儿的雪显然小多了。像披肩草等一类高茎秆的牧草仍然冒出积雪在风中摇曳,大雪没能掩没掉斡尔多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盛景。

  早晨的斡尔多草原格外静谧。此时,牧人们的牛羊尚未出圈,但草原深处,却有一些褐黄色的斑点在缓缓移动。“那是黄羊还是啥?”甄二爷有些疑惑,也有些惊喜。这个草原不仅是牧人们的家园也是野生动物们的乐园。当大雪和寒冷袭来的时候,大批的野生动物肯定会迁徙而来,在此觅食栖息。看来,我俩就可以在这儿打一段时间的猎,在春节前回到桦树湾,去解救饥饿的桦树湾人,也可去看看他的尕花儿了。

  他返身从帐房里拿了望远镜,快步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冈,朝草原深处望去。果然是黄羊!大群的黄羊正在草原深处采食。它们种群之大数量之多,令他叹为观止!相对于生活在丛林里、雪山下的岩羊、大角盘羊们,这草原上的黄羊则悠闲得多,但也不乏警惕,同样有头羊在警戒,同样在有组织地行动。

  “呀!这些畜生!”阿扣也从望远镜里看到了大批的黄羊,“可把牧草糟蹋光了!”他有些心痛地说,然后又喃喃自语,“原来狼扯几只羊就说是狼害,如今把狼打光了,黄羊啊啥的把牧草都吃光了,不知道这算是啥害?”

  吃早饭时,甄二爷他俩才知道这阿扣叫扎西旺徐,是皇城公社第五生产队的牧工。一家六口都在这里放牧。他与妻子、小儿子尼玛放牧着公私合营后牧业社的一千多只羊、一百多头牦牛。而他的大儿子尕藏、卓玛小两口和女儿措毛在斡尔多草原边上、冷龙岭雪山之下的牧场放牧着另外一些牛羊。他们逐水草而居,不久前刚刚搬到这儿。同其他地方一样,他们公社也组织了民兵,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打狼运动。所有的狼似乎被打光了。以前晚上被狼骚扰得连觉都睡不好,今年可就安静多了,只受到过几次小小的侵袭,两匹藏獒就将狼赶走了。狼没有了,可大批的黄羊等食草动物疯也似的多了起来,与牛羊争草吃。他现在最担心的是秋季、冬季牛羊保不住膘,到来年春天牲口春乏时,会大批地死亡。扎西阿扣在其一生的放牧生涯中,有好几次遇上了这种可怕的毁灭性的灾难。或者一场厚厚的大雪将草原埋住,牛羊们吃不了草,挤在圈窝中饿得互相撕吃身上的牛毛羊毛,然后活活饿死;或者在夏秋季节抓不上膘,冬天又保不好膘,来年春天大批羸弱而死。前者属人力不可挽回的天灾人祸,而后者大多是牧工不会放牧或责任心不强的结果。

  扎西阿扣最怕的是第二种结果。这样不仅使牧业社受损失,而且会使他在整个草原上的名誉受到影响,人们会说他这个剥削阶级出身的牧主连牲畜都不会牧。实际上,公私合营前他自己拥有的那近千只羊、百匹马和百头牛的家产,都是他一家老少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劳作发展起来的。正是他的苦心经营,才使他在整个斡尔多部落里成了最富有的人。尽管由于雪灾和瘟疫,使他倾家荡产,变得一无所有过,但他会很快挺过来,几年后仍是部落里牲口最多的牧主。他家的牲口从来没有在二月里大批死亡过。

  看来今年他不敢打这个保证了。由于狼被大批的屠杀,羊们没有了天敌,没有受过必要的惊吓与奔跑,吃草都是懒洋洋的,面对肥嫩的牧草,似乎有些爱吃不吃的样子。几年下来,种群退化,羊群莫名地羸弱不堪,就是体格也变小了。对此扎西阿扣有深切的感受。前几年,他最大的一只羯羊宰杀后净肉就有九十多斤,现在羊群里却挑不出净肉六十斤的羯羊了。没有了狼,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尤其是黄羊大量繁殖,与牧人们的牛羊争食吃,牛羊们怎能保住膘?尽管斡尔多草原此时的牧草仍能没膝,但如果由这些家伙任意采食,过不了一两个月,便会被它们糟蹋得干干净净了。

  “你俩就在这儿打猎吧!”尼玛几乎是在恳求他俩,“把这些害人的黄羊赶跑!”

