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殿试出意外
暄妍2025-07-28 17:005,297

  清晨,陆蘩和众多考生一同早早地来到了皇宫外,静静地等候着殿试时刻的到来。

  而此时,也正是大臣们平日里上朝的时辰。

  然而,今日情况却有所不同。

  圣上已然恩准,除去那些身负与圣上共同监考重任的大臣们之外,其余大臣皆无需上朝,只需在家待时辰一到,便可径直前往衙门处理公务。

  尽管如此,朝中上下依旧弥漫着一股浓郁的好奇心。

  毕竟,众人都想知道今年的状元、榜眼和探花究竟花落谁家。

  即便是那些肩负着朝廷重要事务需要处理的大臣们,也难以抑制心中的好奇。

  即便身处衙门忙碌之时,也不忘侧耳倾听关于殿试的种种小道消息。而这股对于殿试结果的关注热潮,并不仅仅局限于朝堂之上。

  整个京城之中,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无一不在热切期盼着下午申时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三甲跨马游街。

  街头巷尾,人们交头接耳,纷纷猜测着谁能最终金榜题名,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宏伟而庄严的皇宫矗立在眼前,其巍峨壮观的气势令人不禁心生敬畏。

  陆蘩在小太监的低声嘱咐下,终于等到了可以入宫的时刻。

  她小心翼翼地紧跟在太监身后,脚步轻盈却又显得有些拘谨,始终不敢随意左顾右盼,只是默默地注视着前方,偶尔用眼角余光快速扫一眼皇宫四周的景象。

  和陆蘩一同前来的其他考生们,大多数人的表现都与她相似,紧张而谨慎地前行着。

  然而,人群中也不乏一些胆子较大的人,他们趁着无人注意的时候,偷偷地瞄向皇宫的各个角落,试图窥探这座神秘宫殿的秘密。

  可惜由于他们的行为过于小心,所看到的情景并不多,但即便如此,这些短暂的瞥见也足以在他们的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要知道,京城本就是整个国家的权利中心所在的繁华都市,而这座皇宫,则更是权利顶峰最为显赫的核心之地。

  无数人为之向往,渴望能够踏入这片神圣的领域,一展宏图之志。

  陆蘩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她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来到此地,一心想要登上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巅峰,主宰自己的命运,守护好自己深爱的家人。

  众人一路前行,终于来到了一处名为太和殿的宏伟建筑前。

  小太监突然止住步伐,并示意身后的一众考生们一同停下来。

  只见他蹑手蹑脚地走进大殿,似乎生怕惊扰到里面的人物。

  没过多久,小太监便匆匆返回,扯起那尖锐而又响亮的嗓门高声宣告道:

  “皇上有旨,宣众考生进殿!”

  然而这一次,小太监并未如之前那般引领着考生们入内。

  取而代之的,是陆蘩走在了队伍的前方。

  由于礼仪规矩早已得到孙大儒的悉心指导,因此陆蘩此刻站在首位,所处的位置最为显眼,只需微微抬头,便能清晰地看见上首所端坐的那些人。

  她带领着众多考生缓缓向上首走去,同时恭恭敬敬地向皇上以及诸位大臣行礼拜见、请安问好。

  在行礼的过程中,陆蘩还用眼角的余光悄悄地观察着上首坐着的众人。

  其中既有她熟悉的面孔,也有一些完全陌生之人。

  位于最上首的那位皇上,当真是亲眼得见时才发现,其年龄约莫已有五十来岁。

  他面容严肃庄重,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威严之气,使人根本不敢与之对视。

  而在下首的左右两侧,则分别端坐着两位重要人物。

  左边这位乃是南姑娘,也就是大庆王朝唯一的公主;

  右边则是德高望重的孙大儒。

  在那最下首安坐着的便是朝廷的重要官员们,整整十位之多。

  陆蘩抬眼望去,能认得出来的人寥寥无几,仅仅只有赵丞相和季丞相这两位。

  至于其他诸位大臣,尽管她有着上辈子的些许记忆,但对于他们也只是印象极为淡薄,如同隔着一层朦胧的纱雾般,模模糊糊、不甚清晰,如果非要描述得贴切一些,几乎可以说是完全记不得了。

