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一个核桃2021-04-20 17:201,080

  陆宁出事这段时间,要说最着急的还得是钟青,钟青看起来最不靠谱,其实是个很可靠的人,陆宁失联的第一天她就像有了心灵感应似的,整天心神不宁,到处找陆宁。

  知道陆宁她妈也找不到她,第一时间就报警了。当时钟青看着母桂华那一副不急不忙的样子,再一次感叹陆宁爹不疼娘不爱。

  回头一想,自己有她爹妈这对儿父母简直太幸运了。钟妈没有精神失常之前,温柔贤惠,经常陪钟青玩耍,钟青她爸,就更不用说了,钟青恨不得把他捧到天上去。钟远这个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其实是个思想开明的文艺中年。性格和善有趣,同朋友家人相处愉快,闲暇时,会在回家路上买一束花,看喜欢作者的书。

  他一直告诉钟青,没有什么投资是比读书付出更少,收获更多的了。

  在钟青小的时候,他总喜欢在睡前给钟青读上一两篇他喜欢的文章,来给她讲述一个道理。

  他十分喜欢博尔赫斯集,尤其喜欢里面的一篇《事犹未了》,经常反复念叨他觉得精妙绝伦的选段:

  “自打我有认知与认识的那天起,我从小就接受了那些所谓的丑陋的东西,其实世界上本来就有许多格格不入的事物,为了共存而不得不相互接受。”

  钟青时常在想,也正因为他将这些词句奉为圭臬,经常对她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才会让她在被人驱逐厌恶的时候有了更大的力量。这世上本就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存在,有善良的,有邪恶的,有无私的,也有自私的,没有那种人格是完美的,,所谓“完美”也不过是迎合了大多数人的意志罢了。

  这么多年来,,虽说不可能一字不差,但这篇文章的情节却如同刀刻斧凿一般深深烙印在她的脑海里。

  可能与作者出身哲学专业有关,博尔赫斯的文章经常充满了哲学主义的探索,对于死亡与存活,也有自己的独特看法,这种熏陶使得钟青在青春期的时候一度认为自己是鹤立鸡群的奇才,闹了不少笑话。

  跟她爸不同的是,钟青喜欢《事犹未了》里开头的一句段,主人公在得知自己叔叔去世后发出感慨:“我当时感觉同人们失去亲人时的感觉一样:追悔没有趁他们在世的时候待他们更好些,现在悲痛也没用了,人们往往忘记只有死去的人才能和死人交谈。”

  生命易逝,特别在她爸去世后,这句话读来更叫人唏嘘。亲人就该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尽可能的对他们好,当他们去世后,无论是烧纸还是祭拜,不过是在给自己心理找安慰。

  对于博尔赫斯的观点她一直认为是这样,因此当她回想起昨晚,醒过神,猛然发现自己身处在将近十年没有见到过的父母都在的时间段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三个字——走马灯。她去找陆宁的时候失足跌进了阴沟里,她也不知道此时自己是在哪里走马灯。

  人生啊,就是这么荒唐,被追债的跟在身后砍都没嗝屁,偏偏掉进个浅沟就要没了,活着的时候奢想的事,死后圆满了,却还是想活着。

  姜言······

继续阅读:第150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那个刺儿头挺温柔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