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陆蘩而言,能够拥有这般清闲时光实属难得,而这样的清闲也仅仅只存在于新年伊始的短短两日罢了。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便到了正月初二,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氛围之中时,陆蘩却早已前往府邸书房,开始着手处理那些堆积如山的公务。
随着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结束,意味着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即将拉开帷幕。
然而此次科举对于陆蘩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这将是她当官以来首次主持如此重要的考试。
她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责任,不求能做到尽善尽美,但至少必须确保整个过程公平公正,绝不容许任何徇私舞弊之事发生。
为此,陆蘩特意找来好友袁清一同商议贡院的选址问题。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经过一番调查后他们发现,偌大的北陵县竟然连一座像样的贡院都未曾设立。
一直以来,本地的学子若想参加科举,只能远赴隔壁县城应试。
就在临近年关之际,陆蘩收到了来自关大人的一纸文书。
文中明确要求,今年北陵县也需设立专门的考场,让本县的学子能够在家门口参加科举。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任务,陆蘩不禁心生疑虑为何关大人直到此时才下达此等通知?
是故意刁难还是其中另有深意?
可尽管心中有所不解,陆蘩却并未因此感到丝毫为难。
相反,她坚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定能为北陵县的莘莘学子们营造出一个温馨舒适、公平公正的考场环境。
袁清听闻此言,不由得惊得愣在了原地,满脸惊愕地看着眼前之人,结结巴巴地说道:
“大……大人,您当真不再考虑一下吗?”
他实在难以想象,竟然要在罪人村那小小的暖棚里举行如此重要的科举考试,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啊!
在袁清看来,这样的安排着实不妥当。
他深知关大人的脾气秉性,心想关大人必定是不会同意的。
于是,他连忙开口劝道:
“大人,且不说这地方名声不佳,光是其环境和设施恐怕也难以满足科举考试的要求!”
然而,面对袁清的质疑,陆蘩却显得十分淡定从容。
只见她微微一挑眉,轻笑道:
“无妨,我看那处暖棚条件倒还不错,只是这村子的名字听起来不太好听罢了。
不过呢,这也正好应了一个好兆头——谁敢在此次科举考试中作弊,便让谁永远留在这罪人村里。”
听到这话,袁清不禁暗暗叫苦。他急忙又想出一个主意来,赶忙说道:
“大人,其实咱们衙门隔壁正在修缮的那些屋子也是很暖和的,如果把它们收拾一番,完全可以当作贡院来使用。”
陆蘩摇了摇头,缓缓回答道:
“你有所不知,那些屋子本是给附近的百姓们准备的过冬避难之所。
若此时强行征用,岂不是违背了我的初衷?
再说了,先生你前几日提议修建的学堂,本官倒是觉得可以考虑将衙门隔壁的位置留给它。”
就在这时,袁清突然想起一件事,连忙向陆蘩提醒道:
“大人,如今这暖棚里的蔬菜都已经开始对外出售了,要是改造贡院,暖棚蔬菜这件事情怕是瞒不住。”
陆蘩微微皱眉,缓声道:
“此事终究难以遮掩,本官自始至终都未曾想过对暖棚之事加以隐瞒。
此地冬日严寒,蔬菜瓜果极为稀缺,若从外地运输而来,价格堪称天价,普通百姓根本无力承担此等开销。故而,本官衷心期望每个村落皆能拥有如此暖棚,以解民生之困。
你看吧,明年冬天本官要北陵县其他村落也有这样的暖棚。”
袁清拱手作揖,恭敬地回应道:
“属下已然明了大人之意,这便前往罪人村走上一遭。”
说罢,他转身欲行。
陆蘩略作思索后又开口说道:
“且慢!你此番前去,顺路探望一下小妞那丫头。
为了管理罪人村那点草药,这小妮子连今年过年都不愿归来陪伴于我。
唉……我着实担忧她的状况,不知其是否平安无恙。”
陆蘩的言语间流露出深深的关切之情,袁清连忙应承下来,表示定会完成使命。
随后,他匆匆离去,依令行事。
陆蘩则端坐案前,提起笔来,开始给关大人书写奏折。
字里行间,不仅详细陈述了暖棚一事的始末及重要意义,更是毫不掩饰地大吐苦水、哭穷要钱。
她深知,虽然自己能够成功说服袁清,但想要让关大人认同并支持自己的想法绝非易事。
究竟这位大人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
陆蘩心中亦是忐忑不安。
关大人面色凝重地接过那道折子,仔细阅读之后,心中对陆蘩的做法颇有微词。
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折子里提到所需的两千两银子时,不禁眉头一皱。
接着,他又将视线转向了关于利用暖棚作为考场的提议,沉思片刻后,心中忽然一动,觉得这个想法似乎也并非完全不可行。
不过,此事关系重大,他深知自己无法独自决断。
于是,关大人立即传召其他主事大人前往花厅,共同商讨北陵县的贡院考场事宜。
待众人齐聚花厅,关大人便将陆蘩的折子递给诸位主事传阅。
起初,大家纷纷摇头,表示强烈反对陆蘩的这一系列做法。
有的认为此举太过冒险,有的则担心会影响考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见此情形,关大人缓缓开口说道:
“既然各位都不同意陆蘩的方案,那么就请诸位想出一个更好的法子来解决北陵县贡院考场的问题吧。”
此言一出,原本还义正言辞反对的大人们顿时面面相觑,一个个都变得沉默不语起来。
毕竟要凑齐建造贡院所需的资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谁也不想为此承担过多的责任和压力。
就这样,花厅内陷入了一片尴尬的寂静之中。
过了好一会儿,终于有位主事打破了僵局,小心翼翼地说道:
“要不……咱们还是再考虑一下陆大人的提议?