  待众人行完礼之后,皇上先是照例说了一番场面话,接着他示意身边伺候的太监,太监会意便有条不紊地吩咐道:

  “众位考生请依照春闱名次,依次在大殿内拜访所用的桌椅处就座,准备开始考试。”

  此次考试的题目乃是由皇上亲自临场拟定,据孙大儒透露,共有三道题目。而答题所规定的时间约为一个时辰左右。

  至于阅卷工作,则交由上首端坐着的那十位大臣负责。

  最终,这些大臣将会根据各位考生的答卷情况排出相应的名次,而后再由皇上做出最后的决断与裁定。

  考场上一片静谧,众多考生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审视着面前的试卷,手中的毛笔不时在纸上沙沙作响,每个人都沉浸于自己的思绪之中,认真作答。

  而此时,皇上已经在监考台上坐了好一会儿,似乎有些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和关切,于是便起身向一旁的孙大儒发出邀请:

  “南儿,孙爱卿,你们随朕一同下去瞧瞧这些考生们的答题状况如何?”

  公主殿下南儿和孙大儒都微微躬身应道:“遵旨!”

  随后二人同皇上一同走下监考台,沿着过道缓缓前行。

  每经过一名考生身边时,皇上都会停下脚步,稍稍观察一番。

  就在这时,皇上首先与陆蘩相遇了。

  只见陆蘩神色自若,目光坚定地落在试卷之上,手中的笔稳稳地书写着答案,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她无关。

  面对突然出现在身旁的皇上,她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反而表现得极为镇定从容。

  那模样,全然不似身处紧张的考场之中,反倒如同在家里面对着自家亲人一般,自然且亲切,毫无畏惧之色,依旧我行我素地继续答题。

  皇上龙行虎步地走到了陆蘩身旁,然后便稳稳当当地停下了脚步。

  只见他微微俯身,目光专注地凝视着陆蘩正在书写着答案的笔尖,仿佛那笔尖之下流淌出的不是文字,而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陆蘩全神贯注于答题之中,并未察觉到皇上的到来。

  她运笔如飞,一行行娟秀工整的字迹跃然纸上。

  皇上静静地看着,脸上逐渐浮现出满意之色。

  这份答案条理清晰、观点独到,字里行间都透露出陆蘩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思维。

  皇上就这样目不转睛地盯着陆蘩书写答案,良久之后,方才缓缓起身移步到别处去巡视。

  然而,即便已经离开,皇上心中对于陆蘩的表现仍旧记忆犹新,时不时还会回头看上一眼。

  一旁的孙大儒见此情景,面色平静如水,让人难以窥探其内心真实想法。但实际上,他心底早已乐开了花。

  虽说他未曾亲眼目睹陆蘩所答之卷究竟如何精妙绝伦,但仅仅从皇上那关注的神情以及停留的时长便能推测出一二。

  更何况,陆蘩身为一名女子能够参加此次科举考试本就是一件稀罕事,如今又能得到皇上如此青睐,这个独特的印象必然会深深地烙印在皇上心间。

  想到此处,孙大儒不禁暗自思忖着就算上首那十人中有人妄图暗中耍些手段来影响陆蘩的成绩,也得先掂量掂量是否能过得了皇上这一关。

  毕竟,皇上亲自关注之人,又岂容他人轻易摆弄?

