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波义将带着李骜的拒绝答复,日夜兼程赶回室町足利幕府。
当他气喘吁吁地将“大明不愿出兵”的消息禀报给足利义持时,这位幕府大将军猛地一拍案几,名贵的漆木案角竟被震得裂开一道细纹。
“岂有此理!李骜这竖子,先前收了幕府那么多好处,如今见幕府危难,竟坐视不管!”足利义持双目赤红,语气中满是愤怒与不甘,可紧握的双拳却暴露了他内心的无力。
大明是如今唯一能抗衡后小松天皇的力量,连大明都不愿援手,幕府的处境已危如累卵。
他强压下怒火,对着殿内一众心腹重臣嘶吼:“都给本将军想办法!天皇的大军已经快逼到室町城外,难道咱们就眼睁睁看着足利氏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殿内一片死寂。
幕府老中二阶堂满赖垂首道:“将军,如今幕府兵力不足两万,且多是临时招募的武士,士气低落;而天皇麾下有五万大军,还配备了大明支援的火器,硬拼咱们根本不是对手。”
“难道就只能束手就擒?”足利义持猛地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后小松那小儿,若不是靠明军撑腰,怎敢如此嚣张?他一旦掌权,定会将咱们足利氏满门抄斩,你们难道就不怕吗?”
众人依旧沉默,有的面露惧色,有的低头沉思,却无一人能提出可行之策。
就在这时,细川赖之缓步走出队列,这位幕府中少有的智谋之士,神色凝重却语气沉稳:“将军,硬拼确实不可为,但咱们并非毫无胜算!天皇之所以能号令诸多大名,核心在于他本人——只要能除掉后小松天皇,倒幕军群龙无首,自然会不战而溃。”
足利义持眼中闪过一丝光亮:“除掉天皇?可京都御所外,李骜派了一千精锐明军驻守,那些明军装备精良,戒备森严,咱们根本靠近不了!”
“明军确实是阻碍,但并非无法破解。”细川赖之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臣有一计——诈降。咱们可以派人向天皇假意投降,声称幕府众臣已看清局势,愿拥戴天皇复位,只求天皇能饶过将军与幕府核心重臣的性命!天皇年轻气盛,又急于彻底掌控政权,定会放松警惕。届时,咱们再趁机将他引出御所,在途中设伏,定能将其斩杀!”
足利义持眉头紧锁:“诈降?后小松会信吗?”
“信与不信,关键在于‘诚意’。”细川赖之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为了让天皇相信,将军需受些委屈——咱们可以在降书中写明,将军愿亲自前往京都请罪,甚至愿交出幕府的兵符与印信!天皇见将军亲自上门,又肯交出权力,必然会放下戒心,甚至可能会亲自出城迎接,以彰显他的‘宽仁’。”
这话一出,殿内众人皆面露惊讶——让幕府大将军亲自去敌营请罪,若是后小松天皇反悔,足利义持必死无疑。
二阶堂满赖急忙劝阻:“将军,此计太过凶险!万一天皇识破计谋,或是明军从中作梗,您的性命……”
“为了幕府,这点苦算什么!”足利义持猛地打断他,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只要能保住足利氏的基业,本将军就算冒一次险,也值了!细川,就按你的计策办!”
细川赖之躬身领命:“臣遵令!为保万无一失,此次诈降不宜以幕府名义出面,臣愿以个人名义联络天皇——臣在京都尚有几分人脉,且与部分倒幕大名有旧交,由臣出面,更易取得天皇信任。”
足利义持点头:“好!此事就全交给你了!务必尽快安排,迟则生变!”
当日午后,细川赖之便秘密招来心腹家臣,命其携带自己的亲笔信前往京都。
信中,细川赖之言辞恳切,声称自己早已不满幕府割地辱国的行径,如今见天皇顺应民心,决意倒戈,愿劝说足利义持放下抵抗,亲自前往京都向天皇请罪,并交出幕府大权,只求天皇能留足利氏一脉香火。
为了让戏演得更真,细川赖之还在信中附上了一份“幕府重臣联名降书”的副本,上面伪造了二阶堂满赖等数位幕府老中的签名,甚至还提到愿意将室町城内的部分粮草与兵器交给倒幕军,以示“诚意”。
心腹家臣乔装成商人,历经数日艰险,终于抵达京都,将信递到了后小松天皇手中。
此时的后小松天皇正沉浸在即将推翻幕府的喜悦中——自召集倒幕大军以来,本州、北海道的番主大名纷纷响应,明军又源源不断提供火器与粮草支持,倒幕军一路势如破竹,已将室町团团围住,足利幕府覆灭仿佛就在眼前。
他每日在御所内与近臣商议战后治理之策,甚至已开始规划如何收回幕府掌控的土地与权力,重建天皇集权的统治秩序,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如今见细川赖之愿倒戈,还能劝降足利义持,顿时大喜过望。
细川赖之是幕府重臣,手握部分兵权,其倒戈不仅能削弱幕府实力,更能瓦解幕府残余势力的抵抗意志;而足利义持作为幕府大将军,若能亲自来京都请罪,意味着幕府彻底放弃抵抗,倒幕之战无需再流血牺牲便能结束,这既能彰显他作为天皇的威严与号召力,又能为他赢得“仁君”之名。
他当即拿着细川赖之的降书,向身边的近臣与前来支援的明军将领炫耀:“你看!连细川赖之这样的幕府核心重臣都愿归顺,足利义持已成丧家之犬!他若真敢来京都,本天皇便借他的人头,彻底震慑那些仍心怀二心的番主,让天下人皆知,天皇才是倭国真正的主人!”
说着,他还下令赏赐细川赖之的家臣,命其尽快回复细川赖之,务必让足利义持按时前来京都,生怕这煮熟的鸭子飞了。
近臣有些担忧:“陛下,此事会不会有诈?足利义持生性狡诈,万一他是想趁机对陛下不利……”
“怕什么?”后小松天皇不屑地冷哼,“御所外有明军驻守,本天皇身边还有数千近卫武士。就算足利义持真有歹心,也翻不了天!更何况,他若敢不来,或是敢耍花样,本天皇正好以此为借口,彻底剿灭幕府,不留后患!”
说完,他立刻下令,让细川赖之的家臣回复细川赖之:“天皇陛下准其归降,若足利义持能在三日内亲自前往京都请罪,并交出兵符与印信,陛下可饶其性命,还会保留足利氏的爵位。”
消息传回室町,足利义持与细川赖之心中大喜——后小松果然上钩了。
细川赖之立刻着手安排伏击事宜:他暗中调集幕府仅存的五千精锐武士,埋伏在京都与室町之间的伏见山谷;又挑选了一百名死士,伪装成足利义持的随从,随身携带短刀与火铳,随时准备在伏击时突袭天皇;同时,他还派人联络了室町附近几个仍忠于幕府的小番主,命其在伏击开始后,率军袭扰倒幕军的后方,牵制敌军兵力。
一切安排妥当后,足利义持换上素色和服,只带了几名亲信随从,登上前往京都的马车。
临行前,他望着室町城的方向,眼中满是决绝:“若此次能成功斩杀天皇,幕府便有救了;若失败,本将军便与幕府共存亡!”
马车缓缓驶离室町,朝着京都的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