也许其中真有些可取之处呢。”
这句话仿佛点燃了导火索一般,其他主事们也开始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权衡利弊,最终大家达成了共识——一致通过陆蘩的提议。
虽然对于这个决定仍心存疑虑,但眼下确实没有更合适的解决方案了。
初七这天,冬日放晴,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了陆蘩的书桌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此时,一封文书被送到了她的手中。
陆蘩轻轻拿起那封文书,仔细地端详着上面的文字和印章,然后缓缓站起身来,朝着站在一旁的袁清走去。
走到袁清面前后,陆蘩微笑着将文书递给他,并示意他看看里面的内容。袁清接过文书,快速浏览起来。
没过多久,他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疑惑,开口问道:
“大人您给了他们两个选择?”
陆蘩微微颔首。
她轻启朱唇说道:
“这些人啊,平日里享受着平头百姓、奴仆下人们辛勤劳作所提供的吃穿用度,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应该保护他们的付出。
对于这样的情况,本官向来不会一味地向上司哭诉贫困并索要钱财。
相反,本官会给予他们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做出决定。”
袁清静静地听着陆蘩说话,目光始终停留在她的身上。
不知是经过了这个新年的洗礼,还是因为去年经历的种种磨炼,他发现眼前的陆蘩已然发生了蜕变。
如今的她,不仅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官场中的各种事务,还逐渐掌握了在这片复杂环境中生存下去的技巧。
正当袁清沉思之际,陆蘩又接着说道:
“关于暖棚那边的事情,张威已经带领众人将其中一个小暖棚清理干净了。
那个暖棚里设有火炕,只要再稍加改造,搭建起一个个隔层,便能仿照贡院建造出号舍。
如此一来,我们后续的计划便可顺利推进了。”
说完,陆蘩的脸上露出了自信而从容的笑容。
陆蘩微微皱起眉头,神情严肃地说道:
“此事关乎重大,乃是当务之急!
如今高大人正忙于科举之事,分身乏术,咱们万不可再给他增添事务。
而你这边也是诸事缠身,忙得不可开交。
那处地方急需有人前去坐镇掌控局面,依你之见,吴雨和李可然这二人怎样?是否能担此重任?”
袁清略作思索,缓声道:
“吴雨此人办事向来沉稳周全,考虑问题细致入微,但有时却显得过于谨小慎微,以至于处理事情时所需耗费的时间较长,偶尔还会因此延误时机。
至于李可然行事风格倒是大相径庭,她为人大大咧咧,做起事来风风火火、冲动果敢,不过有时难免有些粗心大意。
若让她们二人一同前往罪人村,相互配合协作,属下觉得应是可行之计。”
陆蘩轻点颔首,表示认同:
“如此甚好,那就定她们二人了。”
说罢,她微笑着抬手示意,请袁清移步至一侧的茶几旁坐下,准备品茶论事。
接着她又转头对身旁的憨丫头吩咐道:
“快去把吴雨和李可然请到这里来。”
由于两人的住处在城中稍远之处,离陆蘩的府邸颇有一段距离,所以等待的时间颇长。
陆蘩并未闲着,而是一边继续埋头处理手头堆积如山的公务,一边与袁清商议应对当前棘手难题的策略办法。
约莫过了半柱香的工夫,只听得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
原来是吴雨和李可然二人一路匆忙赶来。
陆蘩见状,连忙起身相迎,并热情地邀她们到茶几边落座。
袁清则手脚麻利地为她们各自斟满了一杯香气扑鼻的热茶。
陆蘩端坐在案几之后,神情严肃地看着堂下站立着的吴雨和李可然,缓声说道:
“本官有意派遣你们二人前往罪人村监制暖棚改造贡院之事,不知你们是否愿意接此重任?”