  这也是他俩离开丛林中的山洞来到这儿的目的,正是他俩求之不得的。尼玛看到他俩答应住下来在这儿打猎时,高兴得欢跳起来。因为他可以整天和这两个大哥哥一块儿玩耍了。从此以后,他孤独的生活里便多了几份热闹与友谊。

  接下来的几天日子里,他俩为打猎而准备着。尽管扎西阿扣再三挽留他俩住在他家,但他俩还是婉言谢绝了。他俩决定在离阿扣家不远的地方住下来,一来彼此有个照顾,二来又不想给阿扣家过多地添麻烦。

  但收拾住处的事让他俩犯了难。平旷的草原上,挖一个地窝子是最理想的选择。可惜这寒冬腊月的,土地冻得生铁似的,挖冬窝子实在太艰难了。扎西阿扣看着他俩老半天也无法挖出地窝子,就对尼玛说:“去,把家里那顶小的帐篷拿给两位阿俄(哥哥)……”

  甄二爷他俩心中老大的过意不去,但他俩别无选择,只好连声说:“刮真切,刮真切!”

  帐房下好后,阿妈过来后看了看他俩用三块石头顶起来的锅灶,哧哧地笑了起来。笑过之余,她叫尼玛烧了一锅开水,叫甄二爷挖来一些土和了一堆泥,然后又在泥里加了一些碎牛羊毛做泥精,精心地为他俩砌起了“塔布卡”。这“塔布卡”是藏族人民在千百年游牧生活中探索和创造出来的最科学的炉灶。它对牛粪等草原上遍地皆是的燃料的利用程度达到了极致,不论是取暖、做饭还是在帐房中空间的占用及卫生等方面,达到了最科学最理想的组合。为了美观,阿妈用羊毛蘸着水,非常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在表面上拉动轻抹,直到这个长方形、顶部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塔布卡”表面光洁如镜时才住手。

  这简直是一个艺术品!他俩想不到阿妈如此心灵手巧,用一些无规则的石头和一堆泥,制造成了如此美观实用的灶台,简直有些匪夷所思!“这面子上苍蝇踩上去滑得劈裆哩!”李廷瑞有些夸张地惊叹。

  在藏族人家,帐房里“塔布卡”的美观光洁一向是女主人是否聪慧与勤快的标志,就如同桦树湾人家窗子上的剪纸窗花、布袜子后跟上的刺绣一样。藏族人家的“塔布卡”绝大多数都美观、光洁,但在甄二爷去过的人家中达到阿妈这般水平的,绝无仅有。

  真应了中国人的一句古话:安居才能乐业。收拾好住处之后,他俩才开始做打猎的准备工作。在草原上打猎不同于在高山丛林中捕猎,扣子、吊杆、夹脑等等大多排不上用场,枪几乎成了唯一的工具。由于甄二爷丢失了火药袋,制造火药是他俩这几天唯一的工作。

  制造火药必须有三样东西,即硝、硫黄和木炭。木炭唾手可得。他俩点着了一堆柴火,等其燃烧得将尽未尽之时,用土捂了,就制成了。硫黄取来也不太费力。甄二爷借了扎西阿扣的坐骑,到不远处的硫黄沟驮了两“科什加”硫黄石来研碎了,放入水中,浮在上面的便是硫黄,沉下去的自然是废渣了。只是这硝制作起来有些费力。他俩背着皮袋,成天游走在草原上,寻找放牧人的圈窝,在那些草木灰堆表面上小心地刮一些泛着白色的灰层或在土崖下寻找泛白的土层,背回来放在大锅中熬制,然后将熬过的水蒸发干,最后在锅底得到一些灰黄的硝。

  如此这般折腾了几天,才将制火药的原料备齐。备齐后甄二爷就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好后放在石臼中,加入水后反复研磨。直到研磨得细如紫砂、黑如砚墨时,才小心地摊晒在阳光下。在晒的过程中,他二人跪在旁边,耐心地用双手搓揉,直到火药松散如沙、干躁如尘后才算制成了。二人将一小撮火药放在纸上,打着火镰点着了,“噗”一声冒出一股蓝烟,火药刹那间燃烧至不留一毫残渣。甄二爷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小心翼翼地收进皮袋里藏好。

  火药制成了,甄二爷的土铳枪由烧火棍重新变成了武器。他和李廷瑞早出晚归,游走在斡尔多草原打猎。他俩每天也能收获到一两只黄羊、几只野兔啥的。就一般而言,这种打猎算是收获颇丰的,但是若要满足桦树湾一百几十号人一个冬天和春天的吃喝,就远远不够了!甄二爷苦思冥想,怎样借助狼群再打一次漂亮的围猎?

  于是,他俩拓展了打猎的范围,向草原深处,乃至草原那一边的地方去观察地形,去寻觅狼群。

继续阅读:第四十九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末代枪王1-3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