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组织的覆灭,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
在清除了最后的外部威胁后,经过最高层的慎重考虑,一个重大的决定被做出——向世界,公布“祝融”的初步成果。
这并非炫耀,而是一次深思熟虑的战略威慑。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单纯的经济和常规军事力量,已经不足以完全保障国家的安全。而可控核聚变,这项足以颠覆人类文明进程的技术,将成为华夏手中最有力的一张底牌。
消息的发布,选择了两种渠道。
一,通过国家最高级别的官方媒体,发布了一篇简短但极具分量的新闻通稿,宣布华夏在可控核聚变小型化研究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
二,杜宇泽亲自撰写,以“燧人氏项目组”集体署名的一篇论文,被发表在了国内最权威的物理学期刊《物理学报》上。
这篇论文,没有透露任何关于高温超导材料、自修复陶瓷以及磁场构型的核心技术细节。它只公布了几个最关键,也最震撼的实验结果:
一,“祝融”装置的总质量与核心尺寸。
二,等离子体实现的核心参数(温度、密度)。
三,二次点火实验中,长达5秒的稳定约束时间。
四,也是最重磅的一项——能量增益比Q值,达到了1.2。
消息一出,世界先是短暂的沉默,紧接着,便彻底沸腾了。
全球的物理学界,首先炸开了锅。
位于法国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总部,紧急召开了一场高层会议。项目的总干事,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看着屏幕上翻译过来的中文论文,脸色苍白。
“Q值1.2?在一个直径不到五米的装置上?这……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他失态地喊道,“我们的ITER,耗资数百亿欧元,建造了二十年,目标也仅仅是Q值达到10。而中国人,用一个看起来像玩具的东西,就轻易地突破了1?这是对物理学的侮辱!”
“数据……数据看起来没有问题。”旁边的一位德国专家,反复核对着论文里的参数,声音干涩,“他们的等离子体密度和温度,都达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水平。如果数据是真的,那么实现Q大于1,在理论上是成立的。问题是,他们究竟是用什么技术,在那么小的空间里,做到了这一切?”
“他们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我们对那个所谓的‘鼎新基地’,几乎一无所知!”一位来自美国的情报官员,懊恼地说道。
全世界的顶尖实验室,都在疯狂地讨论着这篇来自东方的论文。怀疑、震惊、嫉妒、恐惧……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一些人认为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是中国人为了博取眼球而制造的政治宣传。
但更多严谨的科学家,在反复研究了论文中公布的有限数据后,得出了一个让他们不寒而栗的结论——这些数据,在逻辑上是自洽的。如果中国人真的掌握了某种颠覆性的新技术,那么这一切,都是可能发生的。
紧接着,各国政府和情报机构,也开始了疯狂的运转。
华夏驻各国的大使馆,门槛都快被踏破了。来自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等所有大国的政府高层,都通过各种外交渠道,表达了强烈的“关切”,并迫切地希望,能就“聚变能源的未来”与华夏展开“友好合作”。
北京,外交部的电话,被打得发烫。
“合作?他们也配谈合作?”一位高层领导,在内部会议上冷笑一声,“过去几十年,他们对我们搞技术封锁的时候,怎么不谈合作?现在我们取得了突破,他们就想来分一杯羹?门都没有!”
最终,华夏方面给出了统一的、礼貌而坚定的回复:
“我们对各国在聚变领域的努力表示赞赏。‘祝融’项目的成果,是我国独立自主创新的结果,相关技术目前尚处于实验阶段,暂无对外合作计划。我们相信,和平利用核能,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华夏将在合适的时机,为人类能源的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段滴水不漏的外交辞令,翻译过来只有一句话:技术在我手里,你们看着办。
这番强硬的表态,让西方世界彻底陷入了焦虑。他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在科技的赛道上,他们已经从领先者,变成了追赶者。
鼎新基地内。
杜宇泽正通过内部网络,看着国外各大新闻媒体和科学论坛上,那些乱成一锅粥的报道和评论。
一个著名的西方物理学家,在电视节目上言之凿凿:“我可以用我的职业生涯担保,这绝对是一场骗局!没有任何已知的物理学原理,可以支持他们的结论。这要么是数据造假,要么就是他们发现了外星科技!”
看到“外星科技”这个词,杜宇泽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关掉网页,站起身,走到窗前。窗外,大漠戈壁在夕阳下,被染成一片金色。
他知道,外界的喧嚣,都与他无关。世界的反应,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真正的挑战,永远在下一个阶段。
“空天母舰……”他轻声念着这个词,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世界的震动,只是一个开始。而他,将亲手开启一个,让世界为之颤抖的新时代。
国际上的风风雨雨,并没有对鼎新基地产生太多影响。在国家的严密保护下,这里依旧是一片与世隔绝的科研净土。
杜宇泽的生活,也重归平静。白天,他指导团队进行“祝融”的后续实验,不断优化参数,冲击更高的Q值和更长的约束时间。晚上,他则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开始为那个更加宏伟的目标,做着理论准备。
这天,林振华将他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宇泽,最高层已经正式批复了。”林振华递给他一份红头文件,上面的标题,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关于启动‘赫菲斯托斯之锤’专项工程的决定”。
赫菲斯托斯,古希腊神话中的火神与工匠之神,传说他能制造出各种精巧的机械和强大的武器。用这个名字,来命名一项旨在打造终极动力核心的工程,再合适不过。