吴雨和李可然听闻此言后,不禁相互对视一眼。
这些日子以来,她们一直在衙门里协助处理各种事务,历经诸多风雨,也着实增长了不少阅历和见识。
对于此次能够独当一面负责如此重要的任务,心中自是充满期待。
于是,两人几乎没有丝毫犹豫,便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大人,我等愿往罪人村改造贡院!”
两人声音清脆而坚定。
陆蘩微微颔首,表示满意,接着又叮嘱道:
“这贡院乃是关乎众多学子前途命运之所,意义重大,不容有失。
所以本官请二位务必慎之又慎,若在施工过程中有任何资金方面的需求,可以直接去找袁先生支取。”
吴雨与李可然连忙躬身应诺。
陆蘩继续交代道:
“罪人村中,值得信任之人有花苏合、管事以及村长等人。
若是需要人力支持,尽可向他们寻求帮助。
但切记,在用工之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切不可轻信他人。
此外,每日都必须对暖棚仔细检查一遍,以防出现任何安全隐患或者质量问题。”
两人再次恭顺地齐声回应,表示定会谨遵大人教诲,不辱使命。
陆蘩详细地给两人讲述了关于改造贡院的一系列注意事项,并殷切期望着能够在二月初五关大人派遣人员前来验收之时顺利通过审核。
两人神情严肃而坚定,纷纷向陆蘩郑重许诺,表示一定会竭尽所能确保贡院成功在北陵县安家落户。
自那日起,北陵县内原本备受热议的话题如雪灾肆虐、官府慷慨解囊援助遭受雪灾之苦的灾民以及人们对新年如何度过的种种讨论,渐渐被新的热点所取代——北陵县即将迎来一座贡院!而且,不久之后便要开启科举考试,官府如此重视读书之人,或许用不了多久还将会兴建学堂!
对于外界这些层出不穷的新闻资讯,陆蘩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注。
然而,毕竟人力有时而尽,个人的精力终归有限,再加上需要操心操劳的事务繁多,实在难以将全副心思都投注到那些街头巷尾流传的小道消息之上。
于是乎,她只得吩咐红枣帮忙筛选出其中较为重要和引人瞩目的焦点事件,再讲给自己听。
就这样,凭借着红枣提供的关键信息,陆蘩得以从中仔细揣摩分析,挖掘出那些于己有用的消息。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便已临近元宵节。
此时此刻,对于柳绵绵而言,今天乃是她在北陵县停留的最后一天,明天她就得踏上离去的旅程。
尽管陆蘩平日里忙碌异常,但为了陪伴即将远行的好友柳绵绵,她还是想尽办法从繁杂的公务中挤出了今日一整天的宝贵时间。
柳绵绵面带微笑地想了陆蘩提议说道:
“我来这北陵县已有好些时日,但却一直未曾好好逛一逛你所管辖之下的县城。
今日阳光正好,又恰逢佳节,二妹妹,要不咱俩一同出去走走如何,看看这里的百姓是如何过节的?”
陆蘩听后,脸上也浮现出欣喜之色,赶忙应道:
“难得大姐姐有如此雅兴,那做妹妹的自然要奉陪到底了。”
说罢,二人便将随身跟随的护卫和随从们都支开了去,又各自回房简单收拾了一番,换上一身较为朴素的装扮,然后如寻常姐妹一般离开了府邸,朝着热闹非凡的大街走去。
刚一踏上街头,柳绵绵便被眼前这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景象给吸引住了目光。
只见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位,摊主们或大声吆喝着自家商品的好处,或与顾客讨价还价;
而行人则摩肩接踵,有的行色匆匆,似有要事在身,有的则悠然自得,边走边东张西望,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物品。
整个街道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烟火气息,让人感到无比亲切和温暖。
柳绵绵对陆蘩是十分敬慕的,也有感激的,是她让这片满目荒夷的土地变得充满生机有希望,百姓生活有盼头。
这就是她故去的家人们想要看到的景象!
柳绵绵满心欢喜地看着这一切,忍不住转头对身旁的陆蘩笑道:
“二妹妹想来你应当也是许久未曾见到过这般热闹的场景了吧?”
陆蘩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当她初次踏足此地时,所见到的人们皆是满脸麻木,仿佛对生活失去了所有的期望与热情。
每个人身上的衣着装扮都显得十分破旧,补丁随处可见。
然而,此刻她抬起眼眸再次环顾四周,却发现情况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
尽管众人的穿着算不上华丽,但至少那些令人心酸的补丁已然减少许多。
不仅如此,甚至还能看到一些外来人的身影穿梭其中。
原来,这个地方生产的新鲜蔬菜以及精美的纺织品吸引了不少外乡人前来采购交易。
望着这一切积极向上的变化,陆蘩心中满溢着喜悦之情。
她转过头去,无比郑重地对着身旁的柳绵绵说道:
“大姐姐我一定会努力让这里变得繁荣昌盛起来。
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那些曾经浴血奋战、多年坚守边关的英勇将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