  正因如此,孙大儒对陆蘩充满了信心。

  在他看来,以陆蘩之才,夺得三甲中的一甲已是板上钉钉之事,至于最终能否如愿,一切只待皇上定夺。

  皇上在考场上徐徐踱步,将每位考生的状态尽收眼底,似乎对整体情况已然有了一个大致的把握。

  随后,他带着孙大儒和公主两人离开了太和殿,朝着御书房方向走去,将后续监考的重任交予了十位朝廷要员。

  考试时间很快就过去,由着太监将考生的试卷收上去,考生们去偏殿侯着用午饭,等候考试结果,而十位朝廷要员当即阅卷。

  十位大臣正襟危坐在桌前,神情专注而严肃,手中拿着一沓厚厚的考卷,仔细地翻阅和审视着每一篇文章。

  他们时而微微皱眉,似乎在思考某些答案的准确性,时而面露微笑,显然被某些精妙的论述所打动。

  时不时地,他们还会相互交换一下眼神,用眼神交流彼此对于某份考卷的看法。

  每当发现一份特别出色的答卷时,他们便会流露出赞赏之意,轻轻地点头示意。

  就在这时,其中有一份卷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只见这张卷子上的字迹工整秀丽,宛如行云流水一般,让人赏心悦目。

  再看其观点,更是独具匠心、新颖别致,完全不同于常见的套路。

  而且整篇论证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无懈可击。

  一位大臣忍不住轻声说道:

  “此卷着实精彩!

  无论是从书法还是从内容来看,都是上乘之作。

  真不知道究竟是出自哪位考生之手?”

  其他几位大臣听到这话,也赶忙凑过来再次查看这份试卷,看完之后,皆频频点头,表示深深的赞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臣们依然沉浸在紧张的阅卷工作之中。

  渐渐地,名次开始逐渐清晰起来。

  经过反复斟酌和讨论,他们终于确定好了所有考卷的排名顺序。

  随后,小心翼翼地将这些考卷整理好,恭恭敬敬地呈递给站在一旁已经守候多时的太监,并嘱咐他一定要尽快将这些考卷呈送给皇上过目。

  那名送考卷的太监刚刚转身离去没多久,忽然间,一个小太监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只见他神色慌张,一路小跑来到赵丞相身旁,俯下身去在赵丞相耳边低语了几句。

  与此同时,还迅速递上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

  这封信的信封看上去普普通通,但却透露出一种莫名的神秘感,仿佛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大臣们瞧见赵丞相那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的脸色,心中皆是一凛,纷纷对视一眼,眼神里充满了疑惑与担忧,全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才让一向沉稳的赵丞相露出这般神色。

  赵丞相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手中的信件,目光快速扫过信纸,只见上面赫然写道——科举舞弊之事已然败露,竟有人妄图调换部分考生的试卷。幸而行动及时,涉事之人已被捉拿归案,现关押于天牢之中。

  赵丞相看完信件后,面色愈发沉重,他将信递给身旁的季丞相。

  季丞相接过信,仔细阅读起来,随着目光在信纸上移动,他的眉头也越皱越深,待读完之后,同样一脸凝重地将信传给了身边的大臣。

  就这样,这封信如同烫手山芋一般,在十位大臣之间依次传递着。

  每一个看过信件的大臣都面露惊愕之色,神情变得异常严肃,毕竟这可是关乎国家抡才大典的重大事件!

  众人心头都不禁涌起一阵后怕,如果不是此次舞弊行为被及时察觉并制止,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究竟是谁有如此大的胆子,居然敢在由天子亲自主持的科举考试中做手脚?

  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一时间,各种猜测在大臣们的脑海中浮现。

  赵丞相和季丞相与其余八位大臣低声商议了许久,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决定由他们二人去御书房面圣,向皇上禀明此事,并听从皇上的旨意,确定由何人负责彻查此案。

  无论如何,一定要将幕后黑手绳之以法,还科举考场一片清明公正。

  赵丞相与季丞相神色凝重地踏入御书房,他们毕恭毕敬地朝着端坐在书桌后的皇上行礼请安。

  待礼毕之后,二人便开始有条不紊地向皇帝禀报有关科举舞弊之事。

  皇上听闻此事,原本平和的面容瞬间阴云密布,龙颜震怒之下,他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

  “竟敢有人在科举中舞弊!朕绝对不会轻饶任何一个涉案之人!”

  尽管心中怒火难平,但皇上深知此事需谨慎处理,于是他沉声道:

  “此事务必暗中调查清楚,绝不可打草惊蛇。

  但今日评定三甲之事却不能拖延,这不仅是百姓们翘首以盼的大事,更是朝廷一年一度的盛典。”

  说罢,皇上目光转向书桌上那一沓厚厚的试卷。

  调换试卷排名次序恐怕是人被抓时临时给出的解释,想要做的事情恐怕早已动手了。

  他轻轻拿起自己精心评选出的三甲试卷,仔细端详一番后,对身旁的太监吩咐道:

  “去,将朕选定的前三名试卷旁的密封纸拆开,让朕瞧瞧究竟是哪三位才子能在前三甲。”

  太监领命而去,小心翼翼地拆开了密封纸后又将三甲试卷呈递给皇上。

  得知三甲之名后,皇上并未立刻示意两位丞相退下。

  与此同时,一直在御书房内陪伴的公主殿下以及德高望重的孙大儒也依然静静地站在一旁。

  整个御书房内弥漫着紧张而又庄重的气氛。

  皇上端坐在龙椅之上,眼神如鹰隼般犀利地盯着下方跪拜行礼的三名考生——一名女子和两名男子。

  他的目光仿佛能够穿透一切伪装,将这三人从里到外看个透彻。皇上并没有立刻让他们起身,而是用威严的声音说道:

  “一旁站着的四位大臣对你们的试卷存在疑虑,觉得以你们的年纪与阅历,不可能写出如此沉稳老练的文章。

  今日朕再想亲自来检验一番。

  现在朕会分别给你们出一道题,限时一盏茶的时间作答。”

  三人闻言,心中虽各有所思,但表面上都不敢露出丝毫不满或违抗之意,只得齐声恭敬答道:

  “谨遵陛下旨意!”

  皇上首先看向那名女考生,也就是陆蘩,然后缓缓开口出题。

  只见陆蘩微微低垂着头,仔细聆听着题目,稍作沉思后便抬起头来,不慌不忙、条理清晰地开始回答。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犹如黄莺出谷,每一个字都说得恰到好处,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皇上听着陆蘩的回答,脸上渐渐浮现出一丝满意的微笑,微微点了点头,说道:

  “不错,起来吧,到一旁候着。”

  陆蘩谢恩之后,轻盈地站起身来,走到旁边静静地等待。

  接着,皇上将目光转向跪在陆蘩身旁的那个男子。

  此时,这名男子的脸色已经变得苍白如纸,额头上也布满了豆大的汗珠。

  他紧张地望着皇上,双手不自觉地颤抖着,显然被皇上的气势所震慑。

  听到皇上提出的问题后,男子更是大脑一片空白,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结结巴巴地开始回答。

  这种情况下答题,实在是难以令人满意!

  陆蘩不禁为他捏了一把冷汗,与此同时,心中似乎也明白了当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只是目前还没有办法得到确切的证实而已。

  但她并不急于去求证,因为她坚信,等到时机成熟,该让她知晓的事情自然会水落石出。

  不经意间用余光一瞥,陆蘩突然发现皇上的脸色阴沉得吓人。

  她心头一惊,赶忙迅速地收回自己的目光,不敢再有丝毫造次,静静地等候着皇上向最后一个考生提出问题。

  这最后的一名考生虽说答题时不像陆蘩那样轻松自在、游刃有余,但是看得出此人确实是真才实学,肚子里有墨水,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最终,他所给出的答案倒也让皇上感到颇为满意。

  待所有问题都结束之后,皇上便下令让三位考生先行退下。

  紧接着,他毫不犹豫地将那个未能令其满意的考生的考卷直接撤掉,并有打算从第四名当中抽取一人补入三甲之列。

  不过此人有没有本事那就要看他这个人有没有学识,这次皇上依旧吩咐身边的太监去把这个人找来重新进行考核……

继续阅读:第450章 打马游街京城一大盛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生小农女科举奋斗日常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